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教德〔2020〕26號
關於公布2020年江門市德育與思政
論文獲獎名單的通知
各市(區)教育局,市直學校(幼兒園):
根據《關於開展江門市中小學德育與思政教育教學論文徵集活動的通知》要求,經各市(區)教育局和市直學校推薦、專家評審,評選出一、二、三等獎論文共147篇,現公布獲獎名單(見附件)。
請各地各學校紮實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發揮好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動性和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深入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大力推動課程思政全程融入課堂教學,不斷提升思政教育質量和水平。
江門市教育局
2020年12月4日
(聯繫人:陳曉,聯繫電話:3503961。)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2020年江門市德育與思政論文獲獎名單
一等獎(30名)
序號 | 單位 | 姓名 | 題目 | 備註 |
1 | 江門市教師發展中心 江門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 簡敏毅 陳厚波 | 中小學生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 | |
2 | 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 | 陳 華 | 水乳交融 互相促進 | |
3 | 江門市特殊教育學校 | 鄺儉玲 | 體驗式德育教育在特殊教育學校的實踐探索 | |
4 | 江門市紫茶小學 | 黃淑樺 | 按下建設「快進鍵」 跑出教育「加速度」——淺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
5 | 蓬江區豐泰小學 | 鄭曉霞 | 用繪本閱讀之匙,扣責任教育之門 | |
6 | 江門市第八中學 | 林雅青 | 讓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凸顯立德樹人理念的路徑探討 | |
7 | 江門市實驗小學 | 曾 容 | 疫情這把雙刃劍——淺談疫情對我校學生思想道德的負面影響及應對策略 | |
8 | 江門市江海區 外海街道中心小學 | 李春麗 |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淺談抗疫元素融入小學思政教育的思考 | |
9 | 江門市江海區禮樂中學 | 陳春霞 | 守德育初心 擔強國使命 | |
10 | 江門市江海區 禮樂街道新聯小學 | 陳衛民 | 淺議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課程的路徑 | |
11 | 江門市江海區 禮樂街道禮東小學 | 劉培 李文峰 | 弘揚紅色文化 踐行立德樹人 | |
12 | 江門市新會區 大澤鎮沙衝小學 | 張廣志 | 淺談以書法教育為引領把「萌頑娃」培養成為「乖巧兒」 | |
13 | 江門市新會陳經綸中學 | 梁彩柳 | 讓勞動教育紮根《道德與法治》課堂 | |
14 | 江門市新會圭峰小學 | 馮家傳 | 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實踐與探索——以江門市新會圭峰小學為例 | |
15 | 江門市新會葵城中學 | 何輝鴻 | 校園體育文化下多維度培育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勢與策略 |
序號 | 單位 | 姓名 | 題目 | 備註 |
16 | 臺山市第一中學 | 許丹丹 | 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 育人功能的探索 | |
17 | 臺山市 水步鎮中心小學 | 丘正錦 | 打造善孝文化特色教育, 提升學生的品德和人格 | |
18 | 臺山市華僑中學 | 黃民盼 | 美好高中生活從適應開始—— 對高一新生入學適應問題的分析及對策研究 | |
19 | 臺山市任遠中學 | 李偉達 | 對「課程思政」實施的分析 | |
20 | 開平市東河初級中學 | 鄧賢芳 | 美育對提升德育內涵的促進作用之初探 | |
21 | 開平市三埠西郊小學沿江西校區 | 劉春花 | 讓點豎橫折撇捺綻放思政魅力——淺談小學低年級書法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探索 | |
22 | 開平市第一中學 | 李小瓊 | 課堂精心設疑 攪動一池春水—— 政治課堂提問的藝術與策略 | |
23 | 開平市教倫中學 | 伍淑斌 | 將華僑精神運用到中學德育實踐教學探究 | |
24 | 鶴山市 沙坪街道中心小學 | 麥彩玲 | 以美育德,結合學科的素材運用, 讓思政課精彩紛呈 | |
25 | 鶴山市第一中學 | 鄧堅虹 | 思政與「心育」「聯姻」的思考 | |
26 | 鶴山市 沙坪街道中東西小學 | 謝劍輝 | 育身、育心、育德-—— 體育教學中立德育人的因素與實踐探究 | |
27 | 鶴山市職業技術學校 | 譚萬祥 | 淺談重大突發事件(疫情)後 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心理教育策略 | |
28 | 恩平市恩城第二中學 | 梁豔萍 | 論心理健康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與應用 | |
29 | 恩平市良西中學 | 姚曉業 | 基於初中思政實踐課程的志願服務意識培養 | |
30 | 恩平市第一中學 | 吳劍夥 | 讓時事新聞為班主任德育工作增添活力 |
二等獎(40名)
序號 | 單位 | 姓名 | 題目 | 備註 |
1 | 江門市 工貿職業技術學校 | 譚雪穎 | 淺談「中國夢」在中職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 | |
2 | 江門市 工貿職業技術學校 | 林璐珊 | 德育與語文在教學活動上互相滲透融合的重要性及案例分析 | |
3 | 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 | 李 蘭 | 汲僑鄉文韻 化時代英才 | |
4 | 江門 雅圖仕職業技術學校 | 麥敏婷 | 做自己的公主--論現有機制下未成年女中職生思想道德建設 | |
5 | 江門市實驗小學 | 施衛華 | 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 | |
6 | 江門市江華小學 | 陳 君 | 全民戰「疫」鮮活教材,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 |
7 | 江門市蓬江區 荷塘鎮聯育小學 | 林麗雲 | 「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小學德育研究 | |
8 | 江門市蓬江區 發展小學 | 劉雅欣 | 立足思政課堂,聚焦立德樹人-- 淺談小學思政課中的德育滲透 | |
9 | 江門市江華小學 | 譚凱茵 | 深化小學思想政治課改革創新 | |
10 | 江門市江海區 禮樂街道禮東小學 | 梁 潔 | 把國學經典之花栽種在學生的心田—— 論在小學階段發揮國學經典的德育作用 | |
11 | 江門市江海區 禮樂街道新聯小學 | 楊佩珍 | 淺議與小學低年級學生家長的溝通 | |
12 | 江門市江海區 禮樂街道新聯小學 | 莊紫慧 |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以智育德 | |
13 | 江門市江海區 禮樂街道新聯小學 | 劉惠玲 | 基於「樹本育人」理念的教育實踐研究探索 | |
14 | 江門市江海區 華興小學 | 李燕娣 | 傳承紅色基因 矢志鑄魂育人— 在小學思政課堂融入紅色文化的路徑探索 | |
15 | 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 | 吳思昕 | 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新時代接班人—— 淺談班級管理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 |
16 | 江門市新會圭峰小學 | 馮藝紅 | 以文育德,以情動人 | |
17 | 江門市新會實驗小學 | 黃秋霞 | 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學生品德修養 | |
18 | 江門市新會區 會城紅衛小學 | 黃詠茵 | 淺談小學女生成長教育的有效途徑 | |
19 | 江門市新會區 三江鎮聯和小學 | 趙潔芳 | 以心育人,以德潤人—— 教師的幸福成長之路 | |
20 | 臺山市李譚更開紀念中學 | 劉曉翠 | 薄弱中學德育工作的困境及應對策略 |
序號 | 單位 | 姓名 | 題目 | 備註 |
21 | 臺山市鵬權中學 | 何彩雲 | 巧用僑鄉資源打造活動型思政課堂 | |
22 | 臺山市培正中學 | 李唐萍 | 論高中家校合力對改善學生親子關係的 教育策略 | |
23 | 臺山市 四九鎮中心小學 | 何雪瓊 | 「網際網路+」時代下小學德育與 思政教育的思考 | |
24 | 臺山市培正小學 | 蘇金練 | 談小學思政課的法治教育 | |
25 | 開平市慶揚初級中學 | 譚文娟 | 「適教育」 ——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 |
26 | 開平開放大學 | 王 茜 | 燃燒吧,小宇宙!—— 新時代下的德育教育方法探討 | |
27 | 開平市 水口鎮紅花小學 | 羅丹霞 | 「課堂+時政+踐行」實施小學思政教育 | |
28 | 開平市 百合鎮忠源紀念小學 | 胡美秀 |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思政教育 | |
29 | 開平市長沙街道 辦事處幕村小學 | 關素燈 | 依託主題班會這一陣地 塑造小學生的良好品德修養 | |
30 | 鶴山市 沙坪街道第七小學 | 馮嘉瑜 | 德育童心 法潤校園—— 淺談小學 道德與法治 教育如何接地氣 | |
31 | 鶴山市鶴華中學 | 溫雷英 | 挖掘課程資源,推動課程思政—— 以高中數學為例 | |
32 | 鶴山市共和中學 | 艾希茜 | 基於「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 初中英語學科教學策略探究 | |
33 | 鶴山市沙坪街道 第二小學 | 譚倩晶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小學思政教育中滲透公民責任意識教育 | |
34 | 鶴山市碧桂園學校 | 王 娟 | 責任與生命 ——談小學生責任心的培育 | |
35 | 恩平市馮如小學 | 馮禮群 | 播撒真愛,讓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 |
36 | 恩平黃岡實驗中學 | 譚瑞芳 | 初中生抑鬱情緒的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 | |
37 | 恩平市年樂夫人學校 | 周疇汁 | 用感恩教育轉變「洋留守學生」的思想 | |
38 | 恩平市年樂夫人學校 | 袁 青 | 初中生勞動教育的實踐探析 | |
39 | 恩平市馮如小學 | 馮奕安 | 如何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水平 | |
40 | 恩平海外聯誼學校 | 林潤文 | 淺述精準推進中小學課程思政的路徑 |
三等獎(77名)
序號 | 單位 | 姓名 | 題目 | 備註 |
1 | 江門市第一中學 | 廖惠賢 | 從僑鄉傳統文化中發掘政治認同核心素養 | |
2 | 江門市第一中學 | 麥金蘭 | 鄉土情懷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教學探索——以《文化生活》為例 | |
3 | 江門 雅圖仕職業技術學校 | 賀 齡 | 無規矩,不方圓--論引導未成年人樹立 正確學習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 |
4 | 江門市陳白沙小學 | 鄒玉聘 | 新時代小學生吃苦精神的培養策略探究 | |
5 | 蓬江區北郊中心小學 | 李曉明 | 讓愛在教育事業中閃光 | |
6 | 江門市紫茶小學 | 陳茜媛 | 淺談五邑文化下的隱性德育教育 | |
7 | 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杜阮中心初級中學 | 黃均耀 | 以智育德——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中如何提升德育建設 | |
8 | 江門市第八中學 | 關青維 | 淺談思政教育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的探索與實踐——以《北京市》為例 | |
9 | 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杜阮中心學校 | 王永燊 | 加強思想教育,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 |
10 | 啟明小學 | 盧沛君 | 淺析疫情期間班主任如何加強 小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 |
11 | 江門市江華小學 | 呂子瑩 | 天使不折翼 | |
12 | 江門市北苑小學 | 黃雪峰 | 創新德育活動,推進思想道德建設 | |
13 | 江門市實驗小學 | 陳水銀 | 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思政教育的策略 | |
14 | 江門市實驗中學 | 黃蘭芝 | 共同抗疫 用心呵護 | |
15 | 禮樂街道新聯小學 | 鄧門仲 | 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 |
16 | 江門市江海區 禮樂街道禮賢小學 | 李雪影 | 談談在心理諮詢中應如何建立 良好的幫助關係 | |
17 | 江門市江海區 外海街道中心小學 | 譚祖德 | 還給孩子一片藍天——談新冠疫情下班主任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 |
18 | 江門市江海區 外海中學 | 李碧清 | 探微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 —— 基於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角度 | |
19 | 江門市江海區 江門一中附屬小學 | 馮 敏 |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體育教學 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
序號 | 單位 | 姓名 | 題目 | 備註 |
20 | 江門市江海區 禮樂街道禮賢小學 | 區月明 | 優化班級管理 , 實施道德教育—— 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 | |
21 | 江門市江海區 禮樂街道新聯小學 | 陸秀潔 | 小學英語教學與德育相融的模式 | |
22 | 江門市江海區 禮樂街道禮賢小學 | 黃朝意 | 關注離異家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回歸兒童本真 | |
23 | 江門市江海區 實驗小學 | 鍾淑貞 | 淺談信息化社會下如何加強 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 |
24 | 江門市江海區 禮樂中學 | 陳春霞 | 守德育初心 擔強國使命——建立健全高中德育教育思想體系至關重要 | |
25 | 江門市江海區 禮樂街道新聯小學 | 張廷仲 |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 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 | |
26 | 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 | 潘美健 | 公共危機事件下中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及疏導策略研究 | |
27 | 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 | 廖清嫻 | 探索高中「以勞育德」的活動實施路徑 | |
28 | 江門市新會區大澤鎮大澤初級中學 | 李劍環 | 優秀傳統文化助力思政教育之嘗試 | |
29 | 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 | 呂翠香 | 助學之路,感恩前行 | |
30 | 江門市新會實驗小學 | 黃錦文 | 後疫情時期任性兒童的心理幹預策略 | |
31 | 江門市新會平山小學 | 梁錦蓮 | 聚焦國學經典 培養良好行為 | |
32 | 江門市新會區 大鰲鎮大鰲小學 | 梁玉群 | 立德樹人背景下加強小學生勞動教育的價值與實踐探索 | |
33 | 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 | 梁嘉欣 |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 | |
34 | 新會會城 創新初級中學 | 鍾金濃 |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德育滲透研究 | |
35 | 江門市新會區三江鎮九子沙小學 | 劉在亮 | 淺談家庭、學校與社會的相互作用 | |
36 | 江門市新會圭峰小學 | 陳瑞華 | 巧用積分獎勵,提升育人實效性 | |
37 | 臺山市東暉小學 | 陳偉燕 | 新時代小學德育教育的探討 | |
38 | 臺山市新寧小學 | 胡嘉琳 | 立足臺山僑鄉文化, 創新小學德育教學實踐 |
序號 | 單位 | 姓名 | 題目 | 備註 |
39 | 臺山市 三合鎮中心小學 | 許國帶 | 淺談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 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 |
40 | 武溪中學 | 陳偉業 | 樹立「以勞育德」理念——淺談有效 發揮學校農場德育功能的策略 | |
41 | 臺山市臺城中心小學 | 譚旭彥 | 優化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德育管理實效 | |
42 | 臺山市 川島鎮中心小學 | 廖 星 | 淺談如何做一名立德樹人的小學教師 | |
43 | 臺山市臺城第一小學 | 陳淑穎 | 淺談思政教育對學生產生的積極作用 | |
44 | 臺山市臺城第二小學 | 雷麗文 | 疫情防控下,中小學生開展線上德育工作的重點 | |
45 | 臺師高級中學 | 潘用娟 | 班主任德育教育對後進生轉化的 有效性探究 | |
46 | 臺山市學業初級中學 | 何小群 | 做一名智慧班主任的實踐與思考 | |
47 | 臺山市 李樹芬紀念中學 | 許清文 |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基礎 | |
48 | 開平市開僑中學 | 吳杏仙 | 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 |
49 | 開平市風採華僑中學 | 劉 健 |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 家國情懷教育 | |
50 | 開平市開僑中學 | 楊 明 | 用心助力,以心育德,提高德育實效性 | |
51 | 開平市第一中學 | 方素嫻 | 淺談政治一輪複習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 | |
52 | 開平市長沙街道 辦事處梁金山小學 | 梁玉霞 | 淺談班級管理的恩威並施 | |
53 | 開平市三埠街道辦事處新安小學 | 譚曉良 | 建立校園情緒 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 |
54 | 開平市忠源紀念中學 | 譚曉菲 | 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實效性問題探微 | |
55 | 開平市水口鎮 第三小學 | 梁炳朝 | 「疫」樣時光,對小學進行團結、 擔當教育的探討 | |
56 | 開平市水口鎮 致和小學 | 張靜文 | 新時代下小學思政課教育改革創新研究 | |
57 | 開平市第一中學 | 司徒彬彬 | 中國精神綻放絢麗的光芒—— 疫情防控思政教育 |
序號 | 單位 | 姓名 | 題目 | 備註 |
58 | 開平市第七中學 | 黎金連 | 談如何開展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 | |
59 | 鶴山市桃源鎮桃源小學 | 鄧永芳 | 勞動創造美--淺談新時代如何對 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 | |
60 | 鶴山市址山鎮址山小學 | 謝志良 | 探索思政課與時政的融合, 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 | |
61 | 鶴山市雅瑤中學 | 吳愛友 | 疫情時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的 轉變與思考 | |
62 | 鶴山市沙坪中學 | 鍾敏東 | 增強思政意識,護航青少年成長 | |
63 | 鶴山市沙坪街道第六小學 | 雷志濃 | 淺談班主任如何開展學生工作 | |
64 | 鶴山市沙坪街道第四小學 | 陶丹紅 | 以心育德 「疫」路同行 | |
65 | 鶴山市共和鎮中心小學 | 呂嘉敏 | 勞筋健骨 動心忍性 | |
66 | 鶴山市沙坪街道鎮南小學 | 林苑冰 | 聚焦立德樹人,突顯德育實效—— 論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 |
67 | 鶴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學 | 曾 崢 | 春雨潤物細無聲—— 談美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作用 | |
68 | 鶴山市桃源鎮桃源小學 | 馬豔紅 | 塑造健康心理,開啟陽光人生 | |
69 | 鶴山市龍口鎮協華小學 | 李雪紅 | 立德樹人,當好班主任 | |
70 | 恩平市恩城街道辦事處 第一小學 | 梁豔凡 | 「暖心關懷」—— 消除未成年人對疫情的心理恐慌 | |
71 | 恩平市特殊教育學校 | 梁英蓮 | 淺談如何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 | |
72 | 恩平市教育局 德育與安全股 | 吳健俊 | 抓班級管理,從細節做起 | |
73 | 恩平市恩城街道辦事處 聯合小學 | 吳玉梅 | 管理精細化,人人都是管理者 | |
74 | 恩平海外聯誼學校 | 黃青蘭 | 方圓合一,一切為了孩子 | |
75 | 恩平市恩城街道辦事處 第二小學 | 馮雪璀 | 加強「家長義工隊」建設 促進「三結合」教育融合 | |
76 | 恩平市第一中學 | 黎奕香 | 讓陽光灑向每一顆「弱種子」 | |
77 | 恩平市恩城街道辦事處 第一小學 | 李容煥 | 試析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 困境和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