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的孩子們,對動畫片《黑貓警長》是不陌生的,即便是很多地方只有黑白電視,這部動畫片中的黑貓和老鼠,也會成為那個時候孩子們童年裡的美好回憶。同時也記住黑貓的勇敢和老鼠這個大壞蛋,貓和老鼠成為不共戴天的死對頭。
生活中也是這樣,農村以前條件不是很好的時候,怎樣對付老鼠成了一個大難題,人們用各種方法對付老鼠,還有專門的老鼠藥,老鼠夾子等。一些大人們也會說,老鼠壞透了,偷吃糧食,把袋子都咬破了。民間也有一些歌謠和老鼠有關,比較著名的就是「小老鼠,上燈臺,偷吃油,下不來」,人們對老鼠可以說是恨透了。
(1)國外動畫中的老鼠形象
而在國外的一些動畫片裡,老鼠卻以各種可愛的形象成為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動畫角色。最有名的就是米老鼠形象和《貓和老鼠》了。上世紀50年代出現的米老鼠,是迪士尼公司最成功的動畫形象,大腦袋,大耳朵的米老鼠總是身穿一件紅短褲,一雙大大的黃鞋子,帶著白手套,一直以快樂,輕鬆,隨和的形象活躍在熒幕上,之後風靡全球,受到世界各地孩子們的喜愛。至今米老鼠的卡通形象仍然受到孩子的喜愛。
另一部動畫片是《貓和老鼠》,這是上世紀40年代國外的一個電影公司製作的經典動畫片,一隻體型很大的貓湯姆和一隻非常小的老鼠傑瑞,在日常瑣碎的生活中,經常為各種毫不起眼的小事你追我趕,製造出各種滑稽的鬧劇。湯姆總是千方百計想要抓住這隻老鼠,傑瑞也總是能想方設法識破,最後成功逃離。在永遠不停地抓老鼠和永遠抓不住的過程中,樂趣層出不窮。
這就很奇怪了,為什麼這些國外製作的動畫片中,各種老鼠形象都是可愛,伶俐,深受大家喜愛?而我們看到國產的《黑貓警長》之後,會對片中的老鼠,比如一隻耳,吃貓鼠非常反感呢?在我們的歷史文化中,老鼠的形象真的非常令人討厭嗎?
其實不完全是這樣,最典型的就是在民俗文化裡,老鼠在十二生肖中是排在第一位的。儘管有各種傳說,如老鼠在動物比賽中投機取巧獲得第一,或者故意忘記叫醒同伴,導致貓被剔除在十二生肖之外等等,在和動物有關的民間故事中,老鼠都是不得不提的動物。
(2)傳統民間故事中的老鼠形象
傳統民間故事中,老鼠的形象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老鼠是掌管財物的神,民間流傳老鼠藏身的地方往往有財寶,《夷堅志》中有這樣的故事。不止是國內,在印度文化裡,老鼠也是財神的象徵。而在雲南拉祜族的傳說裡,是老鼠咬破葫蘆,人類才得以來到世上,老鼠還潛入天庭,把火種和稻種偷出來,從天上帶回人間。這裡的老鼠已經成為一種英雄形象了,其實反映出來的是人們在早期對動物的一種圖騰崇拜。如老鼠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非常強大,人們就衍生出對老鼠強大生命力的推崇和人口興旺的美好意願。
第二類是老鼠化作妖,具有人的樣子,和人成婚,這種異類通婚的故事在山東和天津的民間故事中很常見。這些故事裡的老鼠又能分為兩種,一種不是壞蛋,而是同樣渴望人類幸福生活的動物,還有一種是化作妖孽害人的故事,如江蘇民間流傳的老鼠精的故事,老鼠偷糧食被縣令打死,其他的老鼠為了報仇,化作人的模樣,向皇帝讒言,意圖打擊報復,結果被觀音識破,幫助縣令剷除了老鼠精,這樣的老鼠奸詐可惡。
第三類是把老鼠擬人化,如熟知的老鼠偷油故事,實際上是以鼠育人。在雲南的民間傳說裡,老鼠被長頸鹿搭救,之後長頸鹿遇到時,正好又遇到這隻老鼠,老鼠就咬斷繩索,幫助長頸鹿逃離了獵人的籠子。這種知恩圖報的故事,已經有了聊齋故事的敘述風格,都帶有明顯的教育目的。
從民間故事中出現的這三大類老鼠形象可以看出,老鼠不管是被賦予一種神的靈性,還是妖魔化,成為人的樣子,都是是歷史早期人們在知識匱乏情況下,對老鼠造成的各種災害無法消除時,產生的一種敬畏心態,這在古代文化裡的動物崇拜現象中是很常見的。之後發現貓能專門克制老鼠之後,老鼠就成為人人喊打的對象。
(3)老鼠形象的多樣化
民間故事裡這些人和老鼠的故事,透露出來的是人和自然相處的關係,不單單都是老鼠,還有老虎,貓,大象等動物都是一樣的。和諧相處不僅僅是任何人之間,人和自然也要和諧共處,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人們對老鼠喜愛和討厭並存的心態了。當然也有一些變化,如童話集《舒克和貝塔》,以及動畫片《大魚海棠》中,老鼠的形象不再是單一的令人討厭或招人喜歡,都是優點和缺點同時存在的,如《大魚海棠》中的鼠婆婆,既能幫助主人公逃離危險,又惡習難改,喜歡隨手偷東西。同時神性和妖魔化在大量減少,人性化大量增加,更加世俗和擬人化,令人厭惡的成分在逐漸減少。
除此之外,這種變化還和動畫片的接受觀眾有關,動畫片針對的主要是小朋友,而對小朋友的教育自然是以積極樂觀,友愛善良的價值導向為主,試想如果《貓和老鼠》中的小老鼠總是偷吃食物,整天把主人搞得氣急敗壞,甚至造成一些巨大損失的話,這樣的老鼠會和之前一樣,讓人們難以接受。對比之下,《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灰太狼形象就太扁平化,在家裡受欺負,在外面欺負羊群,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特徵,太單一而且帶有負面的形象,自然不會被認可。
總結:
所以在民間故事裡,老鼠總是壞蛋的形象,一方面和這種動物自身的一些特性是分不開的,如老鼠喜歡偷糧食和食物,另一方面也和人們對老鼠的不了解有關,現在人們防止鼠患相對容易很多,老鼠的破壞大大減少,心態和態度也會變化。這種變化正是我們能夠接受一些動畫片中,老鼠可愛機靈,聰明靈活形象的原因。
就像現在的小豬佩奇一樣,很多人本來認為豬好吃懶做,很不衛生,但是對這部動畫片中的各種豬的形象,有的笨拙,有的靈活,有的可愛,包括其他動物形象,並不完全反感或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