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我在中國做電影》系列的最後一集。本期嘉賓
阿傑是一位知名配音演員,和前幾期嘉賓以及更多傳統的中國電影人相比,他有那麼一些「另類」。
配音演員,原本是屬於幕後的一種角色。然而隨著社交媒體的發達、大眾媒體的關注、人氣綜藝節目的推出,一些配音演員逐漸從幕後走向臺前,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知。
其中人氣最高的之一,就是配音演員張杰——大家都叫他阿傑。用現在流行的詞兒,他就是配音界的「頂流」。
對於配音,阿傑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配音的核心是「表演」。配音演員必須懂表演,才能抓住臺詞裡的真情實感,才能將角色生動透徹地演繹出來。
阿傑認為,配音演員的本質,仍在於「演員」二字。也正因為如此,他不排斥被推到臺前,也享受與觀眾和粉絲的互動,「比起純在棚裡邊配音,這種刺激會讓你感覺非常興奮,在這種興奮的狀態下去表演,那種全身心去融入的感覺非常好。」
這幾年隨著「國漫」的崛起,大眾流行文化的壯大,他和他的配音團隊愈加受到關注。
阿傑的人氣有多高?電影
《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的北京首映禮現場,嘉賓一個個地介紹過來,臺下的觀眾都很淡定,禮貌性地鼓掌,包括為新一/基德做日語原配的知名聲優山口勝平。唯獨介紹到阿傑,現場瞬間就沸騰了,一陣吶喊尖叫聲襲來,舉著應援牌、戴著阿傑名字發光頭箍的粉絲們雀躍不已。
他說,老一輩的配音演員根本沒有太多機會來到幕前,甚至電影上了都沒人知道是誰配的。而現在不同了,因為網絡時代,配音越來越受到重視。
事實上,和眾多電影圈的幕後從業者的經歷不同,阿傑並非科班出身,年齡也不大,在同輩中資歷也並非最深。剛入行時,他更是輾轉於各個錄音棚,跟著老師學習,他笑稱「自己的配音是在棚裡學的」。
就是這樣一個自學成才的「明星」,從十幾歲就立下了從事配音的職業理想。他大量觀看中國的譯製片,對上海電影製片廠老一輩配音藝術家,更是如同迷弟一般的崇拜和追隨,一步步從熱愛到模仿,再一步步找到自我,最後成為「阿傑」。
可以說,該走過的路,他一點都沒少走。
他是幸運的,他感謝時代, 「沒有網際網路就沒有我的今天」;他感謝老一輩配音演員,「沒有童自榮老師,我甚至可能不會從事這個行業」。
他把童老師告訴他的「模仿是沒有自我的」作為座右銘來牢記,他說這是新老兩代配音人的「傳遞」。
另一方面,從他身上,似乎也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某種現狀亦或趨勢。殿堂級的電影藝術不再一味強調出身,只要你足夠熱愛,足夠有天賦,也足夠努力和堅持。
就像阿傑自己所說,雖然已經給數百部影視劇作品擔任過配音,但在他的心裡,電影卻有異常重要的位置,「 寧願一句話,也要配上四五十遍,因為電影值得!」
下面是阿傑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