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理工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土木建築、機械製造、環境能源學科特色鮮明,理、工、經、管、文、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
青島理工大學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12月創建的「山東省青島建築工程學校」,歷經青島建築工程學校(1952—1960)、山東冶金工業學院(1060—1984)、青島建築工程學院(1985—2004),自2004年5月,學校正式開始使用"青島理工大學"的校名。
山東省青島建築工程學校(1952—1960):
曾經使用的名字有山東省青島建築工程學校(1952)、青島土木建築學校(1953)、中央重工業部青島建築工程學校(1953)、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青島建築工程學校(1953—1960)。
1952年12月,青島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原青島禮賢中學,成立山東省青島建築工程學校,原禮賢中學更名為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
1952年,華東工業部山東工業幹部學校的部分專業和人員合併進入山東省青島建築工程學校。
1953年6月,山東省青島建築工程學校更名為中央重工業部青島建築工程學校。
1953年,中央重工業部青島建築工程學校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青島建築工程學校。
1954年,青島土木建築學校(1953年在原山東省濟南工業技術學校土木科基礎上成立)併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青島建築工程學校。
山東冶金工業學院(1060—1984):
曾經使用的校名有山東冶金學院(1960)、青島冶金建築學校(1963)、青島鋼廠五七冶金紅校(1969)、山東冶金工業局冶金試驗廠(1970)、山東省冶金學校(1972)、山東冶金工業學院(1978)。
1960年6月,學校升格為"山東冶金學院",開始招收本科生。
1963年,山東冶金學院改建為青島冶金建築學校。
1969年,青島冶金建築學校更名為青島鋼廠五七冶金紅校。
1970年,青島鋼廠五七冶金紅校改建為山東冶金工業局冶金試驗廠。
1972年,山東冶金工業局冶金試驗廠改建為山東省冶金學校。
1978年,山東省冶金學校升格為山東冶金工業學院,恢復本科招生,隸屬冶金工業部。
1984年,山東冶金工業學院(冶金系)改建為冶金部青島冶金礦山職工大學。1997年又合併回來。
青島建築工程學院1985—2004):
1985年9月,山東冶金工業學院更名為青島建築工程學院。
1993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7年,冶金部青島冶金礦山職工大學併入青島建築工程學院。
1998年11月,劃轉山東省領導,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管理體制。
青島理工大學(2004—至今)
2004年5月,學校更名為"青島理工大學"。
2005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2007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2010年,學校獲得應屆本科優秀畢業生推薦免試讀取研究生資格。
2011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2012年,學校被山東省列入首批7所應用基礎型特色名校「省版211工程「。
2016年,青島理工大學的「海洋環境混凝土技術創新引智基地」入圍「111計劃」。
學校設有13個教學院部。擁有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63個本科專業。7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2個專業入選山東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土木工程獲批山東省首批一流學科,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獲批山東省一流學科(培育);通過教育部工程專業認證的專業: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安全工程。
後記:阿Q說「俺祖上也曾經闊過」
一度,青島理工大學根據1952年青島市解放後,青島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原青島禮賢中學的土木科,把自己的建校歷史提前到了1900年,老頭好奇,查詢了一下1952年前的那段歷史,一併分享給大家。
禮賢中學(1900—1952):選後使用的校名有德華神學校(1900)、禮賢書院(1901)、禮賢甲種商業學校(1919)、禮賢中學校(1922)、禮賢中學(1923)、青島私立禮賢中學(1924)、私立禮賢中學(1928)、
1900年5月,德國新教傳教士衛禮賢在膠州街(今膠州路)開辦了一所學校,稱之為"德華神學校"(Deutsch―chinesische Seminar)。該校得到德國基督教組織"同善會"的資助,定名為禮賢書院。
1901年6月20日,禮賢書院開學。由於該校得到德國基督教組織"同善會"的資助,定名為禮賢書院。清朝末年"廢科舉,興學堂",禮賢書院是早期知名的新型學堂之一,學制為七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初創的禮賢書院只收中國學生,首屆學生只有21人。禮賢書院德文全名為:Hoehere Knabenschule des Allgemeinen Evangelisch-Protestantischen Missionsvereins(普通福音新教傳教協會高等男童學校)。
1903年,禮賢書院正式移至小鮑島東山(今上海路),有講堂、宿舍數十間,招收學生近70人,增設德文高級班,其餘按清政府欽定高等學堂課程授課。
1919年改稱禮賢甲種商業學校,學制三年。
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主權後,正式命名為禮賢中學校,這一年衛禮賢去北京任德國駐華使館顧問、北京大學教授。
1923年改名為禮賢中學,設初高中,下設高級小學。
1924年向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註冊"青島私立禮賢中學",學制為四二制。
1928年向南京教育部以"私立禮賢中學"備案,學制改為三三制。
1931年禮賢中學開設高級工程科,後稱土木工程科。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相當於中等專業學校。工程科課程除國語、英語、物理、化學等課程外,還開有房屋工程學、測量學、力學、機械原理、工程繪圖等課程。
1935年又設高級德文科及初級製圖科。高中設普科、工程科、德文科。與同濟大學籤訂教育協議,優秀畢業生直接升入同濟大學。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工程科招收兩個班,報考生源踴躍,又培育出眾多人才,禮賢中學向教育部申報,呈請成立青島禮賢土木工程專科學校(大專),原禮賢中學作為附屬中學。國民黨政權在解放戰爭中節節失敗,政府風雨飄搖,無暇顧及教育事業,未予備案。
1952年10月,青島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禮賢中學,更名為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