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告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心自有福報

2020-12-04 吳學華講歷史

#我要上頭條#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

請幫忙轉發本書,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節說到居士趙茂林的孩子又吐又洩,印光大師讓其把孩子抱過去。

趙茂林趕忙將兒子抱過去送到窗口。只見印光大師伸出手掌在孩子頭頂上撫摩,又轉身從一個瓶裡倒出大半碗冷水,和藹地說:「孩子,喝吧,喝下去就好了!」

趙茂林見了暗暗焦急:肚子疼還下瀉,十有八九是急性腸炎,鬧不好還是霍亂,怎麼能喝冷水呢?然而又不敢說出來,只得低聲吩咐孩子少喝一點,以免印光大師不悅。哪曉得孩子抓過碗來一飲而盡,心裡暗暗叫苦。

他萬萬沒想到,半碗冷水喝下去,孩子卻奮力掙開他的懷抱,歡蹦亂跳地說:「爸爸,我的肚子不疼了,好啦!」說罷,便在佛堂裡翻了一個跟鬥。

「奇蹟!真是奇蹟!」趙茂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慌忙重新給大師頂禮致謝。「師父道行高深,弟子大開眼界!」

印光大師微微而笑,明道法師忙解釋說:「這是師父的大悲水,靈驗無比,不知救治了多少危難病症,贏得善男信女頂禮膜拜。」

趙茂林不知印光大師的那碗水,是用幾種草藥熬製出來的藥水,具有消炎止疼的功效,所以孩子喝了之後,當即就好了許多,孩子的天性頑皮,只要稍微好一點,就會活潑起來的。

是夜,大師收到虔誠居士潘對鳧的來信,心裡格外興奮,不顧燈火昏暗眼力不好,連夜回信給予讚許。

原來,這個潘對鳧是個擁有良田千頃的大財主,父母輩就好善樂施,人稱「潘善人」。大師曾親自聽到受過周濟的佃戶讚揚,便欣然收下潘對鳧為皈依弟子,曾贈送四句偈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今世種下菩提樹,來世自然得福祉。」這個潘對鳧深信不疑,一如既往憐貧惜苦,對外地前來求助的陌生人也慷慨解囊。

前不久,一件事情讓他心靈產生了強烈的震撼:本地一個地痞覬覦他家財萬貫,暗地裡去勾結土匪前去吊羊綁票,沒想到那匪首破口大罵:「瞎了你的狗眼!老子打家劫舍不假,可打劫的都是為富不仁的土豪,從來不傷害好人,怎能對潘善人綁票?」

那地痞悻悻而去,又找到一群潰兵,慫恿他們去潘家勒索。誰知潰兵頭目也臭罵了他一頓:「我們不能保境安民,怎能幹出勒索善人的強盜勾當?」

這事漸漸傳出來,知道的人都說潘善人好善樂施,連土匪和潰兵都相約不肯驚擾。潘對鳧更是感動不已,寫信將情況報告了大師,請求大師開示往生淨土法門。

「世人大多難以相信因果,這就是活生生的因果奇蹟哪!」

印光大師很是激動,不由自主想到了那個前生是雲南和尚的前清翰林吳引之,最終被紅塵繁華蒙蔽了前世慧根,這與潘對鳧是何等鮮明的對比!於是,他鋪開稿紙寫道:

「接閣下手書,不勝感嘆!閣下厚德及人之深,以致潰兵土匪亦相戒勿擾。此非真能有可以動人者,何能得也?食為民天,能惠民者,天必祐之,閣下有厚德,故此天有奇報!彼剝削百姓膏脂以求子孫富貴者,悉皆滅門絕戶,而其神識當永墮惡道無有出期,可哀也!是以欲救世人,非極力倡因果報應,否則斷斷不能收實效。」

回信之後,大師還意猶未盡,將這件事收錄入正在編輯的《當代因果報應》裡。

《當代因果報應》還在編輯中,一個皈依的上海弟子再三懇求,說有個親戚也是居士想親近,請大師到家裡吃齋飯。盛情難卻,大師只得勉強前往。齋席上,那弟子五十多歲的親戚出來稽首施禮,自稱是學佛多年的老居士,請大師開示。言談之間,大師察覺這女居士學問很好,便說:「年紀大了,當趕快念佛求生西方!」

沒想到那女居士語出驚人,昂然說:「我不求生西方,我要生婆娑世界!」

印光大師佛學淵博,自然知道所謂「婆娑世界」乃是佛家三惡五趣的雜匯之所,說穿了就是留戀塵世享受的追求,心裡先有八分不喜歡。他是個直率的人,也不顧忌第一次見面的世俗客套,直截了當地說:「恕老衲口無遮攔,何以那清淨世界不肯往生,偏偏願生在這個濁惡的世界?」

那女居士剛才脫口而出,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志向的確不夠高尚,頓時羞紅了老臉,慌忙改口說:「大師莫要見怪,我剛才是開玩笑的。實話說,我要即身成佛!」

她滿以為,大師聽了這話必定滿口誇獎,沒想到大師只不過略微一愣,卻平淡地說:「即身成佛的道理是有的。可惜現在沒有那樣的人,也並非你我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那女居士隨即央求說:「大師是舉世公認的活佛,請大師成全!」(預知印光大師如何解答女居士的問題,請看下一節)

相關焦點

  • 印光法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文鈔原文: 使稍知因果報應,則舉心動念,皆有所畏懼,而不敢肆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少時栽培成性,如小樹標使壁直。其至長成,欲令其曲,不可得也。 ——《印光法師文鈔》?復洪觀樂居士書 白話譯文: 假使他稍微知道因果報應,那麼他的舉心動念,都會有所畏懼,而不敢肆意放縱。
  •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出自典故《三國志·蜀志傳》,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注釋: 勿:不要。以:認為善:好的行為,和「惡」相對。為:做,行。
  •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裴松之注《三國志·龐統傳》:「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劉備臨終前說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結合劉備身前的行為來說,他說出這樣的話其實也不算太意外。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目的是勸勉人們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壞事小而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已利人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以讓自己身敗名裂,家破人亡。這句話出自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
  • 【每日一習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每日一習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2020-02-24 07:12:00來源:央廣網
  • 《菜根譚》: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謹德,須謹於至微之事;施恩,務施於不報之人。要想敦品勵行,必須從小事做起;要想幫助別人,因該幫助那些無法回報的人。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事可於細微處見精神。很多時候,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關鍵在做事者的認知能力。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討厭做小事。只要有益於工作,有益於事業的事都是應該做的事。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 許姓留學生事件,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許姓留學生事件雖然直到今天依然沒有結果,但是廣大網友一直在堅持等待,這件事也許在許姓留學生自己和其家人眼裡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是逞一時口舌之快的胡言亂語,事情過去也就算了。正是這種姑息才有了今天的錯誤,這是典型的以為惡小而為之。
  • 【警示教育 慎微】——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三國時期的劉備在《遺詔》中對兒子們講的一句話。因此,人生在世,絕不可輕忽小善之德、小惡之害,倘若能夠真正斷惡修善,才能令人心悅誠服。斷一切惡,無惡不斷;修一切善,無善不修,這才是人生處世哲學的真諦。
  • 至理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菜根譚【譯文】涉及個人私慾,不要只貪圖享樂、舒服,就不顧一切的去做,那樣會萬劫不復,直到墮落;遇到可以增進德行的事,要全力以赴,不懼怕艱難險阻的去完成,一旦退縮就與正義相背馳,從而千裡、萬裡相遙。【智慧點評】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此句出自西晉·陳壽所著《三國志·先主傳》,乃
  • 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感悟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漢語諺語,意思是不要因為小惡無害而做惡,不要因為善事太小而不做,比喻壞事、善事不分大小。出自《諸葛亮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結合我正在學習的《王陽明全集》我對「善」和「惡」有了更新的解讀,陽明先生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知善去惡是格物」從這四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人誰都有良知,根據自己的良知我們可以判斷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如果我們沒有因為物慾的牽累和蒙蔽,我們全憑良知,也就是良心去做事,那麼做出的事兒我覺得應該都是善的,看到老人過馬路,我們本能的去扶一下,這就是發自內心的善舉
  • 在書法中解釋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也是可以解釋通的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是人生中經常來教導人們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那麼作為書法行業的人,碰到過很多人經常拿著兩句話,寫成書法來懸掛進行警示自己,時刻告訴自己,不要因為利小就不去做正確的事兒,不要感覺這是小錯就可以違犯
  • 在職場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古人云:「毋以善小而不為, 毋以惡小而為之。」積小善成大德,無論是多小的善舉、好事都應該去做;而違法背義的事情,無論多小也堅決不能做。小可以是點滴小事,也可以是無關緊要的小人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許會改變你的一生, 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人物也許在鍵時刻能發揮非常的作用。
  •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良是天性,也是美德!
    那些大奸大惡之徒 ,並不是生下來就是為非作歹的惡人,他們之所以為惡,定是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或是遭受了很大的刺激。只不過這類人,沒有加以適當的引導,隨產生扭曲變態的心理,一條道走到黑,最後步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聖人說的話,總是有道理的。要想喚起人們的善良心態,就得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
  • 話說「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何為小事?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也挺複雜,有時好區分,有時就不好區分。小事與大事是相對而言的,就像高與低,快與慢一樣,沒有參照物便無法比較。單純就大與小進行比較毫無意義,關鍵要看其在事物變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人生在世,誰都想幹一番大事業。
  • 二年級傳統文化第1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第2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材分析本課選自山東教育出版社第一單元「尚德修身」第二課,出處是晉朝陳壽的《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學生觀察圖片,說一說自己的看結合生活,說說生活中的小事作業熟練背誦「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板書設計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 破窗效應: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如果對這些過錯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的惡果,正如劉備所說的那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此外,「破窗效應」還有一種比較直觀的體現。
  • 人這一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這世上,總有不領情的人,也有不感恩的人;人善良,被當成傻子欺負,你善良,你原諒,你一忍再忍,最後傷透你的心。人這一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浙江衛視的所為不是我們不知道,而是我們都銘記在心裡。
  •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古訓中蘊含的生活智慧!
    如果我們不及時進行清理和管理,過段時間它們就會被埋進潛意識的「土壤」中,一旦「溫度」適應,「水分」充足,便會發芽長大,漸漸的從潛意識層面進入到意識層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決策,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再想進行處理就很棘手,因為我們是無法操作潛意識的。
  • 勿 以惡小而為之
    邵陽市一中 劉夢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而惡小而為之。」這句話自古以來就廣為流傳,人人皆知。但事實上,好像並沒有多少人認真思考其中的道理,只是口頭說說而已 。曾經,日本舉行了一次國際性的足球比賽,在場的人大多數為日本人。比賽結束後,有外國記者在網際網路上發布了一則文章,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在人們退場後,多數日本人會拿一個塑膠袋拾起自己周圍的垃圾,並分好類裝進垃圾桶。這樣環衛工人便只需拖拖地即可。這一行為引來不少人的關注。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份毒雞湯喝得有點上頭!
    對於雞湯式的灌輸自古有之,只是有些時候,有些雞湯喝起來感覺味道還可以,但是回味起來,總覺得有點上頭。比如份毒雞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出自:《三國志》,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