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6 1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在毛澤東的鼓勵下,周世釗後來擔任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湖南省副省長,為湖南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作者:武凌君1949年7月,中共中央自西柏坡遷往北平已數月,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迅速發展,湖南長沙即將迎來勝利的曙光。曾任湖南第一師範教導主任的周世釗,接到代理一師校長職務的通知。周世釗沒有推辭,精心組織全校師生保護校產、維護學校安全,迎接解放。
8月5日,長沙和平解放。在北平香山的毛澤東收到一封從湖南發來的電報。原來是周世釗率全校員工和一師校友會向毛澤東致敬,報告學校接管情況。11日,毛澤東回復兩封電報。一封發給一師校友會,希望校友會「努力進修,為人民的文教工作服務」。另一封特意發給周世釗:「虞電誦悉,極感盛意。目前革命尚未成功,前途困難尚多,希望先生團結全校師生加緊學習,參加人民革命事業,是所切盼。」電文表達了毛澤東對周世釗這位老友的深深情誼。
周世釗與毛澤東同窗五載,是毛澤東交往最多、無話不談的老同學,也是毛澤東詩詞唱和時間最長的一位詩友。他於1897年出生在湖南省寧鄉縣石子衝的一個農民家庭,離韶山沖約15公裡。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1914年併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與毛澤東成為同班同學,直至1918年畢業。在校期間,他們同時擔任學生會幹部,毛澤東為學生會總務(主席)兼教育研究部部長,周世釗為文學部部長。二人經常互相唱和,毛澤東贈給周世釗的詩有幾十首,可惜後來都失傳了。
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第八班合影。第四排右二為毛澤東,第五排右一為周世釗
1918年夏,毛澤東發起新民學會,周世釗支持協助毛澤東從事革命活動。一師畢業後,周世釗到長沙修業小學擔任國文教員。1919年毛澤東應周世釗之邀,任修業小學高小部歷史教員,與周世釗住房只隔一層木牆。嚴冬時節,毛澤東感到寒冷難受時,就抱著被子到周世釗床上一起取暖。在修業小學期間,毛澤東創辦《湘江評論》,領導長沙的五四運動,周世釗作為助手參加了這些活動。他們做著完全相同的夢,要改造中國與世界,打倒列強、打倒軍閥。
後來,毛澤東走上革命道路,領導中國人民進行解放事業。周世釗一直留在湖南,致力於人才培養和教育工作。雖然不再並肩戰鬥,但二人的心意是相通的。周世釗無時不惦念著毛澤東的安危。1945年8月,周世釗得知毛澤東為爭取和平建國奔赴重慶時,立即寫信慰問。可惜這封信毛澤東未能收到。
1949年9月28日,毛澤東收到周世釗的來信。周世釗在信中坦誠自己擔任一師校長的擔憂:「雖很想奮發精神,為文教事業盡一點力,但終恐事與願違,不易收到很好的結果。」10月15日,毛澤東回信周世釗,內容較8月復電豐富生動,又深深懷舊:「迭接電示,又得九月二十八日長書,勤勤懇懇,如見故人。延安曾接大示,寄重慶的信則未收到。」懷舊之餘,更有殷殷期望和鼓勵,「兄過去雖未參加革命鬥爭,教書就是有益於人民的。城南學社諸友來電亦已收到,請兄轉告他們,感謝他們的好意。兄為一師校長,深慶得人,可見駿骨未凋,尚有生氣」。周世釗對毛澤東稱他「駿骨未凋」,深受鼓舞,總是樂呵呵地對人說:「毛潤之稱我『駿骨未凋,尚有生氣』。」信中,毛澤東還提出詩詞方面的要求:「倘有可能,尊著舊詩尚祈抄寄若干,多多益善。」兩人由此開始了新中國成立後的頻繁交往與詩詞唱和。
周世釗(左二)與當年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老師徐特立(左五)在一起
1950年毛澤東邀周世釗參加國慶觀禮。10月5日,二人相聚中南海。自1927年長沙一別,20餘載再相逢,情誼依舊。他們分屬兩地,往來交流很多。毛澤東到湖南考察調研,都會約見周世釗;周世釗來北京開會或學習,毛澤東也總會抽出時間與老友見面。
1955年6月,毛澤東到湖南視察工作。周世釗陪同暢遊湘江,登嶽麓山,寫下七律詩《從毛主席登嶽麓山至雲麓宮》:
滾滾江聲走白沙,飄飄旗影卷紅霞。
直登雲麓三千丈,來看長沙百萬家。
故國幾年空兕虎,東風遍地綠桑麻。
南巡已見昇平樂,何用書生頌物華。
後隨信寄給毛澤東。毛澤東收到後,興致盎然,寫下一首優美動人的和詩,於10月4日回信周世釗。信中說:「讀大作各首甚有興趣,奉和一首,尚祈指正。」這首奉和詩,即為七律《和周世釗同志》:
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
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
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
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
全詩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生動再現了當日橫渡湘江、遊覽嶽麓山的情景,讓人深切感受到毛澤東的故地情深、老友情深。
周世釗是毛澤東詩詞唱和時間最長的一位詩友。圖為周世釗給毛澤東寫詩的本子
1959年6月27日,毛澤東在長沙接見周世釗等人。前排右一為周世釗
毛澤東非常喜歡老友的「駿骨未凋」,欣賞其詩詞創作的造詣和為人襟懷坦蕩、正直無私的風骨。在毛澤東的鼓勵下,周世釗後來擔任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湖南省副省長,為湖南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兩人交往一生,1976年4月,周世釗在長沙病逝,同年9月,毛澤東在北京逝世,他們的友誼跨越了整整63個春秋。
文章發表於微信公眾號「東方紅啦」,摘自《老一輩革命家在香山》,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編寫
關鍵詞 >> 周士釗,毛澤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