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5時許,倉豐在送走當日最後一位來訪的律師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今天一共義務接受了6位律師的諮詢,真累啊。」作為大連倉豐商標事務所創始人,最近一個多月,倉豐接待最多的不是來辦理商標註冊的客戶,而是前來諮詢的律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律師事務所從事商標代理業務管理辦法》從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也就是說,從今年開始,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律所")也可以做商標代理業務了。之前,橫亙在律所和商標事務所之間的"禁門"終於被打破了。」業內人士表示,執業律師介入商標代理領域,或將徹底顛覆這個方興未艾行業的現有格局。
與業內人士上述預測形成某種呼應的是,在昨日首批律所備案從事商標代理業務的截止時間裡,大連共有119家律所獲得了商標代理資格,是現有商標事務所
A
大連119家律所
欲分羹商標代理
「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律所想要介入到商標代理領域,火爆程度完全出乎我們意料。」倉豐坦言,新規施行後,很多商標事務所並未太在意,直到昨天公布出來的「119家」備案律所的數據,才讓大連「商標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最近,很多律師都找我諮詢商標代理方面的事情,不乏有的人是"突擊補課"的。此外,大連市律師協會也找到我,希望給相關律師做有關商標的講座。」倉豐表示,商標代理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要靠經驗給客戶辦理的,申請商標成功率的高低與代理人經驗有直接關係。
業內人士表示,此前,很多律師對商標等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意識以及知識都比較淡薄,在其知識體系中,商標代理是一塊短板。
「之前,律所不能做商標代理,現在,這個"門檻"被打通,律所就多了一項業務。所以,不少律所對此熱情較高。」大連市律師協會智慧財產權委員會副主任孫平介紹,目前,大連有執業律師近3000人,律師事務所200家左右。「在新規施行至今短短不到3個月時間裡,大連有119家律所備案了商標代理業務,119家對比200家,由此可見大連律所對此熱情之高。」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這只是第一批備案,將來還將會啟動類似備案工作,屆時,大連會有更多律所介入到商標代理領域。
B
狼來了嗎?
市場規模僅2000萬元
業內人士介紹,2003年之前,商標事務所都是各地工商部門下屬的行政事業單位,沒有民營企業參與。而在此之後,國家放開了民營資本進入到商標代理領域,各地先後出現了一些民營商標事務所。
昨日,記者從中國商標網查詢了解到,從2003年至今10年間,全國共有9022家商標事務所,而今年至今的不到3個月內,就有7846家律所備案介入到商標代理領域;具體到大連的情況是:10年之間,大連現存的商標事務所有29家,加上5~6家外地在連的商標事務所,一共只有30多家,而新殺到的律所卻達到了119家。
「那麼多律所進入到商標代理領域,實際上對我們沒有什麼影響。」大連中意商標事務所所長楊程輕描淡寫地說。而大連永大商標事務所工作人員趙女士乾脆用「不了解此事」進行回答。
「或許有的商標事務所不承認或者不願意承認,不過,對於商標事務所來說,律所的強勢介入,確實是"狼來了"。」大連某商標事務所負責人劉立(化名)表示,商標代理市場就那麼大,但「搶食者」成倍增多,商標事務所不可能沒有壓力。
據倉豐介紹,目前,大連每年約有1萬件商標代理業務,按照平均每筆商標代理業務收費2000元(國家商標局的法定收費是1000元,剩下的是商標事務所收取的代理費)計算,該行業的市場規模只有2000多萬元。而這麼大的盤子中,本來就有北京等一些外地商標事務所在其中搶食分羹,現在又要有那麼多律所加入,一旦它們發力來做這項業務的話,那麼大連的商標事務所的生存空間將被大大擠壓,行業將面臨洗牌。
C
利潤微薄
律所會發力為之嗎?
「現在的問題是,那些備案的律所,短期內會不會真的來做商標代理這塊業務?」劉立認為,相對於代理案件,商標代理的利潤太低了,恐怕很難吸引執業律師們太多興趣。
「不排除當前的火熱備案情況是一種虛假繁榮。」大連倉豐商標事務所創始人倉豐表示,除了利潤微薄很難能引發律師們深入研究商標代理事務之外,短期內,律師們並不具有商標代理的經驗,因此也很難聚攏來穩定客戶。
大連市律師協會智慧財產權委員會副主任孫平坦陳,商標代理不可能是律所的主流業務。「律所的一些客戶有商標代理方面的需求,但之前我們沒有這方面的資質,現在,多了這項業務,主要是為了給律所的客戶提供更豐富的服務。」
「如今,主動權似乎掌握在律所手裡:如果它們發力來做商標代理這塊業務,很多業務單一、且沒有穩定客戶的商標事務所將被淘汰出局;而如果它們只是備案入場,針對之前的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話,那麼,短期內,商標事務所仍然存在生存空間。」劉立表示。(曲家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