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風流記》上海人的故事,弄堂裡廂見分曉

2020-08-28 城市CityHigh


​序言

有一次王佔黑推薦了一本王莫之的《現代變奏》給我。作為讀書人的禮尚往來,我推薦了今天要介紹的這本《弄堂風流記》給她。是十五個章節,關於上海弄堂裡的小故事。它不是小說,也不是散文,而是一本新聞紀實作品,一部紙上紀錄片。


ShangHigh介紹一本書——弄堂風流記》


作者: 《新聞晨報》周刊部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未讀
出品方: 未讀
出版年: 2016-8
頁數: 244
定價: 39.8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50281899


官方書介:

在上海,與弄堂有關的典故太多,與弄堂有關的人生太多。可以說,沒有弄堂,也就沒有上海。一座城市的記憶是什麼?時間給出答案。《新聞晨報》星期日周刊團隊近年來一直專注於上海本土題材的寫作。他們寫上海人,著力寫的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在過去的幾年裡,周刊團隊和許許多多這樣的上海人交了朋友,貼近他們,觀察他們。在他們風塵僕僕的日常生活裡,你依然可以看到上海人獨特的看待生活的角度和方式。這是智慧,是生活日常,是上海的城市之光。



編輯推薦:

★歷時5年採訪,新聞晨報周刊部編著,一部反映上海弄堂的紙上紀錄片。身臨其境感受弄堂文化,零距離接觸「上海寧」,感受他們的家長裡短與酸甜苦辣。通過他們風塵僕僕的日常生活,你能看到上海人獨特的看待生活的角度和方式。這是智慧,是生活日常,是上海的城市之光。


★輕鬆掌握上海話。本書編輯是北方人,為了讀懂本書,專門請教了「上海寧」,為全書方言加了貼心腳註。


★隨書贈送弄堂特色手繪藏書票六枚!逼真呈現上海弄堂生活場景的手繪圖,被精心設計為藏書票,值得收藏。"(我找不到了,但肯定在家裡)


目錄:(很精華了)

序言


第1章 弄堂就是「攙一把」
伊一發毛病就摜跤_008
啥流氓,啥孝子?瞎講有啥講頭啦_014
有好婆撐在前頭,二三十歲我好像稀裡糊塗就過掉了_019
第2章 離開弄堂的日子
就是你到90歲,也叫你「小四子」_028
永慶裡到底算不算藥水弄_034
這種鄰居關係今後不會再有了_037
第3章 秦關路裡人情觀
一把「鼻涕水」,從小講到大_046
南非看過槍戰,上海賓館玩遍,最後還是回來開店看韓劇_050
小店開了78年,店裡的劇情「儂編也編不出來」_054
第4章 穿過老城廂,好一個龍門村
南市后街_060
龍門村裡的時髦老太_068
一根「大黃魚」和公共灶披間_071
第5章 公用灶披間,現在人是越來越少
以前不是這樣的_076
燒頓飯,比老早上班壓力大_082
「吃貨」爺叔的灶披間_084
第6章 「定海橋」是如何生長的?
Deeksha遇到潘奶奶_090
江景是蠻漂亮的,不過我們這種人買不起的_092
定海橋有專門經營往蘇北路線的大巴_098
第7章 定海橋: 「街頭大佬」今何在
出流氓、出大亨_102
「許大馬棒」和「座山雕」_105
馬桶拎拎看,儂就曉得啥叫定海橋人了_108
七隻門面就好拉起一支球隊_113
第8章 吃碗餛飩 剃只頭,弄堂爺叔故事多
弄堂爺叔餛飩店_118
篤悠悠做點小生意_122
第9章 再會,上只角
阿拉屋裡廂是幸福坊_128
來到梅隴_134
第10章 搖滾是樁老狠的事體
羅傑•沃特斯,太狠了_138
斬琴斬掉伊_142
一定是兄弟在一起做音樂的_146
抱著吉他的日常生活_149
第11章 「半個手臂是文身?因為身上 有故事呀!」
我心情一不好,就去文身_158
我把人生當作演戲,我在角色裡不願意出來_165
第12章 「巨富長」老人群像
過了某個階段,又會擔心自己連影子也沒留下_170
有第三代了,就在考慮怎麼給孫子講故事_174
女兒常帶阿拉去八仙橋看看,這是阿拉的「鄉愁」_178
西裝和軍功章_182
第13章 年紀大了,老孤單呃,我也是因為孤單,才會在外邊的。
這麼大一隻洞,算儂20塊_188
織補夫妻檔:你在嵩山路,我在陝西南路_193
第14章 公用電話風雲錄
儂好好講呀,儂罵得這麼厲害,伊哪能會愛儂_202
看電話時拾過衣服,也拾過小孩子_206
兩部電話上的人生軌跡_211
第15章 「治癒系」彩票店
門面一米多寬,店裡有夢有朋友_218
中不中獎,這裡都是「精神家園」_227
阿拉就像糖精片,沒營養呃,但是能安慰人_232




新書首發就買下了


本來以為這本算是暢銷書了,所以並沒有打算來特意介紹,但後來發現讀過的人並不多。買這本書是在2016年書展的時候,官方特別推薦的上海系列之一,也幾乎和出版時間無縫對接。值得一提的是書展上發布會&籤售給到的區域是最好的上海展覽中心之中央大廳,可見對於這本書的重視。


當晚的主持人是晨報編輯-小舒;四位嘉賓分別是:陸遠敏、董旭彬、葛明銘、李明。大家一起聊天,聊關於上海弄堂和裡面發生的事兒。然後翻了一遍目錄,至少有幾個點很感興趣就直接買下了。而且有籤名機會難得,感覺比買CD專輯啥的便宜多啦。



比弄堂更細枝末節的

是那裡關於「人」的故事


講上海的書有很多,講歷史、講建築、講吃喝。然而我始終認為講關於「人」的故事是最不容意的。正如書的腰封上寫的「一座城市的記憶是什麼?時間會給答案」,可見關於「人」的故事是寫不完的,只要時間在走總會留下記憶。而對於這些故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也是更為細枝末節的事兒。


在本書的序言裡,《新聞晨報》副主編李明寫道「每一章每一節每一行每一字,都是真是的,沒有任何虛構的成分。為了這些真實的文字,記者的付出都是相當巨大的。每一篇稿件都來自於數萬字的採訪筆記、數小時的採訪錄音,日積月累…。用上海話將,這是「吃功夫的生活」。」



讀書後記

如果把書讀完了覺得還不過癮也不要著急,你可以關注他們配套的公眾號或者微博。當然不是新聞晨報(我一直覺得他們的標題黨過於厲害),而是他們旗下有個叫做「上海市民生活指南」的公眾號。


魔都生活不易,交關奇人趣事。

裡弄新村,爺叔阿姨,菜場灶間,

家長裡短,濃油赤醬,西式糕點…

此地樣樣都講。 滿滿正能量,一道來分享。



微博:Shang_High/武林往事1989

微信:Shang_High/YeY949

郵箱:lavater@163.com

影像 聲音 吃行 讀書

Shang_High

攝影|音樂|上海

相關焦點

  • 從弄堂故事解讀上海城市化 弄堂怎樣塑造"上海性格"
    記:1952年,楊華生、笑嘻嘻、張樵儂、沈一樂4位老滑稽藝術家,以解放前上海底層市民的生活為素材,寫就了轟動一時的《七十二家房客》,從此在觀眾心目中,「七十二家房客」成了上海弄堂住房狹小的代名詞。您曾經強調,上海的弄堂造就了上海人的一些性格特徵。似乎歷史上,上海人的小市民形象,比如斤斤計較、七嘴八舌,等等,都與七十二家房客式的弄堂有關。
  • 上海弄堂之「最」
    在這裡,可以是貧民窟裡精緻的小資生活,也可以是亭子間裡精打細算的柴米油鹽。弄堂裡的故事,也折射出上海的文化。上海的弄堂,烙印著千千萬萬老百姓的生活。有人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也就沒有上海人。上海的老弄堂裡,曾經有過多少人的足跡與記憶,曾經上演著多少故事與傳奇。沒有來過上海的弄堂,又如何能明白真正的上海。
  • 上海弄堂之「最」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在這裡,可以是貧民窟裡精緻的小資生活,也可以是亭子間裡精打細算的柴米油鹽。弄堂裡的故事,也折射出上海的文化。上海的弄堂,烙印著千千萬萬老百姓的生活。有人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也就沒有上海人。上海的老弄堂裡,曾經有過多少人的足跡與記憶,曾經上演著多少故事與傳奇。
  • 上海故事:弄堂從何而來?
    與此同時,太平天國起義迫使江浙一帶大量地主、鄉紳、富商、官僚紛紛攜眷湧入上海租界尋求庇護。大量華人進入租界後,極大地刺激了租界內房地產經營活動。大多數外商都很快將商業與興趣轉移到房地產經營中來。一些早期的著名洋行如老沙遜、怡和、仁記紛紛投巨資從事房地產經營。      最初建造的這類專供向租界內華人出租的房屋,都是木板結構。
  • 上海的弄堂,知多少
    田子坊如今,田子坊可謂是來上海的遊客必打卡之地了。這裡既被稱為最熱鬧的弄堂,也被稱為最具小資情調的弄堂,應該是所有弄堂中知名度較高的一個。田子坊是裡弄民居味道,弄堂裡除了創意店鋪和畫廊、攝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咖啡館,每家店都想方設法突出自己的特色,很有情調。
  • 上海弄堂,浮華城市的平靜夢
    這裡除了光怪陸離,燈紅酒綠,還有老上海平凡的弄堂故事。弄堂—城市的溝壑說起中國特色建築,除了北京胡同還有一個就是上海弄堂了,上海這個集現代、摩登於一體的城市,在這裡上演著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談及上海,離不開對建築的考究一一上海的弄堂建築。
  • 過街樓,上海弄堂的開場鑼鼓
    我說的是過街樓的建築形態,它是整條弄堂的封面,序曲,開場鑼鼓,也是上海人的一張臉。它只有兩層樓那麼高,但在一大片灰色的屋脊中鶴立雞群。它實際上就是尖尖的或圓圓的門樓頂,上面有花枝纏繞的浮雕,窗子也很寬大,窗欞花俏,玻璃是彩色的。講究一點的過街樓還像模像樣地立著四根微型羅馬柱。
  • 建築師郭博街拍:那些曾經住過的上海弄堂房子
    搿阿姨雙手捧額兩隻大冬瓜,肯定是便宜貨,囥了屋裡廂慢慢吃。圖11:南市,白漾弄122弄仰蔭裡3-6號,中華路北阜民路西弄堂裡廂小駒頭淘伴(玩伴)多,一出房門,大家聚了一道白相遊戲,扎勁!圖12:南市,丹鳳路118號、120弄福佑裡老底子,弄堂口會有小書攤,到了90年代已少見了。
  • 上海弄堂隱匿的吉光片羽,山陰路,輕撫一磚一石(一)
    上海弄堂雖然私有,卻並不拒絕來客。隨意從哪條繁華大街拐個彎,找到一條小馬路,就能看到個三、四人寬的入口,花式的黑鐵閘門,門楣上寫著什麼裡,或是什麼坊,大抵是些長壽、安康之類的名字。再往裡是一排排兩三層樓的房子,緊密地聯體而立。
  • 上海小囡的弄堂生活 M50新塗鴉夢回童年
    塗鴉分散在各個角落,似與參觀者玩一場弄堂裡的「捉迷藏」遊戲。|  曾因在待拆遷的石庫門外牆上創作塗鴉而被上海市民熟知的法國街頭藝術家Seth(中文藝名「柒先生」),這次把他的作品帶到了M50創意園。柒先生以獨特的眼光創作出上海小囡的弄堂童年場景,一幅幅牆面塗鴉分散在M50的各個角落。
  • 只屬於上海弄堂的著名愛情故事
    ,那麼現實中的陸小曼和徐志摩的「愛巢」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往下讀……本國慶特輯由動感101+看看新聞網聯合呈現有多少愛情發生在上海的弄堂裡?電影裡,周璇扮演的少女小紅和趙丹扮演的吹鼓手小陳,隔著一條弄堂在各自陽臺上互送秋波,成就了中國電影史早期最經典的愛情場面之一;
  • 弄堂是什麼意思,上海弄堂的發展你都了解嗎
    上海,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到處高樓林立,充滿現代化的氣息。但也還保留了一些能夠代表上海古老文化的元素,弄堂就是其中之一。弄堂是上海和江浙地區的一種小巷,它們通常是由連排石庫門建築構成。弄堂與大多數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許多上海人就是穿梭在這些狹窄而悠長的弄堂裡,度過了他們漫長的一生。
  • 上海16條最有歷史的弄堂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烙印著千千萬萬上海人的生活。有人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也就沒有上海人。上海的老弄堂裡,有過多少名人的足跡與記憶,上演著多少故事與傳奇,沒有來過上海的弄堂,你又如何能明白真正的上海!
  • 弄堂裡的夏天
    晚飯後,各家各戶又開始了大遷移,搬出躺椅、竹榻等,佔據弄堂口、上街沿最有利的地形,然後形成一個個小圈子:小年輕「四國大戰」鏖戰正酣;老爺叔「大怪路子」方興未艾;阿姨媽媽說說家長裡短;女生們羞紅了臉偷偷議論學校裡、弄堂裡哪個男生長得帥;最熱鬧的要數男生們,他們圍成圈,天天講故事,從梅花黨講到一雙繡花鞋,有時請來老阿哥講故事,卻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人生最初的性知識普及。
  • 上海沉澱的文化不在高樓大廈,而是藏在了大大小小的弄堂裡……
    要想了解上海,不是走進高樓大廈,而是走進上海大大小小的弄堂裡。那裡有著獨屬於上海的平凡和煙火氣…… 花園住宅 藍妮弄堂還有著自己的特色和故事,在弄堂裡有7幢造型典雅的三層樓洋房,七座建築物有七種顏色,風格迥異,因弄堂口的地面上有「玫瑰」兩個字樣
  • 走進上海弄堂,感受那些曾經的回憶
    上海素來都是時尚與流行的代言,可知,作為最繁華的城市之一的上海,也有著最具特色的上海弄堂,曾經的弄堂承載了多少人青春的回憶,歲月如梭,現如今的上海,縱使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依然保存著各色各樣的弄堂,靜靜地守候在原地。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
  • 「弄堂」不是上海的專屬詞,也不是所有的弄堂都叫「石庫門」
    「弄堂」古時候寫作「弄唐」。「弄堂」不是上海的專屬詞,江南地區都這樣稱呼。江南古鎮的弄堂在南宋時候誕生。上海的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在所有建築中是數量最多、分布最廣、最有特色的。它不僅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徵,而且是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一種建築弄堂,上海人眼裡的弄堂既不同於傳統的中國江南民居,也不同於歐美的建築形式。它或多或少地帶有中國傳統建築的痕跡,又有外來的建築的因子。《南京條約》的籤訂催生了上海弄堂的誕生。
  • 上海滑稽劇團格則新戲有噱頭!《弄堂裡向》帶你開啟「時空之旅」
    今晚,上海滑稽劇團原創滑稽戲《弄堂裡向》在美琪大戲院開啟4場預首演,弄堂風情在舞臺上夾雜著人情味鮮活著……圖說:《弄堂裡向》劇照 官方圖話百姓故事滑稽戲,是上海土生土長的戲劇藝術;弄堂,是上海獨具風味的特色建築,兩種極具代表性的海派文化相交融
  • 弄堂裡的鴿聲
    如果說杭州的西湖是承載著盛唐的繁榮,那上海的弄堂則是記錄著上海人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態上海這座城市就好像一個充盈著鮮活生命力的肌體。交錯的道路猶如動脈貫通八方,而弄堂就像是細微的血管溝通橋梁。可以說是近代上海建築文化史上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上海弄堂:這裡凝聚著好幾代人的記憶
    說到上海弄堂,老上海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上海人,一定不會陌生,因為這裡凝聚著他們兒時的記憶。雖然現在很多的老上海人已經住進了高樓大廈,但是,關於石庫門,關於亭子間,關於弄堂的記憶,可能是一輩子也抹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