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是河南省的地級市,縮寫為宋,位於河南省的東部,是我國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東西部地區的樞紐。東臨淮北,宿州,西部開封,菏澤北部,周口,南部亳州。到2014末,商丘市轄睢陽、梁園、夏邑、虞城、柘城、寧陵、睢縣、永城市(省政府直屬),面積10704平方公裡,常住人口725.8萬。
商丘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商丘是淮海經濟區核心區社區城市、大京九經濟合作區成員城市,也是中原經濟區唯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城市。
豐富的歷史
思想來源:
中國百家爭鳴的主要地位,中國儒家、中國道家、中國墨家思想和中國名家思想的發源地。
文化名片
火文化,三商文化,二宋文化,漢梁文化,葛天文化,孔祖文化,莊子文化,木蘭文化,旅遊文化,酒文化,時間文化。
火文化
火文化是指以火命名的文化。火文化起源於鑽木頭生火。據史料記載,鑽孔生火的發明人被認為是中國古代「三皇之首」隨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綏仁是祖先唯一一個在世界中親手生火的祖先。因此綏仁是值得稱道的「火祖」。商丘市也是火之神的火之聖地。伯是中國的第一位天文學家,黃帝的第四代孫子,商人的祖先。他曾被任命為火正,助理大禹治水,商代被封為其子姓。他死後,人們把他葬在他觀星、拜火、控火的平臺上,他在觀星控火的平臺上建了一座廟宇,他稱伯為火神,地臺稱為伏波臺、火神臺和火星臺,上面的建築稱為火神廟。伯平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天文臺,是元代的典型建築。距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西南3公裡。商丘市曾經叫宋國,宋國是大陳的虛空,意思是大火。因此商丘市是火的分界線,商丘市有「火都」,「火墟」的成語。
商業文化
根據《詩經》、《山海經》、《史記》、《楚辭》,我們可以看出商丘市有三個含義。一是商族的商業;二是商業的商業;三是商代的商業。
商族商。古代文獻中有許多記載天命玄鳥,他們是在倒塌後形成的。我們也知道氣。他被認為是商代的祖先。商族以玄鳥為圖騰。此外,我們還可以從文字的形式看出線索,對甲骨文中的商字有三種解釋:一是地名,殷之王都;二是人名;三是方國名稱。我們採用第三種解釋「商」,即商祖。
商業。據史料考證,齊的第六代孫王亥一直生活在商丘市。王亥的主要成果有兩個:一是重視畜牧業,培養牛造車。第二種是遠徵貿易來創造商業。王亥開啟了商業貿易易貨活動。可以說王亥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職業商人。
商朝。商湯無疑是商朝的開國者。然而關於亳在南部和亳和西亳一直有一種說法。大多數學者認為湯都之亳是南亳,即河南商丘市虞城谷熟。
祖先文化
姓氏文化
中國的姓是世界上最多的古老姓,至少在一萬年前綏仁是三皇的第一個姓氏時,「風」這個姓氏是因為季風而產生的。「風」的姓是中華民族大多數古老的姓,中華的第一個姓。在母系氏族社會,「姓」主要扮演「明血緣」,「通婚姻」的角色。上古姓由女性決定,這是母系氏族社會最明顯的特徵。
商丘市是中華姓氏和姓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一千多個姓的「根」位於商丘市。據研究,僅帝嚳系統,就有1249個姓,789個單姓和460個複合姓。在漢族人口最多的100個姓氏中,帝嚳之後有59個姓氏。在《百家姓》中的438個姓氏中,242個來自商丘市。在臺灣省的「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的前10個姓氏中,祖根位於商丘市。除了帝嚳的後代,商丘市中有充分記載的姓氏包括葛,虞,陶,陳,田,桑,類固醇,狗,火,睢。前,中微子打開了宋的位置,於今就是商丘市。在周公旦平息了周王的子武庚叛亂後,他將中微子封在宋中繼續殷後。魏子死後,人們修建了他的陵墓,並修建了一座廟宇來紀念他。姓宋國以國名為姓,衍生出宋、傣、殷等多個姓氏。
建築文化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丘古城」的歷史從未中斷過,這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縮影。「商丘古城「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先秦宋國都、秦漢睢陽城、隋唐宋城、宋代應天府城以及現存的明歸德府城都是商丘在不同時期的別稱。商丘古城的建築是城郭、城湖、城牆三位一體「天圓地方」的模式。從建築設計來看,商丘古城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他是一個巨大的古代硬幣形狀,商丘是華夏國商品和商業文化的發源地,他也意味著天空是圓的,城市地形呈龜形,93條街道呈棋盤狀,按照傳統風水理論將整個城市劃分為200平方米的許多街區,在古代八卦理論中,9是最大的數字,三聖的建築多為鄒曼樓四合院建築,是中國唯一的四合院建築。
商丘是我的故鄉,我永遠的根。這裡越野千裡是小麥玉米大豆。商丘是一個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的近代商業名片。歡迎來到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