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權益基金大爆發 2020公募基金閃耀資本市場)
對於公募基金來說,2020年是一個歷史性的「超級大年」。
數據顯示,2020年公募新基金髮行數量和規模均創出歷史新高,尤其是新發基金規模超3.1萬億,助推公募基金規模節節攀升,11月底創出歷史最高值——18.75萬億。其中,權益基金成為最亮眼的明星,全年新基金髮行超2萬億,創出歷史新高;偏股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都超過了40%,更多基金經理管理規模超百億。
公募基金頻頻刷新紀錄背後,是投資者對公募基金越來越廣泛的認知和認可。證監會日前提出,2021年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這更有利於繼續提升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的佔比,將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繼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增強公募基金財富管理和普惠金融的功能,更利於我國資本市場繼續高質量健康發展。
新基金髮行3.1萬億創新高
今年新基金髮行爆款不斷:開年僅用3個月時間發行總規模就突破5000億,6月份突破1萬億,8月份突破2萬億,截至12月16日,新基金髮行總規模突破3萬億,而最新數據已超3.1萬億。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年內成立新基金1399隻,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12萬億元,這是基金業史上首次出現單年度新基金成立規模超過3.1萬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權益基金唱起主角,整體發行規模史上首超2萬億元,達到2.001萬億,佔比達64.15%。
年度權益新基金募集上一次超過萬億,還是在2015年牛市。當時權益基金同樣上演爆款基金「連環炸」,整體募集規模至少在1.4萬億,今年已大幅超越這一紀錄。
百億爆款基金層出不窮。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年內已有40隻基金髮行規模超過百億,大幅刷新去年創下的26隻百億基金的紀錄。其中,南方成長先鋒以321.15億元位居榜首,這也是歷史上第三大主動權益基金;緊隨其後的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鵬華匠心精選、華安聚優精選、易方達均衡成長、匯添富穩健收益等,首發規模均超200億元,其中,鵬華匠心精選首募當日吸引認購資金高達1371億元,創下新的認購紀錄。
從基金公司看,大中型公司明顯佔據新發市場的多數份額,易方達、匯添富、鵬華、南方、廣發、嘉實、華夏等8家公司新發基金募集規模均超1000億元,易方達和匯添富更是超過2000億元。
在權益基金大發展的助推之下,公募基金總規模也在「勇攀高峰」。基金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2家,這些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8.75萬億元,創出公募基金總規模的歷史最高值。其中,權益類基金規模激增2.7萬億,是最重要的主力軍,目前權益類基金總規模達到5.88萬億元,在公募基金總規模中佔比31.37%,實現大幅提升。
業績冠軍收益超163%
從基礎市場看,今年以來主流指數都呈現上漲態勢,表現最好的是創業板指,漲幅已達到57.99%,此外,中小板指、深證成指的漲幅也超過34%。公募基金整體表現要好於主流指數。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來權益基金整體獲得32.85%的收益,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率為34.38%,而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分別為45.76%、39.45%。同時,今年實現業績翻倍的基金已達55隻,是一個「業績大年」。
基金業績榜上,同一位基金經理「霸佔」了前四,這4隻產品為農銀匯理基金趙詣管理的農銀匯理工業4.0、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農銀匯理研究精選、農銀匯理海棠三年定開,收益率分別達到163.33%、161.96%、152.42%、135.89%。
去年廣發基金劉格菘管理的3隻基金包攬年度業績排行榜前三,今年趙詣幾乎已經「鎖定勝局」,將會重現這一輝煌場面。此外,目前業績最牛的基金,年內收益率已經超過163%,位居2016年以來新高水平,創出近五年業績新高。而2015年業績冠軍是宋昆管理的易方達新興成長混合,收益率為171.782%,今年離這個紀錄還有8.45個百分點,如果新能源股本周繼續大漲,存在超越的可能性。
此外,陸彬所管理的滙豐晉信低碳先鋒、黃樂安的工銀瑞信中小盤成長、李遊的創金合信工業周期精選A、孫迪和鄭澄然的廣發高端製造今年以來收益率也超過130%。收益率在110%到130%之間的基金也達到17隻。今年不少業績跑在前列的基金經理,都屬於新生代。
其實2019年公募基金也表現較好,剔除分級基金以及2019年新成立的基金,最低倉位為60%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43.73%,而最低倉位為80%的主動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45%,跑贏滬深300、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中小板指等主流指數。2019年和2020年出現明顯的結構性牛市,公募主動權益基金持續上演「炒股不如買基金」,這在歷史上是非常難得的。業內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大面積跑贏上證指數的背後,顯示出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性,抓住了市場結構性機遇,更體現了市場的變化:市場越來越成熟了,股票定價更趨理性,專業投資機構話語權上升。
權益基金的大發展也讓基金經理「百億俱樂部」大幅擴容。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目前管理規模超100億元的權益基金經理達到216位(含指數型產品)。從主動權益基金來看,有18位基金經理管理規模超400億元,其中,廣發劉格菘、易方達張坤、南方毛煒、匯添富胡昕煒、鵬華王宗合、景順長城劉彥春、嘉實歸凱等管理規模超過500億元。隨著資金追捧明顯基金經理趨勢不變,未來基金經理管理千億級基金或成為「常態」。
此外,基金作為機構投資者的重要代表,在市場中話語權明顯增加。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合計3.87萬億,佔兩市流通總市值的6.75%,這意味著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佔比時隔7年重回6%之上,而這一趨勢還在繼續。
基金行業迎來「黃金時代」
如此亮眼成績的背後,體現了公募基金以完善的內控體系和穩健的業績贏得了投資者認可。市場人士預計,公募基金依託其強大的管理能力將在未來繼續佔據優勢,基金行業大發展的趨勢不改,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公募基金出現「超級大年」,有諸多助推因素。2019年,證監會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2020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持續推動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多方拓展中長期資金來源,促進投資端和融資端平衡發展。此外,在低利率、低增長和高負債的全球大環境下,A股成為性價比相對更優的資產類別。公募基金也展示出了不俗的收益率水準,激發了投資者入市的熱情,而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一家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市場有五大值得關注的變化,一是隨著資管新規逐漸落地,打破剛兌、理財產品淨值化是一個必然趨勢;二是疫情之下全球進入低利率時代,包括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在內的固定收益類收益率不斷下滑;三是「房住不炒」的大方向難以看到放鬆跡象;四是疫情帶來新變化,受疫情影響,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發生變化,中國資產的性價比在全球範圍內突出;五是目前直接融資取代間接融資、資本市場的歷史地位提升趨勢尤其明顯。這些因素都促使投資者逐漸將視野轉向權益類資產,給包括基金在內的大資管行業帶來新機遇,而運作規範、信披透明、主動能力較強的公募基金,在整個大資管領域的機構中更具優勢,尤其是權益投資能力在資管領域最強,因此迎來黃金髮展時機。
不過,在行業高光時期,仍有一些隱憂,如「贖舊買新」、「基金賺錢但基民不賺錢」等。業內人士表示,權益市場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基金等資管機構正可大展拳腳,理性投資、長期投資才能讓資管行業發展得更為穩健。作為渠道端,更需要從投資者實際利益出發,提供適合的服務,而不能從自身利益出發給出投資建議;作為投資者,更需要樹立長期投資理念,投資基金前要了解基金經理的風格、投資業績等,做「明明白白的投資者」;作為基金公司,不僅要做好投資,更需要下功夫做好投資者教育,更多布局封閉一年、二年、三年產品,以及定期贖回的創新型產品,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