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六毛
汽車「四化」轉型,也對供應鏈企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現階段,越來越多供應鏈企業開始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方向上發展。國際半導體企業、全球最大的車用半導體供應商英飛凌也不例外。
日前,2020英飛凌汽車電子開發者大會(IADC)在南京召開。會議期間,車東西等媒體受邀與英飛凌科技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兼汽車電子事業部負責人曹彥飛進行深入對話,就英飛凌的業績表現、其在自動駕駛、新能源方面的業務部署,以及收購普拉斯後的發展規劃等問題進行了交流,重點信息包括:
1、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英飛凌TriCore MCU(微控制單元)的累計出貨量超過5億顆。2010年至今,MOSFET模組(一種功率元器件)的全球累計出貨量超過130億。
2、當前,英飛凌是最大的車用77GHz雷達晶片供應商,全球市場份額佔比達到三分之二。其下一代77GHz雷達晶片將採用28納米工藝,此後還會推出點雲成像毫米波雷達技術。
3、收購賽普拉斯後,英飛凌的整體戰略方向依然是圍繞三個核心觀點展開:零排放必然會實現(涉及電動化)、駕駛員變為乘客(涉及智能化、網聯化)、車還是那輛車(涉及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舒適性要求)。換言之,雙方將盡力在產品、團隊等方面發揮協同效應。在公司最終戰略目標方面,則維持英飛凌既定的戰略目標不變。
以下為本次媒體採訪的詳細報導。
一、研發團隊不止9000人 TriCore MCU出貨量已超5億顆溝通會開始,曹彥飛首先對英飛凌發展現狀做了簡單的介紹。
英飛凌共分為四大業務部門,分別涉及汽車電子、電源與傳感系統、安全互聯繫統和工業功率控制。
汽車電子事業部是最大的一個業務部門。2019財年(即2018年10月~2019年9月),汽車電子事業部所獲營收在英飛凌全球總營收中的佔比為44%。
就整體而言2019財年(即2018年10月~2019年9月),英飛凌的營收規模約為80億歐元(約為641億元人民幣)。曹彥飛表示,今年4月完成對賽普拉斯的收購後,預計英飛凌的營收會達到1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01億元)左右。
市場佔有率方面,英飛凌現在在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上佔有率排在第一位。
公司規模方面,截至2019年11月,其全球員工共有4.74萬人,其中20%左右是研發人員。按這一比例計算,英飛凌在全球的研發人員已經超過了9000人。
汽車電子產品方面,賽普拉斯的加入對英飛凌原有的產品布局做了進一步的補強。
據介紹,英飛凌目前可提供的產品從傳感器、微控制器、功率元器件到半導體互聯器件。其產品組合的應用領域可以覆蓋到車身、儀表/信息娛樂系統、底盤/安全、動力總成,以及高級輔助駕駛/自動駕駛。
而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20年第一季度,英飛凌TriCore MCU(微控制單元)的累計出貨量已超過5億顆。2010年至今,英飛凌MOSFET模組(一種功率元器件)的全球累計出貨量超過130億。
英飛凌的汽車電子產品組合
自動駕駛是汽車行業最熱的話題之一。英飛凌作為國際半導體廠商,對自動駕駛行業有著怎樣的判斷?其在ADAS和高級自動駕駛領域的部署、規劃又是怎樣的?
首先,關於行業發展趨勢,曹彥飛給出了幾點判斷。
第一,自動駕駛給汽車行業帶來了兩個核心的變化。推動私家車向共享出行轉型,推動人類駕駛向機器駕駛轉型。當前,L2級自動駕駛對於許多整車廠來說,已經成為標配。
第二,未來自動駕駛級別將不斷提高。L2+向L3級自動駕駛過渡時主要面臨兩方面挑戰:法律法規和車內系統複雜性的增加。為了解決後面這個問題,汽車需要擁有失效冗餘系統,而高可用性的失效冗餘系統依賴可靠的關鍵功能部件。
第三點,曹彥飛認為在未來乃至更長時間內,隨著自動駕駛程度提高,汽車所需要的傳感器數量也將不斷增多。同時,由於不同公司的方案有差異,例如不同公司對傳感器和算法的理解可能不同,未來或將有不同的傳感器組合方案存在。
第四點,傳感器需求增加進一步推動車內半導體含量持續增長。
隨著自動駕駛程度的提高,需要的傳感器數量將增多
英飛凌自己正在針對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展開布局。
據介紹,英飛凌現階段可針對L0-L5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在感知、釋義、決策和執行等方面,提供器件及解決方案的支持。
在傳感器方面,英飛凌目前的產品已覆蓋到雷達、雷射雷達和攝像頭領域。
曹彥飛頗為驕傲對英飛凌在77HGz雷達市場上的表現進行了介紹。「英飛凌是最大的車用77GHz雷達晶片供應商。市場上約有三分之二的77GHz雷達晶片都是來自英飛凌。」介紹完後,他又特地重複了兩遍「三分之二」這個數字。
雷射雷達方面,英飛凌的MEMS Mirror LiDAR滿足車規級標準要求,且擁有體積小、功耗和成本更低的優點。但關於這款產品的商業落地計劃,英飛凌暫時沒有透露更多的信息。
聚焦到高等級自動駕駛,英飛凌目前推出了一些解決方案,涉及傳感器、MCU、信息存儲和不同的傳感器組合。
下一階段,新一代77GHz雷達晶片將採用28納米工藝,同時還會有能實現點雲成像的毫米波雷達技術推出。至於MCU,英飛凌承認在應對L3級以上自動駕駛時,以其目前MCU的資源,在算力和算法上還不是特別強大。但英飛凌也強調在車規經驗積累和安全功能的經驗積累上,公司已經擁有了比較大的優勢。
三、35款使用英飛凌產品的電動汽車量產在即新能源汽車被英飛凌視為自動駕駛之外的又一個增長驅動力來源。這家全球最大的車用功率半導體廠商正就新能源汽車領域展開積極的布局。
從產品上看,當前,英飛凌的功率半導體元器件可應用在主逆變器、車載充電機、PTC加熱器、壓縮機、水泵、油泵等不同的零部件上,基本涵蓋了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應用領域。
從落地成果看,在2019年全球最暢銷的純電動汽車和插混汽車中,有15款在電動動力傳統系統中使用了英飛凌的功率器件。2020年至2021年,將會有35款採用英飛凌產品的全新純電動汽車、插混汽車開始量產。
電動汽車關鍵半導體功率器件
此外,就技術而言,當前以碳化矽、氮化鎵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方興未艾。站在英飛凌的角度,它是如何看待這一趨勢的呢?其在相關功率半導體方面又會有怎樣的部署?
對此,曹彥飛表示,英飛凌在碳化矽方面其實已經有25年的發展經驗。針對車載充電機、主逆變器等已經陸續有產品推出,並且下一代的迭代已經在計劃當中。
同時,他強調,當碳化矽應用到主逆變器上時,英飛凌的技術可以實現在800伏的系統下,將續航裡程提升7%左右,這已經得到了主機廠的認可。在曹彥飛看來,裡程的提升也意味著整個系統相對成本的降低,換句話說這將為碳化矽的商用創造條件。
未來,英飛凌會將在碳化矽領域持續投入、研發。
至於碳化矽、氮化鎵等半導體材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前景有什麼差異,英飛凌的觀點是,在一段時間內矽仍將是功率半導體器件的主流材料。
但與此同時,產業對碳化矽的需求加大。英飛凌預計大概到2025年左右,汽車電子功率器件領域採用碳化矽技術的佔比將會超過20%。
但氮化鎵元器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未來幾年,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滲透率將仍佔極少數。等到克服技術和商業上的挑戰後,48伏直流變換器有希望在中長期成為有潛力的應用領域。
四、收購賽普拉斯後,既定戰略方向不變2019年,英飛凌宣布以9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20億元),併購美國半導體企業賽普拉斯。今年4月16日,該收購正式完成。
對於收購後,英飛凌和賽普拉斯的戰略方向,以及雙方整合工作的最新進展,曹彥飛也在溝通會上進行了介紹。
曹彥飛表示,收購賽普拉斯後,英飛凌已躋身於全球十大半導體生產製造企業,並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車用半導體供應商,在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中的份額為13.4%(其中約有2.2%來自賽普拉斯)。不論是產品陣容,還是市場拓展,賽普拉斯對於英飛凌都將起到「強化」作用。
談及收購後的戰略方向,曹彥飛表示,英飛凌汽車電子的戰略方向會始終圍繞公司的三個核心觀點展開。這三個觀點即零排放必定會實現、駕駛員轉變為乘客、車還是那輛車,分別對應了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自動駕駛)趨勢,以及用戶對汽車舒適性和豪華感的需求。
換句話說,賽普拉斯併入英飛凌後,將進一步推動英飛凌既定戰略目標的落地及實現。而英飛凌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發揮雙方在產品、供應鏈、合作夥伴等方面的協同優勢,並最終為客戶帶來1+1>2的效果。
目前,雙方的整合工作還在逐步推進當中。在組織層面,雙方的部分銷售、營銷等團隊,現在已經開始以一個整體的團隊面貌和客戶進行對接。
五、預計今年中國或有500萬臺車搭載L2級自動駕駛系統2020年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了全球汽車產業一個措手不及。作為產業鏈玩家之一,英飛凌對於市場當前和未來發展的感受和判斷是怎樣的?
對於這一點,曹彥飛表示,疫情對全球各個行業都造成了影響。但得益於有效的情管控措施,現在已經可以看到汽車市場上整個產業鏈的復甦。
對於復甦的程度,樂觀些的人會認為市場將呈現出V字形的反彈,嚴謹些的或許會認為還需要一段緩衝時間。但不管是那種情況,不能否認的是疫情對產業的衝擊正在緩解。大環境所致,英飛凌的汽車電子業務也在復甦。
簡言之,英飛凌對汽車整體市場抱持著一種比較樂觀的態度。
關於中國市場,英飛凌的態度還要更加樂觀一些。在其看來,中國對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大力推進,將產生明顯的協同效應。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不斷提升,雷達和傳感器的融合會創造更多機會。而L2級自動駕駛也將會成為標準化的配置,英飛凌預計中國市場在2020年可能會有500萬臺汽車配備上L2級的自動駕駛系統。
基於此,英飛凌未來會繼續堅持把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用戶對汽車舒適性和豪華感的需求當作自己的發展驅動力。圍繞這三個核心內容,進行技術和產品布局。
結語:產業鏈重塑帶來競爭和機遇「四化」浪潮已經席捲汽車行業上下遊的每一個玩家。而一個基本共識是,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會是汽車供應鏈的下一個發展方向。
現如今,一切都在重塑。傳統汽車價值鏈競爭的邊界變得日益模糊。以造車新勢力、科技公司、出行公司為代表的新玩家先後入局,原本是「局中人」的傳統整車廠、Tier1和Tier2正積極謀求對策。
最終格局將在競爭和卡位的過程中形成。對於英飛凌這樣的重量級二級供應商來說,通過橫向合併(收購賽普拉斯)補足實力,不失為新價值鏈競爭中搶佔先機的一個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