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細琢打磨視聽盛宴 心懷美好創造極致之美
一一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電影音樂會暨開幕式總導演程小明
11月25日晚,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電影音樂會暨開幕式《大海的迴響》在廈門白鷺洲公園下沉式廣場舉行,為所有觀眾奉獻了一場極具震撼力的視聽盛宴。這場以《鼓浪嶼之波》開篇,《我和我的祖國》結尾的音樂晚會收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讚嘆,同時也留下了一筆濃重的廈門文化印記。
(金雞獎開幕式音樂會現場)
「新穎、獨特、大氣、唯美」,這是中影協領導對這臺晚會最誠摯的褒獎。總導演程小明在這臺晚會裡將電影之美、音樂之美、廈門之美……發揮到了極致。
(現場舞美效果)
精雕細琢打磨精品 中國大型晚會新銳導演對美的極致虔誠
作為中國大型晚會新銳導演程小明對實景晚會駕輕就熟。情感細膩柔軟,經驗豐富,也許,正是這些造就了他特有的美學,融入到每一個他指導的作品之中,為各類文藝創作貼上了自己的標籤。文藝創作的道路有千百條,而他選擇了追求極致。「因為我喜歡把我的作品拍得特別美,那種精確到毫釐的美。美一直是我創作的一個理念,貫穿始終。」在工作上,小明導演是出了名的嚴厲甚至苛刻。「我會去打磨每一個細節,刻意營造一些氛圍讓這些細節呈現出極致的視覺美感。為了追求美,我會去要求工作人員儘量配合我,達到我所要求的樣子。」因為虔誠,所以苛刻,他堅信,精雕細琢才能打造精品,立足高原才能創作高峰。
(程小明導演在金雞獎開幕式指導工作)
大海的迴響 首開金雞獎開幕式戶外山水實景先河
開幕式晚會採用西方交響音樂與廈門文化元素相結合的形式,把白鷺洲天然舞臺暈染成一幅絕妙的中國山水畫卷,小明導演帶領團隊經過無數個日與夜的精心雕刻,向世人呈現出一個水上光與影的世界。真正解讀了什麼是「燈影水光共徘徊,電影音樂入心來」。
選址白鷺洲似乎是必然的結果,而開幕式所呈現出的效果也證明了這是個絕對正確的選擇。小明導演也曾經在這裡指導過多場大型文藝晚會,在場地經驗方面有著絕對的優勢。白鷺洲被稱為「廈門的城市會客廳」,篔簹湖水由海水引入,導演將這個廈門的獨特元素讓設計師應用到了整個舞美設計之中,舞臺前緣利用場地高低差,設計了一個水池,從觀眾席看,整個舞臺仿佛從水中起,在水中落,宛在水中央。大圓弧形的觀眾席仿佛環抱著整個舞臺,藝術性地呈現出了閩南文化開放包容的內涵。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廈門人有著深厚的海洋情愫,海洋元素在整個舞美設計中體現。可以說,帶有強烈海洋氣息的閩南文化,給小明導演團隊提供了創作思路和構想。舞臺右側的海螺造型,緊扣主題「大海的迴響」。小小的海螺,不僅能聽見大海的歌唱,還能奏出動聽的旋律,許你一場光影音樂盛宴。舞臺平面也是從「螺」的意向出發,摒棄了傳統的對稱式布局,鸚鵡螺黃金比構圖,俯瞰舞臺帶來極致視覺舒適。
(開幕式舞美效果)
舞臺設計別出心裁 「一臺兩面三區」極致展示廈門光影
舞臺主屏幕是開合屏,屏幕一打開,篔簹湖上濃濃的海風將撲面而來。據悉,整個屏幕有220平方米,高11米,重達5噸,需要20個人同時推動才能開啟。「因為這是金雞獎的開幕式,後續還有諸多活動,所以一定要有一個‘開’的意象符號」導演說,也象徵著開啟這場音樂晚會的下一個樂章。
(第32屆金雞獎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點亮金雞)
「整個舞臺分為三個表演區,屏幕前是主舞臺,開幕式所有節目表演都在這裡呈現,寓意’時尚現代的廈門‘。夜涼如水,風徐來,隨著大屏打開,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個大型交響樂團與合唱團,周圍用三角梅等代表花卉來展示廈門作為’中國國際花園典範城市‘所獲得的成果「。正是因為當年總書記在廈門工作時,主持推動了篔簹湖汙染綜合整治,才有今天水清魚躍、白鷺翻飛的篔簹湖,生態文明理念也從此在廈門萌發生長,遍地開花。
(交響樂+花藝呈現唯美場景)
篔簹湖面為第三個舞臺,「金雞」便是在這裡點亮。導演表示:「我們用水幕投影和水秀、雷射配合整個演出的視覺效果,用光影將不遠處的白鷺棲息地紅樹林打造出了水光瀲灩的感覺。仿佛是當年篔簹漁火和現在這個時代篔簹湖畔的燈火璀璨遙相呼應,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以鳥瞰的視野,你會看到一個絕美的現場。」
(白鷺洲公園下沉式音樂廣場現場全景圖)
當然,創作美的東西總會遇到一些阻礙,整個開幕式的重要環節「點亮金雞「就遇到了很多困難。由於戶外環境的原因,晚會前彩排的水幕由於風速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這讓點亮金雞組和導演團隊十分頭疼,卻也只能盡人力所能及做到最好。「但真的可以說是上天的眷顧」,程小明如是說。當晚開幕式所呈現出來的光影效果甚至超出了預期,近乎完美,可謂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讓所有人欣賞到了這場視覺盛宴。
耗時三個月,精心打磨晚會四大樂章
從接到廈門廣電集團關於金雞開幕式的任務開始設計整場晚會,到2020年11月8日正式進駐場地籌備,幕後的工作緊張而又繁雜。三個月的時間,方案前後修改十餘次。最終形成了首尾相接、環環相扣、精彩連篇的金雞開幕晚會。
(開篇節目《電影是什麼》)
晚會首先以著名演員牛犇與小羋月以《電影是什麼》展開情景講述,同時伴隨著膾炙人口的《鼓浪嶼之波》鋼琴聲,傳達廈門的迎賓之意。晚會的四大篇章,更是從細節上進行考慮,曲目選擇從時代、主題、地區、形式等方方面面進行反覆推敲。第一樂章經典老電影曲目,跨越港臺內地,喚醒人們的光影記憶;第二篇樂以奮鬥為題,謳歌中國人民在奔向小康社會、幸福生活中不斷拼搏進取的奮鬥精神;第三樂章致敬逆行者,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感恩致敬那些在抗擊疫情、救災救難中做出偉大貢獻和犧牲的醫護人員、消防戰士、武警官兵;第四樂章以交響樂與舞蹈的交織展開,來自奧地利、巴基斯坦等世界各地的電影交響樂,既象徵金雞獎落戶廈門增加國際單元的國際化,也象徵著廈門開放友好包容的國際化;由小明導演特別喜愛的廈門六中合唱團演繹的《廈門親像一首歌》表達廈門對各位電影人、各位觀眾的留客之意,與開篇形成呼應。
(廈門六中阿卡貝拉表演)
遊歷廈門近半年 總導演和廈門的淵源
程小明導演作為本次在廈門舉辦的第33屆金雞電影節開幕式晚會總導演,用其本人的話講,是「機緣巧合」,但其實更多的是他與廈門密不可分的緣分。從2006年起,程小明導演就開始在廈門做晚會,對廈門的感情與喜愛也在一次次的工作中與日俱增。小明導演性格直率,卻又有著格外細膩的眼光,能夠將廈門角角落落的地方氣質與特徵抓準並精彩表達。這一次金雞獎舉辦前,因為創作鼓浪嶼定製音樂劇更是遊歷於廈門近半年時間,更加了解廈門音樂之島、天然影棚等特質,呈現出的城市形象也就更為深刻。在晚會中,周深所演唱的《大魚》就表現出閩南人淳樸善良、知恩圖報、堅毅果敢的精神,包括開場曲目《鼓浪嶼之波》與結尾曲目《廈門親像一首歌》,以及直播中航拍的廈門迷人風光都格外突出廈門的城市風採。
(周深演唱《大魚》)
抗疫歌曲《我們》特別貢獻:「疫情給了我太多感動」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抗擊新冠疫情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日常。在「致敬逆行者「環節,程小明特別在金雞晚會的舞臺呈現了一首抗疫歌曲《我們》,他說:「在抗擊疫情中給了我太多的感動」、「不僅僅有一線直面與病毒做鬥爭的醫護人員、消防救援人員,也有封閉在家、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抗疫的英雄。
在表演上,程小明特意邀請了一線工作者——東海第二救助飛行隊、廈門消防支隊戰士、廈門援鄂醫護與武漢醫護人員來到金雞晚會現場,參與節目表演與致辭。正是這些「守護藍」、「消防紅」,還有「天使白」和「橄欖綠」,在危難之中築起安全屏障,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我們才能過上寧靜祥和的日子,向他們致敬。
(抗疫英雄演唱《我們》)
500餘人團隊奮力協作,對視覺效果的極致苛刻要求
從金雞開幕晚會節目設計的反覆推敲,到前期的舞臺、舞蹈、主持詞、燈光、音響、威亞、機位等方方面的溝通、調整、確認,精確要求到每個演員每個細節,總導演說:「因為我知道細節決定成敗。」在視覺效果上,用特殊的拍攝手法,呈現出舞臺傾斜畫面的美感;在節目效果上,堅持用乾冰來呈現霧蒙蒙的美感;在舞臺效果上,用人工推拉大屏幕,以保證晚會不受風力等因素影響而正常進行。
正是在500餘人的團隊共同奮力協作下,在程小明導演對視覺效果的極致苛刻要求中,呈現出一場新穎、獨特、大氣而唯美的金雞獎開幕式音樂會。
(所有照片均來源於金雞獎執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