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綜合報導
2015-09-10 10:21 來源:澎湃新聞
據《南方日報》報導,原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廣東省政協原副主席祁烽同志9月1日逝世,享年96歲。按照逝者遺願,遺體捐獻給暨南大學醫學院作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不成立治喪機構,不舉行任何公開悼念儀式。
公開資料顯示,祁烽出生於1920年,曾用名祁嘉穗、祁山,東莞莞城人。1932年9月考入東莞縣立中學,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東莞中學支部書記。同年7月高中畢業。後入東莞博物圖書館當圖書管理員。1938年10月參加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1939年3月任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東寶隊副隊長、中共支部書記,中共大朗區委組織委員。在東莞清溪、塘廈、謝崗、黎村、樟木頭一帶地區,發展黨的組織,動員青年群眾參加抗日遊擊隊。1941年1月至5月,任中共莞太區委書記。1941年6月至1942年初,調任中共東莞水鄉區區委書記。1942年7月任中共東莞一線前線縣委委員、宣傳部長。同年9月考入廣東大學中文系讀書,為中共東莞縣委派駐廣州特派員,在廣州淪陷區秘密從事抗日工作。
1939年1月中旬,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在惠陽淡水正式成立。東寶隊是其中的一個隊,於1939年3月初在東莞清溪正式成立。當時,東寶隊隊長是王啟光,副隊長就是盧克敏和祁烽。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國民黨頑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並波及廣東。我黨不得不作長期打算,精幹掩蔽,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後來,形勢越來越惡化,中共東江特委在紫金古竹開辦的幹部訓練班也突然停辦,祁烽只好打道回府。回到東寶隊,祁烽發現,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已被明令宣布取締,東寶隊也被迫停止活動。不過,由於我黨早有準備,東寶隊一部分隊員已經送往各地區,另外一部分隊員送到遊擊隊。1941年6月至1942年初,祁烽調到東莞水鄉區,任中共水鄉區委書記,搞地下工作。
隨著白色恐怖越來越嚴重,黨組織繼續把比較暴露的同志分散撤到別地,或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找尋可作掩蔽的社會職業,保持灰色面目,或繼續升學,暫時停止活動,等待環境好轉,仍須實行單線聯繫,或改名換姓,以策安全。為了方便進行活動,祁烽毅然赴廣東大學應考。組織上對祁烽的工作很快就作出決定,任命他為中共東莞縣委派駐廣州特派員。在學校期間,祁烽的工作分兩部分:校內與校外,以校外工作為主。初期的校內工作,著重鞏固立足點,並逐步將重點轉到校外去。不過,在祁烽讀到二年級時,已曠課很多,不得已只好忍痛申請因病退學。離開廣東大學後,祁烽可以全身心地放在校外活動上。祁烽說,其實,所謂的「活動」,主要是想辦法使我黨掌握的護沙隊、手槍隊能「活」而不「動」,即是使其活動起來時,讓人不覺得是在為我黨而「動」,以免過早驚動敵人。
一次,當祁烽赴黎適如家中談工作時,半路中響起空襲警報,街上戒嚴,他只好就近轉入一間尚未關門的店鋪暫避一下。正當店門關好時,轟炸開始了,那是盟軍美國飛機炸的。美機炸完就走,祁烽也繼續趕路。怎知越走近黎家時,氣氛越緊張。
原來炸毀的房子正好是黎家及鄰居那幾座房子。警察卻不通融讓祁烽進災場,這讓他心急如焚。忽然,一輛鳴笛卡車急駛而來,護沙隊的人到了,並下車跑步進入災場。很快,傷者躺在擔架床上被抬出來了。救護者大聲說:「有短牆保住,傷不重,真夠運!」黎適如得救了。祁烽心想,我黨掌握的護沙隊在這種場合會有這樣的妙用。還有一次,珠江抗日遊擊部隊的首長梁嘉、鄭少康有緊要事直接找到了祁烽。原來隊伍想趕快轉移,但怕路上被迫應戰,缺乏彈藥,故難下決心突圍。祁烽隨即迅速通知同志,儘量多送,「悄悄速去,悄悄速回」。護沙隊再一次善於「活而不動」絕不莽動。
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祁烽歷任中共路西縣委組織部部長、江南地委副特派員、廣東人民解放軍江南支隊副政治委員、中共江南地委副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副政治委員、東莞縣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祁烽任沙深寶(沙頭角、深圳、寶安)軍管會主任、沙深寶邊界工作委員會書記兼寶安縣委書記、珠江地委委員、廣東邊防軍第三團政治委員等職。
1953年,祁烽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統戰部處長。華南分局撤銷後,改任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處長、副秘書長。1957年調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歷時29年。1985年至1990年,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他是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