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福建晉江梧林,時光穿越其中。
這座600多年的古村落背靠石鼓山,面朝梧垵溪。行走梧林,如同置身一個村落式的百年建築博物館:外牆斑駁的朝東樓、被古榕籠罩的德鑨宅、號稱「九十九門」的養德宅、孔雀成雙飛的胸懷祖國樓、初代「單身公寓」夢菜家聲樓……
因清末以來發展的、以南洋為主的華僑集群,這裡現存閩南華僑建築群保存完整、工藝精湛,有明清古厝、近現代哥德式和羅馬式洋樓、南洋番仔樓等136幢,2016年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梧林傳統古村落。楊百欣攝
2017年晉江市啟動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規劃用地1900畝,投資初步概算10億元,需徵收240幢房屋,涉及400戶、海內外16000多人。新塘街道結合項目推進認真抓實「強基促穩」工作,探索項目徵遷助推社區發展的協同治理路徑,運用民主協商機制,有效組織群眾參與和支持梧林傳統村落保護開發,推進項目發展與社區治理融合互促、共建共享,煥發鄉村振興活力。
固態保護促共建
「這裡都是我們的祖宅,居民們對徵收多多少少都會產生牴觸情緒,我作為這裡的黨員,應當將政府的理念同他們講。政府整體的規劃改造不是『把根拔掉』,而是讓我們祖輩的文化和精神在這裡更好地『生根』。」原住民蔡馬追說到。
蔡馬追是梧林蔡氏的原住民,同時也是一名黨員幹部。在項目徵遷的過程中,面對其他同族宗親的牴觸情況,他主動請纓,挨家挨戶地做工作。這裡大部分樓屋的產權結構複雜,多為家族兄弟後代多人共有,很多人已多年定居海外。為做好徵遷協商工作,他多次到菲律賓等地,2年多時間前後跑了五、六次,用自己總結的「兩條根」理論說服了大部分房屋所有人。
梧林古榕樹。晉江市新塘街道辦供圖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梧林注重發揮社區黨組織引領作用,以「社區議事會」為平臺,發動群眾做群眾工作、華僑做華僑工作、老人做老人工作,以協商對話、辯論討論等方式,引導群眾訴求途徑正常化、權益維護合法化。
「為什麼很多人樂於接受徵遷,除了認同政府的改造理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將片區最好的地塊拿出來給遷出的原住民蓋安置房,用『真誠』打動了他們。」新塘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施榮進說。
為打消原住民的疑慮,聚焦項目涉遷群眾關注的安置住房、公益教育等問題,新塘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經多次與華僑鄉賢、社區居民協商討論,另行徵收項目周邊地塊,配套建設400套閩南僑鄉風格的安置房和優質市級公辦實驗幼兒園,保留家門口的「生活圈」,充分保障群眾權益,柔性處理徵遷矛盾,促進利益協調、矛盾化解和自我消融,實現徵遷前零亂拆、零搶建,徵遷後零上訪、零糾紛。
夢菜家聲樓。楊百欣攝
據了解,梧林改造項目聘請北京清華同衡設計院規劃設計,堅持「原汁原味、原貌重現」原則,對各歷史時期有價值的建築,採用傳統工藝保護修繕,著力打造高品質文化休閒空間,實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留住城市人的精神家園。
目前,梧林社區240幢房屋已全面完成徵收籤約和產權置換,已修繕及保留現狀古建築83 幢,拆除不協調建築,較好地保護了古建築原貌。
活態傳承促共融
好女還須佳婿配,「千裡」姻緣一線牽。北京青普旅遊文化便是梧林項目經過多方比選覓得的「佳婿」。
「梧林青普團隊圍繞『體驗』核心,意將梧林打造成一個閩南文化與華僑文化的活態體驗中心,從形、聲、聞、味、觸五感,構建『活態閩南』慢生活場景。也是正基於共同的理念和目標,新塘街道、文旅集團與北京青普很快籤約成為運營合作夥伴。」晉江市梧林青普文旅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靜說到。
2019年11月,晉江文旅集團、新塘國投公司、北京青普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組建運營公司作為梧林傳統村落的運營商,對傳統村落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進行文化商業再造,建設一個「體驗式閩南僑文化度假目的地」。
梧林傳統古村落。楊百欣攝
圍繞「家國情、醉閩南、意南洋」三條主線,由梧林項目辦和社區黨組織牽頭,利用入戶調研、懇談、對話等方式,組織動員群眾收集整理「梧林故事」,用「傳承」替換「繼承」,以情促遷,協同推進項目徵遷和文化展示。
梧林廣泛徵求社區海內外群眾意見,確定閩南面線、手工醬油等文創產品目錄,建設傳統非遺體驗工坊和浸沒式戲劇演出點,由原住居民參與介紹和展示;以青普行館、德鑨樓群、僑批館為重點,打造「共融共贏」的地方特產孵化平臺,形成城市文旅活態文化體驗新名片。
梧林成為遊客拍照「打卡地」。楊百欣 攝
不久的將來,人們來到梧林,在1930年的老洋樓裡呷一口南洋下午茶,與傳統手工匠人一起製作綠豆餅與家人同享;在僑批館中感受「情系家園、心懷桑梓」的家國情懷時,周圍原住民烹煮薑母鴨的香氣撲鼻而來;百米開外的百畝紫色花海旁,富有僑鄉特色、原汁原味的文創集市正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業態提升促共享
「發展成果人人共享」是梧林社區徵遷改造的生動詮釋。
梧林項目二期坑仔堀片區作為集成電路產業園的重要功能補充區,規劃引進大師工作室、精品酒店等高端業態。
在業態提升過程中,梧林充分尊重社區居民主體地位,召開專題協商會,邀請社區「兩委」、老人協會、群眾代表和項目運營方充分動議,決定將社區集體土地折價入股運營公司和業態投資公司,讓居民變股東,共享發展紅利,不僅讓土地資源「活起來」,更讓群眾腰包「鼓起來」。
截至2020年7月,新塘街道所有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已超20萬元。
梧林僑批館。晉江市新塘街道辦供圖
梧林項目的物業公司吸納大量原住民就業,梧林人蔡馬超便是其中一員。他說:「通過這種方式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不用再跑出去了,還能夠參與到後期的建設運營中。雖然還是掃自己家門口那片地,但是意義不一樣了。」目前,物業公司已經聘用的19個安保和20多個清潔員都是當地居民,隨著後期運營規模的擴大和豐富,會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孩子們在社區玩耍。楊百欣攝
同時,引導周邊社區梯次接續、補位業態,協助社區居民就地就業創業,讓項目核心保護區的文化體驗、特色餐飲、休閒娛樂、品質住宿4種業態融入社區,帶動梧林及周邊上郭、湖格、荊山等社區700多戶居民發展家庭式業態,滿足集成電路科技人才娛樂休閒需求,助力一二三產有機融合。
梧林人蔡良基有一棟早年自建的樓房位於梧林傳統村落核心區的西南面,這次,他計劃將這四層樓房改造成民宿,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他說:「除了獲得經濟收入,我也能以親身見聞讓到來這裡的人更好地感受閩僑文化,這也是一種精神歸屬。」
老舊改造是城市發展現階段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也是改善城鄉面貌、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民生實事。晉江市梧林社區全面統籌,積極探索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與社區治理融合互促的新路徑,更好實現以項目帶動抓治理、惠民生、促發展。
(責編:陳楚楚、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