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港式「鬼片」看似恐怖其則暗藏溫暖

2020-12-14 愛女叫暖暖

談談中國的恐怖喜劇。我們首先想到的是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林振穎所代表的香港式恐怖喜劇,雖然這些電影很簡單,但卻充滿了新的想法。這些場景看起來很恐怖,但卻隱藏著溫暖。

更重要的是,在無意義的喜劇和恐怖元素之間巧妙的平衡,使得這樣的電影不僅嚇壞了觀眾,也帶來了無盡的笑聲。不幸的是,隨著香港電影的衰落,香港風格的恐怖喜劇也逐漸淡出螢屏。

取而代之的是,它以「咯咯」和「露肉」為賣點,成為一部國產驚悚懸疑青春愛情恐怖喜劇。儘管導演本人並不相信鬼魂,但他必須盡一切努力創造一個想像中的「鬼魂」,或者乾脆拖入「真子」、「疊仙」、「碧仙」等外國鬼魂。除了尷尬的畫面外,觀眾幾乎笑不出來,更別說恐怖了。

國產恐怖喜劇真的只能是三分爛片嗎?難道它真的不能重現香港式恐怖喜劇的味道嗎?2018年,一部小成本的臺灣電影做到了。雖然《切小金家的旅館》被列為恐怖喜劇,但這位對年輕人口味了如指掌的導演卻不想讓這部電影如此簡單。他在電影中混裝了很多元素,包括日本青年、香港武術恐怖、臺灣溫暖等。最後,這部電影變成了一部味道奇特的電影。

那個壞青年為了不進取而砍掉了小金。他只知道輟學整天打架。然而,他有一顆善良的心,當同學們被殺時,他可以幫助他們。這樣的場景堪稱日本青春電影的複製品,片中充滿日本風格的00號酒店和溫泉浴室都散發著日本青春電影的味道。

在影片中,朱咪咪的外婆和羅嘉穎的外公更像是來自蘭若斯的千年魔王。我住在一家破舊的旅店,有著奇怪的生活習慣。我善於吸引鬼魂。幾分鐘後,我就能把死人變成火。人物服裝不僅像80年代的香港電影,而且人物更像。為了讓孫子繼承家業,兩位老人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們裝作鬼魂,設置機制,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成為「鬼魂」。

當國內恐怖片與香港風格的武術和日本式的青春元素混合在一起時,電影將成為一個「翻滾場景」。這兩種元素不能展現出各自的魅力,反而會相互制約。

在小金家的酒店裡,這兩種風格被設定為祖孫文化的差異。小金代表的是日本無拘無束的年輕人,他們敢愛敢恨,卻不敢面對自己。祖父代表中國父母,他們出發時誠心誠意,但不知道如何溝通。

隨著情節的展開,孫子和孫子之間逐漸了解了。當對抗性逐漸減弱時,書桌的溫暖成為解決矛盾的關鍵。孫子的廣告有助於錢小金找到自我,也把不匹配的兩個元素聯繫起來。無論是混合的影像風格,作為一部喜劇恐怖片,是否有鬼魂是關鍵。這部電影在這兩方面都做得很好,讓人慾罷不能。

這部電影不僅有鬼魂,而且有不止一個鬼魂,不止一個鬼魂等級。影片一開始,在恐怖屋做兼職的喬金就是一個試圖嚇唬人的假「鬼」。不幸的是,他太擅長學習藝術了,這不僅嚇壞了觀眾,也嚇壞了遊客。最後,他被老闆解僱了。

當我和同學們一起進入自己的酒店時,爺爺奶奶又成了兩個「老鬼子」。他們設置了機制和溫泉來漂浮屍體,就像在蘭若西重生的老妖精一樣。故事的結尾,齊小金心中的「鬼」也進入了故事,解除了他對父母的痴迷,實現了父母的願望。

一幕幕接一幕的出現和一層又一層的「鬼魂」讓影片一直充滿著迷人的神秘感,而溫馨元素和喜劇元素的不時出現則消解了觀眾可能對影片的不適感,使影片始終散發著溫馨。導演的喜劇效果創作延續了電影的混合風格,包括香港風格的胡說八道喜劇、臺灣的溫暖喜劇和日本青春喜劇的影子。

不僅有香港式的老莖,他們用蠟燭來對抗鬼魂,而且外國的秸稈如果他們不同意互相出售腐爛的貨物。也有溫暖的秸稈誰笑對方。可以說是老中青三代人的集合。這部電影成功地融合了許多元素,但原汁原味的地方很少,即使是嚴格的觀眾也看不到新的創意。但沒關係。只要你在看電影前降低期望值,就不會讓你失望。

相關焦點

  • 發明史: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的頂級發明
    許多當今最流行的消費產品是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發明的,如手機和家用電腦。就像本世紀初的汽車一樣,這些發明以多種方式改變了世界。上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的興起,成為20世紀初汽車和飛機的巨大發明。20世紀50年代在20世紀50年代的戰後美國,消費者的許多變化正在進行中。這十年中的新現場:信用卡,動力轉向,減肥軟飲料,音樂合成器和電晶體收音機。嬰兒潮一代使呼啦圈變成了熱潮,而芭比娃娃開始了她長達數十年的無齡跑步。
  • 那些港式恐怖片,這才對味兒...|恐怖電影|鬼片|喜劇_網易訂閱
    這幾年,大家似乎養成了一個習慣,但凡提起恐怖片,不是歐美,就是日韓泰國,很少有人提及兩岸三地的恐怖類電影。雖然香港電影沒落,但每年總會出一些精品,這其中又以好的恐怖片居多。此次就來盤點一下,曾經的港式恐怖片......
  • 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日本「教室崩壞」年代,現實版熱血高校
    在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大學一直備受指責,認為它們無法教年輕人批判性地思考,無法引導他們適應不斷變動的全球化環境。其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種批評就一直不絕於耳,然而到21世紀初,在人口因素與政策因素的相互影響下,各大學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21世紀伊始,大學適齡學生的人數便持續下降。
  • 外媒評選出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10年代最偉大射手
    離開賽前還不到50天時間,沒球賽看真的很煎熬,喜歡搞事情的外媒已預測了上千條,之前外媒評選過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10年代,每個年代最偉大的球員。60年代是張伯倫、70年代賈巴爾、80年代為詹森、90年代喬丹、21世紀00年代科比、21世紀10年代詹姆斯。
  • 惠特尼博物館舉辦20世紀80年代繪畫作品展
    「快速前進:來自20世紀80年代的繪畫」展覽重點展出了這十年間的繪畫作品,展覽作品全部來自惠特尼博物館的藏品。此次展覽在博物館的八樓郝斯特家族畫廊舉辦,從2017年1月27日一直持續到5月14日。 20世紀80年代,在廣泛變革的社會背景下,繪畫重新俘獲當代藝術界的目光。在這段劇烈變革時期,畫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尤其是在紐約市中心。
  • 賀紹俊評20世紀80-90年代長篇:從激情到沉思間的一脈相承
    從激情到沉思間的一脈相承 ——20世紀80—90年代長篇小說 《中華文學選刊》2019年10期「聚焦」欄目特約專稿
  • MISES: 20世紀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
    隨著上世紀70年代出現嚴重衰退,人們逐漸認識到這一殘酷的現實:當時的滯脹削弱了凱恩斯主義的假設,並使其失去了可信度。此外,20世紀70年代和滯脹的出現,實際上標誌著人們對奧地利經濟學興趣的重生,哈耶克正是因為對商業周期理論的研究而獲得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流行音樂回顧
    在1994年以前的中國流行音樂,對於個人情感抒發還處在遮掩和試探的階段,20世紀80年代曾經流行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中國心》等還少不了以國家民族作背景,期間費翔的《冬天裡的一把火》和崔健的《一無所有》則是個人色彩極為突出的另類流行經典。
  • 20世紀80年代:變革文學觀念的浪漫年代
    自本世紀初以來,關於20世紀80年代的話題,成為知識界和文化藝術界中人十分關心的一個話題。到了2006年,這個話題由於查建英主編的《八十年代訪談錄》的出版和甘陽主編的《八十年代文化意識》的再版,似乎有走熱之勢。查建英說:「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當代歷史上一個短暫、脆弱卻頗具特質、令人心動的浪漫年代。」
  • 20世紀80年代的生活富裕程度,是很多人無法想像的。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現在,普通家庭中常見的一些物品是那個時代富人的奢侈品和象徵。這幅畫展示了桑塔納轎車,這在20世紀80年代是絕對罕見的。當時售價高達18萬元,而工人的月薪只有幾十元。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20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開始實施。
  • 盤點80、9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手
    張國榮本名張發宗,大中華地區歌壇和影壇巨星,出身於香港的著名歌手、演員、唱片及電影監製、大中華地區擁有廣泛的影響力、演藝圈多棲發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是1980年代香港樂壇的天皇巨星之一。曾擔任唱片監製、演唱會藝術總監和排舞師、配樂、電影編劇、電影導演和電影監製。
  • 廣西舊影:20世紀80年代寧明的花山崖壁畫
    20世紀80年代,參觀寧明花山崖壁畫的遊船碼頭。20世紀80年代,參觀寧明花山崖壁畫的遊船。20世紀80年代,寧明花山崖壁畫景象。令人稱奇的是,經歷了如此久遠年代的風吹日曬雨淋,壁畫顏色依然鮮豔無比,不知古人是用什麼顏料畫的。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聳險峻的崖壁上,這些圖像是怎麼畫上去的?
  • 20世紀80年代的西安,人們的精神面貌格外地好!
    圖為20世紀,80年代西安的三名婦女,在她們年輕時,那個年代基本上人們穿的衣服只有綠、藍、白三種顏色,到了80年代多了些牛仔褲喇叭褲之類的時尚。從照片中,可以大概看出她們穿的是綠軍裝,這是當時最有面子的衣服。
  • 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玉米育種狀況
    一、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玉米育種狀況大約在16世紀初期玉米被引入我國,至今已有500年左右的種植歷史,並已成為我國主要栽培作物,形成了從東北到華北平原至雲貴高原的斜向玉米帶。但我國近代玉米育種研究起步較晚,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各地區種植的基本上為地方品種。
  • 日本鬼片為何那麼恐怖
    《山村老屍》是港產鬼片中的巔峰之作,不但有極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恐怖元素,而且在表現手法上大量借鑑了日本恐怖電影《午夜兇鈴》的技巧和元素,但是今天不聊港片,來聊聊日本的恐怖片。而在70年代-90年代這段時間,日本的恐怖片開始模仿英美恐怖片,以暴力血腥的鏡頭為主要承載點,突出表現「死亡」的結果,觀眾在觀看的時候會被這些鏡頭的真實血腥感所震撼,但看完之後並不覺得害怕。比如1988年拍攝的《下水道的美人魚》,我記得我是上大學的時候在大課上用同學的MP4看的,看完之後中午我們幾個去學校食堂吃魚,我光是聞到那味都受不了。
  • 勃列日涅夫主義,20世紀80年代,東歐國家不同程度地出現經濟貧弱
    在1980年結束時,沒有理由相信東歐和蘇聯人民將會看到,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無與倫比的變化。已經清楚的是,歐洲共產主義國家發現,要保持他們曾達到的甚至最適度的增長率越來越困難。雖然並沒有出現對1953年、1956年、1958年的裁決或者是蘇聯在東歐力量的任何挑戰,但與非共產主義世界市場經濟的比較已經對它們越來越不利。
  • 歷史:90年代的畫面完美地捕捉了20世紀末
    導語:當人們真正認為Y2K蟲子會結束這個世界時,你會大飽眼福這些90年代的照片,這是一個更簡單時間的遺物。有人會說90年代是本世紀的最後一次吶喊。事實上,這十年有很多事情要做正如你在90年代的照片中看到的那樣。
  • 「夜讀」緊扼命運的咽喉:20世紀90年代的昌耀
    進入20世紀90年代,昌耀老了,歲序催人老。20世紀80年代的激情已漸漸離他而去,靜默地內心省察成為他詩歌的主調,衰朽、寂滅、死亡等陰鬱的字眼不時出現在他的詩句中。實際上,這時他只有50出頭,在這樣一個平均壽命不斷增長的年月,這個年齡,無論如何不能稱其為老。
  • 經過20世紀70、80年代的鼎盛時期,香港電影在90年代消失
    經過20世紀70、80年代的鼎盛時期,香港電影在90年代消失,大部分香港電影變成了為觀眾帶來快樂的「商品」。在這種華麗的氛圍下,沒有理想的、有追求的導演。為了獲得投資,必須按照「煤炭公司總經理們」的想法進行拍攝,而這些大膽的革新想法很難實現。要想使作品具有藝術性,最好是自己設立電影公司。
  • 上世紀80-90年代歐美恐怖片海報
    上世紀80-90年代歐美恐怖片海報 2017-02-06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