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全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已拉開序幕,瑞金醫院作為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上海模式的先行者,成為各方學習、效仿的對象。瑞金模式是什麼?3月4日,健康界獨家對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朱正綱。
各家自掃門前雪,不如提高整體水平
關鍵詞:同質化
朱正綱:醫生是一個終身需要接受教育的職業。首先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我們現在是三年,三年之後學生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可能還要歷練兩年,兩年之後成為住院總醫生,然後再進入專科培訓,將來成為主治醫生。從主治醫生到副主任醫生,最後到了主任醫生也是需要不斷通過繼續教育的方式,做到知識更新、技能更新。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是培養醫生必須經過的環節,從醫學人才的培養來說,培養周期的確較長。在醫學院學習,不管是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畢業出來的學生,還無法達到獨立工作的能力。如果用產品做比喻,他還是一個粗製品,還沒有成為一個成熟的產品,所以他到了臨床階段,還要有一個培訓的過程。
住院醫師培訓階段,關鍵在於打基礎,你在醫學院校學習成績再好,不等於你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好的臨床醫生。如果你一出校門就馬上獨立行醫,很多事情都還沒有形成好的習慣,沒有規範,因此,一定要經過嚴格的培訓。所以,我們才說住院醫師培訓是醫學教育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是上海市政府在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幾個重要的舉措之一。作為上海市的第一家試行單位,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我們獲益良多。
最重要的是各家醫院不再自掃門前雪,讓所有培訓基地的培訓質量有保障。老百姓為何不太願意去社區醫院看病,甚至有個小感冒也要往大醫院跑?因為老百姓擔心被誤診,覺得社區醫院醫生的水平還不夠高。同樣是大學畢業或者研究生畢業,如果一個醫生一畢業馬上分配到社區或者基層醫院工作,同班同學分配在三級甲等醫院或者教學醫院工作,由於畢業後受到的訓練不一樣的,導致今後臨床工作能力上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我們要提高整個基層醫療服務隊伍的素質,給醫學生一個基本的訓練。當然不可能給他們太長的培訓期,但是從學校畢業後的三年時間尤為關鍵,這段時間給醫學生規範化的培訓,幫助他們打好臨床基礎,這樣他們到了社區就可以比較好地開展工作。
對住院醫生本人來講,雖然各個醫院有不同的規範,各自獨立開展,但是假如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學生碰到好的醫院就會很幸運,碰到不重視規培的醫院,他可能也就這樣了。所以,全市有個統一標準是件好事情,有專門的專家委員會、專門的考核要求,培養出來的水平都比較高,並且同質化。並且,住院醫師規培最後的考核由全上海統一組織專家團隊實行,這就打破了自掃門前雪的情況,整體的醫生質量提高了。
另一方面,從三級醫院自身發展來講。醫院要想發展,學科梯隊、學科接班人也需要培養。比如說,我們醫院可能有些學科力量相對薄弱,但兄弟醫院這方面的力量比較強,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兄弟單位培養的住院醫師引進到我們醫院,這對我們醫院的學科發展也是非常好的。
所以受益是多方面的,但是首先要適合醫改的需要,同時對整個學科的人才的培養也是有益的。
全國齊步走,還需要大環境
關鍵詞:行業人
朱正綱:從整個上海市來看,我們比其他醫院早一年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我們屬於率先實踐,但不是我們首創。開展前,上海市層面上已經有了相關的配套制度,我們基本上是按照市政府「從校門到社會,然後再到單位」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展此項工作的。
雖然我們不直接安排人事關係,但仍承擔這些學員日常的管理,包括黨團活動、專業理論課程、人文教育、臨床輪轉安排、師資隊伍、住宿、薪酬分配等。這項工作既然是醫改的重大舉措,故必須由政府部門來推動,我們開展規培時就涉及了很多行政部門,包括教委、財政部門、醫院管理部門等方方面面的綜合協調,
如果沒有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支持,我們不可能招收如此多的學員到我們這裡來培訓。任何地方想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不管是一個縣來做,一個市來做,還是一個省來做,一定是當地行政部門多方面的配合,包括經費的投入、政策制定。沒有這樣一個大背景,靠一家醫院來做,後面碰到的問題就越來越多。
當時,市政府認為全部鋪開有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們率先試點為規培「探路」。剛開始做的時候醫院內部也沒有一下子全面鋪開,招收的規培人數也比較少。政策明確了,醫院有了積極性、學員與家長理解了,此項工作就得以順利開展起來了。
任何新生事物剛出現時都會有矛盾,特別是「行業人」的問題。一個四年制的工科生畢業後就能分到單位裡變成技術員,過幾年就是工程師;我們一個五年制的醫學生,畢業了到了醫院這裡還不能直接與醫院籤訂人事關係,還要再待三年,再考試,再重新分配?有很多女同學讀完研究生再進基地,她拿到住院醫師的身份要30歲出頭,自然會受到家庭的影響,所以當時整個學生與家長的反應比較強烈,所以要把道理講清楚,告訴大家會有一些配套政策,包括人事、待遇方面的政策,大家也都逐步接受了。所以只有好的想法,沒有好的政策也做不成,要有好的政策配套才行。
上海算是情況比較好的,它以城市為主,戶籍人口也才1000多萬,農村涉及的很少,事情還比較容易做,如果在其他地方大、人口多的省份來開展,一下子把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全面鋪開還是有很多困難的。所以我覺得關鍵是要有政府支持,政策配套,否則醫院再有積極性,沒有這個大背景也是很難做成的。
醫院開出「高薪」才有競爭力
關鍵詞:待遇
朱正綱:上海的政策裡有規定,學員的基本工資由國家給,就像我們的基本工資都是國家給;第二部分由醫院給學員發放津貼,包括獎金,根據他不同的學歷,不同的培養年限有所不同。隨著我們醫院職工分配的水平提高,住院醫師的津貼也在逐步提高;第三部分是將來的用人單位也應該承擔一些培訓的費用。
我們醫院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會給學員們一個可觀的待遇。我們醫院住院醫師的人均分配水平屬於上海市前幾位。學員們來之前都會互相打聽哪家醫院的待遇好,「瑞金醫院給我們待遇低,其他醫院高」,他也可能會選擇到其他醫院去,因為是雙向選擇,醫院之間也會有競爭。學員們除了會比較各醫院的師資力量、培訓環境,還要比較給他的待遇,人家給他一個月1400塊錢,我這裡給他1800塊錢,他當然會考慮選擇瑞金醫院。
包括醫院教學設備建設、提高教師薪酬,這些也都有考慮。國家投入一部分,該醫院花的錢醫院也要花,每個科室承擔任務。作為公立醫院,這個錢不是私人出的,都是國家的錢,按照預算管理的要求,應該投入的還是要投入的。
一頭熱,培訓結束後的學員是否願意選擇到基層醫院工作
關鍵詞:基層醫生
朱正綱:並不是說現在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已經非常成熟沒有問題,比如培訓時是不是嚴格按照規範,考核的標準是不是能夠嚴格掌握,這些方面都要嚴格把關,我們醫院抓的比較緊。如果談到規培工作對醫改有沒有幫助,特別是對基層醫院有沒有幫助,可以看看最近幾年培養的情況。規培生考核的合格率都是95%以上,但是,相當一部分人改行了,他不願意去基層,我們好不容易花了那麼多時間去培養他,但他不做醫生了。
我們現在下去看看,真正到社區的人並不多,什麼道理?並不是我們培養質量不好,學生們畢業之後,在基層工作,如果對薪酬晉升等方面不滿意,那也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選擇。政策上還有問題,這個需要政府給以關注。所以,即使在基層也要給他們待遇、晉升機會、繼續學習的機會,這都是要跟進的。這些政策誰給?這不是靠我們能解決的。
我們希望住院醫師們願意到社區、二級醫院去工作,否則培訓好了都待在我們這裡不走,經過幾年,下面還是沒人。我們是保質保量,把他從一個粗產品變為成熟產品,然後成熟產品怎麼到社區、基層去發揮作用,這個一定要靠政府拿出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