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點餐、在線掛號、網購車票、網約車出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生活越來越便捷的同時,不收現金、打不著車、沒有健康碼無法乘坐公交車的尷尬場景時有發生。而常常感受到這種尷尬的,恰恰是最需要社會提供便利的那群人:老年人。新技術層出不窮,智能化、數位化讓社會運轉更加高效,卻也給眾多老年人帶來一道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老年人如何適應,誰來幫助老年人,這是擺在社會面前的一道必解的題。(9月21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
眼下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廣泛應用,數字經濟正在款款向人們走來,步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一些公共場合人們會發現諸多「低頭族」都在把玩著手機,或看信息,或微信聊天,或網上購物…….成為現代生活的「新景觀」。然而,當年輕人熱衷於數字經濟的便捷時,一些中老年人似乎成了數字經濟的「邊緣人」,這些老年人固守著傳統,使用著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前的老款手機,有些老年人即便用上智慧型手機,也是聾子的耳朵——擺設,既不會上網交流,也不會用它購物,更不會用它進行線上支付活動,數字經濟似乎成了年輕人的「專利」,老年人只能「望機興嘆」。
幫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是一道社會必答題,一方面老年群體眾多,形勢所迫。據悉,目前我們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超過2億人,如此龐大的群體大多數與數字經濟無緣,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不是件好事情。一來智慧型手機已經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人們之間的交流活動更多是通過微信、QQ等方式進行,如果讓數字鴻溝橫亙在眼前,勢必將老年人「拒之機外」,造成一種人為障礙;另一方面數字經濟已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掃碼點餐、在線掛號、網購車票、網約車出行……一個智慧型手機輕輕一點,瞬間搞定。而老年人因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勢必會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受阻。
幫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需要「多管齊下」,於老人而言,必須有一種現代思維,力求做到與時俱進,掌握現代技能,不能總是習慣於過去的生活方式,如此只能讓自己更加被動,跟不上時代;於社會而言,必須開設必要的手機使用培訓班,吸引更多老年人加入其中。要知道,數字經濟消費時代,沒有老年人的參與,將是不完美的社會經濟架構。據悉,針對當前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一些地方開設了老年課程,專門幫助老年人「掃盲」——普及智慧型手機使用知識,受到老年人的青睞和讚揚。
老年人應成為數字經濟消費的生力軍,而不能成為數字經濟的邊緣人,現代生活老年人必須參與其中。儘快幫助老年人填平「數字鴻溝」已成為一道社會必答題,必須予以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