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將於雙十二期間推出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活動,這讓蘇州成為繼深圳之後第二個開啟大範圍公開測試的城市。近些年來,數字貨幣、比特幣、區塊鏈、IOC、以太坊等等成為了十分火熱的概念,但是火熱的同時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它們,將自己的騙局包裝成一個個「區塊鏈技術」,導致很多人上當受騙,深受其害,本文將帶大家弄清數字貨幣相關概念,以防被騙。
比特幣
在這裡我也不說什麼中本聰,因為某種程度上來講,現今的比特幣已經與中本聰構想的比特幣不是同一種事物了。
上個月底,比特幣打破了2017年的記錄,達到了19800美元,比特幣之所以如此受追捧,是因為它被認為是一種「數字黃金」。
黃金為什麼值錢?
1)黃金是被大家認可的一般等價物,黃金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它的價值來自於人們對它的統一認可,即共識。
2)黃金數量有限,整個地球儲量是恆定值。黃金如果過多的話,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其價值就會降低,並且黃金很穩定易於保存,不會因為保存成本過高導致作廢。
套用黃金來看比特幣,比特幣自身是沒有價值的,那它的共同認知是什麼呢?它的用戶群已經告訴你了。比特幣最初為極客推崇,背後其實是一種技術崇拜。後來有很多無政府主義者喜歡,這是一種去中心的文化。等到又有很多散戶購買,背後是強烈的投機主義。
再看數量,根據算法設定,比特幣每四年產生數量減半,總數不會超過2100萬個。
由此可以看出,比特幣的設計原理是比照黃金來進行的。確切地來說,比特幣是「數字黃金」,而不是「數字貨幣」。但與真正的黃金相比,它還有一個巨大的缺點,因為還有其他數字貨幣。
貨幣為什麼天然選擇了金銀?
在大航海之前,東西方世界幾乎很少交流,但是不論是東方、西方、美洲、非洲,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黃金充當貨幣。
那麼黃金是怎麼做到的戰勝其他物質,成為了公認的流通貨幣?
可以看元素周期表,然後用排除法來驗證。首先先排除那些氣體,因為無色還要瓶裝,是不可能成為貨幣的;然後是排除掉液體,因為難以攜帶;接著排除掉有毒的、放射性元素;再排除掉比較活躍的元素,比如鈉鉀等;剩下的就只有元素周期表中間的「過渡金屬」和「後過渡金屬」了。
這裡面有鐵、鋁、銅、鉛、銀等等。這裡面有的非常難以冶煉,古代不存在冶煉的可能性,比如鈦、鋁等;有些不利於保存,易生鏽,比如銅、鐵,雖然它們在一段時間作為貨幣的身份存在過;還有的儲存量太少,也難以冶煉。
挑來挑去就剩下了金銀,這兩種金屬都比較稀有,並且熔點低易於鑄幣,銀子也會「生鏽」,所以黃金更被人們所看中。
比特幣為什麼不能成為黃金?
儘管比特幣可以用「數字黃金」來形容,但與真正的黃金相比,差別巨大,因為與比特幣類似的其他「數字黃金」就可以被無限創造。所以,比特幣不能真地被當成黃金。
新創造的幣儘管能對比特幣的價值產生衝擊,但新創造的幣會更不值錢。因為新創造的幣沒有先發優勢,在公眾認可度上會不如比特幣。如果只有很少人願意拿它當做交易的一般等價物,那麼它的價值就會很低。
區塊鏈
簡單來講,區塊鏈就是記帳的工具。
當你去買東西時,你付了100元買到了一件衛衣,這100元就從你的口袋進入到賣家的口袋,完成一筆消費。
而用轉帳的方式的話,同樣是買100元的衛衣,用程序來實現,實質上就是在你的帳戶上減了一個數字,在別人帳戶上加了一個數字,這件事情是由銀行來做,銀行就是中心化的第三方,由它來保證交易的存在。
在比特幣的網絡中,每個人都有一個帳本,這個帳本包含了所有帳戶信息和交易信息,其特點就是去除中心化,每個人都有記帳的權利,這種記帳方式就叫分布式記帳。比特幣每10分鐘產生一個區塊,這個區塊記錄了很多筆交易信息,然後每個人對區塊中的交易信息進行比對,對正確的交易進行確認,對錯誤的交易進行拒絕。
每10分鐘產生一個區塊,源源不斷的區塊產生,就組成了區塊鏈。伴隨著每一個區塊,算法會獎勵一定的比特幣分配給參與記帳的人,參與記帳的工作量越多,獲得比特幣的機會也就越高,這就是POW。而通過記帳獲得比特幣,這一過程就叫做挖礦。
以太坊與ICO
前面也提及因為比特幣的存在,新創造的加密貨幣很難達到比特幣的高度,想要像比特幣那樣挖礦坐等升值已經很難了。
以太坊的面世,讓區塊鏈行業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
2014年,以太坊就用這種模式售出了60108506個以太幣,佔初始分配量的83.47%。為自己保留了11901484個以太幣,佔初始分配量的16.53%。
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區塊鏈底層系統,就像安卓一樣,提供了非常豐富的API和接口,讓許多人在上面能夠快速開發出各種區塊鏈應用。有了應用之後,就會產生交易,其發行的貨幣ETH便有了價值,如果平臺交易量越來越大,人們對ETH的需求就會越來越高,其價值就會越來越大。
可以理解為ETH就是以太坊在其創建的區塊鏈「國家」裡的信用貨幣。
這種在系統開始時發售幣的方式叫做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簡稱和全稱與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都只有一字之差。投資ICO相當於給初創企業的種子輪投資,這與IPO打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IPO的企業都是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優勢,在競爭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勝利的,而種子輪的企業大多還只有一個想法。ICO的風險相當高,尤其是當發售總價格過高的時候。
ICO騙局
以太坊的出現,給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打開了一個天窗,讓人們看到了通過以太坊進行融資的新機會。
在ICO的幫助下,很多新創業的團隊以非常低廉的成本,就在市場上募資到了大量的資金。隨著牛市的出現,ICO被看作是新一輪的造富機器。
通過ICO,有的人甚至僅僅靠著一張白皮書,就募得了上億的資金。而付出的僅僅是做了一個系統,既沒有分布式帳本,又沒有區塊鏈,也沒有挖礦機制,只是生成一定數量的山寨幣,然後編一個故事。但是這種模式顯然支撐不了多久,因為空氣項目發行的代幣終究會回歸空氣。
金融騙局大多由兩部分組成:讓早期的人嘗點甜頭+讓早期的人去發展下線。這兩部分其實就是龐氏騙局+傳銷,而他們的幣也被稱為CX幣。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對於金融創新應該報以正視的態度,我們無法影響區塊鏈行業的發展趨勢,最應該做的是了解相關知識,增長自身的見解,提高警惕,避免被非法機構詐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