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愉見財經
不一樣的方法論效果驚豔
股市近兩年走牛的最大驅動力,無疑是成長股的大漲。在A股,能代表成長股且認知度最高的指數,肯定是創業板指。截至12月16日,創業板指漲幅超過120%,超出滬深300近2倍。不過自7月中旬達到高點後,在股市整體震蕩中,創業板指弱於滬深300。
不少投資者覺得成長股漲了將近兩年,是不是也差不多算是漲到位了,因而對成長股的未來持謹慎態度。那麼對於成長股,如何判斷是否「漲到位」呢?肯定不是看股價在歷史走勢中的相對位置「高低」,當然也不只是簡單地去看估值,因為估值通常會隨著自身業績的兌現而不斷消化。
實際上,成長股也遵循自身發展周期。只不過這種周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行業「景氣周期」,而是基於創新的「產業發展周期」。只有從這一角度出發,才更有利於看清是否「漲到位」的問題。在這方面,我們不妨聽聽有著「成長研霸」之稱的精英基金經理張帆,對於這一問題的理解。
張帆是華夏基金股票投資部總監,之所以對研究成長股情有獨鍾,離不開他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他是北京大學電子學碩士,曾任華創證券研究部TMT行業分析師,中信證券研究部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等。在中信證券工作期間,張帆曾獲新財富最佳分析師2次(2012年、2014年,排名前3)、水晶球最佳分析師3次(2011、2013、2014,排名前3)、第一財經最佳分析師(2013年,第1)等業內多項大獎。
加入華夏基金以後,張帆可謂厚積薄發,管理的成長風格產品表現極為出色。他管理時間較長的三隻產品中,兩隻實現了任職期淨值翻倍。此外,雖然成長股通常波動較大,但他管理的波動最大的科創主題基金華夏科技創新,任職期最大回撤幅度也不過25.31%。可以說,不但為投資者掙到了真金白銀,同時還能保持良好的投資體驗。
那麼,他對於成長股的產業周期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從他曾舉過一個例子中,可以看到他視野的縱深。
他說,「2010年iPhone4出來之前,智慧型手機在萌芽期,都是小眾市場在用。到2010年iPhone4發布,經過半年緩衝期,如果2011年買入立訊精密,持有至今的話,收益率大概是40倍;2011年買入舜宇光學(港股)持有至今,收益大概是70倍。」
「作為一個成長股的投資經理,你的組合裡如果全是立訊這樣的股票,拿著不動,堅定地持倉到現在,從2011年到現在不到十年時間,淨值大概是20-50元之間。九年時間20- 50倍,這個收益率A股沒有任何公募基金能做得到。所以成長股的投資,如果選股得當的話,其實是一個非常強的武器,任何擇時都超不過這個收益率。」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猜到張帆的操作風格,就是看準後堅定持有。
他對立訊精密的操作就非常典型。2019年中報是華夏科技成長成立後首次發布定期報告,當時立訊精密已在基金持倉中,持倉市值佔比為第19位。此後張帆對立訊精密一路加倉,到去年年報時已成基金第9大重倉股。到今年一季報時已成為第2大重倉股,在今年中報晉升為第一大重倉,截至三季報仍然是第二大重倉股。而從基金在去年成立後至今,立訊精密的漲幅已超過3倍。
在今年華夏基金春季線上策略會上張帆就曾說過,「捕捉科技行業成長空間是第一任務,如果立訊精密只賺了一倍就搞丟了,這個是不可接受的。」
他認為,科技行業資產和其他的像消費類的資產驅動力完全不一樣,所以投資也是用完全不一樣的方法論,而科技行業的本質就是——創新周期。顯然,他所理解的創新周期,從時間跨度看絕非1-2年的市場周期,而是以十年為尺度的產業成長周期,這才是張帆要抓住的東西。
立於創新大周期起點的投資利器
從美股的歷史中,投資者可以清晰地看出成長周期真正的跨度。回顧2009-2019年,美股科技板塊領漲各行業,累計漲幅達595%,遠高於標普500指數的258%。
其中,2013-2019年期間,FAAMG股價平均累計收益與年化收益分別為473%和27%,大幅領先於同期標普500指數的127%和12%。
數據來源:Wind,中信證券,西部證券,2020.12.5
那麼在當下的中國,張帆看好的投資機會在哪裡呢?他表示,大的科技周期通常持續10-15年,目前的時代正處於移動計算浪潮的中期,並逐漸向萬物互聯與人工智慧發展。科技創新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驅動力。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結合近幾年科技產業政策頻出的背景下,國內的科技龍頭公司或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未來政策持續推動下,科技創新突破有望加速。在即將到來的新科技周期中,也將誕生一批新的科技巨頭。
他重點看好的領域包括,產業鏈技術外溢日趨明顯的軍工,國內外市場共振的新能源車,數字經濟引領IT雲化的雲計算,以及行業長期成長性較為確定的半導體。
實際上,敏銳覺察細分行業在創新大周期位置中的能力,正是張帆在科技股中獲得優秀表現的根本。對於投資者來說,一個好消息是2021年1月13日張帆管理的一隻成長風格新品——華夏新興成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即將面市。
公開資料顯示,該基金股票投資佔基金資產的比例為80%-95%,港股通標的股票投資佔股票資產的比例為10%-50%;基金投資於新興成長主題相關的證券資產佔非現金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而該產品與張帆管理的其他優秀產品有著共同的方法論,即聚焦高成長產業,關注產業發展空間與增速。
該基金的投資方向,也正是正處於發展周期早期的雲計算、新能源車、半導體、軍工等科技成長類產業,重點聚焦在景氣程度向好的龍頭個股。此外,該產品的一大優勢是可參與港股投資。當內地優質科技公司登陸港股及美股中概股回歸已成趨勢,在選股範圍中納入港股,將更好覆蓋優質成長標的。
當然,再好的基金經理,也需要值得信賴的研究團隊支撐。張帆背後的華夏基金科技研究小組人員完備,覆蓋重點新興行業,可以通過深入、專業的投資視野,實現上下遊產業鏈交叉驗證研究,進一步提高研究與投資的專業性。
如今,經過數月的調整,當前成長股估值已經回到年初水平附近。站在牛年起點,「成長研霸」張帆帶來的華夏新興成長,也將成為投資者抓住中國新成長周期的優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