鄭州博物館新館項目鋼結構工程完工

2020-12-15 國際在線

鄭州博物館新館項目鋼結構工程完工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3月29日,由中建三局承建的鄭州博物館新館項目鋼結構工程完工,標誌著總建築面積約14.7萬平方米的博物館施工迎來一標誌性節點。

  鄭州博物館新館位於鄭州市民文化服務中心中軸線上,建設外形秉承「中華之中、黃帝之冠」的設計理念,以弘揚中原黃帝文化為切入點,凝練鄭州地域特色,將象徵黃帝文明的「冕冠」作為設計原型,同時引借聚寶盆的形象寓意,提煉出剛勁有力的曲線動勢,生成建築主體形象,彰顯了中原大地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

  作為該建築亮點的「冕冠」造型面積達2萬平方米,包含鋼板牆、型鋼柱、圓管柱、鋼管柱及鋼梁等眾多組合鋼結構,總用鋼量多達12000多噸。其中該建築「冠頂」鋁板屋面面積為3萬平方米,為螺栓球網架和雙向正交鋼管桁架組合結構,整體坡度達35.2%,施工難度較大,項目部採用了曲面分塊的方法進行施工。

  鄭州博物館新館項目刷新了6項同類型建築施工記錄:項目主體結構採用了型鋼混凝土結構,其中10處鋼板剪力牆核心筒區域施工總面積達8000平方米;高支模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最大高度達到了24米,施工體量和難度創記錄;應用「建築業10項新技術」10大項中的9大項、共計38個小項,新技術應用數量創下記錄;GRC(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構件工程量達10萬平方米,施工體量和難度刷新了記錄,項目應用了BRB、連梁阻尼器等9大項「建築業10項新技術」,抗震強度達一級,使用壽命超100年。

  據鄭州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鄭州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館,目前有文物52468件,其中一級文物79件、二級文物238件,大名鼎鼎的青釉瓷尊、商代前期青銅方鼎、春秋青銅編鐘、九鼎八簋九鬲兩壺等文物,可謂是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此前,由於鄭州博物館展廳面積有限等因素,還有大量文物「隱居」庫房。2019年,鄭州博物館新館投入使用後,依託7萬多平方米的地面建築面積,將讓大量「隱居」的文物和公眾「親密」接觸,進一步發揮其在社會公共服務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架起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公眾互通、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互動的橋梁。(文/圖 李永江)

相關焦點

  • 國內單體最大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新館項目鋼結構工程完工
    國內單體最大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新館項目鋼結構工程完工 社會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4月02日 18:12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近日,由中建三局承建的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鄭州博物館新館項目鋼結構工程完工
  • 鄭州博物館新館地上主體結構完工!建成後將有這些「重量級」功能
    4月2日,記者從中建三局了解到,鄭州博物館新館項目鋼結構工程已經完工。鋼結構工程的竣工,標誌著新館地上部分的主體結構施工已全部完成。鄭州博物館新館,位於鄭州市民文化服務中心中軸線上,總建築面積約14.7萬平方米,是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 鄭州博物館新館「冕冠+聚寶盆」外牆造型完工!年底前將全面開放
    建設中的鄭州博物館新館 6月27日,河南商報記者獨家探訪鄭州博物館新館,發現新館三個展廳即將完工,進入布展階段,預計9月對外開放,「高大上」的新館很快將會和公眾「親密接觸」。「冕冠+聚寶盆」,新館的外牆造型呼之欲出正值盛夏,鄭州博物館新館的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鄭州博物館新館,總建築面積約14.7萬平方米,是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 鄭州美術館新館及鄭州檔案史志館年底竣工
    核心提示丨鄭州美術館新館及鄭州檔案史志館主體結構已於近日完工,預計2018年底竣工,2019年投入使用。1月17日,記者實地探訪鄭州美術館新館及鄭州檔案史志館發現,新館像一個方正的「鬥」形,以統一整體的現代建築再現了華夏文明神韻。
  • 鄭州市博物館新館工程開工 2019年投入試運行
    記者從施工方中建三局河南分公司獲悉,今天上午,鄭州市博物館新館工程舉行了開工儀式。  鄭州博物館新館工程位於西四環東側、中原路與隴海高架之間的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四個中心」新建區域,與美術館、大劇院共同構成「文博中心」。
  • 鄭州博物館新館初具規模,建成後將成河南最大!
    「身高」有23層樓相當於兩個河南博物院建成後將成為我省最大的博物館還能抗8級地震……鄭州博物新館還有啥亮點?小編帶你盤點一下~ 還沒竣工的新館已經拿下了好幾個「全國之最」的名號如果和群體建築比比「體格」其僅次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全國博物館建築施工中
  • 市博物館新館建設進展來了!預計完工時間……
    昨日,記者看到,市博物館新館外觀已修建成型,鼎形的建築外觀很有文化特色,幾根方柱立於門前,宛如「戰士」。館內,工人們正加緊進行室內裝修及陳列展覽項目施工。市博物館新館大門。市博物館新館位於漳河大道與荊山大道交會處東北角,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四層。陳列展覽項目由6個展廳及2個臨時展廳組成。新館外觀整體呈灰白色調,門前的幾根淺黃色方柱非常搶眼。「這幾根柱子是燈柱,上面刻有郭店楚簡《太一生水》。」該項目負責人介紹,新館外牆上方鑲嵌《迎賓出行圖》和《虎座鳥架鼓》圖案,盡顯荊門元素。
  • 【聚焦】「建鄭」藝術新高地,中建七局鄭州美術館新館項目正式開館...
    【聚焦】「建鄭」藝術新高地,中建七局鄭州美術館新館項目正式開館啦!項目在施工建設中面臨諸多技術難點,如工程所有相鄰斜柱的斜率不一致且為扭曲面,部分跨間還有鋼結構斜撐;項目外圍幕牆為GRC輕質牆板,工藝複雜,施工難度大等。
  • 中冶承建的碧玉藍天高層鋼結構工程主體結構完工
    經過近10個月的奮力拼搶,中融碧玉藍天鋼結構工程主體結構已於日前順利完工。    碧玉藍天主體鋼結構共為45層,標高至193.9m,標準層層高為4.3m,總工程量為6800t。在中冶集團寶冶建設的大力支持下,工安分公司各方協調一致,克服了工程施工中的一系列困難,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緊抓工期,鋼結構安裝進度由最初的10天一層逐漸加快到7天一層,再到標準層以平均5天半的速度不斷地增高,安裝量也由最初的每月350t增加到了每月近900t,保證了項目的順利進行,工程質量亦不斷地提高。在質量、安全以及工程進度等方面得到了質監站、監理以及總包等多方面的認可和好評。
  • 西南最大「鋼帽子」成功升頂 南充博物館主體工程預計明年完工
    1月22日下午2時57分,位於南充市白土壩路的南充市博物館項目現場,一個重達7800噸的「鋼帽子」被整個提起,在經歷15個小時的穩步上升後,終於抵達離地31.5米的終點。據悉,此次鋼結構屋蓋提升創下了西南地區屋蓋鋼桁架整體提升噸位之最,被業界譽為「西南第一提」。
  • 王銳宣布:天水市博物館新館項目開工(圖)
    1月5日上午,天水市博物館新館項目開工儀式在秦州區金家莊片區舉行,標誌著天水市圖書館、天水市文化館、天水市博物館「三館」新館項目全部開工。市委書記王銳出席開工儀式並宣布項目開工。張棟梁在致辭中指出,舉行市博物館新館項目開工儀式,是天水文化建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天水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更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
  • 阜陽市博物館新館明年初將「石開玉現」
    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參觀博物館是最直觀的選擇。記者近日在市城南新區走訪時看到,市博物館新館項目外牆施工已全部完成,內部裝修也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年底前開始布展,明年初具備開放條件。據悉,市博物館老館始建於1958年,是國內較早建立的地市級綜合性歷史博物館
  • 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_2020年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深裝巧匠奪天工,披星月,盡趕早。 冕冠加繡銀甲鱗,細細築,創世王朝。寶盆乃大皆有容,似也嘆,合聚好。 ——《浪淘沙·鄭博新館》 △視頻:正在建設中的鄭州博物館新館幕牆工程 編者按   鄭州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館,存有文物52468件,其中一級文物79件、二級文物238件。「鎮館之寶」包括大名鼎鼎的青釉瓷尊、商代前期青銅方鼎、春秋青銅編鐘、九鼎八簋九鬲兩壺等。
  • 探訪鄭州博物館新館乾隆皇帝特展
    在今天上午的《政府熱線直通車》節目中, 鄭州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李喜明 向聽眾推介, 正在鄭州博物館新館舉辦的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
  • 鄭州博物館新館試開放 上百件珍貴文物首次亮相河南
    本次「清高宗乾隆皇帝展」是鄭州博物館新館試開放的第一展,將持續至3月22日。大家拿著身份證就可以免費參觀。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吳國強攝影鄭州博物館新館航拍圖現在,一個近距離接觸真實「四阿哥」的機會來了——目前,「清高宗乾隆皇帝展」鄭州站正在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新館開展,乾隆穿過的朝服、把玩過的如意、狩獵用的長弓以及乾隆的親筆手書等106件文物讓遠道而來的「四阿哥粉」大呼一飽眼福。本次「清高宗乾隆皇帝展」是鄭州博物館新館試開放的第一展,將持續至3月22日。大家拿著身份證就可以免費參觀。1月1日是看展的好日子。
  • 鄭州博物館新館數位化建設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5、採購需求(包括但不限於標的的名稱、數量、簡要技術需求或服務要求等)5.1採購內容:鄭州博物館新館數位化建設,具體內容詳見附件;5.2服務期限:籤訂合同後120日曆天;5.3質量保證期:自驗收合格之日起1年;5.4質量要求:合格,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範要求,滿足採購人要求。
  • 鄭州博物館新館試開放 乾隆皇帝御用物品亮相
    元旦假期,位於常西湖新區的鄭州博物館新館啟動試開放,試開放期間舉辦了「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展覽精選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皇帝精美文物上百件,均為首次在河南亮相,向大家展示乾隆文治武功的一生。據了解,鄭州博物館新館總建築面積14萬餘平方米,是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新館秉承"天地之中、黃帝之冠"的設計理念,以弘揚中原黃帝文化為切入點,將象徵黃帝文明的冕冠作為設計原型,同時博物館主體還有聚寶盆的形象寓意,優美的弧度顯得整個建築飽滿圓潤,有力彰顯了中華大地文明燦爛的光輝歷史。
  • 鄭州奧體中心年底建成 規模相當於16個航海體育場
    有鄭州「鳥巢」之稱的鄭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就坐落在西四環與中原西路附近,作為「四個中心」的其中一員,它的一舉一動都引人關注。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對鄭州奧體中心進行探訪,「鳥巢」主體混凝土結構已經封頂,支撐棚頂的結構已經完成,這標誌著工程最難的屋蓋結構體系順利完工。罩棚封頂如人之加冠,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是如何把重達2萬噸的鋼鐵做成一個巨大的「鳥巢」的?
  • 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主體鋼結構順利封頂
    這是12月31日拍攝的建設中的上海博物館東館(無人機照片)。當日,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項目順利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這是12月31日拍攝的建設中的上海博物館東館(無人機照片)。當日,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項目順利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
  • 鄭州美術館新館「劇透」
    鄭州美術館新館位於中原區丹水大道與長椿路交叉口東南角,也就是鄭州博物館新館的西北方向,與鄭州大劇院遙遙相望。作為鄭州市文化惠民的重要工程之一,鄭州美術館新館將會有哪些展覽亮相?據鄭州美術館新館任姓工作人員介紹,開放後的首批展覽級別非常高,目前正在各個展廳布展,其中,既有畫展、書法展,還有來自西泠印社、河南印社珍藏的展覽,「我姥爺以前也從事繪畫行業,現在90多歲了,聽說有這麼多展覽,特別激動,讓我一定要帶他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