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微信有已讀功能……光是想想就很崩潰

2020-12-25 騰訊網

近日,騰訊QQ發起一項問卷,就推出已讀功能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網友表示「你出我就卸載QQ」,也有網友建議就算推出已讀功能的話,也要設置一個開關,可以選擇性關閉。還有網友調侃,就算有選擇性開關,社交軟體也免不了再推出個會員專屬功能。

這些話雖有調侃之意,卻也傳達出網民的擔憂。社交軟體雖然讓我們更便捷地交流,但也將我們無形中捆綁在其軟體系統中。已讀功能的出現,無疑會再度給網民施加心理與情緒壓力,使他們更難脫身於此。

即時通訊已經存在多年了。我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即時通訊軟體(MSN)上,各種表情符號給小夥伴們亂發一通,胡言亂語。當時的我們還對這一領域感到新奇無比。但現在,「多虧」矽谷某個創意滿滿的技術大哥,發明了一種新功能,使得即時通訊這個往日如天堂般的領域變成了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怪物,完全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

這個怪物,就是社交圈又恨又怕的已讀功能。

01

已讀功能下的網民

多數社交平臺上都有已讀功能,這意味著當對方閱讀你的消息時,你能得到相應提示。無論是iPhone或iPad上的iMessage,還是臉書上的聊天框,亦或是WhatsApp(Facebook旗下的一款即時通訊軟體) 和Snapchat(集即時通訊與分享為一體的社交平臺軟體,也叫色拉布),幾乎都未能逃脫令人焦慮的已讀功能。

當收信人閱讀信息後,在Facebook的對話框裡,收信人的頭像會出現在對話框旁的小圓圈裡;在Snapchat上,箭頭會從不透明變成透明狀態;在WhatsApp和Twitter的對話框中,表示發送成功的「對勾」會變成藍色;在iMessage上, 「已發送」就會變成「已讀」,並且會告訴你他們閱讀信息的準確時間。

不論以哪種方式出現,聊天窗口角落裡的「已讀 XX:XX」,或是陰魂不散的藍色對勾,抑或是對方的頭像,都操控著我們的在線交流方式。

更難為人的是,連Facebook的帖子也有了已讀功能。這就讓我們更難擺脫那些多年未聯繫的朋友的邀請,或是你想盡一切辦法避免的同事生日酒會。因為一旦你刷到這些帖子,即使是無意中,對方也能看到你的狀態,這就使你不得不顧忌對方的面子。

已讀功能於2011年首次出現在蘋果產品中,不過該功能可以自定義關閉。WhatsApp還在設置中提供了關閉雙藍勾的選項。但在Facebook和Snapchat上,關閉已讀功能就比較困難了,後者沒有提供任何措施。有些人甚至使用瀏覽器擴展插件及其他黑客工具來關閉已讀功能,避免其帶來的社交媒體焦慮。

不出所料,隨著已讀功能的出現,過去那種由用戶自己掌控何時回復消息的自由蕩然無存。已讀功能把我們與社交軟體捆綁起來,使你不得不在每次互動中都做出及時回應。不管你是在忙於工作、社交活動,還是其他正常生活事務,你都得抽出手來,讓社交媒體掌控你的時間和自由。

02

已讀功能帶來的「虛無敘事」

為了更好地理解已讀功能給我們在線交流方式的變化以及相應的不利影響,我們採訪了東倫敦大學的教授託尼·D. 桑普森博士(Dr Tony D. Sampson)。他曾就數字媒體文化與交流發表過許多作品,最近的項目是從成癮和數字習慣形成的角度來研究社交媒體。

當被問及即時通訊的概念在過去幾年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時,桑普森說:「回復的即時性增加了網絡社交的強迫性成分。現在大多數人都是通過Facebook聊天,而且已經適應了這種交流方式——即創造一種形成習慣的互動,讓用戶儘可能長時間地留在平臺上。」

當看到對方已讀信息,但卻沒有收到回復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遭受情感上出其不意的打擊。我們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才導致對方不想回復;抑或是對對方感到極其憤怒,竟然有膽不放下手頭的事情回覆信息。我們圍繞著那個「已讀」的通知,構建了整個毫無根據的敘事。

另一方面,當我們無意「忽視」別人,沒有立即回復他們的信息時,不論有任何正當理由,都讓我們難以避免地看起來像一個混蛋。同時,我們還面臨著隨之而來的內疚和壓力。我們拼命向對方解釋為什麼花了這麼長時間才回復,因為連我們自己都已經把對方的及時回復當作理所當然。

03

促進交流還是捆綁用戶?

或許在某些情況下,有些粘人的、過度需求保護的伴侶或朋友會主動要求對方開啟已讀功能。除此之外,恐怕沒有誰會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開啟已讀功能吧?

桑普森說,社交媒體的構建越來越多地圍繞著形成習慣的互動模式而發展:基本上,Facebook和WhatsApp或任何你所在的消息系統都希望讓你留在那個系統中。桑普森解釋說,「他們的目的是引發人們在情緒壓迫情況下產生的負面情緒,從而讓人們不斷檢查他們的社交媒體頁面或使用應用程式。一方面看看我們是否收到回應,另一方面看我們的信息是否已變成已讀狀態。」

在以前那個輕鬆得多的時代,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剛看到消息」就足夠了。但如今,在這個聯繫日益緊密的世界裡,現代人的對話充滿了社交焦慮:某某是不是很生氣我看到了消息卻沒回復?我能不能一邊發這條火爆的微博,一邊避開群聊?

很明顯,已讀功能的大規模推廣並不是為了我們用戶自己的利益和享受,那麼問題來了:那推出這一功能到底為了什麼?桑普森認為,這一切都要歸結於社交媒體,它們需要從我們的社交互動中提取價值,我們的行為數據被嚴格記錄下來,並賣給營銷公司。

關於已讀功能,他這樣說:「社交媒體美其名曰讓用戶彼此聯繫更加緊密,但對他們企業來說,這不過是一種賺錢的方式。用戶越是被迫查看各種通知和消息,他們就越能保持數據流的活力,我們就越有可能不斷地洩露更多自己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可以被出售。」

作為一個絕不擅長回復別人的人,我不難親眼看到已讀功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我想我們都經歷過雙方的挫敗感。但隨著這一功能被引入越來越多的平臺,我們不得不問,它的邊界在哪裡,將在何處止步?它是否會讓我們陷入一些黑鏡般的噩夢——根據我們在社交平臺上的熱度定義我們?

在Snapchat上,有些年輕人因失去了連續571天與好友互動得到的「Snap streak」標識(Snap streak是Snapchat為促進網絡玩家交流所推出的一款遊戲,與QQ中的好友互動標識相似。只要雙方每天互發消息,就可以得到這種標識。)而傷心欲絕、歇斯底裡。這是否預示著我們在為社交媒體所掌控呢?

誰知道呢,也許是時候把群聊靜音了。

相關焦點

  • 「還好微信沒有 已讀 功能」
    想讓一個成年人崩潰,真的太簡單了。可能是喜歡吃的火鍋鍋底突然沒有了,就難受了一整天;可能是一直等也等不來的公交車,把呼嘯的西北風吹進了領口,一直冷到心裡;可能是領導的一個加班電話,就讓忍了好久的眼淚奪眶而出,憋在心裡好久的委屈像開了閘的洪水;可能是計劃了好久馬上就要實現的願望突然有了變化,這樣的意外只是想一想就夠人絕望好久。
  • 微信「已讀」功能,比朋友圈三天可見更殘忍
    原標題:微信「已讀」功能,比朋友圈三天可見更殘忍 來源:網易公開課(ID:open163) 成年人的崩潰,太簡單了。 手機軟體改個小功能,就夠人絕望很長一段時間。 如果不按原軌跡行走,生活就能對你下手。 比如,最近微博客服工作人員宣布:私信「已讀」功能下線。 這意味著用戶將無法再從顯示狀態確認對方是否看到了自己所發的消息。
  • 「如果微信出現已讀功能,我現在已經沒有朋友了」
    前段時間,微博取消了私信的「已讀功能」,引起了網友的巨大爭議,有人在微博發出提問,「如果有一天微信增加了已讀功能,你的人際關係會怎麼樣?」「微信如果更新已讀模式,我可能會被拉黑百來次」「如果微信哪天出了已讀功能,那一定是這世界上最尷尬的事沒有之一。」
  • 如果微信也推出「消息已讀」的功能,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如今作為國民級別的APP微信,在2011年發布當初其實用戶人數相當少,那個時候人們主流的社交軟體還是QQ,微信則作為了貌似QQ的衍生品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因為騰訊太需要一款其他的軟體來擺脫QQ所帶來的不成熟的感覺,而不成熟在商業中則是致命的!
  • 微信為什麼沒有「已讀功能」?如果推出更加讓人心碎!
    你有沒有發現信息的顏色綠多白少?等TA的回覆消息的樣子就像是在機場等一艘船?常常守著「對方正在輸入」那幾個字心裡七上八下,隨時待命等待著手機提醒,不敢斷網,不敢斷電,間接性幻聽?為什麼微信沒有推出「已讀」功能,如果推出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告別等待的煎熬?是不是就不用每次給你發完微信都在猜是信號延遲還是消息發到一半被空氣吃掉了?
  • 如果新版微信支持「已讀」,取消「撤回」,你還會使用嗎?
    周末答疑,有網友問筆點君:如果新版微信支持「已讀」,取消「撤回」,你還會使用嗎?我一口鹽汽水噴出來:你可饒了我吧!請大佬們高抬貴手,放小白領們一馬!微信咋改都好,就是別加「已讀」功能!重點是,我可不想讓老闆知道我看了他下達的微信任務之後,假裝沒看到!
  • 如果馬化騰的微信推出已讀功能,那麼會造成什麼影響?
    我們都知道雙方是競爭對手,而旗下的企業也是多有碰撞。而支付寶和微信可以說競爭非常激烈。不過因為微信有著超過10億的用戶量,所以才能夠比支付寶略勝一籌。但原因不僅僅只有這一個,因為微信誕生的本意是讓我們和家人、朋友更加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能夠與他們多多交流,而支付寶並沒有具備聊天的功能。所以比起微信也就稍遜一籌。
  • 如果微信也新增「已讀 」功能,我們的社交究竟會發生什麼變化?
    現在社交軟體眾多,但是我們最常用的也就那麼幾個,其中微信就是一個。這麼多年很多用戶都在微信呼喚新增一下「已讀功能」,但是微信一直都沒有增加這個功能,如果將來微信新增了這個功能,對於我們來講是否有好處,是否是真切實用的呢?
  • 如果某一天微信推出已讀功能,會產生什麼影響呢?大家期待嗎
    微信這個APP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已經是中國十多億智慧型手機用戶生活中的一個連接組成部分了,是現代人們最喜歡的網絡社交工具之一,也是使用最頻繁的,這裡面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財富,讓很多家公司都垂涎三尺,騰訊就是這個領域中最大的受益者。
  • 你怎麼看社交軟體的已讀功能?
    在這一個網際網路社交時代,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社交軟體上裝作不在或者很忙沒時間回信息的樣子,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尷尬,但是很多社交軟體有已讀功能,這個功能可以避免聊著聊著對方突然失聯,不知道他究竟看沒看到的情況。
  • 微信已讀功能在技術上可以實現,為什麼一直不推出?網友:你說呢
    微信已讀功能在技術上可以實現,為什麼一直不推出?網友:你說呢?微信目前是中國使用最多的一個交流軟體,微信的使用用戶已經超過十億,能使用的人都在使用。微信的功能十分的強大,聊天,視頻,付款等等都不成問題。
  • 為啥國外社交軟體有「已讀」功能,國內的微信、QQ卻沒有?
    為啥國外社交軟體有「已讀」功能,國內的微信、QQ卻沒有? 眾所周知,在移動網際網路普及後,其實一開始火起來的,不是網購,不是行動支付,更不是共享單車、網約車等新事物,而是網絡社交,因為一些社交軟體的出現,我們不需要去擔心每月高額的話費、簡訊費,並且還能跟家人、朋友視頻聊天,網課也因此興起。
  • 微信為何沒有已讀功能?馬化騰:要給人撒謊的機會
    如果微信增加「對方已讀」功能,你覺得會發生什麼?對於微信的「已讀功能」很多的用戶都是呼喚很長時間了,但是微信卻依舊沒有新增加這個功能,那麼對於說微信已讀功能,究竟是否是實用的,下面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微信新增「已讀功能」,你的人際關係會怎麼樣在之前微博說是需要取消私信的已讀功能,在網絡上引起用戶的熱烈討論,從而引發出來對於微信如果新增已讀功能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
  • 會有人已讀不回,那社交軟體裡設置了已讀功能,你怎麼看?
    在這一個網際網路社交時代,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社交軟體上裝作不在或者很忙沒時間回信息的樣子,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尷尬,但是很多社交軟體有已讀功能,這個功能可以避免聊著聊著對方突然失聯,不知道他究竟看沒看到的情況。
  • 為什麼微信沒有已讀和離線功能?官方解答
    根據騰訊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及WeChat的用戶總數已經高達10.4億,幾乎每一個擁有智能機的中國人都有一個微信號。我們知道微信在功能開放方面極其克制,比如不支持充值會員,聊天記錄不能雲端備份,沒有開屏廣告等等。
  • 企業微信中怎麼讓對方看不到已讀,企業微信怎樣會顯示已讀?
    我們使用企業微信時,怎麼讓對方看不到我們已讀他們的消息呢?我們又怎樣操作,可以讓企業微信顯示出消息的已讀未讀狀態呢?一起來看看吧~企業微信怎麼取消已讀功能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怎麼關閉已讀功能,讓對方看不到我們已讀他們的消息吧~我們進入企業微信管理後臺,在【我的企業】-【聊天管理】找到消息閱讀狀態開關,我們關閉開關,就將已讀功能關閉了,企業內部員工也就都不會看到對方是否已讀了
  • 微信為什麼沒有增加「已讀」功能,真實原因引人深思
    閱讀狀態可以了解(但是有些時候老闆給你個任務自己實在是不想去,想裝作沒看見,但是這個功能就破功了),還有撤銷功能,煲電話粥都是很不錯的功能。但是這個閱讀狀態被不少網友拿去diss微信了,說為什麼微信沒有「已讀」這個功能呢?當年風頭無二的「米聊」(在中國算是最早的跨通信運營商手機端免費即時通訊工具了)可是有這個功能的。對於這個功能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 qq已讀功能是怎麼回事 qq已讀功能介紹
    qq已讀功能是怎麼回事 qq已讀功能介紹時間:2020-12-16 23: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qq已讀功能是怎麼回事 qq已讀功能介紹 qq已讀功能是怎麼回事,騰訊QQ表示,你希望 QQ 出已讀功能嗎?並且在微博發起了相關投票。那麼結果是什麼呢?
  • qq已讀功能是怎麼回事?qq已讀功能介紹
    qq已讀功能是怎麼回事,騰訊QQ表示,你希望QQ出已讀功能嗎?並且在微博發起了相關投票。那麼結果是什麼呢?這個功能又是怎麼回事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qq已讀功能是怎麼回事 騰訊 QQ 在12月上午的時候,針對「你希望 QQ 出已讀功能嗎」這一問題,在微博發起了這一問題的投票,網友們都鬱悶了,這樣的問題還需要問嗎?很快就有了 3711 人參與投票,其中有 2660 人(71.6%)投票給了一個叫做 「你出我就卸載 QQ」選項,十分不願意,狠狠地拒絕了騰訊的這一行為。
  • 微信也有已讀功能了,原來小丑竟是自己……
    點擊哎咆科技關注我們 此前 QQ 發布問卷,暗示即將推出「已讀」功能,遭到網友的唾罵,大部分人表示敢出已讀功能就卸載 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