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齊白石 李苦禪 許麟廬藝術聯展
展覽時間:2020年12月5日-12月20日
展覽地點:榮寶齋大廈二層多功能廳(北京市西城區琉璃廠西街19號)
齊白石、李苦禪、許麟廬合影
京華初識 師徒相逢
1919年齊白石定居北京,1922年李英傑入國立北平藝專西畫系,改藝名苦禪。1923年李苦禪拜齊白石為師。此後李苦禪與齊白石亦師亦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1919年3月,已經年滿55歲的齊白石正式來到北京定居。
李苦禪(1899——1983)原名李英傑,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受到家鄉傳統藝術薰陶,自中學時代起即與孫佔群研習國畫。他和白石老人同一年來到北京,在考入國立藝專(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西畫系後仍然半工半讀,靠拉洋車維持生計。
據其回憶,當時畫壇「四王」遺風猶在,匠氣盛行,但齊白石的創作卻頗具創新精神,深合李苦禪之藝術旨趣。因此,他遂主動登門拜訪,向齊白石表達了拜師的意願。齊白石在了解年輕人的情況後,真誠收下了這位大弟子,並決定不收任何學費。
此後三十年間,兩人相互珍重,亦師亦友。在書畫創作中李苦禪師從齊白石卻不似齊白石,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齊白石 蠶 1936年 104.5cm×34.5cm
三人同行,結緣丹青
上世紀四十年代,李苦禪在天津舉辦畫展期間結識許德麟,二人訂交後,李苦禪推薦許德麟給齊白石。齊白石破例於耄耋之年收許德麟為徒,並賜名「麟廬」。此後半個世紀,三位國畫大師相互扶持,凝聚了讓人至今稱頌不已的非凡友誼。
上世紀四十年代,已在北平聲名鵲起的李苦禪赴天津開辦畫展,當時正在天津工作的許德麟慕名而來。在展覽過程中,兩人相識,許德麟直接表達了對白石老人和李苦禪書畫的欣賞。李苦禪為其熱情所打動,兩人從此成為終生好友。
這位許德麟就是後來的許麟廬(1916——2011)。1939年,他與素有「南張北溥」之譽的溥心畲相識,贈號「玉書」。經數年溥先生指點,在繪畫、書法、鑑賞理念和技藝有了長足的飛躍,畫作上常署「渤海許郎」之名。1945年,許德麟定居北平。經李苦禪介紹,時年29歲的許德麟正式磕頭拜在齊白石大師門下。也許是被面前這個山東青年的靈氣和豪爽所打動,發誓不收弟子的白石老人不僅破例收他為徒,還親自賜名「麟廬」。晚年,齊白石曾作詩贈予愛徒:「啟予者,麟廬弟也。」在向恩師學習,為老人理紙研磨的同時,也從不忘照料老師的生活。師生間關係篤厚,親如父子。
苦禪先生和麟廬先生家中各自收藏著一幅題材相似的畫作,一幅名為《荷花倒影》,另一幅名為《紅荷蝌蚪》。題跋均為白石老人親筆所寫「九十二歲白石畫,若問是何緣故,只有苦禪麟廬二人便知」。此即為三人師友情的見證之一。
《荷塘鸕鷀》 李苦禪許麟廬作 齊白石題字1950年 95cm×179cm
百年老店,情誼見證
1956年許麟廬將和平畫店全部書畫作品無償捐獻國家。中國美協將其本人與和平畫店劃歸榮寶齋。榮寶齋遂決定由許麟廬擔任王府井分店經理。
其實,榮寶齋早在1930年代就與許麟廬的老師齊白石發生了密切聯繫。據齊白石《丙子雜記》所記,僅1936年1月——1937年2月一年左右的時間中其在榮寶齋共發生過57筆交易,交易數量超過了齊白石交給琉璃廠其他各店的總和。
1950年代初,榮寶齋考慮將齊白石老人的作品選其適宜的用木版印刷,增加發行數量滿足社會需要。同時在白石翁弟子和新聞署署長胡愈之建議下,將老人的畫價給予一定提高,也為其出版了《白石老人畫集》。一來二去,榮寶齋與齊白石的關係更加密切。齊白石為榮寶齋題寫的「發揚民族文化」的牌匾,至今仍在榮寶齋懸掛,成為齊白石門人與榮寶齋特殊情誼的歷史見證。
三人的生命期共達147年,這是自清末民初到改革開放,我們國家經歷的最動蕩,複雜的階段。在這種國情下,許多名人學者、文壇好友、師生、同學、甚而家族中幾代人之間,在學術觀點,治國理念,教育發展等大方向,大韜略上,發生過不少重大分歧,甚而反目成仇,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者多有發生。然而齊白石、李苦禪、許麟廬三人的緊密關係一直保持如一,並且能在大寫意花鳥畫的發展中和諧共生,相互助力,名標青史。
歷史過往歷歷在目,總會成為今天的鏡子。值此「齊白石 李苦禪 許麟廬——三人行」於榮寶齋美術館開展之際,撫今追昔,我們看到的是三位國畫大師在中國美術史和文化史上留下的長長背影以及榮寶齋這一百年老店對於中國文化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
各具風貌,良有共性
展覽由榮寶齋主辦,和平藝苑、李燕工作室、竹簫齋書畫院和北京首郵實業發展總公司協辦,共展出榮寶齋館藏精品和家屬珍藏80餘件。寫意的筆墨手法,呈現出了豐富多彩、氣韻靈動的山水、人物、花鳥畫意象,表達中國時代藝術精神,弘揚正能量,彰顯時代藝術的真善美,充分展現了三位藝術家筆下的時代人文風採,此次展覽讓廣大書畫愛好者可以在酣暢淋漓的水墨世界中,領略三位大師大氣磅礴的大寫意風採。
齊白石、李苦禪、許麟廬三人皆出身於農家,幾千年來,在以農耕文明為基礎框架的中華大地上,孔孟老莊的學說深入人心,歷代統治者所設制的管理機構穩穩地平鋪在廣大農村,因此來自鄉間的質樸所塑造出的「人性」是這三人所共有的。他們更崇尚「仁、義、禮、智、信」,更遵循以農業經濟形成的道德規範。這一點既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中也體現在他們為人、交友和繪畫題材等各方面,這種共性或可就是他們之間情感交好的基礎。
正如清華大學教授、李苦禪之子李燕所言:「縱觀三位大師之書畫,雖各具風貌,卻良有共性:其一,題材眾多,靈動活潑,皆從大自然與生活中來,絕非僅依畫譜搬挪拼湊而成,更不以逼似師輩為能;其二,畫如其人,皆富人間情趣,雅俗共賞;其三,皆系筆筆自然寫出,遠避特技做出。」
齊白石、李苦禪、許麟廬是近現代畫壇師生關係緊密,傳承清晰,既有大寫意花鳥畫統一內涵又有各自特點的整體,他們為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達到了承前啟後的歷史作用。
開 幕 剪 影
開幕式
剪彩儀式
榮寶齋黨委書記總經理趙東致辭
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致辭
齊白石嫡孫齊展儀致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苦禪之子李燕致辭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致辭
榮寶齋副總經理唐輝主持開幕式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楊先讓、原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劉勃舒
《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與楊先讓、藍天野、馮遠、王同仁、李燕、孫燕華等嘉賓合影
《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與嘉賓們親切交談
藝術家藍天野參觀展覽
楊京島與榮寶齋黨委書記總經理趙東合影
楊京島與原榮寶齋藝術總監雷振方、榮寶齋美術館館長王興家、北京皇家園林書畫院院長劉伯朗合影
楊京島與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金運昌、榮寶齋美術館館長王興家合影
監製 | 衎堂 燕辰
攝影 | 車梅
責任編輯 | 大白
關於我們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銀谷藝術館等聯合攝製的《百年巨匠》,是我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人文、科技領域大師巨匠的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第一季分為美術篇、書法篇、京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共110集。《百年巨匠》第二季由建築篇拉開帷幕。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電視臺(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光陰、博覽欄目)、重慶衛視、浙江衛視、黑龍江衛視、山東衛視、河南衛視、甘肅衛視、新疆衛視、青海衛視、寧夏衛視、西藏衛視、廣東衛視、廣西衛視、北京紀實高清頻道、上海紀實頻道等國內100餘家省級衛視、地方電視臺,以及馬來西亞電視臺等海外電視臺播出,受到廣泛好評。《百年巨匠》已獲8項紀錄片獎項。
《百年巨匠》連續兩年立項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組織實施的「紀錄中國」傳播工程,被列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8年紀錄片重點項目,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並獲得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市文化創新發展資金資助。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列為高雅藝術進校園教材。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國共產黨員網」將《百年巨匠》美術篇紀錄片、書籍作為視頻教材和知識講座內容。2017年,《百年巨匠》影像製品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向全國老年人推薦的優秀出版物。2018年,《百年巨匠》系列叢書(10卷)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優秀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