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的天文學家:1609年克卜勒革命成就競爭對手伽利略

2020-12-06 生活這扇窗

四百年前的今年,兩個事件標誌著科學家和歷史學家今天所認為的現代天文學的誕生。其中第一個是伽利略望遠鏡觀測的開始,由劇作家和作家永生,並被廣泛宣傳為國際天文年的基石周年紀念日。通過他的鏡子,這位義大利天文學家看到了月球的山脈和山谷,木星的衛星以及太陽黑子 - 這些觀測將在詆毀教會認可的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觀中發揮巨大作用。

第二個事件並不為人所知,但可以說同樣重要。這是Johannes Kepler的出版物1609年的Astronomia Nova(新天文學),這篇論文中德國天文學家介紹了他描述行星運動的前兩個定律。

第一定律指出,行星圍繞太陽以橢圓軌道運行,並將太陽的位置描述為該橢圓中的焦點。第二定律指出,連接行星與太陽的假想線將在給定時間段內掃過一個大小相等的區域,無論在軌道中的哪個時間段落下。

克卜勒後來繼續介紹另一項法律,這項法律將軌道的尺寸與完成軌道所需的時間聯繫起來。他還對光學做出了重要貢獻,研究了如何通過針孔相機,望遠鏡和人眼形成圖像,以及為近視和遠視提供矯正鏡片的原理。他創造了「 軌道 」和「衛星」 這兩個術語,並解釋了海洋潮汐是如何由月球引起的。

「他是天文學家的天文學家,」 哈佛 - 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天文學和科學史榮譽教授歐文·金格裡奇說。

克卜勒於1571年出生於德國現代巴登 - 符騰堡州的Weil der Stadt鎮。他的父母不是很富裕:他的父親是僱傭兵,他的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後來被指控為巫師。克卜勒小時候內省而且病態,但他在數學方面表現出色。他決定加入神職人員並獲得蒂賓根大學的獎學金,在那裡他首先熟悉了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斯·哥白尼的工作。

在1609年,人們接受的觀點是地球靜止在宇宙的中心,月球,太陽和行星在它周圍移動。星星矗立在地球之外,環繞著地球。天空的這種觀點起源於希臘人,它在公元二世紀由Claudius Ptolemy正式化為天文系統。託勒密天文學並不簡單 - 模擬行星的運動,它利用了一個複雜的圓圈系統和本輪 - 但它已被接受為近一千五百年的真相。

在16世紀中葉,哥白尼提出了一種替代的日心系統,其中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圍繞著它。哥白尼關於日心說的論文,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關於天球的革命),於1543年出版。克卜勒在蒂賓根發現它是一名學生,並且被哥白尼的觀點所吸引。

但大多數人並沒有同樣迷戀日心說的宇宙概念。首先,哥白尼的思想沒有被廣泛傳播,因為它們與羅馬天主教會的教義背道而馳(儘管在革命被列為教會禁止的工作之前,73年過去了)。只有在大學及其周圍環境中才能找到追隨者。其次,即使對於那些聽說過它的人來說,哥白尼的日心天文學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比託勒密天文學更準確。

偉大的火星災難

正如金格裡奇所解釋的那樣,託勒密系統預測火星的位置大約每隔32年就會出現短時間誤差約5度。哥白尼的系統並沒有好多少:縱向偏離了大約4度。金格裡奇稱這是「偉大的火星災難」 - 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等觀察者所知道的問題,但克卜勒會解決這個問題。

在蒂賓根克卜勒在格拉茨(現代奧地利)擔任數學教師之後,他繼續對天文學感興趣。在格拉茨,他寫了1596年出版的Mysterium Cosmographicum(The Cosmographic Mystery),以支持哥白尼。他將他的書的副本寄給了主要的天文學家,包括當時最偉大的觀測天文學家布拉赫。布拉赫和克卜勒開始通信,他們談到了哥白尼主義和其他天文問題。到那時,克卜勒已經意識到需要原始數據觀察,這將有助於他理解自然的基本規律。

1600年,由於新教改革期間的宗教和政治動蕩,克卜勒在格拉茨失去了工作。他前往布拉格,布拉赫是皇帝魯道夫二世的宮廷天文學家。布拉格是克卜勒度過他最富有成效的一年的地方。布拉赫於1601年突然去世,克卜勒接替他擔任法庭天文學家。除了他的皇室職責,克卜勒試圖解決火星的運動。他發現他的初始模型,假設火星圍繞太陽旋轉在圓形軌道上,未能與他的前任的觀察相匹配。他不情願地改變了軌道,使它更像蛋形。

「有一個神話,克卜勒通過第谷布拉赫的火星記錄曲線,發現行星軌道是橢圓形的,」金格裡奇說。「事實是,第谷的觀察顯示軌道不是一個圓,但橢圓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論上的。」

這是改變科學進程的智力飛躍之一。克卜勒發現,不僅在一個焦點上有太陽的橢圓軌道解釋了火星的運動,而且還解釋了其他行星的運動。事實上,正如金格裡奇指出的那樣,克卜勒意識到了他發現的重要性質。在Astronomia Nova中,由於克卜勒解釋了火星的運動並提出了他的前兩個行星定律,因此字體突然變大以說明重要性。

但是,行星運動潛在的物理原因讓克卜勒望而卻步。凱普勒認為某種磁性是負責任的。這個難題將不得不等待另一位革命思想家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他的萬有引力定義出現在科學舞臺上,並解釋了八十年後的軌道行為。

相關焦點

  • 十大最重要的天文學家
    儘管一些古代天文學家思考過日心說,但他們的著作要麼已被時代所遺忘,要麼基本上被忽略了。然而,在1543年,當他的著作《論天界的革命》出版的時候,這個理論再也不能置之不理了。地球繞著太陽轉的想法直接違背了教會的教義,而這本出版物是在教會控制了大部分社會的時候出版的。雖然哥白尼在他的偉大著作出版的那一年去世了,但他仍然害怕宗教權威的迫害,並意識到即使在他死後,他的名字和作品的聲譽也會被玷汙。
  • 克卜勒
    克卜勒於1571年12月27日出生在一個德國小市民家庭。他一來到人世間就遭到了許多不幸,天花使他成了麻子,猩紅熱弄壞了他的雙眼。  17歲那年,克卜勒進入了連蒂賓根大學學習,攻讀神學,1591年他獲得了神學碩士學位。但因父親負債纍纍,使他不得不中途退學。
  •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天文學家?
    圖為天文學家伽利略 圖源:Google這些在你申請研究生院的時候看起來很好,而且真的會幫助你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 更不用說當你畢業後找工作的時候,它們也會在你的簡歷上留下好印象。 對於本科生來說有很多這樣的機會,你只需要堅持不懈並且獲得它們。
  • 新書| 《宇宙的奧秘:克卜勒、伽利略與度量天空》
    >[德]託馬斯·德·帕多瓦 著盛世同 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索·恩2020年10月出版1609年,伽利略·伽利雷和約翰內斯·克卜勒突破了當時已知世界的邊界。 本書獲譽2010年奧地利「自然科學/技術」門類「年度最佳科學書籍」「德·帕多瓦寫的不單是一部歷史的雙重傳記。他的主要目標更多的是關於科學史的問題,即發生於1609年的事件對天文學史以及更一般地對科學思想的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他知識淵博地援引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多次引述專家的精闢見解。
  • 伽利略的發明與發現
    但是,他的有爭議的理論影響了我們如何看待和理解太陽系以及我們在太陽系中的位置,這導致了他與天主教會的嚴重衝突以及對他的成就的長期壓制。伽利略發明了第一座望遠鏡伽利略並沒有發明望遠鏡——它是荷蘭眼鏡製造商發明的—但是他對它做了重大的改進。在了解了荷蘭的發明後,他自己開發了自己的一個發明,自學了如何磨削鏡片。
  • 《天文學家的女巫案:克卜勒為母洗汙之戰》探尋歐洲17世紀令人震驚...
    【書籍信息】書名:《天文學家的女巫案:克卜勒為母洗汙之戰》作者:尤林卡·羅布萊克譯者:洪雲張文龍ISBN:978-7-5596-0008-0定價:59.0元上市日期:2017年5月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作者簡介尤林卡·羅布萊克
  • 外媒:塞萬提斯文學作品結合了17世紀的科學革命
    伽利略用自製的望遠鏡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或許,塞萬提斯的科學文化為這四個衛星的命名做出了一定的貢獻。.1610年3月,伽利略發表了24頁的文章《星座信使》,之後伽利略不僅在天文界,還在思想界掀起了一場真正的革命。文章中提出的確鑿的證據打破了幾個世紀以來人們所信奉的真理。
  • 克卜勒堅持了科學應獨立於哲學和神學,從而獲得了天文學上的突破
    克卜勒,1571-1630年是一位德國天文學家,他出生於一個家境貧困的軍人家庭,靠宮廷資助讀完了大學。在上學期間,克卜勒就接受了哥白尼學說。他在宇宙論方面的最早著作《宇宙的秘密》於1596年出版,並寄給了第谷。該書不論書名和內容上都帶有神秘性質。儘管第谷不同意克卜勒所鼓吹的哥白尼體系,但十分欣賞他的數學天才,於是在1600年邀請克卜勒與之合作。
  • 李志民:近代自然科學有三個重要代表性成就(一)
    這一時期的科學有三個重要的代表性成就: 一是哥白尼(Nicolaus Copemicus,1473-1543)等人的太陽中心說,其《天體運行論》的發表, 在對宇宙天體結構的解釋上, 「日心說」推翻了被傳統奉為神明的「地心說」, 被稱之為近代科學史上的第一次科學革命。
  • 史上今日:1609年8月21日 伽利略制出人類第一架天文望遠鏡
    伽利略(1564年—1642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
  • 天文學大咖——伽利略
    圖解:伽利略的畫像。圖片來源: Justus Sustermans (1597–1681)伽利略,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工程師、天文學家和哲學家,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成就包括對望遠鏡的改進,後續天文觀測以及對哥白尼學說的支持。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之父」、「現代科學之父」。圖解:朱諾號攜帶物品之一:義大利太空署提供的伽利略鋁質紀念牌,上面鐫刻有伽利略自畫像和他於1610年發現木星衛星的親筆記錄,2.8×2英寸大小,重6克。
  • 仰望星空的人,伽利略與克卜勒
    1610年1月7日,在一封給安東尼奧·德·美第奇的信中,伽利略簡要講述了自己從1609年夏末起使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的事情。信件的結尾是當日的最新消息:「今晚我看到木星是被三顆固定的星星圍繞著,由於體積太小,肉眼完全不可見。」我們可以理解他語氣中帶著理所應當的自豪:「我們可以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早從如此近的距離如此精確地觀測到天體的人。」
  • 日心說,印度有兩位天文學家功不可沒
    在我們的現代世界中,哥白尼的發現歸功於發現日心說模型,他的理論和思想的影響被譽為哥白尼革命。日心說的形成古希臘日心模型的第一個概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希臘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阿里斯塔丘斯(Aristarchus)提出了他對古希臘日心模型的想法。他恰當地將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中心,並將其確定為「中央大火」。
  • 罕見「金邊日食」來臨,看看天文學家怎麼說?
    2020年6月21日下午,一場觀賞效果絕佳的「日環食」在天宇上演。太陽的中心部分變暗,邊緣呈現金黃色,宛如一個金指環。更加巧的是6月21日是父親節也是夏至,夏至+父親節+日環食,仿佛商量好了一般,同一天「相遇」大家便賦予這次日環食特殊的意義。
  • 木星亡靈——莎士比亞與伽利略的陳年往事
    父親本想讓他學醫,但無奈伽利略愛上了數學,也沒有完成大學學業。之後伽利略對運動學發生了興趣,並在帕多瓦大學任職。在三十幾歲時,伽利略才開始對天文學感興趣,1604年出現的「克卜勒」超新星更加深了他的興趣。他與克卜勒有過通信,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二人共同信仰哥白尼的日心說,這在當時並不尋常——多數天文學家只是將哥白尼模型作為一種數學工具而非真實存在。
  • 來看看天文學家怎麼說
    這一發現發表在1610年3月在威尼斯出版《星際信使》(「Starry Messenger」)。圖解:逆行衛星:軌道傾角(°)和離心率,橙色為加爾尼衛星群,黃色為阿南刻衛星群然而,德國天文學家西蒙 · 馬呂斯與伽利略各自同時發現了這些衛星。
  • 186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π地球」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奇特的系外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公轉周期為3.14天,該數值恰好約等於圓周率π,因此喜提「π地球」的光榮稱號。
  • 盤點歷史地位最高的十位天文學家,你覺得誰的成就最高呢?
    月8日-1742年1月14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氣象學家和物理學家,曾任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第二任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克卜勒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生於符騰堡的威爾德斯達特鎮
  • 與萊普勒並稱「17世紀科學兩巨子」的伽利略
    1601年,克卜勒成為第谷事業的繼承人、並繼任為皇帝魯道夫二世的御用數學家。克卜勒整理了第谷的遺作,並出版了第谷的《新天文學》和《釋彗星》。1604年9月30日克卜勒在蛇夫座附近發現一顆新星,克卜勒對這顆新星進行了17個月的觀測並發表了觀測結果,他發現有時這顆行星比木星還要亮。人們把它稱為「克卜勒新星」。後來經過科學證明這是一顆銀河系內的超新星。1607年,克卜勒還觀測到了一顆大彗星,經過證實它就是後來的哈雷彗星。克卜勒在光學領域也有卓越的貢獻,是近代光學的莫基者。
  • 由於他的博學、熱心與和藹,伽利略在帕多瓦結交了很多朋友
    他平時交往的人多是王子、主教、藝術家和作家,大學教授們也時常攜帶少數頗具才華的學生前往做客,伽利略也是卡勒裡家裡的常客。他們常常歡聚在一起,高談論闊,有時在辯論過久、過激之餘,卡勒裡會取出他的七弦琴,伽利略則拿出琵琶伴奏以緩和氣氛,使賓客們十分高興。卡勒裡有很出色的歐洲科學家朋友,其中有一位是被人們尊稱為「數學哲人」的泰柯·卜拉。伽利略很想和他討論幾個數學上的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