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合影
2020年10月1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山東畫報出版社協辦,方圓美術館支持的「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黃河魂 赤子心——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中國美術館一層圓廳展出的史詩巨製《黃河》油畫長卷
在中國美術館一層圓廳展出了王克舉向中國美術館無償捐贈的史詩巨製《黃河》油畫長卷(共101幅;全長161.6米,卷高2米,),同時展出了長卷的素描稿、色彩稿,圍繞長卷創作同時完成的另外50件作品,以及部分影像、裝置形式的文獻資料等。此展是繼2017年「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正是橙黃桔綠時——王克舉藝術展」後,中國美術館為其舉辦的第二次個人展覽。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致辭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在第一次觀看王克舉的《黃河》畫作時,為之震撼,當即寫下一篇長賦。賦中寫道:「由天而降,浩浩乎奔騰急,經雪山過高原,黃河之黃在於厚土滋養。流入平川,澤被綠洲,匯入大海……」,吳為山認為,王克舉的《黃河》長卷,「其宏大性在於他試圖以描繪黃河的全貌,表現一條更趨於自然性的黃河,一條更趨於本真形態的黃河。在他的心中、眼中、畫面中,黃河既有旖旎之秀美,也有磅礴之壯美。他是用一顆赤子之心和樸素的情感在感受著這條母親河的生生不息……在《黃河》長卷中,兩岸洋溢著春的初綠、夏的滴翠、秋的金黃、冬的積白,這片古老而彌新的土地生機盎然,昭示著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藝術家王克舉致辭
「我深深感受到,隱隱之中是一種「黃河精神」指引著我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從開始畫到最後。黃河博大雄渾、氣勢恢宏,心中暗生敬仰和敬畏,雖然它給我的主要印象是蒼茫蒼涼、多災多難,但它是母親河,孕育了這個民族!黃河永遠是養育華夏子孫的母親河!俯瞰著中華民族的跌宕起伏,在風雨飄搖中矗立,我打心底崇敬它!」藝術家王克舉熱血激蕩的歌頌母親河——黃河。他把這樣的創作歷程稱之為「我的朝聖」,他懷揣著崇敬的心情,用畫筆和色彩把黃河「丈量出來」。
《黃河》長卷之貴德丹霞 王克舉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國美術館藏
《黃河》長卷之乾坤灣 王克舉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國美術館藏
《黃河》長卷之豫魯大地 王克舉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國美術館藏
《黃河》長卷之炳靈寺 王克舉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國美術館藏
《黃河》長卷之丹霞地質公園 王克舉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國美術館藏
《黃河》長卷之恩格貝 王克舉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國美術館藏
當代史詩巨製《黃河》以強烈的個人語言呈現從黃河源到入海口的雄奇景觀,這裡面不僅是地理風物的景觀,更有人文和大時代群體情感經驗的豐富信息。從古老的黃河在中國人心中具有崇高性的中華民族群體經驗與《黃河》作品的關係;《黃河》讀到了一種浩然之氣,也許正是這樣一個主題必然造就的,但藝術家以非常個人化的語言表現了這樣宏大的史詩之作,藝術家的個人語言與宏大敘事的主題性創作相互依託互為精神氣度的雙核;《黃河》油畫長卷不同於西方油畫的空間構成和中國傳統繪畫「遊觀」而與「風景」產生的差異。
《黃河》長卷之壺口 王克舉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國美術館藏
《黃河》長卷之果洛草原 王克舉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國美術館藏
《黃河》長卷之石嘴山 王克舉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國美術館藏
《黃河》長卷之泰山黃河玉帶 王克舉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國美術館藏
《黃河》長卷之小浪底 王克舉 布面油彩 高200cm 2016-2019 中國美術館藏
展覽現場嘉賓合影
王克舉教授的油畫長卷《黃河》,作品長161.6米,高2米。全卷共101個畫面,每個畫面長1.6米,高2米,均是在現場完成的寫生創作。長卷構想起始於2009年山西䃆口。開筆於2016年6月,王克舉在其團隊的保障下,駕車行駛四萬餘公裡,至2019年9月曆時四年,最終獨立完成《黃河》全卷作品。作品畫面按省份分布為:青海22幅;甘肅6幅;寧夏3幅;內蒙12幅;晉陝;23幅;河南10幅;山東25幅。畫面從《星宿,海》開始,以蒼茫而舒緩的節奏拉開序幕,《札陵湖》《鄂陵湖》《果洛草原》《阿尼瑪卿雪山》,展現出黃河源頭飄渺而蒼茫的氣韻;《貴德丹霞》《炳靈寺》《烏梁素海》《河套》《庫布其大沙漠-恩格貝》《大青山-陰山巖畫》描繪了黃河上遊地帶的景致,色調由冷變暖,節奏自由跳躍;在內蒙古託克託縣,黃河進入中遊地區,《老牛灣》《娘娘灘》《佳縣-閆家茆》《乾坤灣》《晉中黃土溝壑》一系列畫面上,黃河如巨龍般奔騰在峽谷中;至《壺口》《三門峽-小浪底》,波濤如怒,峰巒如聚,將整部作品推向高潮;《鞏義石窟寺》《一號村臺》《豫魯大地》《泰山-黃河玉帶》《鵲華春色》等畫面展示了黃河下遊廣大地區的豐饒肥沃,東營溼地的蘆花與赤鹼蓬織就了紫紅色的「地毯」,護送著黃河匯入大海、融入長空。
王克舉教授創作油畫《黃河》長卷的四年間所用到的寫生物料以及不同地域的土質等等被壓縮為一個裝置作品
展覽現場展出了大型畫冊《黃河》
林芝-比日山下桃花正豔 140x160cm 布面油畫 2018
秋葉映的花閃爍 100x120cm 布面油畫 2020
果洛-東傾溝 100x160cm 布面油畫 2018
天下黃河 180x200cm 布面油畫 2009
從構思到創作完成歷經10年。《黃河》油畫長卷構想起始於2009年山西䃆口;開筆於2016年6月山西晉中,2017年秋冬全面籌備;2018年5月從壺口開始寫生;2018年7-8月赴青海黃河源;2018年10月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至2019年9月完成。藝術家王克舉駕車行駛行走八省四萬多公裡的華夏大地,實施寫生創作歷時四個年頭,完成了《黃河》的獨立創作。可謂關於「黃河」主題的史詩性鴻篇巨製。當代觀者可以遊走的方式暢遊其間,如同宋人觀看《千裡江山圖》長卷,卻有著迥異的時空觀念。
鄂爾多斯—不盡黃河 120x140cm 布面油畫 2012
峰轉呂梁-寨側山 120x140cm 布面油畫 2009
壺口瀑布二 140x160cm 布面油畫 2018
老牛灣二 100x120cm 布面油畫 2018
藝術家艱難的寫生之路,不僅僅是學識和繪畫技藝,更有表達古老黃河的雄心。他冒險登上海拔4800米「進不去出不來」的星宿海地區,在雨雪冰雹之間描繪高原水泊;選準合適的季節日期,在青海果洛草原描繪曲折蜿蜒的河流;在炳靈寺陡峭山間,上下攀援查找合適的寫生位置;在黃沙撲面的娘娘灘山地,手執畫筆等候狂風間歇;為了尋找理想的烏梁素海景觀,不吝繞行數百公裡路程;等候和追趕小浪底排洪時間,棄車步行搬運繪畫器材奔向水邊。
兩岸鵲華沐春風 160x140cmx3 布面油畫 2020
沙蒿蒿 140x160cm 布面油畫 2011
蟋鎮 120x140cm 布面油畫 2009
「這位長期駕車面對黃河寫生的藝術家,以「體象天地,功侔造化」的姿態,畢四年之功,完成了百米油畫長卷《黃河》,讓母親河的容顏第一次完整地呈現在世界的面前。通覽《黃河》全篇,但見萬景紛沓而至,江山風物,累累於目,與人之遠心相馳騖,不由得感慨系之:王克舉在為母親河造像立傳的同時,也成功地在結構、形式、語言層面上完成了油畫的本土化與當代性實踐,為中國當代文化塑造了一個堂皇的美學地標。」原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認為這是母親河對王克舉的召喚,完成了這部母親河的史詩,而非黃河的風景畫。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25日。
圖文來源:雅昌藝術網
作者:裴剛
版權聲明:本網發表之圖文,均已受著作權人委託,禁止任何媒體和個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違法轉載或使用。(本網凡註明「圖文來源:XXXX」,均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不在此列。)
免責聲明:本文發表之圖文,均出於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鑑賞之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在十日內來電或來函聯繫,我們將酌情對相關內容予以修改或刪除處理。
微藝術館 | 更專業的網絡展覽館
我們專於網絡高清圖文發布,正是你要追隨的:
有料的天涯藝術、更補的傳媒聯盟、終端的投資夥伴!
天涯藝術網總編於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