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老張聊科技」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點擊上方關注「老張聊科技」。
網上介紹固態硬碟的時候,這樣講道——據NAND Flash的類型不同,擦除壽命P/E也不相同,目前存在的NAND Flash分為SLC、MLC、TLC三種類型。三種類型的快閃記憶體P/E分別為SLC 5000~10000次,MLC 1000~3000次,TLC 500~1000次。什麼?500次,那麼低的擦寫次數,豈不是幾天就用完了?
看著很多人擔心,老張也認真查閱了資料,結合自己掌握的知識,跟各位簡單聊聊。
這裡,老張有必要先給大家解除一個誤區,很多人說寫入次數太少了肯定壽命短,但是這個長短的概念可真不是單純字面理解的1000次、3000次神馬的。
首先說,這個數字是擦除。對於固態硬碟來說讀取內容是不影響壽命的,寫入才會,因為寫入意味著要擦除。
舉個實際點的「慄子」吧,小編的120GB固態硬碟是TLC的,按照1000次的P/E寫入次數計算,這塊硬碟的寫入總量應該是120×1000=120000GB,也就是你需要寫入至少120TB的文件才會損壞,如果是每天寫滿120GB,要寫1000天,也就是2.7年。而且,這個數據是個保底數據,就是說到了這個次數也不一定會壞,就算壞也不是馬上就壞,可能會繼續堅挺下去。
正常使用電腦一天的寫入量也就在GB級別。等這塊硬碟真正壞的時候你也該換電腦了。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測試,關於SSD壽命的。好像是三星的一款TLC的。具體測試數據記不清了。反正用了一個多月拼命寫入擦除,在超過壽命之後很長時間都還堅挺。
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一句話,日常使用ssd就不用在意壽命了。它肯定比你電腦堅持的久。
再說,這幾年3D NAND技術越來越成熟,快閃記憶體價格會越來越低。等你用壞了一個256G的固態的時候。可能2t的固態都白菜價了。
所以買了固態盤就好好用,只要大品牌,價格不是低的離譜的,基本不會有什麼風險,機械盤也有好處,就是慢慢會逐步出現問題而不是一下子全壞掉。固態和機械,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他們有重合區間,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各有各的舞臺!
關於固態硬碟的壽命問題,你怎麼看?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老張聊科技,和你一起聊聊生活中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