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同名人——前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

2020-12-06 華夏經緯網

  李登輝(1872-1947)字騰飛,祖籍福建,生於印尼華僑家庭。受人尊敬的復旦老校長。

  此「登輝」非彼「登輝」

  在大多數人看來,對一個在中國「臭名昭著」的人物提出這樣的問題,若不是惡意搞笑,那多半別有用心。

  前不久,有人在論壇上貼出題為「本人敬仰李登輝」的帖子,引來一片譁然。原來,發帖人說的是「我們復旦的老校長」李登輝:「在復旦百年華慶之際,表達我對他的敬仰」。

  全球網際網路某著名網站,專門有一個針對「李登輝」這個名字的「消歧義」網頁,註明此詞條可能指以下中的一個:前臺灣「總統」李登輝,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

  這個李登輝顯得過於寂寞

  早在上世紀40年代,復旦的學生有意為李校長立傳,在他面前提出此想法後,李登輝一口否決,正色答曰:「Man much abler than I have left no record,why should I leave any?(比我能力強得多的人都沒有留下記載,我為什麼要留下任何記載呢?)」

  不知是否一語成讖,曾經為復旦這所著名學府做出過傑出貢獻的李登輝校長,果然沒有留下太多痕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他的記載只有7個字,「資產階級教育家」。無怪乎後人替他鳴冤:歷史沒有給他留下空間,也不可能有公正的史傳問世,於是,在20世紀前半葉的大學教育家群體中,他被淡忘了。在絕大部分復旦師生眼中,李登輝的形象也模糊不清。

  復旦學者錢益民說,只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趁著復旦百年華誕,才讓李登輝姍姍來遲。作為剛出版的《李登輝傳》的作者,錢益民不無遺憾,因為傳記的執筆者已不可能是李登輝親手培養的弟子門生,那些曾得到他教誨和恩澤的人們,早已全部作古,傳記本該在他們手中完成的。

  不過,雖未有皇皇大傳,但李登輝的同代人對他從未吝惜過最高的讚譽:「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蔡孑民先生在北方首先樹立思想自由的學風,而在南方,則復旦大學一直保持思想自由傳統者,是先生最大的功勞。」

  李登輝對大學風氣的信條是「大學之教,百家淵藪」。他的學生回憶,李老校長對於學術思想,完全是美國最先進大學的作風,是極其自由的,甚至,「康南海(康有為)先生明明是復闢派的重要人物,為了他的經學文學,有一次我們一輩學生卻得了李老校長的許可,親自到辛家花園敦請康先生來復旦講學」。

  1917年,在校長李登輝主持下,復旦公學改為復旦大學,原有文理兩科,新增商科(即商學院)。後人注意到,世界聞名的哈佛商學院設於1908年,復旦設立商學院,僅晚哈佛9年。1920年,美國哈佛、耶魯兩校開辦教育系,李登輝同時在復旦試設教育科,可謂絲毫不落後於世界最先進的教育潮流。

  思想上先進,但他在情感上卻是極戀舊的人。妻子早逝,他終生未再娶,妻子生前遺物,一衣一巾,莫不保存得好好的,如她仍在人世。每年夏天太陽好時,他一定把妻子的皮衣一件件取出來曬,睹物思人,必會又傷心一場。

  為籌建大學的新校園,李登輝親赴南洋,向華僑募得巨款。歸國後,他力排眾議,以相當超前的眼光在當時遠離市區的江灣購得土地,苦心經營,終成氣象恢弘之學府,為日後楊浦成為滬上學術重鎮奠定基礎。

  如今,在李登輝奠基的校園內,立著一座相輝堂,為了紀念他和復旦的創建者馬相伯。很多人,包括很多復旦學子,不一定能說出相輝堂的來龍去脈,但他們會說,這座復旦最著名的建築,是對一所大學過往歲月最真誠的紀念。

  一個最近剛知道「這個李登輝」的年輕人,發出此般感嘆:「哦,李登輝,原來可以是一個好名字。」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徐百柯 )

相關焦點

  • 李登輝:被遺忘的復旦校長
    李登輝(1872-1947)字騰飛,祖籍福建,生於印尼華僑家庭。受人尊敬的復旦老校長。   李登輝何許人也?   在大多數人看來,對一個在中國「臭名昭著」的人物提出這樣的問題,若不是惡意搞笑,那多半別有用心。   前不久,有人在論壇上貼出題為「本人敬仰李登輝」的帖子,引來一片譁然。
  • 被人遺忘的復旦校長—李登輝,一生旨在復旦,一生只做復旦的校長
    ‍‍ 李登輝,字騰飛,祖籍福建同安。1883年,他孤身一人遷往新加坡學習,在這裡他接觸了以前從沒有看過的新事物。這時他的視野不斷地擴大,此時的李登輝只想去大洋彼岸的美國求學。這裡他可以接觸最前沿的科學研究,1891年這一年圓滿,考進耶魯大學,八年後獲得文學士學位。
  • 李登輝:校長的校長!他當校長23年,26位弟子成為各大學校長
    一提起李登輝這個名字,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我國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此人是個激進的獨派分子,近年來被頻傳「死訊」,可惜一直沒有被病魔戰勝。但是中國的歷史上還有一位李登輝,卻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學家,他的學生遍布海內外,毫不誇張地說是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有很多是各條戰線的精英,學生中擔任大學校長的就有26人。
  • 關於復旦大學,你所不知道的李登輝
    拒絕立傳的復旦校長大家都知道復旦大學歷史悠久,從1905年起至今已經過了百餘年,有過許多坎坎坷坷。有過辛亥革命爆發後的停辦,然後遷址復學,再經「二月革命」後的經費困難,開源節流下才維持下來。一所經費都困難的大學,自然在當時沒什麼名氣,所以說復旦大學能發展成一座全國聞名的大學,離不開那位任期最久的校長——李登輝。在1913年3月1日,復旦大學重新開學。不久,爆發「二月革命」,但這次革命迅速失敗。復旦校董中多人逃亡國外,學校經費補助又告斷絕。李登輝校長千方百計地開源節流,師生共同努力,終於使學校收支趨於平衡。
  • 百年辛亥:「復旦保姆」李登輝
    他,精通英、法、德、拉丁語,漢語表達卻不好;他,畢業於美國名校耶魯大學,終身只做一名教師;他,完善了一所大學,培養了26位大學校長;他,生於南洋,逝於上海。人們稱他為復旦大學的保姆,他叫李登輝。李登輝,字騰飛,福建同安人,1873年出生於荷屬爪哇島。
  • 他是被遺忘的復旦校長,和臺獨同名同姓是他一生最大的敗筆
    或許大家說起李登輝,大多數人都會想起那個臭名昭著認賊作父的臺獨分子,殊不知還有一個曾經的復旦大學校長與臺獨分子李登輝姓名相同。而相比於那個李登輝的臭名遠播,這個李登輝顯得過於寂寥。李登輝先生1872年生於荷屬爪哇島,系印尼華僑。
  • 兩位李登輝,一位是復旦大學精神領袖,一個卻因賣國被國人唾棄
    復旦大學老校長李登輝復旦大學老校長 李登輝先生1913年李登輝被評為復旦公學第三任校長,擔任校長長達二十三年,於1936年8月離任。他曾提出「服務、犧牲、團結」六字的復旦精神,有人稱先生為復旦的精神領袖,沒有他就沒有復旦大學。
  • 人倫師表李登輝,培養了26位大學校長,成績絕無僅有卻名不見經傳
    俞大維晚年時曾經有記者採訪他,問他對李登輝有什麼看法?俞大維故意把記者的問題繞到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身上,他告訴記者李登輝已經死了。而俞大維口中這位已經去世的李登輝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李登輝出生於1872年,祖籍福建同安,不過他的祖上卻早早移民南洋,因此李登輝出生於印尼。李登輝從小在印尼長大,先後在新加坡、美國留學,學成後回到印尼教書。
  • 李登輝執掌復旦大學23年,做了一件事值得所有人敬重
    提起大學校長,很多人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一位內斂謙和的老者形象。確實,大學是一個傳播文化、塑造人格的地方,大學校長自然也應該是這方面的楷模,如果讓一個脾氣火爆的人來當校長,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不靠譜。  然而在民國,這個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的時代,卻出現了幾位脾氣火爆的大學校長,不但沒有讓人覺得不靠譜,反而贏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尊敬。  比如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當然不是臺灣那位,而是一位印尼華裔,曾在復旦大學擔任校長長達23年,被譽為「人倫師表」。
  • 復旦大學八大知名校長
    1952年院系調整後,學校成為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國立高等醫科院校。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今天我們來歷數下復旦大學最具代表性的八大校長,他們為北大都作出不容忽視的貢獻,你知道其中的哪幾位?
  • 復旦大學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是誰?是李登輝!
    1917年,在登輝的主持下,復旦公學擴充為復旦大學。登輝擔任復旦大學校長。登輝擔任復旦大學校長達二十八年之久,連同在復旦公學在內,他在復旦校園內服務了約40年。 擔任校長期間,登輝為維持和發展復旦大學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以「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為辦學理念,多次強調復旦人要有團結、服務、犧牲之精神。登輝曾對人談及復旦前途,他說:「復旦大學緊緊盯住牛津、劍橋、耶魯、哈佛這些歐美名校,要與它們並駕齊驅。」
  • 復旦校史館開館 李登輝、陳望道兒子前來參觀
    相關專題:復旦百年校慶        圖片有獎徵集 >    祝福    東方網9月22日消息:一場瓢潑大雨沒有澆滅復旦人迎接百年校慶的熱情。作為校慶的一大內容,「復旦大學校史館」昨天下午準時舉行了開館儀式。秦紹德、張薰華為校史館揭牌。隨後,一大群遠道而來的老校友成為了參觀校史館的第一批客人。    這是滬上名校復旦大學首次立館講述其成長的百年歷史。校史館面積為七百多平方米,分十一個部分展示了復旦百年的滄桑歷史和歷年來的發展成就。其間很多文物十分有價值,有中國最「老」的畢業文憑,有孫中山先後題下的「天下為公」的條幅等等。
  • 他任校長23年,讓復旦起死回生,勞苦功高,如今卻鮮為人知
    一所大學的成長,離不開優秀的校長。遇到一位好校長,學校就會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尤其是一些重點大學的校長,其履職經歷,就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縮影。近段時間,我在介紹一些國內著名的大學校長,讓大家通過不一樣的視角,了解高校和高教。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復旦大學老校長李登輝。
  • 申城大學開學季|復旦新生報到,與5位「校長」合影
    3日,復旦2017級本科新生報到。來自全國各地3400餘名本科新生,以及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名外國留學生新生,開始他們的大學生活。校園裡最熱鬧的地方,竟然不是各班接待處,而是正門綠化後邊的合影區。
  • 復旦學生手繪獻禮校慶 老校長明信片"萌萌噠"[組圖]
    馬相伯看到退學學生籤名簿時,老淚縱橫,決意站在學生一邊,並得張謇、嚴復和袁希濤等名流的支持,在江灣另行籌建復旦公學(今復旦大學),於中秋節正式開學。馬相伯任校長兼法文教授,聘李登輝任教務長。  志德書院系紀念復旦創始人馬相伯先生,先生名「志德」,取其意,明志且道德高尚。志德書院以綠色為標誌性顏色。
  • 你未見過的復旦!淞滬抗戰期間的復旦大學學生抗日義勇軍
    學校首推學生軍說起復旦大學學生軍,源於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創立之初的兵操。當年復旦公學成立之初,創始人馬相伯先生就對學生體育鍛鍊十分重視,他特聘英美教官進行兵操訓練,中國海軍元老、復旦校董薩鎮冰也曾親自到校指揮兵操。1920年重新修訂的《復旦大學章程》規定,學生必須上兵操課,「每星期由兵操教員講授軍事學一次,並練習技擊以保國粹。」
  • 復旦大學:燕園舊時王謝堂前燕
    復旦師生即以「燕園」命名,即隱喻其從私人花園變為學校公共場所的因史變遷,也饒切古雅詩意。 園內小別墅在抗戰勝利後,被命名為「南軒」,因此軒在校園之南,也是時任校長章益先生為其前任吳南軒先生留念,有雙關含義。現在這裡是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所在地。
  • 復旦: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校訓、校歌與大學精神復旦: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周雙全  復旦校園裡有一條梧桐林陰道,筆直幽深,每次騎車經過這裡的時候,都會給人帶來夢幻般的感覺。就在這條被復旦人稱為「南京路」的林陰道盡頭,是一面鐫刻著「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牆。校訓牆由大理石貼面砌成,魏碑字體,凝重而不失灑脫。佇立牆前,你可以體會時光流逝中,總有些不變的東西一直在敲打著復旦學子的心。  復旦校訓來自民國時期的教育家、復旦老校長李登輝(1873-1947)。老校長李登輝早年留學美國,1899年獲得耶魯大學文學學位。
  • 復旦大學五大住宿書院正式亮相
    復旦大學五大住宿書院正式亮相 2012-10-23 10:14:59 來源:北京考試報
  • 話史 | 復旦小樓傳說
    落成於百年校慶的光華樓作為是復旦新紀元的標誌,千禧年代後絕大多數復旦學子的大學生活與記憶,都圍繞著這棟大樓展開:媳婦樓(西輔樓)、學廣(學生廣場)、光草(光華樓前大草坪)、光階(光華樓前臺階),還有光華妖風。偌大校園裡的一座樓,因為那些回憶與故事而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