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創新賦能 產才融合...

2020-12-28 廈門新聞網

  上周五,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創新賦能產才融合」對接會暨「中科院協同創新進鎮街」校企對接活動正式啟動。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

  本組文/通訊員郭妮妮曾志偉

  本報記者應 潔

  本組圖/集美區委組織部提供

  讓中科院高端科研人才與核心技術「下沉」到企業一線,為鎮街的產業創新發展賦能。上周五,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創新賦能產才融合」對接會暨「中科院協同創新進鎮街」校企對接活動,在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舉行。今後,中科院的研究員將走出研究所,深入到各鎮街的企業走訪對接,了解企業的創新需求,用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為企業發展服務。

  來自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國際協同創新中心、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的代表以及立林、羅普特、華懋、東昂光電、三達膜等近50家集美轄區重點企業、「三高」企業負責人等參加對接會。

  活動由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市委組織部、集美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指導,集美區委組織部、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廈門國際協同創新中心主辦。

  校企對接

   推動科研人才、核心技術與地方產業深度融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是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結構化學、新材料與器件集成與應用的綜合研究基地,學科方向涵蓋新材料、新能源、先進位造裝備等。舉辦本次「創新賦能產才融合」對接會,旨在進一步推進政用產學研的協同創新與融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創新升級。

  對接會上,「中科院協同創新進鎮街」校企對接活動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副所長張雲介紹,接下來,稀土所將攜手廈門國際協同創新中心,在集美區委組織部的支持下,派出首批30名各領域專家、研究員,他們將通過走訪調研鎮街龍頭企業,在鎮街開展創新能力提升培訓或沙龍、舉辦行業專場對接會等方式,了解企業創新需求,為企業破解技術難題,從而實現助力企業創新發展、鎮街產業升級、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的「三贏」。

  30名研究員的研究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領域,如生物醫學光學材料及其臨床應用研究、腫瘤早期診斷新技術與新方法研究、新型含稀土基金屬氧化物材料、機器人自適應控制及人機互動系統的研究與應用等。

  對接會上,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4名研究員分享了最新的技術研究成果,來自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的科研專家也介紹了發光材料、等離子球磨技術、石墨烯基紡織新材料等研究成果與應用。在隨後的產才融合專場對接會上,科研人員與企業代表面對面交流互動,尋求科研、人才培養等合作機會。此外,現場還舉行了4個校企合作項目的籤約。

  政府搭臺

   建設專家智庫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據悉,本次對接會是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在2020年的「收官之作」。今年6月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成立,首批邀請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6家高校、科研院所,與轄區「三高」企業共同成立高校產業技術聯盟,由高校、科研院所擔任輪值主席,對接集美區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通過組建「高校專家技術問診團」進企業服務、輪值舉辦校企項目技術對接會等方式,「點對點」為企業提供高校智庫支持。

  成立以來,聯盟先後在各高校、科研院所舉辦了軟體信息、稀土新材料、機械裝備、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校企對接會、專業技術論壇12場,邀請高校專家學者、企業技術總監1100餘人,對接建霖、路達、金龍等重點企業136家,達成校企合作項目38個,涉及金額達2.6億元。

  聯盟還聯合各高校、研究所與集美區委組織部等政府部門組建「政校聯合課題組」,開展課題合作18項,形成調研文章31篇,有效推動高校學科優勢向服務政府決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優勢轉化。

  【點擊】

  大資料庫

  廈門國際協同創新中心匯集了全球2000多項前沿技術項目、1000多名高端人才、400多個科研平臺,以及300多家龍頭企業創新需求等創新資源,是國際創新合作的「大資料庫」。

  【數字】

   2.6億元

  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先後在各高校、科研院所舉辦了軟體信息、稀土新材料、機械裝備、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校企對接會、專業技術論壇12場,邀請高校專家學者、企業技術總監1100餘人,對接建霖、路達、金龍等重點企業136家,達成校企合作項目38個,涉及金額達2.6億元。

  【背景】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

  促進稀土科技成果產業化

   培育高新技術企業

  稀土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2012年,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市政府與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在集美區杏林灣路設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目前,稀土所引進並組建了10個科研團隊,各類在所人員共237名。

  作為承接國家戰略型資源的創新平臺,稀土所專注於發展稀土高新技術集成,促進稀土科技成果產業化,研究方向覆蓋稀土全產業鏈,重點發展稀土新能源、稀土新材料、稀土生物醫學、稀土光電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創新成果並實現轉移轉化,培育出13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廈門落地。

  稀土所還積極與企業合作共建研發平臺,如與廈門金暘共建高分子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孟超肝膽醫院共建轉化醫學中心,以及與臺北科技大學、廈門鎢業共建海峽稀土資源利用產學研示範平臺等。通過建設中國科學院海西育成中心新材料產業孵化基地,現已引進30家企業入駐。

  【同步】

  孵化國際創新合作項目

   推動地方產業提質增效

   廈門國際協同創新中心揭牌

  12月17日,由廈門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指導,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管委會、集美區人民政府、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中科國際協同創新中心(廈門)有限公司四方共建的廈門國際協同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中心匯集了全球2000多項前沿技術項目、1000多名高端人才、400多個科研平臺,以及300多家龍頭企業創新需求等創新資源,是國際創新合作的「大資料庫」,可實現項目成果、龍頭企業、國際人才等創新要素的多維度、精準匹配,服務廈門本地乃至全國的龍頭企業,孵化和培育一批優質的國際創新合作項目,帶動產業提質增效,助力廈門建設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創新基地。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科技賦能教育,威盛人工智慧研究院探索產教融合新路徑
    作為現代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慧在諸多領域的需求正逐漸爆發,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與產教融合,也成為整個行業都在關注的焦點。2020年,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有什麼新趨勢,人工智慧教育應用又有哪些新理念,產教融合的創新實踐對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有何啟發?
  • BEZ資訊 | 電子城·(廈門)國際創新中心開園儀式暨產業發展促進會...
    2020年11月6日,由廈門市集美區工信局、廈門市集美區商務局指導,電子城高科主辦的「智領創新 共贏未來——電子城·(廈門)國際創新中心開園儀式暨產業發展促進會」圓滿舉行。作為電子城高科戰略布局海西的重要起點,電子城·(廈門)國際創新中心將充分發揮電子城高科科技服務生態優勢,實現產業集聚效應,為集美新區產業升級貢獻力量。
  • 中國電信成立5G產業創新聯盟雲網融合賦能產業新生態
    如今,5G發展按下了快進鍵,產業發展日新月異。日前,2020中國電信「5G產業創新聯盟北京站」啟動,現場,38家5G產業聯盟屬地成員、18家新入盟成員共同見證了5G產業推進計劃的啟動。隨著此次更多新聯盟單位加入,將深度聚合產業核心技術,進一步構建5G產業生態,加快5G商用和產業數位化升級,促進更多的5G項目落地。
  • 中國電信成立5G產業創新聯盟 雲網融合賦能產業新生態
    (記者 杜峰)如今,5G發展按下了快進鍵,產業發展日新月異。日前,2020中國電信「5G產業創新聯盟北京站」啟動,現場,38家5G產業聯盟屬地成員、18家新入盟成員共同見證了5G產業推進計劃的啟動。隨著此次更多新聯盟單位加入,將深度聚合產業核心技術,進一步構建5G產業生態,加快5G商用和產業數位化升級,促進更多的5G項目落地。
  • 中國電信成立5G產業創新聯盟 雲網融合賦能產業新生態
    來源:通信信息報本報訊(記者 杜峰)如今,5G發展按下了快進鍵,產業發展日新月異。日前,2020中國電信「5G產業創新聯盟北京站」啟動,現場,38家5G產業聯盟屬地成員、18家新入盟成員共同見證了5G產業推進計劃的啟動。隨著此次更多新聯盟單位加入,將深度聚合產業核心技術,進一步構建5G產業生態,加快5G商用和產業數位化升級,促進更多的5G項目落地。
  • 省科學院江門產業技術研究院舉辦高新科技產業項目籤約儀式
    12月15日,省科學院江門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江門產研院」)與深圳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舉辦了高新科技產業項目籤約儀式暨推進工作聯席會議,探索成熟科研成果快速產業化的新模式,引導更多符合江門市產業發展的高新科技項目在江門市落地。
  • 百度與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籤約合作 產教融合創新培養AI人才
    2021年1月16日,百度與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籤署合作協議,將圍繞「計算+」領域,面向人工智慧發展趨勢與應用,聚焦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合作,攜手推動大跨度的學科交叉和大範圍的產教融合,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進一步構築中國人工智慧產學研創新發展生態。
  • 2020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科研人才招聘公告
    福建事業單位招聘網:2020福建事業單位招聘的戰爭已經打響,為方便考生們查看2020全年的事業單位招聘公告、報名時間、考試時間等,福建中公教育為大家做了2020福建事業單位招聘公告匯總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以下簡稱「廈門稀土所」)為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
  • 遼寧省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成立
    2019年12月23日上午,遼寧省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成立大會在東北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東北大學校長趙繼、遼寧省科技廳副廳長杜秉海、瀋陽市科技局局長趙日剛、遼寧省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建設工程中心副主任王傑出席大會並為研究院揭牌。
  • 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產教融合新模式賦能莆田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莆田率先在全國探索工科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機制,成立新工科產業學院。該項目於2018年4月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簽約,於2019年5月掛牌。在辦學模式方面,新工科產業學院前期借用莆田學院的本科生指標,北理工、北航等研究生指標,依託北理工、北航等知名高校和騰訊、華為等知名企業創新教學方案、導入教學資源和團隊,打造產教融合的辦學新模式,努力辦成獨立的新工科本科院校。目前學院已開設雲計算、軟體工程、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工程6個專業,在校學生超過4500名。
  • 天津市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成立_地方_中國西藏網
    人民網天津12月16日電 12月15日,天津市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成立大會在北辰區舉行。大會以「高端賦能·智能製造」為主題,蘇萬華、顧佩華、丁文江三位院士獲聘聯盟特聘專家,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14所高校校友會相關負責人成為聯盟引才專員。
  • 山東金融科技論壇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10日,「2020山東金融科技論壇」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成功舉行。本次論壇由山東省金融學會、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主辦,山東省金融學會金融科技專業委員會、齊魯工業大學金融學院承辦,山東產研金融科技研究院、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支付研究院協辦。
  • 5G賦能、雲領未來、共創價值 產業數位化生態合作論壇暨中國電信5G產業創新聯盟大會成功舉辦
    11月7日,在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期間,產業數位化生態合作論壇暨中國電信5G產業創新聯盟大會在廣州成功舉辦。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邵廣祿、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出席論壇並致辭,200餘家產業數位化生態合作夥伴出席論壇。
  • 全國可穿戴技術和設備產業應用聯盟成立
    2018年08月01日 13:24:28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8月1日電(牛效禮)7月31日,可穿戴技術和設備產業應用聯盟(以下簡稱:可穿戴聯盟)成立大會在「第五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標準化論壇」期間順利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聯盟章程
  • 新技術人才需求暴漲,產教融合是實時3D發展的關鍵一步
    為了進一步深入同高校在實時3D領域的產教融合,促進建立人才培養機制,Unity藉此高級別大會舉辦了虛擬實境與數字孿生技術與應用論壇,來自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以及Unity的共11位相關學術和業務負責人做了精彩的內容分享
  • 新技術人才需求暴漲,產教融合是實時3D發展的關鍵一步
    一方面,產教融合將幫助高校聚焦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學校就將理論與產業實踐做深度融合,培養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產教融合可以讓企業直接依照產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標準精準施測,比如專業的企業教學團隊把前沿技術轉化為體系化課程和項目實踐,幫助高校學生快速了解產業進展,提升技術競爭力。
  • 運營商深化與高校合作 產學用融合激發創新動能
    運營商深化與高校合作 產學用融合激發創新動能 2020-12-11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DCF Plus生態產業聯盟,賦能實體產業數位化轉型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產業區塊鏈賦能各行各業中的價值也日益凸顯。區塊鏈的發展是一個理想向現實靠攏的過程,從消費層到產業級的轉變。產業區塊鏈承載著可信數據網絡的功能,解決了傳統中心資料庫在企業間無法產生信任的問題。
  • 慧科:深耕產教融合,培育數位化創新人才
    依託數位化轉型,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產教融合成為提高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模式。成立於2010年的慧科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慧科」)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理念,專注高等教育和新職業教育十年,探索和踐行產教融合創新模式,累計助力培養了近千萬名高端創新人才,以人才賦能支持中國產業升級。
  • 創新引領 融合賦能 山東建設全國信息技術產業引領區
    ,建設全國信息技術產業引領區,爭創全球信息技術創新新高地。在保險政策助力下,一批首創性高端軟體產品進入市場,對提高產業自主供給能力、推動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鼓勵支持企業創新研發和示範應用,分4批遴選推出287個首版次高端軟體產品,不斷提升山東高端軟體創新能力和供給水平,為構建國產軟體生態體系貢獻了山東智慧。  創新突破前沿領域,積極布局區塊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