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忠縣的柑橘獲得新加坡消費者青睞;馬來西亞的新鮮榴槤在重慶超市熱銷;裝載著「重慶造」輕卡的貨船駛入菲律賓港口……「十三五」期間,一條新的大通道連接起中國西部和世界各地,從重慶、四川、貴州、甘肅等西部省份出發的貨物,沿著鐵路向南到廣西欽州港等沿海沿邊口岸,換船出海,通達全球。這,就是西部陸海新通道。
從重慶出發,走水路到長江出海口有近2000公裡,而到廣西欽州港只有1000多公裡;往常經東部地區出海到東南亞,要花近1個月時間,如今通過鐵路由廣西欽州港出海,全程只需1周左右。西部陸海新通道帶來的巨變,展現出內陸地區突破對外開放交通物流瓶頸的新思維、新作為,是貫徹落實國家西部開發開放戰略取得重要成果的生動呈現。
要致富先修路,發展經濟交通先行。儘管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內陸交通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鐵路、公路、水運方面漸具優勢,但時間長、效率低、成本高等短板的制約,難以適應西部大開放、內陸大開放形勢發展要求。陸海通道從無到有、日益完善,有效破解了這一難題,通過優化交通資源要素配置,原有的物流優勢得以發揮出來,成為一條成熟的國際貿易通道,由此也讓人領略到了內陸開放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智慧和膽魄。
新思路觸發新突破,新理念催生新變化,新通道帶來新效率。截至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貨物品類超過500類,輻射95個國家和地區的249個港口。今年1至11月,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重慶—欽州)開行1137列,同比增長36.82%;跨境公路班車(重慶—東協)開行2493車次,同比增長128%;國際鐵路班列(重慶—越南河內)開行146列,同比增長125%,陸海新通道在西部開放中的樞紐地位越發顯現出來。
陸海新通道拓展了西部開發新空間,開闢了西部開放新天地,加快了構建內陸開放高地的進程,硬體的優化、完善固然是前提、基礎,軟體的升級更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引入沿海地區的「信用證結算+海鐵多式聯運」國際金融結算模式,國際鐵海聯運提單由重慶籤發全球,全程「一單制」提高接駁效率,進出口企業還可以用提單融資,降低資金成本,這樣的機制、規則創新創造了更為便利的運營環境,給新通道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用武之地」。
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形成了『13+1』省區市合作共建格局,正聯合通道沿線海關、口岸、交通等部門,搭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公共信息平臺,推動合作共贏。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進一步貫徹落實,經濟、高效、便捷、綠色、安全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有望儘快建成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連接「一帶」和「一路」的陸海聯動通道、支撐西部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陸海貿易通道、促進交通物流經濟深度融合的綜合運輸通道,為推動深化陸海雙向開放、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秦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