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在淄博,眾所周知高新區魯泰大道沿線一座座看似普通的寫字樓裡聚集著淄博乃至全國甚至世界級的高新技術孵化器和科技企業,而生物醫藥研究院又是這條「科技帶」上最引人矚目的一個,支撐起它的背後是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強市的決心。
山東是醫藥產業大省,淄博又是醫藥產業大市,在17地市中淄博市的醫藥企業數量、技術水平均居首位。然而,不可迴避的是,淄博醫藥產業發展一直以化學原料藥為主體,而作為現代醫藥產業支柱的生物醫藥板塊卻十分短缺,產業創新、研發不足,發展欠缺後勁。
為解決這一問題,高新區管委會聯合山東大學、新華製藥共建了山東大學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研究院以「建設符合國際規範與標準的獨立第三方醫藥產業技術服務平臺,醫藥科技成果專業化轉化、孵化平臺和魯中醫藥健康產業創新資源匯聚與共享中心」為目標,重點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技術服務、實用型技術人才培育、科技交流與合作等四大任務,推動區域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創新平臺 支撐產業發展
採訪中,研究院副院長徐東告訴記者,一直以來,研究院將發展技術服務平臺、引進人才團隊、推進校企合作作為推動研究院發展的「三駕馬車」,建設了14個技術單元平臺與中心(在建3個),面積1.2萬㎡,設施裝備近1億元,形成了「分析檢測-研發-中試-臨床服務-註冊報審」完整的技術研發服務鏈條,先後通過國家CNAS實驗室認可和CMA認證,建立了符合國家「數據完整性」要求的系統環境,通過數十家企業的現場認證,常年為淄博和省內外500餘家企業和研發機構提供技術服務。
國際化的藥物製劑技術是未來醫藥產業發展的趨勢和要求,卻也正是制約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的主要短板。基於國家政策引導及醫藥產業發展趨勢,徐東決定把研究院發展重點放在了高端製劑與中醫藥健康產業上。只有提前布局,才能搶佔時機,2019年研究院就圍繞山東省高端製劑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中藥與健康產業技術中心的籌建下功夫,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用誠心、執著及長遠而清晰的規划去感召人才。功夫不負有心人,研究院成功引進了藥物製劑高端技術與管理人才團隊,他們來自國內外知名藥企,技術成熟且經驗豐富。講到這裡,徐東滿臉的驕傲,「他們的加入為研究院的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也為研究院今後的高端製劑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徐東這樣說,記者從話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目前藥物高端製劑技術中心已啟動運營並已開展多項研究。
中藥與健康產業技術中心是研究院緊抓產業發展契機,與時俱進的又一力證。它開創了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同時運用於中醫診療環節的新型診療模式,不僅解決了優質中醫醫療資源分配的空間問題,實現資源的遠程投放,也令中醫文化得以宣揚推廣,服務於淄博當地市民的健康,更結合產業思維,將名醫的產品在研究院進行應用和孵化,搭建淄博和山東省各地的中醫打造中醫藥文化的學習、交流平臺,共同打造輻射山東的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示範基地。談及中醫產業發展,徐東強調「文化與產業是不分家的,這對中醫藥發展尤為關鍵,必須用文化營造氛圍,助推產業發展」。
引育項目 提升創業質效
作為孵化企業的代表,山東則正醫藥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則正醫藥)由山東大學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於2015年底從強生引進的創新團隊組建。依託研究院的平臺資源和政策支持,五年時間,從零做到近3億元,成為目前國內藥物製劑領域增長最快的CRO公司,填補了淄博高端醫藥技術研發服務的空白。「選擇在高新區安家落戶有很多原因,而我們最看重的是研究院提供給我們的實驗設施、科研平臺和與產業鏈緊密相連、功能銜接、配套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這對於一個初創的團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則正醫藥主要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擁有90人的科技團隊,先後與強生、費森尤斯等多家國內外知名藥企達成合作協議,致力於為海內外企業提供合規高效的新藥和仿製藥研發服務。
截至目前,研究院孵化企業26家,轉化10餘項醫藥健康科技成果。其中2019年實現「治療胰腺癌的國家I類新藥FS-1」和「治療痛風的國家I類新藥P7」兩個國家I類新藥的轉化合作,研究院的產業項目開發有了長足發展。同時,與新華製藥、帝斯曼、齊都藥業、榮昌、金洋藥業、羅欣、東嶽集團、華陽製藥等大型製藥、化工企業建立起長期的合作研發關係,服務市場拓展至魯中地區。
內外兼修 方為發展之道
描繪好產業發展藍圖的同時更應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徐東表示,2020年是研究院的「團隊改造年」,完善產業鏈條,提升深度和廣度必須有強大的團隊去支撐,否則,一切都是空談。疫情影響之下,研究院仍未停下吸納人才的腳步,前期與多方獵頭達成合作,廣納人才,月月組織視頻面試會,先後從上海、北京、蘇州等地引進高端人才,為研究院團隊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另外,在文化建設、管理運營方面與北京神州英才達成長期合作,以員工和組織共成長為目標,建立定期主題化的培訓機制。徐東說,學習力是團隊日新月異的關鍵,活到老學到老,每天學習新知識和涉獵新內容,不讓自己掉隊!
交談中,徐東告訴記者,以十年規劃為綱,第一個五年研究院初具雛形;第二個五年是研究院走向未來的關鍵階段,不僅要立足產業,不斷完善產業鏈條,更要提升產業深度與廣度,為築造特色化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創業產業微生態打好基礎。然而,產業生態圈的建立談何容易,要實現這一設想,徐東表示研究院必須清醒認知到自身與產業的不足,找準發力點,激發新的動能從而實現新突破、新發展。
內容來源:高瑩瑩 穆雪
原標題:《築造特色化生物醫藥微生態 淄博高新區繪就醫藥產業發展藍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