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釗:駿骨未凋,與毛澤東的友誼跨越63個春秋

2020-12-20 澎湃新聞

周士釗:駿骨未凋,與毛澤東的友誼跨越63個春秋

2019-12-16 1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在毛澤東的鼓勵下,周世釗後來擔任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湖南省副省長,為湖南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作者:武凌君

1949年7月,中共中央自西柏坡遷往北平已數月,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迅速發展,湖南長沙即將迎來勝利的曙光。曾任湖南第一師範教導主任的周世釗,接到代理一師校長職務的通知。周世釗沒有推辭,精心組織全校師生保護校產、維護學校安全,迎接解放。

8月5日,長沙和平解放。在北平香山的毛澤東收到一封從湖南發來的電報。原來是周世釗率全校員工和一師校友會向毛澤東致敬,報告學校接管情況。11日,毛澤東回復兩封電報。一封發給一師校友會,希望校友會「努力進修,為人民的文教工作服務」。另一封特意發給周世釗:「虞電誦悉,極感盛意。目前革命尚未成功,前途困難尚多,希望先生團結全校師生加緊學習,參加人民革命事業,是所切盼。」電文表達了毛澤東對周世釗這位老友的深深情誼。

周世釗與毛澤東同窗五載,是毛澤東交往最多、無話不談的老同學,也是毛澤東詩詞唱和時間最長的一位詩友。他於1897年出生在湖南省寧鄉縣石子衝的一個農民家庭,離韶山沖約15公裡。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1914年併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與毛澤東成為同班同學,直至1918年畢業。在校期間,他們同時擔任學生會幹部,毛澤東為學生會總務(主席)兼教育研究部部長,周世釗為文學部部長。二人經常互相唱和,毛澤東贈給周世釗的詩有幾十首,可惜後來都失傳了。

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第八班合影。第四排右二為毛澤東,第五排右一為周世釗

1918年夏,毛澤東發起新民學會,周世釗支持協助毛澤東從事革命活動。一師畢業後,周世釗到長沙修業小學擔任國文教員。1919年毛澤東應周世釗之邀,任修業小學高小部歷史教員,與周世釗住房只隔一層木牆。嚴冬時節,毛澤東感到寒冷難受時,就抱著被子到周世釗床上一起取暖。在修業小學期間,毛澤東創辦《湘江評論》,領導長沙的五四運動,周世釗作為助手參加了這些活動。他們做著完全相同的夢,要改造中國與世界,打倒列強、打倒軍閥。

後來,毛澤東走上革命道路,領導中國人民進行解放事業。周世釗一直留在湖南,致力於人才培養和教育工作。雖然不再並肩戰鬥,但二人的心意是相通的。周世釗無時不惦念著毛澤東的安危。1945年8月,周世釗得知毛澤東為爭取和平建國奔赴重慶時,立即寫信慰問。可惜這封信毛澤東未能收到。

1949年9月28日,毛澤東收到周世釗的來信。周世釗在信中坦誠自己擔任一師校長的擔憂:「雖很想奮發精神,為文教事業盡一點力,但終恐事與願違,不易收到很好的結果。」10月15日,毛澤東回信周世釗,內容較8月復電豐富生動,又深深懷舊:「迭接電示,又得九月二十八日長書,勤勤懇懇,如見故人。延安曾接大示,寄重慶的信則未收到。」懷舊之餘,更有殷殷期望和鼓勵,「兄過去雖未參加革命鬥爭,教書就是有益於人民的。城南學社諸友來電亦已收到,請兄轉告他們,感謝他們的好意。兄為一師校長,深慶得人,可見駿骨未凋,尚有生氣」。周世釗對毛澤東稱他「駿骨未凋」,深受鼓舞,總是樂呵呵地對人說:「毛潤之稱我『駿骨未凋,尚有生氣』。」信中,毛澤東還提出詩詞方面的要求:「倘有可能,尊著舊詩尚祈抄寄若干,多多益善。」兩人由此開始了新中國成立後的頻繁交往與詩詞唱和。

周世釗(左二)與當年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老師徐特立(左五)在一起

1950年毛澤東邀周世釗參加國慶觀禮。10月5日,二人相聚中南海。自1927年長沙一別,20餘載再相逢,情誼依舊。他們分屬兩地,往來交流很多。毛澤東到湖南考察調研,都會約見周世釗;周世釗來北京開會或學習,毛澤東也總會抽出時間與老友見面。

1955年6月,毛澤東到湖南視察工作。周世釗陪同暢遊湘江,登嶽麓山,寫下七律詩《從毛主席登嶽麓山至雲麓宮》:

滾滾江聲走白沙,飄飄旗影卷紅霞。

直登雲麓三千丈,來看長沙百萬家。

故國幾年空兕虎,東風遍地綠桑麻。

南巡已見昇平樂,何用書生頌物華。

後隨信寄給毛澤東。毛澤東收到後,興致盎然,寫下一首優美動人的和詩,於10月4日回信周世釗。信中說:「讀大作各首甚有興趣,奉和一首,尚祈指正。」這首奉和詩,即為七律《和周世釗同志》:

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

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

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

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

全詩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生動再現了當日橫渡湘江、遊覽嶽麓山的情景,讓人深切感受到毛澤東的故地情深、老友情深。

周世釗是毛澤東詩詞唱和時間最長的一位詩友。圖為周世釗給毛澤東寫詩的本子

 

1959年6月27日,毛澤東在長沙接見周世釗等人。前排右一為周世釗

毛澤東非常喜歡老友的「駿骨未凋」,欣賞其詩詞創作的造詣和為人襟懷坦蕩、正直無私的風骨。在毛澤東的鼓勵下,周世釗後來擔任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湖南省副省長,為湖南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兩人交往一生,1976年4月,周世釗在長沙病逝,同年9月,毛澤東在北京逝世,他們的友誼跨越了整整63個春秋。

文章發表於微信公眾號「東方紅啦」,摘自《老一輩革命家在香山》,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編寫

關鍵詞 >> 周士釗,毛澤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七律.和周士釗同志》一詩,彰顯毛澤東最瀟灑、最豁達的人生觀
    毛澤東寫於1955年10月的《七律.和周士釗同志》這首詩,一掃前人消極低沉的調子,以積極、豁達的態度,泰然面對時光的流逝,即使韶華不再,也不悲觀。1955年6月,毛澤東到湖南考察農村合作社情況,時任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的周士釗陪同毛澤東暢遊了湘江、遊覽了嶽麓山。周士釗與毛澤東既是同學,又是老鄉,二人情誼很深,常有詩詞和書信交往。
  • 是「秋盡江南草木凋」好,還是「秋盡江南草未凋」好
    詩的第二句話,版本略有區別,有作「秋盡江南草未凋」的,也有作 「秋盡江南草木凋」的,到底孰是孰非,孰好孰壞,自古及今,一直存有爭議,大家都是見仁見智。但是,本人還是喜歡「秋盡江南草未凋」。本人過去曾兩次到過揚州,都參觀遊覽了那裡的著名景點瘦西湖,尤其是2008年那次遊覽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
  • 毛澤東對中巴全天候友誼的奠基性貢獻
    中巴全天候友誼由來已久,是兩國歷代領導人關心和培育的結果,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曾為之作出奠基性的貢獻。在中巴成為「鐵桿朋友」「好朋友、好鄰居、好夥伴、好兄弟」的背後,有很多動人的故事。 1976年5月27日,毛澤東會見巴基斯坦總理布託,這是毛澤東生前最後一次會見外賓 「這是巴基斯坦兄弟需要我們的時候,就給上5個億吧」 巴基斯坦在一次次的反對地區霸權
  • 天湖山詩苑(第八期)同題詩詞嵌句:秋盡江南草未凋
    嵌句「秋盡江南草未凋」李春華(紐約)天涯萬裡客途遙,秋盡江南草未凋。白髮不堪頻對酒,青山何處獨吹簫。嵌句:秋盡江南草未凋蓬蒿人(陝西)秋盡江南草未凋,冬來渭北雪初飄。瓊花開遍萬千樹,暮菊難聞長短簫。越牆欲覽芳菲景,秋盡江南草未凋。七律、嵌句:秋盡江南草未凋楊柳依依(齊齊哈爾)西風吹雨落雲嶠,秋盡江南草未凋。山色空濛藏五彩,湖光瀲灩隱千嬌。
  •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歐陽詢楷書】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雖然時令已過了深秋,但那遙遠的江南,草木卻還未凋落,依然是綠水青山、草木蔥蘢、旖旎秀媚。二十四橋的月夜仍然樂聲悠揚,而朋友韓綽應該也依然過著花叢遊冶、歌吹取樂的閒逸生活。無論是對景對人,都表達了深深地懷念和無限的嚮往。意境優美,清麗俊爽,情趣盎然。
  • 毛澤東的家風故事
    直到 1951年1月2日,在朝鮮戰場第二次戰役取得勝利、毛澤東的身體也已經康復之後,周恩來才將志願軍司令部關於毛岸英犧牲的電報送給毛澤東。 當時擔任中央機要辦公室主任的葉子龍先看到了這個電報,他的心情十分悲痛,也擔心毛澤東無法承受這個沉重的打擊。他拿著電報走進毛澤東的辦公室,默默地將電報遞給正在沙發上看報紙的毛澤東。
  • 毛澤東:讀司馬遷《報任安書》
    為什麼只能做這個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調到別個地方去呢?我認為這種下降和調動,不論正確與否,都是有益處的,可以鍛鍊革命意志,可以調查和研究許多新鮮情況,增加有益的知識。我自己就有這一方面的經驗,得到很大的益處。不信,你們不妨試試看。
  • 燕昭市駿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燕昭市駿,指戰國時郭隗以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買千裡馬為喻,勸說燕昭王真心求賢的事。出自:唐·高適《同鮮于洛陽於畢員外宅觀畫馬歌》:「家僮愕視欲先鞭,櫪馬驚嘶還屢顧。始知物妙皆可憐,燕昭市駿豈徒然。」燕昭市駿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燕昭市駿(yàn zhāo shì jùn)成語釋義:指戰國時郭隗以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買千裡馬為喻,勸說燕昭王真心求賢的事。成語出處:唐·高適《同鮮于洛陽於畢員外宅觀畫馬歌》:「家僮愕視欲先鞭,櫪馬驚嘶還屢顧。
  • 中俄友誼的特殊符號
    時光荏苒,距2008年第一批中國汶川地震災區的398名小朋友赴「海洋」全俄兒童中心療養已過10個春秋。10年間,中俄兩國友誼歷久彌新,「海洋」既是兩國小朋友之間傳遞情誼的生動詮釋,也已化為中俄友誼的特殊符號。「海洋」全俄兒童中心是中俄關係發展的見證者。
  • 毛澤東讀書筆記精講
    ——摘自毛澤東1967年在一次中央會議上的講話(見張貽玖《毛澤東讀史》,第159—160頁,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1年版)  [精講]  《戰國策》,相傳原系戰國時期各國史官或策士所輯錄,有《國策》、《國事》、《短長》等不同名稱和本子。
  • 《魔獸世界》boss凋骨技能特點分享 9.0通靈戰潮凋骨怎麼打
    通靈戰潮凋骨打法技巧  這個BOSS的三個技能聯動性不強,可以單獨處理。  在錐形AOE範圍內會出現3個食腐蛆蟲,嘗試過讓BOSS對牆噴,無法卡掉食腐蛆蟲。  食腐蛆蟲會盯人,追上後讀條[血肉饕餮],對目標造成傷害並給自己疊加增傷buff。  三次[血肉饕餮]後食腐蛆蟲自爆,給所有玩家施加持續30秒可以疊層的dot。  食腐蛆蟲吃包括減速、單拉、群拉、昏迷在內的控制,利用這些技能可以幫助被盯人的隊員脫困。
  • 改自「墨寶非寶」的小說,任嘉倫白鹿領銜主演:有皮者,而未有骨
    近日,由愛奇藝出品的《一生一世美人骨》在西安開機,該劇改編自墨寶非寶的同名小說,由任嘉倫和白鹿領銜主演,一同詮釋跨越千年的愛戀。美人骨,世間罕見。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世人大多眼孔淺顯,只見皮相,未見骨相。
  • 毛澤東詩詞中的花草樹木
    詩人毛澤東善於託物言志,作品中也不乏對花草樹木的生動描寫,將其刻畫得儀態萬千、神情飛揚、蘊含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花一世界」,花為天地之靈物,花團錦簇使世界變得多姿多彩。毛澤東詩詞有不少詩句提到「花」,有泛指,有特指,有比喻,或抒發雅興閒情,或表明賞心悅目,或藉此懷德明志。
  • 毛澤東在黃鶴樓賦詩「心潮逐浪高」?同年春秋二詩詞,悲歡大不同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當年登上黃鶴樓的毛澤東寫下的詩詞。  然而,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一詞最後一句「心潮逐浪高」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當年,毛澤東在這首詞的「心潮」下寫了個註解: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號,黨的緊急會議,決定武裝反擊,從此找到了出路。
  • 毛澤東黃鶴樓賦詩「心潮逐浪高」,同年春秋二詩詞,卻悲歡大不同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當年登上黃鶴樓的毛澤東寫下的詩詞。  然而,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一詞最後一句「心潮逐浪高」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當年,毛澤東在這首詞的「心潮」下寫了個註解: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號,黨的緊急會議,決定武裝反擊,從此找到了出路。
  • 詩人毛澤東
    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哲學家、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日本原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曾說: 「毛主席是聖人,是偉大的詩人和哲學家。」那我們就先從毛主席的詩詞說起。詩人毛澤東。毛主席自己說過「詩言志」。他的詩詞大氣磅礴,即使與唐宋的詩詞大家相比,不輸任何一位。在近現代也是獨領風騷,即使職業詩人也無人能及。
  • 跨越太平洋的友誼之橋|紀念埃德加·斯諾誕辰115周年
    何老回憶斯諾曾在中美之間建立友誼與相互理解的橋梁,前途艱險但橋梁能夠架起,而且最終必將架起。何老呼籲中美各方共同努力,鞏固中美兩國人民友誼和理解的橋梁,因為這是正義的事業,一定會勝利。,「破壞」總是比「建設」容易的多,不能答應這屆美國政府破壞由斯諾先生等前人參與奠定的中美友誼的基石。
  • 友誼傳承 跨越時空(特別關注)
    為了給冼星海添置冬衣,拜卡達莫夫的老母親找出一件舊大衣連夜翻改,縫衣針把手紮起一個個血泡……   「那時,家裡就一個房間和一條堆著雜物的走廊,冬天取暖只靠一個小鐵皮爐子。媽媽在走廊上給他搭了個床,讓弟弟睡在牆角,我和媽媽擠在屋裡的床上。」達娜什的女兒阿里蘭諾娃就這樣認識了這位「中國叔叔」。冼星海叫她「卡利婭」,卡利婭則叫他「黃闊克」。「闊克」是哈薩克斯坦人對最親近長輩的叫法。
  • 《毛澤東選集》:跨越時空 常讀常新-光明日報-光明網
    此後,各地各部門黨委(黨組)領導班子紛紛展開學習,從這篇跨越時空的文章中找尋提高黨委領導能力和工作水平的經驗啟迪。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出自《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它是毛澤東同志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所作結論的一部分。一篇誕生於68年前的文章,在今天仍然具有值得各級黨組織重溫的現實意義,彰顯了《毛澤東選集》中經典篇章的頑強生命力和時代價值。
  • 美術研究|懷念畫家方駿!
    方駿的這件工筆畫創作實在精彩,表現了江南水鄉的女孩在岸邊的船上勞作,岸上一群白鵝湧來,整個畫面氣息曼妙生動。此畫發表後得到了外界一致好評。此處還有一段插曲,大約當年秋天的某一天,經朋友介紹,《中國畫》編輯部來了一位新加坡客人—— 一個很年輕的華人,但不會講華語,帶了個翻譯,請我幫助買幾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