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經典」長三角非遺文化傳承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2日,由文化部中華文化促進會非遺工作委員會、《中國非遺》雜誌、蘇州市旅遊聯合會指導,蘇州市旅遊文化產業協會主辦的 「保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經典」長三角非遺大師聯盟成立儀式暨非遺傳承研討會落地蘇州外國語學校藝展中心,來自於長三角地區的16位非遺大師齊集蘇外,為學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盛宴。
-
保守與開放碰撞下的非遺再生 「七姊妹」論苗繡:傳承非遺文化
近日,由貴州省文聯、黔視界·2017非遺文化藝術周組委會、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苗學研究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以「非遺再生:保守與開放」為主題的2017苗疆「七姊妹」系列活動,苗疆「七姊妹」齊聚貴陽「論道苗繡」,圍繞「非遺再生:保守與開放」主題分享各自的公益心得。
-
「非遺與傳承」夏令營 | 體驗非遺文化,傳承工匠精神
作為中國文化中的重要一環非遺文化一直以來都備受重視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藏下了練達世事的智慧為了讓孩子們了解非遺文化建鄴區文化館即將開展「非遺與傳承」夏令營不僅可以讓孩子們加深對非遺的了解,從玩樂中熱愛祖國、增強文化傳承的意識。
-
非遺保護視野下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3.傳統節日是一種民俗文化 傳統文化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文字為載體傳承下來的精英文化、官方文化、書面語言文化。例如,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它們是以書面語言形式流傳下來的,屬於精英文化,先秦散文、楚辭、漢賦、唐詩、宋詞也大都是精英文化。
-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這是非遺保護的必由之路,也是非遺傳承和發展的必由之路。2013年,在環壩集團邢昊董事長的大力支持下,三峽人家將「太和班」請到景區,給予其充足的資金和物資支持,並安排專人學習皮影製作和皮影戲的操作技巧,同時他們也改名為「魯家班」。
-
深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化
粵港澳大灣區非遺文化創新研究所揭牌儀式現場非遺顧問、深圳世紀傳承非遺博物館館長陶一致辭北京交通大學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志剛教授致辭粵港澳大灣區非遺文化創新研究所所長蔣波致辭粵港澳大灣區非遺文化創新研究所所長蔣波表示
-
「鷓鴣」聲聲傳承非遺文化
2011年,作為唯一一個由村傳承的劇種,鷓鴣戲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隨著老藝人們的相繼去世,人員斷代危機的出現,演出場所、經費等的缺乏,以及老劇目的遺失,鷓鴣戲的保護便迫在眉睫。「尋找演員是很困難的,鷓鴣戲是交口傳唱的,雖然現在有了譜子,但按譜傳唱卻總是唱不出那個味道來。」張文峰說。「傳承鷓鴣戲需要大量的費用,服裝道具、演出車輛都需要錢。」
-
展示非遺項目 傳承傳統文化
日前,東麗區文化館舉辦的「傳承·弘揚·創新·勃發」長祥高蹺展在東麗博物館開幕,展示非遺項目,傳承傳統文化。 高蹺、寶輦、花會作為軍糧城民眾祈盼平安的民俗盛世,由明代永樂年間流傳至今,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繼承、創新,逐漸成為了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
祁連山下「非遺」美——武威市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綜述
祁連山下「非遺」美——武威市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綜述武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積澱豐厚。涼州攻鼓子、涼州賢孝、涼州寶卷、華銳藏族民歌等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綻放著濃鬱的民族特色和原生態之美。
-
非遺消費與東巴文化藝術傳承
原標題:非遺消費與東巴文化藝術傳承 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文明進程的文明古國,其豐厚深邃的文明成果早已為世界所矚目。自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出臺以來,中國已成為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最多的國家。
-
非遺進企業 文化共傳承
為進一步營造非遺保護良好氛圍,提高廣大群眾對非遺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耒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耒陽市非遺保護中心特別策劃開展了「共享·傳承·傳播——非遺保護公益講座活動」。
-
紀錄「非遺」傳承文化
9月8日,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冀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中心」系列專題紀錄片正式開拍,紀錄片將以3D形式呈現冀東地區非遺技藝傳承,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通訊員郭寶強、殷念慈攝影報導9月8日,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冀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中心」系列專題紀錄片正式開拍,紀錄片將以3D形式呈現冀東地區非遺技藝傳承,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
-
他們巧手制藤傳承非遺文化
他們巧手制藤傳承非遺文化 2020-12-05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文化的傳承要有時代的烙印
眾多網友紛紛表示:感覺這個節目錄了好久,這其中大家一定付出了各種努力,希望更多人能關注我們祖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起感受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關注非遺傳承,感受非遺魅力,當代與非遺文化相融合,創新發揚,意義非凡!《非常傳奇》第三季播出後口碑和熱度一路高歌猛進,究其原因,一是節目自身品質較高,二是人們對非遺文化的興趣日趨濃厚。
-
「弘揚非遺文化·非遺潤澤童心」非遺傳承展示活動
由荔灣區文化館(區非遺中心)聯合荔灣區青少年宮共同主辦的"弘揚非遺文化·非遺潤澤童心」非遺傳承展示活動"於11月8日在荔灣區少年宮舉行。現場有包括牙雕,泥塑,木雕,西村窖,蛋雕,嶺南盆景,剪紙,廣彩,西關正骨等非遺項目現場展示活動。
-
當「非遺」遇上直播!看仁化人如何傳承「非遺」文化!→→→
6月7日上午,仁化縣在寶能文旅城開展了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分會場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活動全程在網際網路平臺仁愛仁化APP進行了直播。仁化部分非遺項目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非遺傳承、文明出行、健康生活。直播現場,主播與《石塘堆花米酒釀造技藝》《楊泰和米餅製作技藝》《丹霞紅豆飾品製作》《唐宋香道》《仁化白毛茶》《宮廷酸蘿蔔》等6個非遺項目負責人一對一進行問答交流,近距離地為直播間觀眾介紹非遺項目產品。通過仁愛仁化APP平臺,喜愛非遺產品的觀眾朋友還可以掃碼購買到自己心儀的非遺產品,觀眾反響熱烈。
-
福州鼓樓:傳承非遺文化 增強未成年人文化自信
在這,不僅能欣賞到珍貴的詠春拳傳承照,還能了解拳理,演練拳法和108木人樁法,孩子們與非遺傳承的師傅積極互動,進天井,學站姿,並不覺累,反而興致昂揚。「叢山數百裡,盡在一框中」,說的就是軟木畫,軟木畫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無聲的詩、立體的畫」之美譽,發源於福建福州,與壽山石雕、脫胎漆器並成為福州傳統工藝「三寶」,有百年歷史。軟木畫在方寸畫框重,彰顯匠心獨運。當天,少先隊員們在軟木畫傳承人吳萬源老師和石春青老師的帶領下,一起製作了專屬的軟木畫作品。「製作軟木畫需要有工匠精神,工藝精細複雜,做得辛苦,現在很少人願意從事這個行業。
-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活態傳承滿族非遺文化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周洪松)在豐寧滿族剪紙傳承人石俊鳳指導下,大學生社團完成剪紙防疫知識系列作品《一隻蝙蝠的自述》;在滕氏布糊畫傳承人劉海豔指導下,大學生創意製作布糊畫作品《請戰》;蘇勒老師帶領弟子將翻譯成滿語的40餘首民族經典歌曲製作成MV發布到網上,點播突破10
-
用是最好的傳承 代表熱議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李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改革發展。對來自貴州的三位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代表來說,既深受鼓舞,又堅定了傳承民族文化的信心。
-
鏡頭記錄非遺工程 影像傳承傳統文化
文化二字的字面意義是「文治與教化」。中國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要堅持以下幾點:一是必須在「揚棄」思想指導下傳承、保護;二是要分清主次,派生文化應該服務和服從於原生文化;三是必須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非遺匯聚傳統文化精髓,涵納經史子集等高級文化形態,亦涵蓋口頭傳統等文化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