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好萊塢電影《戰爭之王》的片尾,被捕獲的跨國軍火販子尤裡一席話讓人如當頭棒喝:「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軍火販子是你的老闆——美國總統。他一天賣的比我一年的還要多。」
如果這句銀幕上的「戲子之言」不假,那倒不難理解年關將至,歐巴馬政府突然宣布對臺軍售的舉動了。
在這份18.3億美金的武器清單中,反覆出現的名字是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兩家公司。這兩個排名世界前十的軍火商,在2016年軍火公司向總統大選和政黨政治捐款中,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三。
其中的世界軍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在歐巴馬第一個任期伊始,給了民主黨55%的政治捐款。
向「大金主」投桃報李,邏輯上不是不成立。
一直以來,對臺灣出售武器模式上,美國採取了非盟國和地區的「對外軍售」模式,即一套經過政府立案、申請、審批覆雜流程的辦法。
首先是臺灣在美國在臺協會的牽線搭橋下,向美國方面交出一份採購清單,這個事情往往發生在一年的年終。
而後在次年年初,雙方將對臺灣方面提出的軍購清單進行會談。直接對接對外軍售項目的國防部工作組將受邀前往臺灣考察,並回國匯報。在小布希政府時期,這種一年一度磋商的辦法被一種更加靈活、簡便的「基於實際需求」模式取代。
春季一到,美國行政系統內各部門的高層將有一個小範圍的協調磋商。坐在這張「圓桌」上的,往往是國防部一位副部長、國務院一位負責軍控和國家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以及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
美方的決定,臺灣當局將在緊接著召開的美臺防務年會上知曉。而一旦雙方達成共識,國防部便會報請美國總統批准。
被世界公認出口武器規則最嚴格的美國,表面上看確實如此。但即使是號稱世界上最民主的土壤,也不缺錢權交易的噱頭。
眾所周知,歐巴馬上臺執政之前的1994-2008年,美國軍火商都是將50%以上的政治獻金獻給共和黨。直到歐巴馬上臺後,這一現象被打破。
根據2010財年的捐款數額統計來看,捐款總額排在第一位的洛克希德·馬丁將55%的款項捐給了民主黨,排在第二的波音為民主黨貢獻了63%;隨後是諾斯羅普·格魯曼,59%;雷神排第四,58%;排第五的是通用動力,62%捐給了民主黨。
這很快讓洛克希德·馬丁享用了歐巴馬政府上臺後準備的「第一口」對臺軍售盛宴。在2010年初歐巴馬籤下的對臺軍售大單中,黑鷹直升機和「愛國者3」飛彈都由洛克希德·馬丁生產。
歐巴馬上臺初期先後籤下的百億美元對臺軍售案,可以說是對「大金主」的投桃報李。但今天時隔四年即將卸任的舉動卻有些奇怪。
因為在歐巴馬的第二任期,情況發生了改變。
根據美國「公眾誠實中心」公布的2014年選舉中期美國軍火公司政治捐款的排名數據,排名第一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捐款總額為296.1022萬美元,其中60.1%給了共和黨,39.9%給了民主黨。排名第二的是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總額為265.864萬美元,其中56.6%給了共和黨,43.4%給了民主黨;排名第三的是波音公司,總額為262.2329萬美元,其中58.2%給了共和黨,41.8%給了民主黨。
到了今年,在對2016年總統大選和政黨的政治捐款中,洛克希德和雷神分列第一和第三,把60%以上的政治捐款給了共和黨。
數據分析模型會告訴你,歐巴馬政府這樣的決定是壓力多過「報恩」。
軍火商向五角大樓辦公室的華麗轉身,成為軍工企業的「代言人」,背後是軍工企業對政府高層的強力遙控。歐巴馬政府時期,軍工企業成為推動對臺軍售的核心力量,軍事部門的介入堪比前任政府。
國會對軍售案的出臺介入力度也相當大,歐巴馬政府新一屆國會就職以來,熱衷在臺灣問題上表達強硬態度的議員明顯增加。
最為有名的是2002年成立的親臺團體「臺灣連線」。這個團體在成立之初有85人。而現在,據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介紹,在美國第111屆國會,435名眾議員中有134名屬於「臺灣連線」,而參議院100個議員中就有27名,兩院加起來親臺勢力佔去了議員總數的三分之一。
根據2008年美國非黨派研究團體「責任政治中心」的一份調查報告,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中,共有151位議員投資大型軍工企業。而這些投資在2004-2006年給議員帶來了6200萬美元的利潤。
這些與軍火公司利益直接綁定的議員,常常聯名寫信給總統或國務卿,對內閣政府軍售決策施壓。
1992年,來自德克薩斯州的201名議員,聯名上書老布希,呼籲其儘快同意臺灣出售150架F-16戰鬥機。得州正好是F-16的生產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所在地。到了老布希的兒子小布希上臺後,美國國會內部著名的「反華」和「反共」派領軍人物赫爾姆斯和考克斯,率參眾兩院103位議員聯名致信小布希,要求對臺灣出售「宙斯盾」驅逐艦。一些知名議員也會通過大眾媒介,製造「中國威脅論」和發表對華強硬的主張,力促軍售案的通過。
在剛剛宣布的對臺軍售案中,向來以對華強硬聞名的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John McCain)就對媒體呼籲,「要建立更加常規化的過程,來考慮臺北的購武需求,以避免因為害怕影響中美關係而造成的延期,這種延期可能會危及臺灣的防禦能力。」
美國外交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羅伊斯(Ed Royce)則表示:「我們對待向臺售武應該無異於我們對待其他緊密安全夥伴。」
此外,美國對臺營銷也下了不少功夫,一些美國五角大樓的退休高官受聘於美國軍工企業在臺灣分公司,美國軍火公司還從臺軍高官或其親屬中尋找得意人選,利用他們的裙帶關係影響臺軍軍購的選擇意向。其中一個叫「國防部武器獲得管理室」是美國軍火商最中意的「代理人」大本營,因為該部門對臺灣軍購有建議權。
在臺灣軍火圈,最為外界所知的比如臺灣前「國安局副局長」辛尚志之子、號稱臺灣「軍火教父」的辛立仁,他是SW衝鋒鎗和雷明頓狙擊槍的代理商;又比如洛克希德·馬丁的代理商侯天利,他的兄長侯鴻昌是臺灣原「空軍與聯勤副總司令」;代理潛艇買賣的張家寶,是原「國防部副部長」霍守業的同學;此外圈內還有一些重量級人物。比如陳澤寵,其父為國民黨元老陳立夫;馬賓農,其嶽父是國民黨大佬楊森。這些「代理人」對臺軍的建軍計劃、軍購政策和人事變動了如指掌。
在對臺軍售問題上,歐巴馬不是可以單獨話事的「世界頭號軍火販子」,他身後是複雜的軍工「鐵三角」內部各種勢力的角力。當然,這樣的決定也有歐巴馬政府的主觀戰略考量和個人政績的考慮。
美國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軍事專家費學禮(Richard Fisher)的觀點認為,這次更多的是一個「象徵性的軍售計劃」,即在臺灣選舉前表示(民主、共和)兩黨對臺灣的持續支持。
從軍售時間和數額來看,這是美國時隔4年後首次對臺武器出口,在過去將近40年中,這是間隔時間最長的一次。且數額相比歐巴馬上一任期120億美元的大單,規模壓縮不少。
與此同時,臺灣島內也出現了「這批武器是美國清倉所用」的批評之聲。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袁易表示,「臺灣想要的美國沒有賣。」
比如,臺灣需要的潛艇和F-16C/D戰鬥機,美國都沒有應允出售。
而臺灣軍隊前高級將領、曾任「立法委員」的帥化民看來,10年來美國已經沒有向臺灣出售過真正重大的軍事武器。「(軍售內容)對大陸沒有什麼威脅性。」帥化民分析。
但事實上,這18億美元左右的購武清單,在外交層面遭到了北京的強烈抗議和相比過去多數案例更加明確的抗議措施——制裁軍售企業。上一次中國政府首次對美國軍火商制裁,還是2010年。
2010年64億美元的對臺軍購大單宣布後,中方很快宣布四項反制措施——暫停兩軍計劃內有關互訪安排,推遲兩軍交往項目,推遲副部長級戰略安全磋商,以及制裁對臺售武的公司。而這次中國的反制措施中沒有了斷絕部分軍事往來的內容。
制裁一旦展開,透過這次清單不難發現,受影響最大的企業有兩家——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公司。
在雷神的官網上能看到,雷神在中國的業務大多停留在2000-2001年,彼時雷神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被北京機場、香港機場和其他十幾個中國民用、軍用機場選用,每個機場空中管制系統合同額為數百萬美元。但此後,便不再出現有新的項目合作。據相關報導,雷神在2004年撤走了在華代表處,並徹底退出了中國大陸市場。南方周末記者曾向雷神公司發出採訪郵件,未收到回復。
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防工業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中國的生意往來則比較多。在洛克希德官方主頁上搜尋發現,2013年洛克希德·馬丁在中國南部沿海建造10兆瓦特小型熱能轉換站;2014年,洛克希德·馬丁與中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籤約,在2017年前為中國建造完成核反應堆冷卻劑系統;剛剛過去的9月,洛克希德·馬丁向中國奧凱航空公司出售兩臺全任務飛行模擬器。
此外,洛克希德·馬丁的子公司薩維科技,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上海設有分公司,業務主要是為港口貨櫃提供自動識別和分類管理系統,及貨櫃運輸、物流系統的解決方案。該企業與中國合同總額已超過3000萬美元,且逐年攀升。
隨著中國經濟體量越來越大,即使是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的軍火頭子,也不免想要在中國的經濟浪潮中分一杯羹。這意味著他們在今後對臺軍售的項目中,會更加在意北京的態度。一個明顯的案例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軍火大鱷波音公司。根據波音的估計,未來20年中國大約需要3700架民航客機,佔世界民航市場的四分之一強,因此波音一直在致力於爭取設立波音中國分公司,如此緊要關頭,波音在對臺軍售問題上要小心謹慎得多。
但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除非這些軍火商在華業務超過他們的軍火生產利益,否則美國的政治決策制度和運行體制決定了,制裁這些企業也無法阻止美國對臺軍售。
就像好萊塢電影《戰爭之王》的一句臺詞,「有時,他(美國政府)需要我這樣的自由工作者,來支持那些他不可能支持的軍隊。很不幸,對你,我是一個必須要存在的惡魔。」而實際上現實中,軍火公司恰恰也是靠這句話生存的,現實甚至往往比電影更殘酷。
南方周末記者 賴競超
往期精彩回顧:
南沙島礁是怎樣從臺灣手裡丟失的
中國正尋求海上立足點
從韓國軍方射擊中國漁船看中韓漁業糾紛
「普京"在敘利亞開啟報復程序?
多面「將軍書畫院」
俄土吵架|「豬隊友」美國很尷尬
防務,是國家安全,地緣政治,軍事發展……
防務指南,不僅有國內外防務智庫、專家的研究成果和觀點,國際防務領域的最新資訊,也有南方周末防務版和南方日報軍情觀察版的深度報導。
我們也歡迎你來信、來稿,分享您在防務領域的看法和思考。歡迎推薦你感興趣的防務話題,如果話題得到採納,我們會贈送一份精美書籍或雜誌。
互動方式:
1、在該微信對話框直接回復;
2、發郵件:344531600@qq.com
我們十分期待您的留言或來信。
微信號
fangwuzh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