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龍華區領導簡介(深圳龍華客家文化概況)

2021-02-07 客家圈

 

2017年1月7日,深圳市龍華區正式掛牌成立行政區。龍華區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時尚文化交匯。擁有白石龍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舊址、觀瀾原創版畫和永豐源「國瓷」兩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中國首個專業版畫博物館——中國版畫博物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大船坑麒麟舞等一大批傳統文化項目。

龍華本土的客家人可以說是深圳這座城市現代化的最早見證者之一,同時也是建設的參與者。

 

姓名

職務

簡況

杜玲

深圳市龍華區委書記

杜玲出生於1965年5月,廣東梅州豐順人,學歷大學(廣東省委黨校行政管理專業)。從任職履歷上看,杜玲基層管理經歷豐富,曾任深圳市羅湖區蓮塘街道、翠竹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福田區副區長,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2009年4月任鹽田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2015年8月,杜玲任鹽田區委書記。值得一提的是,杜玲是深圳建市以來首位行政區的女性區委書記,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一位。

張納沙

深圳市龍華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黨組副書記

協助區長處理區政府日常工作。分管經濟、貿易、投資推廣、農業、旅遊、對口扶貧、財政、國有(集體)資產、安全生產、政府採購工作;協助分管審計工作。 分管區經濟促進局、區財政局(國資委)、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安委辦)、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會計核算中心、大浪時尚小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區屬國有企業;協助分管區審計局;聯繫駐區稅務部門和供電、電信、郵政、出入境檢驗檢疫、海關等單位。

馬裡

深圳市龍華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

分管教育、民政、人力資源、殘聯、金融、規劃土地監察及執法工作。 分管區教育局、區民政局(人力資源局、殘聯)、區規劃土地監察局(查處違法建築和處理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聯繫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龍華分局、轄區金融機構、駐區部隊。

韓蕩

深圳市龍華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區委辦(區府辦)主任

分管政府辦公室、督查、應急管理、法制、外事、港澳、機關事務工作。 分管區機關事務管理局。

李水生

深圳市龍華區政府副區長

分管城市規劃、國土資源、土地整備、城市更新、建築工務、重點片區規劃建設工作。 分管區城市更新局(土地整備局)、區建築工務局、區重點片區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規劃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聯繫市規劃國土委龍華管理局。

劉斌

深圳市龍華區政府副區長、黨組成員

分管住房建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及交通建設、政府投資項目前期工作。 分管區住房和建設局、區城市管理局(城管執法局)、區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前期工作辦公室(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聯繫市交通運輸委龍華交通運輸局,聯繫深圳市龍華人才安居有限公司。

鄧豔東

深圳市龍華區政府副區長、黨組成員

分管衛生、計劃生育、環境保護、水務、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 分管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區文化體育局;聯繫駐區供水機構。

陳建民

深圳市龍華區政府副區長、黨組成員

分管發展改革、統計、科技、信息化、民族宗教、臺務、僑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務公開、食品藥品安全工作。 分管區發展和改革局(統計局)、區科技創新局、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區臺辦、區僑辦、區政務服務局;聯繫市市場監管委龍華管理局。

 

來自廣東豐順的龍華區區委書記杜玲

據寶安縣誌記載,改革開放前,寶安縣(今深圳)客家話人口佔56%,粵語佔35%,大鵬軍語佔9% 。客家人進入深圳,最早在宋元時期,形成稍有一點規模的是明代中晚期。客家人大量遷入深圳是在清朝初年,從嘉應州和惠州府來的最多,移民大潮持續到嘉慶年間。

至今,深圳還保留有大量記錄客家人的文物古蹟,僅龍華區就有175處不可移動文物點,絕大多數是客家的碉樓及民居,其中包括區保護單位虔貞女校、觀瀾古墟、貴湖塘老圍、觀瀾大水田村古建築群等。

隨著現代化、城市化的進程加快,龍華區老村落逐漸被高樓取代,多數傳統文化受到衝擊,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不少客家年輕人「身在客家不知客」,對客家傳統的文化習俗、客家藝術、客家話、客家菜等知之甚少。

戴江紅

民進龍華區基層委員會委員

龍華區高峰學校學生處副主任

武  丹

民進龍華區基層委員會委員

龍華街道資產和財務管理辦副主任

我父母親是客家人,但因為我是在香港出生的,從小到大雖聽得懂客家話,可是我講得不好。

作為一個客家人,我覺得深圳的客家文化傳承和發展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客家人聚集得比較多,但有很多非遺客家文化傳承,要回到家裡才能感受得到,在深圳這邊比較少。

客家文化的經典代表必然要提客家語言,客家話中很多俚語和表達都保留了客家人的質樸。客家美食也是客家文化當中的一大亮點,並且自成一系。

除了客家話,客家的黃酒、山歌和麒麟,也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麒麟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代表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客家的麒麟舞也稱舞麒麟,它是集功夫、音樂和舞蹈於一身的一種舞蹈。客家建築也是客家文化的經典代表,是古代農耕文化的結晶。

1.傳統技藝缺少傳人,客家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面臨新的挑戰;

2.城市化進程快的地區,古村落破壞嚴重,傳統建築逐漸消逝。

客家話是聯結世界各地客家人的民系認同,但有資料顯示客家話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在香港及海外地區,客家話亦是在慢慢消失。

袁  暉

龍華區政協常委、龍華區工商聯(總商會)副主席

既要有合理的保護,又要有篩選地進行傳承和弘揚,可以運用方法論和科技手段來實現。

如何傳承客家語言,我有幾點建議:

第一,政府要重視客家話的地位,可以倡議在客家地區的公共運輸上面鼓勵普通話、粵語和客家話三語播放;

第二,媒體可以開設客家話的頻道或客家話的欄目;

第三,可以鼓勵學校開設客家話的社團課程;

第四,客家語言、客家話要能夠融入流行的文化。

在當今 「網際網路+」時代潮流下,要更好傳承客家飲食文化,可以從幾方面入手:

1.培養專業的手藝人;

2.挖掘不可替代性的客家美食文化。

對於客家建築保護,我認為:

1.對現有的建築,根據歷史價值的大小進行分類管理;

2.在保護的基礎上,再談怎樣去開發它的商業價值。

從政府層面建議:

第一,政府加強宣傳力度,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

第二,讓客家文化進社區、進校園;

第三,加強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

第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第五,完善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制度和規劃;

第六,探索成立文化遺產保護相關事業單位。

從商業層面提建議:

第一,引進資本運作,把客家文化打造成一種文化產業;

第二,建設龍華區特色非遺小鎮,形成產業化聚集效應。

第一,學習龍崗等地區的先進做法,建立民俗博物館;

第二,通過「客家老圍+客家文化」的組合,綜合利用客家文化進行產業發展;

第三,針對學校學生,請傳統文化傳承者入校區進行傳統文化教學。

第一,客家文化的傳承歸根到底是人的傳承,要依靠人去傳承和發揚下去;

第二,要學習客家人精英的優秀品質;

第三,年輕人要秉承揚棄的態度對待客家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張玉榮【龍華區人大代表、君子布社區黨委書記、社區工作站站長】

希望在舊城改造和加大交流保護,推動客家文化傳承發展。

自己作為一個客家人,通過城市更新,將部分客家圍屋和客家人用過的生產生活用具加以歸類並傳承下去。

羅琳豔

【區委宣傳部(文化體育局)文化管理科負責人】

接下來可從四個方面更深入地傳承客家文化:

第一,進行「非遺進校園」及非遺紀錄片的拍攝;

第二,舉辦客家文化節,提升市民的參與感與認同感;

第三,制定相應規劃管理辦法對客家文化進行保護;

第四,依託古建築,創建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伴隨著物質文明建設的日新月異,我們始終要把客家文化藝術事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和人口素質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合本土文化資源,借鑑傳承傳統文化,推動現代文化建設,並繼承民族傳統美德,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從硬體和軟體兩方面,全力推進客家文化,使龍華區的客家文化藝術事業呈現出朝氣蓬勃、萬象更新的精彩局面。

廣東籍中央委員速覽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領導班子簡介

【1000000+】黃華華的情懷

黃華華:重回梅城

黃華華擔任又一職務

 廣州的戰略性失誤,由誰來買單?【附廣州歷任市長葉劍英、楊尚昆、梁靈光、葉選平、朱森林、林樹森、張廣寧、萬慶良、陳建華、溫國輝】

 誰出賣了萬慶良?

杜玲(梅州籍)職務變動:為深圳建市以來首位

最新| 廣東籍領導現況:為何高官中廣東人那麼少?

廣東人事:最新梅州籍廳級官員一覽

葉文戈同志(梅州人,70後)簡歷

廣東政壇 正廳級女官員(梅州籍、客家人)

「梅花A」萬慶良,因這事「重現江湖」

辭職的梅州市原副市長:丁文近況

爆笑,各地客家話「貨」不同

曾憲梓和他的兒子:曾智謀 、曾智雄、曾智明

朱明國庭審視頻 嚎啕大哭

朱澤君先生:你有一封信

他是梅州客家人,官職副國級領導人,仍講一口流利的客家話..

客家人摘捻子

「客家肉圓」裡面有一個秘訣無人敢說破

參訪廣東省女子監獄側記

萬慶良先生

梅州之美,無需PS——去了梅州,就等於去了全世界

葉選寧:江湖中人

梅州大老虎的末日

名人家譜|黃華華的族譜

自家朘仔歪,嫌人尿桶漏——腦子裡深藏多年的客家方言

相關焦點

  • 深圳龍華舉行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
    11月25日上午,由中共深圳市龍華區委宣傳部指導、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活動在觀瀾版畫村順利舉行,本次活動圍繞「文化遺產保護」「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等主題展開探討,同時以圖片形式展示了龍華區濃鬱客家風情,為龍華客家文化發展事業助力。
  • 深圳市龍華區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活動落幕
    11月25日,由中共深圳市龍華區委宣傳部指導、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活動在觀瀾版畫村舉行。本次活動圍繞「文化遺產保護」「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等主題展開探討,並以圖片形式展示了龍華區濃鬱客家風情。
  • 傳承廣東漢樂文化 深圳市龍華區廣東漢樂協會成立
    活動現場深圳新聞網5月22日訊(記者 鄭瑞欣 通訊員 黃丹陽 連志遠)為傳承廣東漢樂文化,打造龍華特色品牌,由龍華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龍舞大潮曲·蓮開盛世華」深圳市龍華區廣東漢樂協會成立慶典大會於
  • 龍華區成功舉辦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活動
    據介紹,此次活動圍繞「文化遺產保護」「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等主題展開探討,同時以圖片形式展示了龍華區濃鬱的客家風情,為龍華客家文化發展事業助力。活動邀請廣東省非遺促進會會長杜佐祥、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楊宏海、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戰略發展中心研究員陳能軍、文化名家袁銳以及廣東百川歷史建築保護修繕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侯美文等專家學者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
  • 龍華區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活動落幕
    11月25日上午,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活動在龍華區觀瀾版畫村順利舉行。據了解,本次活動圍繞「文化遺產保護」「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等主題展開探討,同時以圖片形式展示了龍華區濃鬱客家風情,為龍華客家文化發展事業助力。
  • 龍華原創《客家禧》 獲深圳舞蹈大賽金獎
    &nbsp&nbsp&nbsp&nbsp日前,深圳第十屆舞蹈大賽開賽,由龍華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龍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文化體育中心)共同創作的原創舞蹈《客家禧》,在創意舞決賽中以9.70分的優異成績從58個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摘得本屆大賽金獎。
  • 2020深圳公園文化季龍華分會場「珍貴記憶,品質傳承」客家文化專場...
    為了弘揚客家的德善文化和團結奮進的客家精神,11月22日晚,由深圳市龍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深圳市龍華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深圳市策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深圳公園文化龍華分會場,「珍貴記憶,品質傳承」——客家文化專場在龍華區白石龍音樂主題公園開展。
  • 深圳市龍華高級中學教育集團及深圳市龍華區觀瀾教育聯盟揭牌儀式...
    12月25日上午,深圳市龍華高級中學教育集團及深圳市龍華區觀瀾教育聯盟揭牌儀式順利舉行! 龍華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馬裡,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局長王玉璽,區委組織部、發展和改革局、教育局、財政局、建築工務署相關領導,觀湖、民治、福城、觀瀾街道相關負責人及街道轄區所有公辦學校負責人
  • 展示梅州客家文化文藝特色
    本報訊 19日至20日,龍華「客家之歌」文藝專場在深圳市大浪市民公園舉行,我市文藝工作者應邀參演。 此次活動由中共深圳龍華區委宣傳部、龍華區大浪街道辦事處、龍華區文產辦共同主辦,由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協會承辦。
  • 龍華區第二屆旅遊文化產品創意設計大賽開幕 「龍華寶盒」驚豔亮相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 (記者 陶倩 通訊員 宋益梅)為進一步挖掘整合推介龍華區優秀旅遊文化資源,特別是通過挖掘整合推廣特色旅遊文化創意產品,帶動旅遊文化消費,打造龍華文化IP,在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下,龍華區旅遊交流促進會策劃舉辦,從12月1日起面向全國徵稿,獎金獎品總額超過6萬元。
  • 龍華區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文藝晚會昨晚精彩上演
    龍華區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文藝晚會在龍華文化藝術中心影劇院舉行。  11月3日晚8點,「龍舞華章」——龍華區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文藝晚會在龍華文化藝術中心影劇院隆重上演。龍華區委書記、區長王衛,區政協主席鍾蔭騰等區幾套班子領導,各單位領導幹部代表,以及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代表、區抗疫一線優秀醫護工作者代表等共500餘人一同觀看文藝晚會。
  • 原創舞蹈《客家禧》奪得深圳第十屆舞蹈大賽創意舞比賽金獎
    7月15日晚,由深圳市龍華區委宣傳部(文化體育局)、龍華街道辦事處、龍華區舞蹈家協會選送,龍華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龍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文化體育中心)共同創作的原創舞蹈《客家禧》,在深圳第十屆舞蹈大賽———創意舞比賽決賽中以9.70分全場總分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一舉摘得本屆大賽金獎。
  • 廣東深圳龍華區五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看看你都去過哪?
    龍華區: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地處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發展中軸,毗鄰「六區一市」,區域總面積175.6平方公裡,龍華區人文底蘊深厚,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時尚文化交匯。境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觀瀾版畫村,觀瀾古墟、觀瀾湖、深圳觀瀾山水田園、羊臺山森林公園等,愛旅遊的朋友看看有你喜歡的嗎?
  • 龍華區與深圳歌劇舞劇院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鄭瑞欣 通訊員 林佳曼)5月9日下午,龍華區文化藝術領域迎來一件大事,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與深圳歌劇舞劇院正式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錢強,龍華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鄧豔東等領導出席了籤約儀式。據了解,深圳歌劇舞劇院成立於2018年3月28日,其成立是深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文藝院團改革的重大成果,填補了深圳缺少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的空白,標誌著深圳在舞臺藝術領域取得新的突破。深圳歌劇舞劇院下設歌劇團、舞劇團和合唱團,主要從事歌劇、舞劇創作和演出。
  • 「百花盛放,多彩新章」--龍華區群眾文化隊伍展演圓滿舉辦
    8月31日,由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區文化發展中心承辦,區各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協辦的龍華區群眾文化隊伍展演在龍華文化藝術中心影劇院順利舉行,展演以「百花盛放,多彩新章」為主題,展示了龍華區群眾文化事業的階段性成果。
  • 蕾奧規劃王富海董事長受聘深圳市龍華區重點片區總設計師
    11月2日下午,龍華區重點片區總設計師聘任儀式暨總師論壇活動在區委大樓310會議室隆重舉行,區委書記、區長王衛為龍華區重點片區領銜總規劃師和領銜總建築師頒發聘書。區領導韓蕩、李水生及龍華區重點片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負責同志參加了活動。授牌儀式結束後隨即展開了精彩紛呈的總師論壇活動。
  • 歌手原琳琳2021年新歌《愛上龍華》全網發行
    近日華語女歌手原琳琳,發行最新單曲《愛上龍華》,由深圳市龍華區文聯出品,著名作曲家姚峰作曲、黑鴨子合唱團和音。該歌曲兼具客家山歌和流行歌曲的抒情旋律,描繪了美麗龍華的悠久歷史、客家風情,表達了對龍華的愛,和在龍華的幸福生活。
  • 龍華區文化名家單霽翔再次蒞臨龍華,指導城市文明建設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白冬 通訊員 羅文鳳9月18日,龍華區文化名家、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再次蒞臨龍華指導城市文明建設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龍華區委書記、區長王衛與單霽翔一行就龍華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隨後單霽翔一行赴深圳市老幹部中心長青書房開展講座,並對龍華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古村落進行了調研。
  • 深圳龍華第三屆清華大學喬十光漆畫藝術創新獎入圍作品展開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0月25日訊(記者 鄭瑞欣 通訊員 池澤榕)10月25日上午,深圳龍華第三屆清華大學喬十光漆畫藝術創新獎入圍作品展暨評獎頒獎儀式在中國版畫博物館舉行本次活動由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政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喬十光漆畫藝術創新獎勵基金主辦,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中國版畫博物館、深圳市奧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協辦。
  • 深圳龍華:文創產業厚積薄發 打造深圳藝術文化名片
    8月19日上午,「特區40年 雙區看鵬城——全國副省級城市發布號看深圳」採風團一行來到鵬城北部的龍華區,感受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的青磚墨瓦、見證藝術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領略版畫文化與客家文化薈萃交融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