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科技蜂鳥
1947年,美國AT&T的貝爾實驗室發明了電晶體,從此人類進入了以晶片為代表的微電子領域,此後的半個多世紀,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包括日韓)一直牢牢掌控著晶片設計和製造的核心技術
但是最近二十年來,隨著晶片製程從45nm一路演進到現在的7nm和5nm,晶片製造工藝越來越難、資金需求越來越大,美國的晶片製造企業已經逐漸沒落,時至今日,美國只剩一家英特爾還在苦苦研發新工藝
屋漏偏逢連夜雨,7月底英特爾傳來壞消息,由於7nm工藝良品率低的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原計劃2021年下半年量產的7nm晶片,將至少推遲半年到2022年
面對一再難產的7nm晶片問題,已經驕傲了50年的英特爾決定不再假裝堅強,最近有媒體報導稱英特爾正在跟臺積電溝通,將會把18萬片的英特爾6nm晶片交給臺積電來代工,這樣的話,英特爾已經被甩開整整一代,今年4月份臺積電就實現了5nm晶片的量產
英特爾做出這個決定並不容易,過去的四十年,英特爾推出的286/386/486/586等CPU成為電腦的標配,英特爾和微軟的Windows組成的Wintel組合大殺四方,二者一起賺的盆滿缽滿
英特爾發債60億美元用於回購股票
是什麼導致了英特爾如今的衰落呢?
在西瓜視頻創作人『白呀白Talk』的科普系列西瓜視頻中曾經做過分析,導致英特爾衰敗的原因包括:戰略方向的失敗和過分追求短期商業利潤,
目前,面對英特爾的代工要約,臺積電尚未正式回應,或許沉默就是最好的回應,此時的臺積電手裡有蘋果、高通、AMD等多家企業的訂單在排隊交付,根本不缺訂單,接不接看心情!
對此,在『白呀白Talk』的西瓜視頻下面,有大量的網友認為:
代表了美國晶片製造最強實力的英特爾,如今在7nm晶片上掉隊,說明在晶片製造領域,美國已經無法跟臺灣和韓國相提並論,美國晶片製造業輸定了!
在晶片領域,所有公司的發展模式可以分為三種:IDM、Fabless和Foundry
其中Fabless投入較少,方向靈活,技術難度相對較低,Foundry則需要重金投入和持續研發,技術難度大,十年前全球還有上百家晶片製造企業,隨著工藝難度越來越大,很多企業逐漸退出,不再研發新工藝
目前全世界能生產7nm晶片的只有美國的英特爾、中國臺灣的臺積電、韓國的三星電子,三家只有一家是美國的,而且還面臨難產的問題
至於英特爾的老對頭、美國另一家CPU巨頭AMD此前也是IDM模式,後來發現實在突破不了新工藝,於是賣了晶圓廠乖乖交給臺積電來代工,早在兩年前AMD的7nm晶片就已經開賣了
美國的晶片代工龍頭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也於3年前正式宣布放棄7nm工藝,專心生產10nm晶片......
種種跡象表明,晶片領域最難的製造部分,美國已經逐步放棄,或者說被時代拋棄,全球的晶片製造重心已經完全轉移到了亞洲~
英特爾7nm晶片延期的消息公布之後,在外界引起了巨大轟動,英特爾股價暴跌16%,英特爾晶片總設計師吉姆 · 凱勒被迫引咎辭職,其領導的 TSCG部門也被拆分成技術開發、製造運營、設計工程等小組,外界紛紛猜測:壯士斷腕的英特爾真的能夠東山再起?還是就此沒落被臺積電甩的越來越遠?想知道的話,趕緊打開西瓜視頻搜索西瓜視頻創作人『白呀白Talk』,為你揭秘英特爾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