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池和電力儲能技術專利分析》報告

2020-12-0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2018年電力儲能相關專利80%以上是電池技術。2005年以後電力儲能相關專利族申請量年均增長14%。電池和儲能領域的專利申請在過去10年中大幅增長。

近日,歐洲專利局(EPO)和國際能源署(IEA)聯合發布《全球電池和電力儲能技術創新專利分析》報告指出,電池和儲能領域的專利申請在過去10年中大幅增長,年增長率為14%,在儲能領域中電池專利佔據高達90%的份額,創新主要集中在可充電鋰離子電池、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領域。電動汽車的發展推動了新型鋰離子電池技術的創新,以提高功率輸出、耐久性、充放電速度和可回收性。將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整合到電網中的需求也推動了儲能技術的進步。報告關鍵要點如下:

一、電池與電力儲能在能源轉型中的作用

(1)全球儲能技術發展低迷。可持續發展情景下,全球碳排放將從2018年的330億噸降至2050年的不足100億噸,在2070年實現淨零排放。2020年儲能技術發展無法滿足可持續發展情景要求,電網級儲能發展十年來首次減緩。電動汽車技術發展正步入正軌,未來十年預計持續呈指數增長,2040年充電樁數量將達到目前的100倍。

(2)可持續發展情景下電池和儲能技術的部署將急劇擴張。當前,能源轉型相關電池和其他儲能技術的總需求已接近200吉瓦時/年,其中電動汽車領域佔總需求的75%以上。可持續發展情景下,到2040年所有終端應用部門對電池和其他儲能設備的需求接近10 000吉瓦時。

(3)電動汽車電池創新有利於儲能技術發展。儲能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電動汽車技術發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電網規模儲能電池。鑑於電動汽車電池的市場規模已經是電網規模電池的10倍,創新和降低電動汽車成本的間接影響可能會帶來顯著的推動作用。目前,約60%的電網規模電池採用了鎳鈷錳酸鋰(NMC)混合材料,這是受電動汽車的新興技術發展推動的。因此,隨著供應鏈向下一種性能更高的混合材料或技術邁進,對電動汽車吸引力下降的技術可能在電網上以較低的成本進行部署。下一代鋰離子電池技術將在未來5-10年內進入市場,採用鎳含量較低的正極材料如鎳鈷鋁酸鋰(NMC,鎳含量低於10%)或NMC 811。雖然能量密度大大提高,但受城市實際交通情況影響,有些電動汽車不一定要達到最高的能量密度,但此類高能量密度材料更有可能滿足電力部門的要求。2019年,由於中國政府提高了電動汽車電池的能量密度要求,導致能量密度相對較低的磷酸鐵鋰(LFP)電池產能過剩,轉而用於電網規模儲能。

(4)電池和其他技術在儲能領域的應用迅速擴大。全球儲能總裝機容量接近200吉瓦時,其中90%以上為抽水蓄能,而電池佔比不到3%。儘管如此,抽水蓄能和壓縮空氣儲能的進一步應用受到選址的限制。固定式儲能對電池的應用正呈現指數級增長。鋰離子電池已迅速成為電池主導技術,2018年其佔到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新增裝機容量的93%。2019年,大多數儲能技術用於住宅、商業和工業部門。根據可持續發展情景,電池儲能總裝機容量將從2019年的6吉瓦增至2040年的550吉瓦。

二、電力儲能專利申請主要趨勢分析

儲能相關技術主要包括四類:電化學儲能(即電池)、電磁儲能(例如超級電容器)、機械儲能(例如抽水蓄能、飛輪儲能)和熱儲能(僅限於儲熱和回收電能的技術)。本報告中的專利分析是基於國際專利家族概念,每個專利家族都代表一項獨特的發明,包括在至少兩個國家/經濟體提交和公開的同族專利申請。

(1)過去十年電力儲能技術相關專利申請活動迅速增長。2000-2018年,全球電力儲能技術專利族申請量超過6.5萬項,呈指數級增長。2005年以後電力儲能相關專利族申請量年均增長14%,遠超所有技術領域專利申請年均增長率(3.5%)。2012年之前,電力儲能相關專利族數量呈指數級增長,隨後幾年趨於穩定。2018年再次顯著增長,增長率達到16.6%。總體而言,2018年電力儲能相關專利族年申請量相較2000年增至7倍,同期所有專利族年申請量僅翻了一番。

(2)電池技術主導電力儲能創新。電力儲能創新主要由電化學技術(即電池)主導,2018年電力儲能相關專利80%以上是電池技術。電磁儲能技術居第二,2018年佔所有電力儲能相關專利族數量的7%,機械儲能和熱儲能分別僅佔3%和2%。不同技術的研究基礎不同,但2012年前所有電力儲能技術專利申請增長強勁,與2000年相比,電化學(電池)技術專利申請增長超過400%,機械儲能增長超過1000%。但2012年以後,除電池外,其他技術都停滯不前甚至下降。

(3)過去十年裡電池創新相關專利申請活躍。2000年以來,電池技術主要由電池單元創新推動。2018年專利族數量同比增長14.9%,佔所有電池相關技術專利近3/4。2005年以來,鋰離子技術一直主導電池技術創新,尤其是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領域。2018年,鋰離子電池專利佔電池相關專利總數的45%。2009年以後,電池組技術在汽車應用領域發展活躍。儘管汽車領域在過去十年裡佔據電池應用主導,但其他領域也從中受益,22%的汽車電池組相關專利也可用於其他兩個應用領域。

三、電池技術專利申請人分析

(1)亞洲企業在電池技術創新中佔領先地位。電池技術創新主要來自亞洲,全球前10名申請機構中亞洲企業佔9個,前25名中亞洲企業佔2/3。三星幾乎在所有電池技術領域都名列前茅;松下擁有更加多樣化和平衡的投資組合,在鋰離子和其他電池領域都擁有相對較強的地位(專利族數量佔比平均為7.1%);中國臺灣富士康雖然在電池領域沒有很強的影響力,但在電池組終端應用方面顯示出強大的技術專長。

(2)電池技術創新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過去五年,排名靠前企業的電池技術創新活力略有下降。電池技術創新仍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2000-2018年,這些公司在所有電池相關專利中保持約80%的份額。2000-2018年,約70%的專利申請來自成立20年以上的企業。過去十年,成立10-20年的企業提交專利數量佔比幾乎翻番,2018年已上升至18%。

四、電池技術創新區域分析

(1)全球電池技術創新區域分布。2000-2018年,日本在電化學儲能和電磁儲能領域的專利申請最為活躍,佔比分別達到40.9%和47.1%,超過排名第二和第三地區的總和。在機械儲能和熱儲能領域,歐洲處於優勢地位。2000年以後,日本的電池專利申請全球領先,但並未轉化為市場動力,其僅佔有全球2%的電動汽車市場。過去十年,中國電池技術創新顯著增長,2018年專利申請數量已超越美國。歐洲電池技術創新主要由德國主導,其電池技術專利申請數量佔據歐洲的一半以上。

(2)日本在電池創新技術中佔據絕對優勢。韓國和日本在電池創新的專業化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美國、中國和歐洲則相對較弱。在歐洲,德國是明顯的領跑者。過去五年,雖然歐洲和美國在電池創新的相對貢獻有所下降,但它們參與國際合作的比例卻有所上升(歐洲從8.3%上升到8.5%,美國從11.8%上升到12.4%)。相比之下,中國在電池創新領域的迅速崛起伴隨著中國涉外合作專利數量急劇下降(13.2%降至6.6%)。日本和韓國的電池創新主要由大企業主導,美國主要以中小企業和大學/科研機構為主。

五、鋰離子電池技術進展

(1)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技術進展情況。自2000年以來,鋰離子電極材料相關專利申請數量一直穩定增長。2010-2013年間,從355件增加到近900件。到2018年,約40%電極專利均涉及鋰離子技術。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一直是發明競爭的焦點,因為它是決定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質量能量密度等性能和降低成本的限制因素。體積能源密度對於可攜式設備至關重要;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均對電動汽車極為重要,必須確保與內燃機汽車的性能和成本相當,同時保持車輛重量。具體技術進展如表1所示。

(2)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專利申請趨勢。目前,鋰離子電池技術挑戰重點已從提高體積能量密度和穩定性轉向提高質量能量密度、耐用性、功率輸出、充放電速度和可回收性等,正極材料也逐漸轉向NMC和LFP。2005年LCO專利申請數量是NMC的兩倍,但在2011年被NMC超越,NMC的專利申請數在2009-2018年間增加了400%。鋰離子負極材料專利在過去十年增長了200%。石墨作為一般性活性材料廣泛用於可攜式鋰離子電池負極。然而,石墨負極也有其局限性,如鋰的嵌入能力差。鋰合金是目前第二大最常用的負極材料,在2011-2018年期間專利數增長了四倍。

(3)鋰離子電池相關專利申請機構所佔份額差異明顯。2014-2018年,鋰離子電池前15位申請機構中,電極材料和固態電池相關專利數佔比略低於一般鋰離子技術。不同領域申請機構所佔份額差異很大(尤其是正極材料),前15位機構在主要材料如NMC(50.6%)和LMO(44.5%)的專利累計佔比很高,而新興材料如NCA(27.9%)和LFP(29%)專利佔比相對較小。鋰離子技術中78%的專利來自於大企業,但中小企業、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在新興技術領域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如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在鋰及其合金負極(23%)和LFP(21%)領域具有優勢,中小企業對NCA(20%)技術擁有一定優勢。

六、其他新興技術進展

(1)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技術發展情況。氧化還原液流電池的創新最近幾年才出現,該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在2012年幾乎翻了一番,到2018年已達到166項。2000-2018年,中小企業、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在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技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佔該領域所有申請專利的近一半。排名前五的機構在該領域專利總佔比為18%,明顯低於一般電池領域(28%)。美國在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領域佔主導地位,2000-2018年佔該領域專利份額的1/3,其次是歐洲(23.7%)和日本(19.2%)。

(2)超級電容器技術發展情況。2000年以來超級電容器有了重大發展,2017年專利申請量增至500多項。早期發展主要集中在靜電超級電容器以及混合型、贗電容型和電化學超級電容器。2006年以來,納米管和石墨烯電極是一個不斷增長的創新領域。除靜電超級電容器(大型企業專利佔比達81.2%),超級電容器的大部分創新來自中小企業和公共研究機構。從超級電容器創新區域來看,日本是明顯的領先者。2000-2018年間,所有專利數量中日本幾乎佔了50%,美國以18.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鋰電池是電化學儲能主流技術路線,邁進規模化階段(附報告目錄)
    電儲能是最主要的儲能方式,按照存儲原理的不同又分為電化學儲能和機械儲能兩種技術類型。其中,電化學儲能是指各種二次電池儲能,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和鈉硫電池等;機械儲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等。
  • 電池儲能技術發展現狀
    電池儲能技術利用電能和化學能之間的轉換實現電能的存儲和輸出,不僅具有快速響應和雙向調節的技術特點,還具有環境適應性強、小型分散配置且建設周期短的技術優點,顛覆了源網荷的傳統概念,打破了電力發輸配用各環節同時完成的固有屬性,可在電力系統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承擔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作用[3-4]。
  • 電池儲能技術的原理及電池儲能技術的特點和主要用途
    電池儲能技術的原理及電池儲能技術的特點和主要用途 李倩 發表於 2018-06-26 09:47:28 6月21日,位於鎮江丹陽的110kV建山儲能電站正式投運,該變電站是鎮江儲能電站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 解讀儲能標準 GB/T 36276-2018《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儲能與電工新技術研究所官亦標主任介紹,電池性能指標的模糊化、規劃設計的簡單化、消防設施的形式化成為當前電池儲能電站整體質量和安全的巨大隱患。因此,該標準的發布,對於規範產業發展、引導電池製造企業技術轉型與升級、消除信息不對稱具有重要的意義。
  • 報告顯示:中國電池技術國際專利躋身前四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人民網布魯塞爾9月23日電(記者 張朋輝)歐洲專利局和國際能源署9月22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在電池專利方面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四,排在日本、韓國和歐洲之後。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達110萬輛,佔世界的一半。
  • 2021年中國儲能技術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電儲能是最主要的儲能方式,按照存儲原理的不同又分為電化學儲能和機械儲能兩種技術類型。其中,電化學儲能是指各種二次電池儲能,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和鈉硫電池等;機械儲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等。
  • 澳大利亞縮短電力市場結算期,推動電池儲能參與躉售市場
    類似於大型Hornsdale電力儲備電站這樣的電池儲能設施以及虛擬電站中的小型集合系統已經證明了它們在澳大利亞的經濟價值,新規將會強化它們的作用 此舉有望推動電池儲能深入參與躉售市場的發展機遇,大幅縮短這一自1998年就開始實施的30分鐘結算時間規定。包括當前實體電力系統的5分鐘調度、市場30分鐘結算規定在內,結算期將實現與調度期的匹配。 雖然原本建議於明年7月開始實施新規,但考慮到 "新冠疫情造成的行業產能限制 "後,委員會決定將這一進程推遲三個月。
  • 2019年中國釩電池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大規模儲能領域需求前景廣闊
    釩電池(VRB)又稱全釩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大容量儲能裝置,其特有的電化學原理使其不同於傳統的蓄電池,並具有耐大電流充放電,容量易於調整,可深度放電,電解液重複使用,能實現瞬間充電,壽命長等諸多優點,不會造成環境汙染,不僅可與太陽能、風能系統集成,還可用作電站調峰系統、邊遠地區貯能系統、應急電源系統和電動車能源等優點
  • 谷歌為電力儲能投資,電池成為「多面手」選擇項
    做為一個公司數據中心的後備電力解決方案,谷歌正在為電力儲能投資。 「從氣候變化問題到無碳系統關鍵部件」在內,這一項目被描述為改變數據中心的第一步。位於比利時Saint-Ghislain的谷歌數據中心是這家搜尋引擎和網絡服務巨頭的首個增加現場太陽能發電的工廠。
  • ...會儲能專委會主任陳海生應邀講授華北電力大學吳仲華學院特色課程
    》第一講《中國儲能技術與應用進展》。報告由動力工程系副主任張磊教授主持,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和保定校區教師、學生代表200餘人參加會議。本次主講的內容為中國儲能技術與應用發展。電力儲能是解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提高常規電力系統和區域能源系統效率和安全性的迫切需要,被稱為能源革命的支撐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 飛輪儲能技術在電力儲能領域中的應用現狀
    飛輪儲能產品結構及工作原理飛輪儲能系統又稱飛輪電池,其基本結構由飛輪轉子、軸承、電動機/發電機、電力電子控制裝置、真空室等五個部分組成,結構示意圖見圖1。其中飛輪轉子作為飛輪電池的關鍵部件,一般選用強度高密度相對較小的材料製作而成,根據外形不同可分為圓輪、圓盤或圓柱剛體等類型;軸承是飛輪裝置的軸系支承部件,由於磁懸浮支承軸承和組合式軸承可以降低摩擦損耗,提高系統效率而成為了支承技術的研究熱點,尤其是組合式軸承結合了機械軸承和磁懸浮軸承的優點,已經引起了飛輪儲能系統研究和開發者的廣泛關注;電機作為一個集成部件,具有電動機和發電機的功能,可以在電動和發電兩種模式下自由切換
  • 202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電池儲能展 ESNA EXPO
    2021年美國電池儲能技術展覽會(ESNA)不僅在規模上擴大,而且是北美最大電池儲能技術展覽會,是北美電池儲能政策,技術和市場的領導者,最有影響力的電池儲能展覽會。    2、蓄電池+儲能器:各類儲能電池、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組件、電極材料、電解質、分隔器、箔製造設備及配件、自動化生產、電力電子技術設備、外殼、冷卻、通風等組件、測試、測量和檢測技術、用於移動及固定應用的蓄電池產品、超級電容器、回收技術和二次利用方案、產品及生產安全技術、研究和開發儲能系統、電極材料、電解液、分離器、電池膜、製造設備及附件、製造自動化、
  • 大容量鋰電適用於車載儲能和電力系統的功率型應用
    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大,比功率高,但成本高,存在電池的統一性和安全性問題。鋰電適用於電動汽車等移動式儲能方式。近年來在電力系統備用電源和電網調頻方面的應用也備受關注,可替代鉛酸電池用於中小型通訊基站,也開始運用於小型戶用鋰電儲能系統。
  • 谷歌為電力儲能投資,電池取代提供備用電的柴油發電機
    做為一個公司數據中心的後備電力解決方案,谷歌正在為電力儲能投資。但是, 「電池是多才多藝的團隊成員」,當做為備用方案的電池沒有被使用時,它還可以用於鞏固當地電網。 Kava的同事、谷歌無碳能源業務負責人Maud Texier向行業專業刊物《數據中心知識》表示,這一項目有三個目的,分別是:展示電池是備用發電機的可行替代品;展示電池儲能如何平衡電網;嘗試將電池儲能整合到谷歌的全球基礎設施項目組合中去。
  • 2030至2045年長時儲能技術或將主導儲能市場
    中國儲能網訊:一項新的研究認為,隨著太陽能發電成為加利福尼亞州電力供應的主導力量,長時儲能將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加州計劃在2045年之前消除化石燃料發電廠的碳排放,因此將會加快太陽能發電和儲能系統部署。這些趨勢表明,與目前安裝的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相比,電網將受益於持續放電時間更長的長時儲能系統。
  • 日本電池技術專利數遙遙領先 佔全球總量三分之一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本在電池創新技術領域依然是重磅玩家,其相關專利註冊量在該行業國際專利總量中的佔比超過了三分之一。 Energy Agency)的一份聯合研究,2018年,日本提交了2,339份電池方面的國際專利申請,幾乎是韓國(第二名,提交1,230份)的2倍。
  • 派能科技:ROE領跑業績爆發式增長 家用儲能產品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三
    截至2020年6月30日,派能科技已取得授權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47項、軟體著作權3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1項,且派能科技曾先後參與多項國家和地方重要科研項目,並作為組長單位參與起草《電力儲能系統用二次鋰離子單體電池和電池系統性能要求》和《電力儲能系統用二次鋰離子單體電池和電池系統安全要求》行業團體標準。
  • 2020年儲能行業研究報告
    2014 年,《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 年)》首次提出利用儲能去解決可再生能源的 併網消納問題。2016 年,《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 年)》成為電儲能技 術發展的重要指導文件。2017 年 10 月 11 日,我國大規模儲能技術及應用發展的首個指導 性政策《關於促進儲能產業與技術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明確「十三五」和「十四 五」時期儲能發展任務。
  • 南加州愛迪生電力公司籤署590MW電池儲能項目電力採購合同
    據外媒報導,加利福尼亞州公用事業廠商南加州愛迪生電力公司(SCE)日前宣布,已經與多個儲能開發商籤署了總裝機容量為590MW電池儲能系統的長期電力採購協議。這些項目其中包括計劃由NextEra Energy公司部署的裝機容量為325MW電池儲能項目,Recurrent Energy公司部署的裝機容量為200MW電池儲能項目,174 Power Global公司和韓華集團共同部署的一個裝機容量為60MW電池儲能項目,以及住宅太陽能安裝和租賃商Sunrun公司部署的一個裝機容量為5MW用戶側電池儲能項目。
  • 韓國鋰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安全事故的分析及思考
    1、韓國鋰電儲能電站安全事故概述近三年來,國內外鋰電池儲能系統裝機增長迅速,據統計,僅2017—2018年間電化學儲能裝機由2926.6GW增長至6625.4GW,年增幅126.4%。其中,韓國鋰電儲能在其可再生能源證書獎勵政策激勵之下迅速發展,2018年全球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中,韓國幾乎佔據全球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