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入選麻省理工雜誌「35歲英才榜」

2021-01-19 騰訊網

南報網訊 (記者 談潔) 8月23日,《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雜誌揭曉2016年35歲以下傑出青年創新人物評選結果,共有6位中國青年入選,本報曾率先報導過其科研成果的南京大學朱嘉教授榜上有名。

據介紹,《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於189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刊,現已發展為具全球影響力的數位化平臺。

本屆35名來自世界各地的35歲以下傑出青年創新者入選,覆蓋醫療、能源、計算機和高端電子器件等領域。他們分別被授予發明家、創業人、遠見者、人道主義者和科技先鋒頭銜。

此次榜上有名的6位中國學者分別為IBM研究中心研究員曹慶、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助理教授刁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高偉、前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研發構架師/首席設計師顧嘉唯、清華大學副教授張一慧以及南京大學教授朱嘉。

今年34歲的朱嘉獲得的頭銜是「科技先鋒」,獲選理由為「設計便攜裝置,利用陽光將水源淨化為飲用水」。

「水源無處不在,飲用水卻並非如此。」朱嘉介紹,他設計的薄金屬片能夠漂浮在水體表面,吸收光能使水源轉化為水蒸氣,並進一步凝結為清潔水源。「它只需要兩樣東西。首先是水,無論是什麼樣的水。另外就是太陽。」朱嘉說,這一設備可以用來淡化海水,也可以處理汙水。在水轉化為水蒸氣後,留下的鹽或者汙染物很容易被收集,「水蒸氣不一定非要冷凝處理,還可以用來發電。」

本報3月10日,曾以《南大80後奶爸收穫「黑金」可高效淡化海水》為題,對該研究成果進行了報導。

擴展視頻:與原文無關

相關焦點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哲教授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2020年12月10日,由DeepTech深科技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共同評選的第四屆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在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上公布,來自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慧學院的劉哲教授光榮上榜,並在大會上作題為「萬物互聯,密碼護航」的分享報告。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8年「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第二批評委發布
    自 1899 年創刊以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一直都是科技創新的倡導者和見證者,致力於關注技術突破與創新,每年評選的 35 歲以下創新科技青年,就是旨在提醒我們——在所有的創新背後,是一群有理想、有憂慮、有野心的年輕人。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創新35人亞太區榜單即將全新推出
    繼「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Innovators Under 35,TR35)中國區榜單成功落地四年之後,2021 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將聯手 DeepTech 推出全新版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亞太區榜單(Innovators Under 35 Asia Pacific,TR35 Asia Pacific)。
  • 上海交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韓達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2020年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和仁濟醫院的PI韓達研究員獲得「遠見者Visionaries」稱號。
  • 赴麻省、斯坦福讀博,31歲成"雙一流"高校副教授,河南青年入選重要榜單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發布儀式在浙江紹興舉行。今年的35位入選者涵蓋了全球最前沿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研究,代表著中國科技發展中崛起的新興力量。來自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金陽副教授入選榜單。
  • 麻省理工雜誌發布中國區青年創新獎榜單 7名科創界「後浪」獲獎
    論壇上獨家發布了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出的TR35青年創新獎,7位獲獎人來自分子醫學、生物科技、光電科學、天文等多個領域,展現出新一代科創界「後浪」風採。資料圖,饒強 攝從1999年開始,世界上影響力極大的新興科技商業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一年都會選出35位35歲以下最具有創新性與影響力的科學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創業者,即TR35榜單。
  • 僅35人!山東大學4人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年齡最小才29歲!
    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頒獎典禮在"名士之鄉"紹興啟幕。峰會上,重磅發布了第四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
  • 禾賽科技CEO李一帆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在「名士之鄉」紹興舉行。數百位國內外行業專家、青年科技領袖和商業精英齊聚一堂,碰撞新思想、分享新觀點。同時,全球最權威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TR35)2020 年榜單也在現場重磅發布。
  • 從985博士到交大教授,他2次破格晉升,現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
    12月10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年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出爐。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沈超教授榜上有名,獲獎理由為: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
  • 禾賽科技CEO李一帆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榜單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在「名士之鄉」紹興舉行。數百位國內外行業專家、青年科技領袖和商業精英齊聚一堂,碰撞新思想、分享新觀點。同時,全球最權威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TR35)2020 年榜單也在現場重磅發布。禾賽科技CEO李一帆榮獲創業家稱號。
  • 從985博士到交大教授,他2次破格晉升,如今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
    》2020年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出爐。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沈超教授榜上有名,獲獎理由為: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
  • 華為、小米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 家聰明公司榜單
    集微網11月20日消息,日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今年 「50 家聰明公司」(50 Smartest Companies,TR50)榜單,華為、小米入選。圖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圖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 2020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即將發布
    為了找到這些「最有潛力改變世界的創新青年」,2017 年,我們將持續關注從事創新科技研發、科技應用和商業發展青年人才的權威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Innovators Under 35)落地中國,以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出爐:編程貓...
    2020 年12月10 - 1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榜單發布儀式在浙江紹興隆重舉行。 以下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 人」2020 年中國區榜單獲獎人名單(排名不分先後):1.巨 龍獲獎年齡:33 歲職位: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助理教授獲獎理由:創新實驗手段,揭示了石墨烯的全新物理特性和應用前景。2.
  • 微生物所施一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
    2020 年 12 月 10 - 11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榜單發布儀式在魯迅故裡——浙江紹興啟幕。經過全球 50 餘位頂級科學和技術領袖長達一年的嚴格評審,「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
  • AI領域僅5人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重磅榜單!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年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出爐。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獲獎理由:沈超教授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
  • 南大校友顧臻入選2019Small青年科學家創新獎,全球僅2人
    99級南大校友顧臻(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與美國馬裡蘭大學的胡良兵教授共同獲此殊榮,以表彰他們在深入研究藥物遞送系統和木基納米技術應用於能源的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貢獻。1本科、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及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之後,顧臻在2010年於UCLA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同年博士後獲聘於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系/Koch癌症綜合研究院、哈佛大學醫學院,師從Robert Langer教授。2018年前任教於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學聯合生物醫學工程系,獲評Jackson Family傑出講席教授。
  • 雷軍:小米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
    首頁 > 快訊 > 關鍵詞 > 雷軍最新資訊 > 正文 雷軍:小米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
  • 9天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TR35...
    早在 2017 年時,35 歲的張鋒就晉升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 也正是因為如此,1999 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創辦了「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其目的不是為了追捧已廣為人知的明星,而是要讓更多值得被看見的科學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創業家,被更多人認識、理解、支持,進而得以聚集更多的能量,改變這個世界的未來。
  • 蔡天西:14歲上中科大,18歲進麻省理工,30歲成博士生導師
    開掛的人生不需要解釋1995年蔡天西從中科大順利畢業,因為她在大學時就已經有了許多發表的論文,所以在畢業後收到了數十所外國名校的邀請,其中不乏哈佛、麻省理工的邀請。最終蔡天西選擇去了麻省理工,因為她認為只有在麻省理工裡才能找到和自己匹敵的對手。雖然聽起來有些狂傲不羈,但是蔡天西就是有這樣的資本。18歲的蔡天西去麻省理工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