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Op. 9,2
Frédéric Chopin浪漫主義時期:19世紀前後的一百多年裡,大致從1790年到1910年。
浪漫主義時期的四個發展階段:
1.初期:威伯、舒伯特、貝多芬
2.中期(繁盛時期):孟德爾頌、蕭邦、舒曼
3.中後期: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
4.晚期:布魯克納、普契尼、沃爾夫、理查史特勞斯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風格特點:
1.音樂作品充分張揚人的主觀情感和個性特徵。
2.出現了新穎體裁,如標題音樂、多樂章交響曲、單樂章交響詩、特性小曲。
3.晚期音樂作品根植於民族文化土壤、強調民族觀念。
主要音樂家及鋼琴作品:
威伯(1786-1826):德國,以歌劇和鋼琴作品聞名,《邀舞》。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藝術歌曲之王」,《流浪者幻想曲》、《即興曲》、《音樂瞬間》。
孟德爾頌(1809-1847):德國,八集48首鋼琴獨奏曲《無詞歌》。蕭邦(1810-1849):波蘭,《升c小調圓舞曲》、《A大調波羅乃茲》、《c小調練習曲》、《f小調協奏曲》、《降E大調夜曲》、《第一諧謔曲》。舒曼(1810-1856):德國,《狂歡節》、《大衛同盟曲集》、《C大調幻想曲》、《童年情景》、《蝴蝶》、《交響練習曲》、《a小調鋼琴協奏曲》。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超級練習曲》、《b小調鋼琴奏鳴曲》《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愛之夢》。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國,《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四冊《匈牙利舞曲》。穆索爾斯基(1839-1881):俄羅斯,《圖畫展覽會》。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羅斯,《四季》。
格裡格(1843-1907):挪威,《祖國之歌》。斯克裡亞賓(1872-1915):俄羅斯,24首《前奏曲》、10首《鋼琴奏鳴曲》。拉赫馬尼諾夫(1873-1943):俄羅斯,《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