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陽楊 徐田剛攝
又到了星期二下午,又是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的胡陽楊為同學們表演魔術的時間。
「仔細看好了,我手上這3個鐵環沒有一絲缺口,現在我要把它們套在一起。」胡陽楊這次演的魔術是「套環」。他慢慢地將其中兩個鐵環靠在一起,輕輕撥動一下,兩個鐵環竟然神奇地串在了一起。隨後,他又把兩環疊在一起,再用兩手各拿一個慢慢分開,「哐啷」一聲,套在一起的環又分開了,同學們看了很多次,都沒看出原理。
在驚嘆魔術神奇的同時,同學們驚嘆的是,這神奇魔術的「施法者」竟然只有4根正常的手指。
1993年8月5日,江西省婺源縣城茶香東路的胡家生了一個兒子。但他們很快發現,這個孩子的左手只有大拇指和小指正常,右手則只有大拇指和食指正常。父母希望,這個身體殘缺的孩子能夠擁有一顆堅強的心,很好地生活下去,於是給他取名胡陽楊。
因為手上的殘缺,到了上學年齡,胡陽楊害怕上學,對他來說,學校像一個恐怖的大籠子,裡面裝著滿滿的嘲笑和戲弄。那時的胡陽楊很自卑,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他總是習慣性地把雙手放在身後,怕被人看到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胡陽楊發現身邊的同學都用筷子吃飯,而自己還是用勺子。因為這個,他沒少被同學們嘲笑。胡陽楊對自己說:「只要我的智商正常,別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於是,他下決心學用筷子,那段時間,每天一回到家,他都會拿起一雙筷子夾東西,練得手發紅了,皮磨破了,依然忍著痛練下去。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苦練,他終於學會了用筷子。胡陽楊說:「這次成功,就像一縷陽光射進了我的內心,從此以後,我不再為自己身體的殘缺而自卑,並且學會了削鉛筆這樣一些對別人很簡單,但對我來說很難的事情。」
初三的一個下午,胡陽楊像往常一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陣驚叫聲傳了過來,抬頭一看,前面圍了一大群人,好奇的他立即靠了過去,原來是魔術商店的老闆在表演。精彩的魔術深深吸引了胡陽楊,當人群散去後,他依然久久不願離開。一個堅定的聲音在心中不停地響起:「我要學魔術。」
父親並不支持胡陽楊學習魔術,因為做一個好的魔術師需要有非常靈活的雙手,而兒子只有4根手指,他害怕孩子因此受到打擊。但一向聽話的胡陽楊這次並沒有聽從父親的安排,他把零花錢積攢下來,買回了各種魔術書籍,然後對著書籍,獨自練習。
魔術是很講究手法的,「飛牌」就是其中之一,要很流暢的飛牌,即使一個十指健全的人,也要很長時間才能初步練成,對於只有4根手指的胡陽楊來說就更加艱難了。他對自己說,只要不認命、不服輸,不放棄夢想,不丟失信心,我就一定能練成功。別人10根手指有10根手指的練法,我4個手指有我自己獨特的練法。就這樣,苦練了一個多月,胡陽楊把這項技能練成了。
儘管悟性超常,但幾乎每一項魔術,胡陽楊還是要花上比別人多十倍百倍的時間去練習。長期訓練使他雙手磨出了厚厚的繭。付出就有回報,他會的魔術逐漸由小型變成大型,由幾十種變成幾百種。
胡陽楊逐漸成了縣城有名的「魔術少年」,在縣裡舉辦的春節晚會舞臺上,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2011年夏天,胡陽楊考入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在大學裡,他的魔術事業得到了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支持和鼓勵。學校知道他的情況後,在大禮堂三樓給了他一塊練習的空間。當省裡有比賽的時候,學校送他去省裡比賽,出資給他購買道具。學生工作處一位負責人表示,像這樣有特長的學生,學校一向都會大力扶持,努力培養。
在班級,班主任老師餘小艦總是不遺餘力地支持著他。餘老師說:「這個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關注和鼓勵,所以只要他有表演,我都會去看。」班上的同學則常常成為他魔術的副手和「道具」。在他的帶動下,同寢室一位同學甚至成了魔術「粉絲」。
如今胡陽楊,憑著自己的精彩魔術,吸引了不少演出主辦方的注意,在課餘時間經常被邀請外出表演。他說:「我喜歡聽給觀眾帶來快樂後,他們回報給我的那一陣陣掌聲。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感到特別的幸福,特別的快樂。」
能給別人快樂,自己就能快樂,這是胡陽楊簡單的快樂哲學,也是他辛勤練習的動力。
今年4月8日,第三屆南昌高校魔術比賽舉行,在學校的推薦下,胡陽楊代表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出徵省城。在比賽現場,胡陽楊冷靜發揮,以「魔幻繩結」力壓30多名進入決賽的其他高校魔術選手並獲得了冠軍。
面對這些成績,胡陽楊說,手部殘缺,就像是命運為他織就的繭,但當他痛苦咬破這繭,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自我救贖。蝶變的過程是痛苦的,但蝶變的結局卻是華美的。人生有了這些缺憾,反而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