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蒸饃,全校藏鍋」,高校學生曬蒸饃被定位,諸生攜鍋奔走

2020-12-06 徽聲徽色

上學住宿舍,首先不被允許的就是使用大功率電器和明火,但是如果用了被發現會咋辦?「一人蒸饃,全校藏鍋」,高校學生曬蒸饃被定位,諸生攜鍋奔走!

學校宿舍蒸饃發到社交帳號山炫耀,結果被消防看到定位,近期西安外事學院發生的蒸饃事變可以說是全校轟動,因為一女生在宿舍蒸饃,結果引起了全校範圍的檢查,學生們最後害怕到背著電吹風去上課。

因為在微博曬蒸饃定位學校被消防點名,學校嚴查該宿舍樓違章電器,結果因為動作太大引起全校學生恐慌,同學們知道後奔走相告,於是,學校出現了下面這一幕……

為了免於鍋碗瓢盆被收走,全校同學開啟帶著鍋碗瓢盆,吹風機,插板上課的熱鬧情形。拖著行李箱滿校園亂竄,打開書包,裡面裝的全部是大功率電器和鍋碗瓢盆,那個熱鬧,讓不少學生直呼比放寒假還熱鬧,更有學生因為害怕查寢帶著寵物豬去上課……

知道的人明白是查寢,不知道的還以為已經放寒假,食堂路邊全是行李箱,場面壯觀到消防小哥哥都文採大發,寫下以下感言……

「一人蒸饃,萬人藏鍋」,這樣壯觀的場面這麼多年還是頭一回見過,面對如此盛況,你有何感想?

相關焦點

  • 張同武|蒲城的蒸饃拿秤稱?
    蒸饃,在北方稀鬆平常,家家離不了,過去家家也都會蒸,很少有人上街買回家吃。但蒲城的蒸饃很早就成了商品,早早地就有人開店賣、挑擔賣。大概是手工製作的緣故吧,蒸饃很難大小分量統一,為了公平買賣,蒲城蒸饃的售賣不是論個,而是論分量,現場用秤稱著賣,於是,民間就有了「蒲城蒸饃拿秤稱」的說道。
  • 「渭北一寶」——蒲城椽頭蒸饃(《舌尖上的陝西》之四十二)
    「渭北一寶」————蒲城椽頭蒸饃 蒲城椽頭蒸饃,因其狀如房屋上木椽的椽頭而得名,是蒲城縣特有的傳統食品。椽頭蒸饃已有200餘年的製作歷史了。早在清初,蒲城縣城東槐院巷一帶始做椽頭蒸饃。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工藝改進,漸漸在方圓有了名聲,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蒲城的椽頭蒸饃便在省內外成了無人不曉的地方名吃。鴉片戰爭以後, 林則徐被貶來蒲城時,宰相王鼎曾以椽頭蒸饃待之。1900年,慈禧西逃西安時,點名要吃蒲城的椽頭蒸饃,作為清廷貢品,受歷代皇帝的青睞。
  • 西安高校宿舍翻車現場,第3個太過分了啊哈哈哈哈
    前不久,外事學院「彩色蒸饃事件」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驚動消防繼而引爆了全校萬人背鍋運動,同學開始拉著行李箱上課,裡面裝滿了電熱鍋、吹風機、捲髮棒等一系列宿舍「違規電器」,真可謂一人蒸饃,全校收鍋。
  • 河南傳統地方美食:一個西瓜一盆豆,配熱蒸饃最好吃!
    河南傳統地方美食:一個西瓜一盆豆,配熱蒸饃最好吃!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河南舌尖上的美食,一個西瓜一盆豆,配熱蒸饃最好吃!西瓜醬,可以用來拌飯吃,到了冬季的時候還可以蘸著饅頭吃,這是南方沒有而北方農村特有的美食。
  • 蒲城椽頭饃不放鹼的純手工蒸饃 傳說曾被慈禧欽定為朝廷貢品
    饃,大家都不陌生,但是酥而不硬、久存不黴、製作中不放鹼的蒸饃工藝,就只有陝西省蒲城縣的椽頭饃技藝了。2009年,蒲城椽頭饃製作技藝被列入陝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北劉村距縣城不到10公裡,往來人多有品嘗和帶走蒲城蒸饃的。這些雖非正史,但也可看出,很久很久以來,蒲城蒸饃就做得極好。 相關熱詞搜索:香酥藝人石磨
  • 平輿民俗之 鍋簰
    綺鍋簰時,先納鍋蓋,一根針一根線一捆秫稈莛子,十字交叉起頭,起頭的莛子長度要等於或略大於鍋口直徑,然後兩面添加莛子兩面旋轉著納,邊納邊注意剪去多餘的莛子長度,確保鍋蓋像鍋一樣是圓的,納好之後,還要龕在鍋口上,比著鍋口,進一步用刀切圓。
  • 「創作開運禮」「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今天要做5件事
    就有俗語表示,「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臘月二十八都要幹啥呢?1、臘月二十八要剪髮對於人們來說,一年到頭都在忙,好不容易到了過年,當然要好好捯飭一下,不過有種講究是要臘月二十八剪髮,其實這種說法就是一種比喻,因為臘月二十八剪髮意味沒有到正月,而在正月剪髮講究是不太好的。
  • 高湯千滾萬沸才能喝出美味,為什麼蒸饃水不能喝?可算漲知識了
    導語:高湯千滾萬沸才能喝出美味,為什麼蒸饃水不能喝?我們現在來說說第二種,就是蒸饃水,它是蒸了別的東西所留下來的水,那這些水是被用來反反覆覆一直蒸餾的,首先經過多次的沸騰,水裡面含有的一種鹽類,它會變成一種有害的物質,這些進入人體之後,會發生一定的反映,這些生物反應是很複雜,我們這裡就不再多說了,總之最後的結果是造成人體缺氧,並且和人體的某種物質發生反應,生成致癌的物質,而這樣對人體就是非常不利的了。
  • 農村大媽蒸這鍋饃,黑面白面一起揉,吃著有點兒甜
    在河南孟津一座農家飯店裡,李大媽正掀開熱氣騰騰的蒸饃鍋,端出一篦子虛胖胖的大饅頭,李大媽在飯店裡負責蒸饃,這種黑白相間的花卷饃,是平日裡她做的最多的一種,由於饃裡放的有甜甜的紅薯面,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 任丘年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你的春節年俗怎麼過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要想解饞或請客,必須要多做幾樣菜,但是若燒煤炭,或小爐子,做菜可以方便,而北方鄉間都是用大鍋,每鍋往往可容二百斤水,小者亦幾十斤,用這個鍋,就燒這個鍋,做菜當然極不方便,這才創出吃餃子的辦法來:把肉菜和到一處,用面包裹之後,幾時吃,幾時煮,甚為方便,於是便風行開了。這種吃法,不知始自何年,然唐朝段成式食品中所說的湯中牢丸,大致即此。」
  • 「消失的手工藝」傳統手藝人之圪漏鍋嘞
    傳統手藝人之圪漏鍋嘞作者:賀振武我小時候,家裡做飯用的鍋都是砂鍋,很少有人用「鋼鍾鍋」(安陽話,即鋁鍋),更不知不鏽鋼鍋是何物。炒菜用的是鐵把的鍋,也有人用鐵炒鍋,因為它比鐵把的鍋大,所以是大人口家庭或飯店才用。蒸饃用的也是大一點的鐵鍋,我見過的最大的鐵鍋鍋口直徑有兩米左右,那是上高中時學生食堂用的。還有一種口小肚大的鐵鍋,有三個腳,還有四個小鼻兒,要穿上鐵絲才可以端鍋,安陽稱其為「羅鍋」。
  • 8旬大爺地坑院裡用柴火灶蒸大饅頭,剛出鍋能連吃3個,生活啥樣子
    我們在豫西拍攝的時候,順道去看望我們的老熟人蔡大爺,地坑院裡的柴火灶上,籠節呼呼地冒著熱氣,鍋底的瓦片還在咯噠咯噠的響著,這熟悉的聲音不禁讓人回憶起小時候家裡蒸饃的場景。問起大爺這鍋裡蒸的啥好東西?說笑之間饅頭也熟了,蔡大爺揭開了籠節,伴隨著熱氣騰騰的蒸汽,白面饅頭的特殊香味撲鼻而來,中間還夾雜著柴火的煙味,讓人回憶起小時候每次母親蒸饃的時候,熱饃饃蒸出來也沒有啥菜,搗上一碗大蒜澆點熟油,或者是夾點油潑辣椒,吃起來那叫一個美,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啥也不缺了,再如法炮製卻也吃不出兒時的味道了。
  • 貴州一高校學生因「寢室藏麻將」被下紅頭文件警告
    貴州一高校學生因「寢室藏麻將」被下紅頭文件警告 2015-03-31 13:43:35> 圖為網傳的1號紅頭文件  ▲  日前的一則網帖爆料:貴州一高校文化傳播學院的兩名學生來到國際經濟學院學生宿舍
  • 饅頭出鍋時,突然癟了,是什麼原因?有什麼說法?看老奶奶的說法
    饅頭在出鍋的時候,突然就癟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有什麼說法?看老奶奶的說法饅頭在出鍋的時候,有時候你會突然發現有幾個饅頭癟了。通俗地講也就是表面收縮了,那麼出現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就說明我們在饅頭蒸熟以後,是立刻將鍋蓋打開之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