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老人邁過「數字鴻溝」是一道社會必答題

2020-12-21 東南網

掃碼點餐、在線掛號、網購車票、網約車出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生活越來越便捷的同時,不收現金、打不著車、沒有健康碼無法乘坐公交車的尷尬場景時有發生。而常常感受到這種尷尬的,恰恰是最需要社會提供便利的那群人:老年人。新技術層出不窮,智能化、數位化讓社會運轉更加高效,卻也給眾多老年人帶來一道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老年人如何適應,誰來幫助老年人,這是擺在社會面前的一道必解的題。(9月21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

眼下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廣泛應用,數字經濟正在款款向人們走來,步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一些公共場合人們會發現諸多「低頭族」都在把玩著手機,或看信息,或微信聊天,或網上購物…….成為現代生活的「新景觀」。然而,當年輕人熱衷於數字經濟的便捷時,一些中老年人似乎成了數字經濟的「邊緣人」,這些老年人固守著傳統,使用著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前的老款手機,有些老年人即便用上智慧型手機,也是聾子的耳朵——擺設,既不會上網交流,也不會用它購物,更不會用它進行線上支付活動,數字經濟似乎成了年輕人的「專利」,老年人只能「望機興嘆」。

幫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是一道社會必答題,一方面老年群體眾多,形勢所迫。據悉,目前我們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超過2億人,如此龐大的群體大多數與數字經濟無緣,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不是件好事情。一來智慧型手機已經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人們之間的交流活動更多是通過微信、QQ等方式進行,如果讓數字鴻溝橫亙在眼前,勢必將老年人「拒之機外」,造成一種人為障礙;另一方面數字經濟已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掃碼點餐、在線掛號、網購車票、網約車出行……一個智慧型手機輕輕一點,瞬間搞定。而老年人因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勢必會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受阻。

幫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需要「多管齊下」,於老人而言,必須有一種現代思維,力求做到與時俱進,掌握現代技能,不能總是習慣於過去的生活方式,如此只能讓自己更加被動,跟不上時代;於社會而言,必須開設必要的手機使用培訓班,吸引更多老年人加入其中。要知道,數字經濟消費時代,沒有老年人的參與,將是不完美的社會經濟架構。據悉,針對當前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一些地方開設了老年課程,專門幫助老年人「掃盲」——普及智慧型手機使用知識,受到老年人的青睞和讚揚。

老年人應成為數字經濟消費的生力軍,而不能成為數字經濟的邊緣人,現代生活老年人必須參與其中。儘快幫助老年人填平「數字鴻溝」已成為一道社會必答題,必須予以正視。

相關焦點

  • 邁過智能時代的「數字鴻溝」
    邁過智能時代的「數字鴻溝」 發布日期:2020-12-16 09:42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國家出手,「無G」老人如何邁過「數字鴻溝」?
    數字鴻溝,還是人為鴻溝?關於老年人的「數字鴻溝」,許多媒體都刊文加以分析。半月談刊文稱,大多數老年人面對的數字鴻溝,既是技術鴻溝,也是關係鴻溝、情感鴻溝、文化鴻溝。文章還稱,遍布的騙局是老年人對網絡敬而遠之的主要原因之一。
  • 浙江: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熱心的工作人員立馬上前,幫王阿姨在「南潯政務服務」微信公眾號上進行了預約辦理。第二天一大早,村幹部就上門幫老人收集了相關資料進行上報,隔天就把新鮮出爐的老年優待證送到了王阿姨手中。 齊頭並進,多渠道助力老人邁過「數字鴻溝」 浙江省自2016年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從衣食住行到創業創新,「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4年來,浙江借力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化平臺,陸續推出「一證簡化辦」「無證刷臉辦」「掌上移動辦」等「高科技」服務,優化簡化服務流程,大力推行網上辦事,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
  • 幫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家庭「數字反哺」更有效|電訊重陽節特稿
    在一些學者看來,人口結構越來越「老」、數位化形態越來越「新」的矛盾,已成為全球數位化社會進程中的共性問題。一些提前步入老齡社會的國家,應對老年數字鴻溝問題的理念和做法,值得結合我國的發展實際借鑑與運用。
  • 一堂智慧型手機學習課 幫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他告訴記者,他也下了幾個APP,但從註冊到使用,兩眼一抹黑,「比如說到醫院裡面看個病,或者在超市裡面,都是工作人員幫我們操作,我們自己一般都不去操作,因為我們也接觸得少。」   課堂上,馬躍輝請志願者幫他下載了家附近超市的APP,綁定好了銀行卡,詢問了怎麼安全支付。和馬躍輝一起上課的不少老人,還請志願者教他們如何填寫信息,進行「健康碼」的申報。
  • 夷陵用溫情服務,幫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是人口老齡化趨勢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方案中聚焦與老年人日常息息相關的交通出行、消費、辦事服務、智能產品使用和服務應用等各個方面。
  • 幫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看看各地都是怎麼做的
    無健康碼出行不便,網上掛號、網上就醫、網上購物「障礙」重重……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讓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時,卻在老年人面前劃出一道無形的「鴻溝」。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昨天(24日)公布,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佔總人口的18.1%。
  • 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 青島服務機構仍提供人工專席
    ,不少網友憤憤不平,「老人不會使用手機,就不能用自己的帳戶幫老人一下嗎?」「這個年紀的老人哪會什麼行動支付?」……無獨有偶,隨著數位化服務常態化,老年群體生活受阻事件屢見不鮮。比如,近日湖北隨州一位94歲老人為激活社保卡被抬起做人臉識別;又比如,早前疫情期間老年人無健康碼乘車被拒……眾多事例在說明,部分「銀髮族」正在悄然間被數字服務推向社會生活邊緣。
  • 中紀委:當人口老齡化遇上信息化智能化 數字鴻溝考驗治理能力
    相關視頻中,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11月24日,當事工作人員回應,視頻只截取了一段,當時老人沒有相關證件,後聯繫她的子女幫其繳費,同時安排工作人員將老人送回。圖③:江蘇無錫火車站設立無健康碼服務通道。使用老人機、無微信、無手機等無法出示健康碼的旅客可以通過該通道領取紙質版通行證出站。
  • 觀察|當老年人遇到數字鴻溝(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相關視頻中,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11月24日,當事工作人員回應,視頻只截取了一段,當時老人沒有相關證件,後聯繫她的子女幫其繳費,同時安排工作人員將老人送回。
  • 關注老年人的「艱難」生活 重陽節帶上爸媽跨越「數字鴻溝」
    智能時代 幫老人越過數字鴻溝 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無法加入家人的朋友圈;不會預約掛號,看一次病都被氣哭了;買東西付錢被拒收,店主要求微信支付,最終東西沒買成……老年人難過又無奈,為啥科技進步了,不僅享受不到便利,還感覺到生活更加「艱難」了。
  • 智慧時代,銀行服務如何幫老年人邁過金融「數字鴻溝」?
    然而,伴隨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智慧銀行帶給我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不少老人卻只能「望洋興嘆」。■面對智慧金融服務部分老人難邁「鴻溝」「其實來銀行取錢,我們都知道自助取款機方便,不用排隊還效率高,但玩不轉呀!
  • 面對數字鴻溝 公共服務應堅守「最後一座橋梁」
    □ 蔣勝金又一次,數字鴻溝的討論成了輿論熱點。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要求,只要一一落實到位,相信再大的數字鴻溝也可「天塹變通途」。
  • 真如鎮街道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預約掛號、在線訂票、出行導航……年輕人的生活標配,卻是橫亙在不少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在智慧型手機高度普及的時代,一邊,年輕人捧著手機玩出各種花樣,另一邊,不少老年人卻在「二維碼」前屢屢面臨尷尬,常有與社會脫節的煩惱。為積極回應老年群體的關切,解決老年人智慧型手機不會用、用不好等難題,普陀區真如鎮街道免費教老人學習智慧型手機操作,一經推出就受到老年朋友歡迎,幾乎期期爆滿,熱度空前。
  • 扶一把,幫老人登上數字時代的「電梯」
    數字時代,幾乎所有的生活服務都轉向了屏幕、按鍵和作業系統,從面對面的交流、實打實的接觸,轉化為對話框、輸入法,變得「看不見摸不著」,對於老年人群體而言,這種變化就像高速運行的電梯一樣,令人「望洋興嘆」。一些老人選擇了功能簡單的「老人機」,某種程度上,這是對融入數字時代的放棄——很無奈。但是,數字經濟對現實生活的滲透與融合已經越來越徹底,不是想躲就能躲得了的。
  • 高考模考作文|「百校聯盟」12月份聯考「數字鴻溝」主題原創作文
    2020年8月,一段「老人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引發公眾對於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窘境的熱議。對此,有人認為,老年人在網絡時代遇到了更多障礙,社會必須要管。也有人認為,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擁有一顆不老的心,老年人也能跨過「數字鴻溝」。還有人認為,數字時代需要跨過「數字鴻溝」的又豈止是老人。上述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 解決「數字鴻溝」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是企業的問題
    前段時間,刷抖音看到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為要激活社保卡,被工作人員抱著進行人臉識別;還有在疫情期間,因為進入商城需要掃描健康碼,但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沒有智慧型手機掃不了碼被拒之門外……好像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對於那些從來沒有接觸過電子產品的人來說產生了年代個隔閡。
  • 在評論「數字鴻溝」下面,帶上老人一起慢跑
    唐詩我們的評論員來自網際網路|圖片袁馨宇孫曼玉編輯對此,網友給予了積極反饋,並呼籲社會盡最大努力幫助消除老年人在數字生活中遇到的障礙,莫讓數位化已成為阻礙老年人正常社會生活的一個空白這些數據意味著,在數字生活中,那些不能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正被「數字鴻溝」拖入生活諸多方面不便的困境。不同年齡組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存在差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種差異不斷加深,形成了差距,造成了老年人的不平等狀況。老年人上網的社會經驗和社會關係的局限性,以及保守的心理,使他們成為旁觀者的旁觀者。
  • 老年人如何跨越「數字鴻溝」?
    老人們的「數字鴻溝」數字時代,老年人群規模不容小覷。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相對於9600萬的「銀髮網民」,剩餘的15788萬老年人是生活在信息化社會邊緣的群體,他們不會上網,對智慧型手機「一竅不通」,對智能技術更是一無所知。
  • 「銀髮族」數字鴻溝洞察:半數老人不會手機支付
    在我們讚美智慧生活便利的同時,有另一個群體正因為巨大的數字鴻溝而受到各種生活限制和歧視。據《中老年網際網路生活研究報告》調查,有半數老年人從未接觸手機支付。這在一個煎餅攤都要二維碼付款的時代是不可想像的。「銀髮族」到底為何有著「科技恐懼」?誰又能解決被數字時代「拋棄」的他們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