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點思維 - 每天1個故事,一年365次透過現象看本質!
1999年11月,張志東和陳一丹帶給了馬化騰一個好消息,發布僅9個月的OICQ註冊用戶已經超過了100萬。
但是很尷尬,騰訊公司帳上只剩1萬元現金。
馬化騰有兩個辦法,一是增資減薪,二是賣掉騰訊。
他們先是將公司股本從50萬增加到100萬,然後將幾位創始人的工資減半,一輪下來,馬化騰和張志東每月2500元,其他幾個每月1250元,可謂窘迫。
然後,幾個創始人開始瘋狂的尋找投資人,想把騰訊賣掉,馬化騰的心理價位是300萬元。
馬化騰先是找了好幾次騰訊公司的房東——深圳賽格集團,因為看不明白,被拒絕。後來時任賽格電子的副總經理回憶,如果當年投了,起碼增值幾千倍,那就非常開心了。可惜沒有如果。
曾李青找到自己的老東家廣東電信,請求收購,也被拒絕。
馬華騰又去找中北尋呼集團,這是騰訊曾經的一個客戶,馬華騰幫他們調試過設備。工程師張志浩覺得OICQ很有前途,向集團高層推薦,慫恿他們買下,被一陣諷刺,覺得他講了一個不太好笑的笑話。
接待過馬華騰和曾李青的企業都表示,看不懂騰訊。有的甚至提出,按照騰訊的電腦數和桌椅板凳價值來收購騰訊。
公司賣不出去,現金流卻斷了。騰訊陷入了危機。幾個創始人厚著臉皮問人借錢,借遍了整個深圳認識的人。有兩個朋友好意,分別借了20萬和50萬給他們。
馬化騰問他們,能否用騰訊的股票來還債。均被拒絕。有一位甚至說,你真的沒錢,不還也可以,不過我不要股票。
馬化騰五味陳雜。
這些公司和個人,包括騰訊團隊也不會想到,他們拒絕的,竟然是一個上萬億的大生意。只是彼時,騰訊這枚小小的種子還正待澆水滴灌,遲早一天,它會長成中國網際網路的巨樹。
命懸一線之時,曾李青告訴馬化騰,我們不要再找信息產業的企業和人了,我們要去找一群更瘋狂的人,他們能看見未來。
曾李青說的,就是VC,在中國叫風險投資。
當時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風投機構是IDG,曾李青通過中間人聯繫到了IDG在深圳的負責人王樹,並告訴對方,如果融資成功,可以給王樹5%的騰訊股份。
王樹和曾李青、馬化騰見面,看著曾李青做的商業計劃書,問馬化騰,你們將來怎麼賺錢。馬化騰回答,我不知道。曾李青臉色大變。但是王樹卻覺得馬化騰很實在。
王樹將騰訊項目上報北京IDG總部,高級合伙人王功權帶隊南下考察。最後因為兩個原因,答應投資騰訊。一是用戶數多,二是OICQ效仿的ICQ,在3月被美國在線以2.87億美元收購,這讓未來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IDG確立了投資意向時,曾李青又通過香港商人林建煌搭上了李嘉誠的二兒子李澤楷,說服李澤楷旗下的香港盈科投資。
就這樣,曾李青在兩邊迴旋,對IDG說盈科很積極,對盈科說IDG要籤字了。
最後,在2000年4月,三邊達成協議,騰訊出讓40%的股份,募資220萬美元,盈科和IDG各投一半。
剛接受完投資,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破滅,禍及全球。騰訊撿回了條命。
不過,商業就是這樣,賤買來的東西,心裡怎麼會覺得它有價值?
網際網路寒冬中,IDG和盈科在一年後,分別將自己的股份賣給了南非的MIH集團。MIH集團以1260萬美元,收購了盈科所有的騰訊股份,IDG在王樹的異議下,出讓了12.8%,自己留下了7.2%。
那時,他們都很開心,一年賺了11倍,簡直是神話。
而老實人MIH集團,默默地持有騰訊至今,後來成了大股東,賺了上千倍。目前持股市值1457億美元,人民幣10199億。
而李澤楷,唯一一次超越父親的機會,被他這樣浪費了。
這就是命吧!
在1999年,網際網路還沒有興盛,大家不知道這個東西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所以看不懂,這可以理解。
現在,網際網路已經浪花滔天地歡快了20年,很多人都已經看出了他的能耐,那麼,再來看看這個問題,大家清楚知道它的答案嗎?
您覺得是什麼,應該怎樣看?
總的來說,只要看2點:
1、有沒有爆發式的新用戶進來?
2、老用戶有沒有離不開它?
滿足這2點,就能100%確定它有大前途!
另外,再看2點:
1、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大量的人為了這件事情花錢?
如果有,說明可以拿這件事情直接賣錢。
2、現實生活中,在做這件事情的同時,有沒有大量的人在為某件事情花錢?
如果有,說明可以拿其他事情間接賣錢。
滿足這2點的1點或2點,就能100%確定它有大的商業價值!
那麼,回過來看看,這4點會隨著時代環境而改變嗎?
可以肯定,不會!估計100年以後都還是這樣!
不管什麼事物,它們最終的評判標準都來自於人,它們最終要面對的都是人。既然是人,那就有一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人性,是幾乎不變的!
所以,找到了人性裡不變的行為方式,就相當於找到了事物的規律!
找到了事物的規律,就不會老是看不懂了。
所有看不懂新事物的,都表示他的眼睛還只停留在外物(表面現象)上,表示還沒有轉移到人心(背後規律)上。
今天這個問題說得有點大,可能有些朋友又會好意地關心到:「你這麼牛逼,那你賺多少錢了?」
那我會回:「謝謝關心,我找不到要解釋的理由,所以就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