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場監管總局曝光首起短視頻銷售野生動物案例
線上線下聯動斬斷野生動物交易鏈
3月30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一批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典型案例,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第9批「聯合雙打行動」典型案例。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市場監管總局對外通報了一起借快手短視頻銷售野生動物的案例,這是目前市場監管總局曝光的首起短視頻銷售野生動物案例。
App秘密銷售野生動物
網絡成非法交易重災區
2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快手短視頻上銷售野生動物。唐山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局立即協調路北區公安分局網安大隊對舉報者提供的快手直播號所有人地址進行核實。3月2日,路北區韓城鎮宋二村村西林地養殖場被現場查獲疑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腹錦雞12隻、白腹錦雞1隻。
經查,當事人谷某在沒有辦理營業資質、馴養繁殖許可證的情況下,承包土地開辦養殖場,由於疫情原因無法銷售,便在快手平臺進行宣傳銷售。唐山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局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規定,扣押上述涉案錦雞13隻交由相關部門鑑定,並進行立案調查。目前,案件正在調查處理中。
隨著網絡形態日益豐富,短視頻、直播、微信朋友圈、手機App等平臺上陸續出現為涉嫌非法捕獵行為或非法售賣提供便利的內容。並且,傳統的網絡交易平臺上始終不乏野生動物違規交易。
《法制日報》記者梳理了自今年2月初以來市場監管總局披露的9批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典型案例,發現網絡黑市正在成為非法野生動物便利交易渠道。網絡野生動物販賣以其「高利潤、低風險」的特點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正在變得越來越猖獗。
在網絡黑市野生動物交易中,只要購買者知道確切的地點和方式,無論是象牙、北極熊毛皮、穿山甲,還是犀牛角、活老虎,都可以在網上買到。由於網絡黑市「範圍廣、隱藏深」,打擊網絡非法野生動物販運並非一日之功,卻迫在眉睫。
網絡成為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重災區已成為業內的共識。其實早在2016年,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線上比例就已經超過了線下比例。根據民間研究機構發布的《中國野生違禁品網絡交易趨勢研究報告》,從公開報導的野生違禁品交易案件來看,2015年1月至5月,有30.6%的案件涉及線上環節。2016年1月至5月,這一比例提高到了46.3%,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公開報導的野生違禁品交易案件中,象牙交易中採用網絡平臺出售的比例達到48%。通過網際網路渠道售賣陸龜、蟒類、犀牛角的案件數量甚至超過了單純依靠線下銷售的案件數量,陸龜100%通過網際網路販賣。
「近幾年,隨著線下治理的推進,線上交易的比例可能還在繼續上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趙輝分析稱。
值得注意的是,《法制日報》記者發現,除了網絡交易平臺以外,寵物店也成了非法交易銷售野生動物的另一個「秘密渠道」。
此次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兩起涉及寵物店。其中一起是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一寵物店被查獲桃臉牡丹鸚鵡1隻、玄鳳鸚鵡2隻、文鳥2隻及鷯哥1隻,當事人無法提供交易記錄及馴養、狩獵、進出口等合法來源證明,且無法與購買人取得聯繫。長春市市場監管局寬城分局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規定,沒收涉案野生動物並處罰款。
另外一起是長春市南關區一寵物用品店被現場查獲蜥蜴(豹紋守宮)8隻、烏龜1隻、蜘蛛7隻。當事人無法提供合法來源證明。長春市市場監管局南關分局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規定,當場扣押上述涉案野生動物送交鑑定,並進行立案調查。目前,案件正在調查處理中。
監管聯合平臺共同行動
力圖斬斷野味產業鏈條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為了斬斷「野味產業」的黑色鏈條,中國各級政府和立法機關迅速行動。
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公告,決定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隨後,國家衛生健康委出臺工作方案,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公安部下發緊急通知,嚴厲打擊涉及野生動物的違法犯罪活動。
2月8日,市場監管總局制定《關於依法從重從快嚴厲打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違法行為的意見》,明確對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非法交易、口罩等防護用品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在依法可以選擇的處罰種類和處罰幅度內頂格處罰。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其中明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淘寶、京東、蘇寧、拼多多、微信、微博、百度、抖音、快手和小紅書……這些網絡平臺近日也已經向數家電商和社交平臺發函,要求其下架違規的野生動物商品。原先出現的野生動物製品連結,目前絕大部分已經失效。
堅持線上線下一體治理
做好機制對接配套支持
趙輝分析稱,網絡交易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具有隱蔽性強、操作簡單、違法成本低等特點。除此以外,交通運輸方式多樣化也為查處野生動物網絡交易增添難度。據調查統計,大多數網絡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案件中,犯罪分子都會選擇用快遞的方式進行運輸、銷售。全國快遞貨物數不勝數,安全檢驗和交通運輸部門的檢查工作不能做到無一缺漏。快遞方式隱蔽性強而且費用低廉,成為網絡非法交易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首選方式。此外,有的不法分子還找長途車司機帶送貨物,很多「有經驗」的長途車司機會選擇偏僻小路行駛,躲避關口檢查。
在趙輝看來,打擊網絡非法銷售野生動物行為,必須保證線上線下一體治理,做好機制對接和配套支持。首先,網際網路平臺的責任需要在法律上予以明確;其次,郵政快遞、交通運輸、檢驗檢疫、市場監管、公安等多個部門應該緊密配合、實行聯動。
「打擊網絡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技術層面的問題從來不是關鍵,關鍵是重視程度問題。」趙輝認為,不能僅僅依靠市場監管部門、公安部門、林草部門等政府機構,平臺企業也要積極行動起來,承擔相應的責任。另外,社會公眾也要積極舉報。
據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介紹,電子商務法明確,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銷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發現平臺內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存在違反規定情形的,應當依法採取必要的處置措施,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根據此規定,平臺有責任對平臺內經營者是否有主體資格,銷售商品是否合法進行審核。對於一些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商品,或者經過許可才能銷售的商品,平臺若不屏蔽、斷開連結,就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記者 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