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二十年 (1592 年), 剛剛同意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派遣軍隊入侵犯朝鮮。 承平日久武備鬆弛的朝鮮 一觸即潰, 敗退千裡, 半月之內, 首都漢城淪陷, 兩月之後, 北方重鎮平壤亦落入敵手。
瀕臨亡國的朝鮮的,遣使者向自己的宗主國大明朝求救,經過一番討論大明朝廷決定出兵援救。這場戰爭打打停停,前後持續七年之久(1592-1598年)。
大明朝和日本在朝鮮半島的時而開戰,時而對峙,時而和談,直到最後以豐臣秀吉病死、 日軍撤退而告終。
這場持續七年之久的戰爭,大明湧現出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英勇為自己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在我們所不知道的隱蔽戰線上,也有一群可歌可泣的人物,他們也為大明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付出很多,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今天就要說一下在大明隱蔽戰線奮戰的英雄們。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出於戰爭的需要,大明朝廷通過派遣間諜等形式,搜集和研究日本情報,以此把握戰爭形勢,進而謀求戰略上的主動權。
關於當時明朝政府對日本的情報活動, 時人徐光啟在後來對之有如下一段回顧:
先是海商陳申暨、 許儀後先後遺間書於我, 告以秀吉謀入犯, 東南稍戒嚴, 而中外洩洩, 無能先得其要領。 至義州告急, 鮮盡為倭有, 亦無能知倭眾幾何。 ……閩中開府嘗遣數輩往, 雖不能悉其委曲, 然而略得其梗概如前所說者, 亦此數輩之力。
早在中日開戰爭之前, 旅居日本的明人許儀後等人,就已經將豐臣秀吉企圖侵犯明朝的情報書送呈福建巡撫。 得到消息的東南沿海開始戒嚴,但沒想到日本的侵略戰爭在朝鮮爆發, 中日兩國在朝鮮的地盤上開戰。
但是此時,大明朝廷對於日本的了解太少,還停留在昔日平定東南倭寇時的認知。韓戰爆發後,明朝認識到這個問題,開始認真收集敵情, 並通過派遣間諜潛入日本的形式偵察日本情報。
而這些情報關乎戰局的進退和戰爭的勝負,對戰爭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萬曆二十年,福建,在做了充分的準備之後, 福建巡撫許孚遠選派軍官史世用,命令其暗中到泉州府同安縣選取海商許豫的船隻,扮作商人一同往日本薩摩州。
由上可知,早在日本侵略韓戰初期,明朝就開始實施一個比較完備的情報戰略。為了獲取準確的日本情報,明朝政府揀選史世用等優秀間諜人才,將之派往遠隔重洋的日本。
但是, 這些身負重任的明朝間諜, 在當時的大明史籍中並未留下太多記錄。關於他們的個人信息及其活動情況,一直以來未曾受到足夠的關注。
根據福建巡撫許孚遠的奏摺《請計處倭酋疏》 記載,史世用一行於六月份份從泉州出發,七月四日駛入日本庄內國的內浦港。此後,他潛入名護屋城,搜尋萬曆十九年將日本情報書送呈明朝的在日明人許儀後的行蹤。
八月二十七日, 史世用和許儀後一道回到內浦港。九月三日,史世用與許豫通過許儀後的引進,面見了薩摩藩島津家的重臣伊集院忠棟 (幸侃)。 在充分了解了日本的情況後,十月,史世用揚帆歸國。
但是從內浦出發回帆明朝的途中, 史世用一行遭遇暴風, 船上的其他乘員似乎都已遇難, 惟史世用和鄭士元兩人僥倖生還,兩個人又返回薩摩州,在薩摩州過著 「身服敝衣, 蓬頭跣足」 的流浪生活。
在日本的薩摩州流浪長達7個月之久。他們最終在琉球使者的幫助之下,於萬曆二十二年十二月駛抵明朝。史世用潛入日本的間諜活動,費時一年半之久,總算大功告成。
史世用將他逗留日本一年多時間內,從事間諜活動所搜集到日本情報進行匯集整理, 並將其刊刻成書,這就是大明朝關於日本最全面的情報書籍—《倭情備覽》。
萬史世用其人,由於史料的缺乏加上工作的特殊性,在歷史上有關其的記載少之又少。就連《倭情備覽》這本書,現在也已經佚散。
所幸的是, 史世用後來赴朝鮮參戰, 將其所掌握的日本情報帶入了朝鮮,這讓它在朝鮮文獻中留下部分引用。
萬曆二十五年 (1597 年), 豐臣秀吉再度侵犯朝鮮之際,史世用才再次出現在史書記載中,關於其人, 當時學者諸葛元聲在其 《兩朝平攘錄》 中有 「參謀史世用 武進人, 念六年福建軍門諮至邢經略, 三月間發下茅營」一段註記。
據此可知, 史世用的籍貫為明代南京的屬縣武進, 他於萬曆二十六年 (1598 年) 由福建巡撫派至朝鮮, 成為了經略邢玠帳下的一名參謀官。 同年三月, 他被再次調用, 編入了明軍浙勝營遊擊將軍茅國器的麾下。
從萬曆二十年, 他受命潛入日本搜集日本情報。 完事後他回到福建巡撫麾下。直到萬曆二十五年,史世用被再次調用,參加了朝鮮戰場的對日間諜活動。史世用作為戰爭期間的一名諜報人員,在戰爭中有著頗多的介入。
因為朝鮮國王李昖此前曾聽聞史世用曾經潛入日本, 搜集到大量的日本情報, 並將其刊刻成書, 故對史世用及其著書表示了極大的關心。並特意召見了史世用,兩人見面情形亦見載於朝鮮的《宣祖實錄》。
《倭情備覽》 流布於當時的朝鮮戰場,成了明軍將領必讀的一本日本情報書,當時的總指揮楊鎬也常備此書,還將此書送給朝鮮官員,讓其了解日本國情。
這本書對明朝和朝鮮的日本認識產生了重大影響 ,給大明朝廷的對日戰略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在咱們五千年的歷史中,總有一些英勇的小人物,雖然他們並不為眾人所知,但卻用自己的赤誠和熱血書寫了一段段傳奇,讓我們這些後輩感慨不已,刷新了我們對古代人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