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馬化騰有兩個辦法,一是增資減薪,二是賣掉騰訊

2020-08-28 宗點思維

宗點思維 - 每天1個故事,一年365次透過現象看本質!

1999年11月,張志東和陳一丹帶給了馬化騰一個好消息,發布僅9個月的OICQ註冊用戶已經超過了100萬。

但是很尷尬,騰訊公司帳上只剩1萬元現金。

馬化騰有兩個辦法,一是增資減薪,二是賣掉騰訊。

他們先是將公司股本從50萬增加到100萬,然後將幾位創始人的工資減半,一輪下來,馬化騰和張志東每月2500元,其他幾個每月1250元,可謂窘迫。

然後,幾個創始人開始瘋狂的尋找投資人,想把騰訊賣掉,馬化騰的心理價位是300萬元。

馬化騰先是找了好幾次騰訊公司的房東——深圳賽格集團,因為看不明白,被拒絕。後來時任賽格電子的副總經理回憶,如果當年投了,起碼增值幾千倍,那就非常開心了。可惜沒有如果。

曾李青找到自己的老東家廣東電信,請求收購,也被拒絕。

馬華騰又去找中北尋呼集團,這是騰訊曾經的一個客戶,馬華騰幫他們調試過設備。工程師張志浩覺得OICQ很有前途,向集團高層推薦,慫恿他們買下,被一陣諷刺,覺得他講了一個不太好笑的笑話。

接待過馬華騰和曾李青的企業都表示,看不懂騰訊。有的甚至提出,按照騰訊的電腦數和桌椅板凳價值來收購騰訊。

公司賣不出去,現金流卻斷了。騰訊陷入了危機。幾個創始人厚著臉皮問人借錢,借遍了整個深圳認識的人。有兩個朋友好意,分別借了20萬和50萬給他們。

馬化騰問他們,能否用騰訊的股票來還債。均被拒絕。有一位甚至說,你真的沒錢,不還也可以,不過我不要股票。

馬化騰五味陳雜。

這些公司和個人,包括騰訊團隊也不會想到,他們拒絕的,竟然是一個上萬億的大生意。只是彼時,騰訊這枚小小的種子還正待澆水滴灌,遲早一天,它會長成中國網際網路的巨樹。

命懸一線之時,曾李青告訴馬化騰,我們不要再找信息產業的企業和人了,我們要去找一群更瘋狂的人,他們能看見未來。

曾李青說的,就是VC,在中國叫風險投資。

當時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風投機構是IDG,曾李青通過中間人聯繫到了IDG在深圳的負責人王樹,並告訴對方,如果融資成功,可以給王樹5%的騰訊股份。

王樹和曾李青、馬化騰見面,看著曾李青做的商業計劃書,問馬化騰,你們將來怎麼賺錢。馬化騰回答,我不知道。曾李青臉色大變。但是王樹卻覺得馬化騰很實在。

王樹將騰訊項目上報北京IDG總部,高級合伙人王功權帶隊南下考察。最後因為兩個原因,答應投資騰訊。一是用戶數多,二是OICQ效仿的ICQ,在3月被美國在線以2.87億美元收購,這讓未來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IDG確立了投資意向時,曾李青又通過香港商人林建煌搭上了李嘉誠的二兒子李澤楷,說服李澤楷旗下的香港盈科投資。

就這樣,曾李青在兩邊迴旋,對IDG說盈科很積極,對盈科說IDG要籤字了。

最後,在2000年4月,三邊達成協議,騰訊出讓40%的股份,募資220萬美元,盈科和IDG各投一半。

剛接受完投資,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破滅,禍及全球。騰訊撿回了條命。

不過,商業就是這樣,賤買來的東西,心裡怎麼會覺得它有價值?

網際網路寒冬中,IDG和盈科在一年後,分別將自己的股份賣給了南非的MIH集團。MIH集團以1260萬美元,收購了盈科所有的騰訊股份,IDG在王樹的異議下,出讓了12.8%,自己留下了7.2%。

那時,他們都很開心,一年賺了11倍,簡直是神話。

而老實人MIH集團,默默地持有騰訊至今,後來成了大股東,賺了上千倍。目前持股市值1457億美元,人民幣10199億。

李澤楷,唯一一次超越父親的機會,被他這樣浪費了。

這就是命吧!



怎樣才能看出一個產品有沒有大的商業前途?

在1999年,網際網路還沒有興盛,大家不知道這個東西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所以看不懂,這可以理解。

現在,網際網路已經浪花滔天地歡快了20年,很多人都已經看出了他的能耐,那麼,再來看看這個問題,大家清楚知道它的答案嗎?

您覺得是什麼,應該怎樣看?

總的來說,只要看2點:

1、有沒有爆發式的新用戶進來?

2、老用戶有沒有離不開它?

滿足這2點,就能100%確定它有大前途!

另外,再看2點:

1、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大量的人為了這件事情花錢?

如果有,說明可以拿這件事情直接賣錢。

2、現實生活中,在做這件事情的同時,有沒有大量的人在為某件事情花錢?

如果有,說明可以拿其他事情間接賣錢。

滿足這2點的1點或2點,就能100%確定它有大的商業價值!

那麼,回過來看看,這4點會隨著時代環境而改變嗎?

可以肯定,不會!估計100年以後都還是這樣!

不管什麼事物,它們最終的評判標準都來自於人,它們最終要面對的都是人。既然是人,那就有一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人性,是幾乎不變的!

所以,找到了人性裡不變的行為方式,就相當於找到了事物的規律!

找到了事物的規律,就不會老是看不懂了。

因此,可以確定地說:

所有看不懂新事物的,都表示他的眼睛還只停留在外物(表面現象)上,表示還沒有轉移到人心(背後規律)上。

今天這個問題說得有點大,可能有些朋友又會好意地關心到:「你這麼牛逼,那你賺多少錢了?」

那我會回:「謝謝關心,我找不到要解釋的理由,所以就不說了。」

相關焦點

  • 如果2001年李澤楷不賣掉騰訊股份,他會成為當今首富嗎?
    李澤楷最廣為人知的除了為李嘉誠的兒子之外,賣掉騰訊的股票也是一件被廣為人知的事情。 1998年11月11日,馬化騰和同學張志東在廣東省深圳市正式註冊成立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不過網際網路是很燒錢的,特別是騰訊做QQ對伺服器要求很高,這也是為什麼早期騰訊限制註冊人數的原因,在1999年的時候騰訊就已經沒有錢度日了,到處去化緣,李澤楷就是在此時出資了110萬美元收購了騰訊的20%的股權。
  • 一起來看看馬化騰差點賤賣QQ的N種版本
    這個版本也有流傳,與新浪相比,1999年8月就搶先撞線的中華網要在現金上更加充裕,也更有需求來收購QQ,加上中華網早期曾經投過陳天橋,因此,這也增加了這個版本的可能性,不過,這個版本也很難得到確認。呵呵,這個名單不能再列下去了,否則事主們都得把腸子給悔青了不可。簡單的總結下,以上版本有兩個共同點:標的都是100萬,以及找了很多家來買,馬也的確想賣。
  • 艱難時刻,馬化騰想賣掉QQ,中國移動「出手相救」
    1998年,在深圳一家通訊公司幹了五年的馬化騰決定自己創業,於是跟同學張志東一起創辦了騰訊。這款功能極簡的即時通訊軟體很快就受到了用戶的喜愛,到1999年11月,QQ的註冊用戶就突破了100萬,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了。
  • 騰訊22年,逐漸低調的馬化騰:格局對一個人的影響可以有多大?
    這也是馬化騰和他的團隊,在後來的無數次競爭中,屢次取勝的一個最關鍵因素。 1999年2月11日,一隻憨態可掬的企鵝,出現在網上,OICQ上線了。後來,企鵝成為了騰訊公司的標誌。最慘的時候,公司的全部現金,只剩一萬元,別說買伺服器了,連大家的工資都發不起。 而更慘的是,收購了ICQ的美國在線,也發現了大洋彼岸這個和ICQ長得很像的產品,控告騰訊侵犯智慧財產權,跨洋發來了律師函。5人連夜開會商討應對之策,馬化騰等4人都眼巴巴看著負責法務的陳一丹,希望他能想出辦法。
  • 馬化騰賣掉964萬股票,套現43億!身價3500億的馬化騰是為什麼?
    馬化騰賣掉964萬股票,套現43億!身價3500億的馬化騰缺錢,還是為什麼?,馬化騰還妥協過,庫克為了能夠給蘋果用戶更好的體驗,要求馬化騰將微信改成晝夜模式,當時的iOS13系統已經推出了晝夜模式,為了更好的契合,要馬化騰改變微信風格,最後的馬化騰妥協,改變了微信的風格,庫克還提出,為了保護iPhone用戶的隱私、支付安全,所有支付都必須通過iOS錢包支付,每一筆支付要收取
  • 馬化騰是靠背景成功的嗎?
    關於馬化騰,我們知道最多的就是騰訊差點以60萬的價格賣出去,如果真的賣出去,就再也不會有如今的萬億騰訊帝國了。1994年,馬化騰將手裡攢的10萬元投到了股市,誰知剛好遇到了牛市,馬化騰瞬間就擁有了70萬元巨額資金。如果你有這些錢會幹什麼?是不是又偷偷跑去買房了?如果馬化騰拿著這筆錢跑到上海買了房,現在頂多身價過億,跟千億富翁是一點關係也沾不上了。
  • 1999騰訊註冊是幾位數
    後來有3個號,都沒有用了,可以傳承給兒子也是一筆小財富啊!一、上世紀90年代,是國內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時代,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網際網路大佬都是那時候的弄潮兒。1998年11月,小馬哥和他的小夥伴們在深圳成立了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而公司的業務其實就是拓展無線網絡尋呼系統,說白了就是網絡BB機。
  • 螞蟻上市被叫停,騰訊金融有新動向,馬化騰已卸任?
    螞蟻暫緩上市引發熱議,而提到馬雲,就不得不提起馬化騰,同樣是首富級別的人物,關注自然少不了。看似在金融領域腳步慢一拍的騰訊,如今看來求穩的策略反而與當下監管的要求不謀而合。騰訊最近動作不斷,馬化騰卸下眾多金融科技板塊的領導職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馬雲被拒絕37次,丁磊張朝陽拒絕馬化騰,創業到底有多難?
    人民日報申請上網後,政策漸漸明朗,網際網路在中國生根發芽,有代表性的是三大門戶網站和阿里騰訊,以及易趣8848等電商網站。1998年11月,馬化騰聯合4位合伙人,在父母的幫助下,創辦了騰訊,主打產品是icq的中文版oicq,後來因為侵權,改成了qq。
  • 馬化騰之下的騰訊二當家,唯一能和微信張小龍爭「接班」的人!
    馬化騰可以說是國內網際網路三大巨頭裡面最低調的創始人,但是在騰訊裡面還有一個人要比馬化騰還要低調,他叫做劉熾平,是現在騰訊的二當家。亦師亦友,這個詞用來形容馬化騰和劉熾平之間的關係是再好不過的了,在現在看來劉熾平和其他的四個創始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馬化騰的老師。有很多馬化騰的熟人在面對提問的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感嘆:誰能想到的原來內斂文靜的書生性格的馬化騰能夠成就這麼大的一個企鵝帝國呢?
  • 聽了張朝陽的演講,馬化騰在深圳創業,如今成就了今天的騰訊
    趙本山和張朝陽搜狐網在2008年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有這麼一條廣告。看新聞,上搜狐。騰訊公司大家都知道吧,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領頭羊,光是騰訊公司的業務就覆蓋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從2011年2020年,也就是今年,騰訊公司的市值總3000億港幣,到30000億港幣。騰訊的市值足足翻了十倍。在當時的時候,為什麼說馬化騰要創業呢,是因為馬化騰聽了張朝陽的演講,當時自己內心可謂是熱血沸騰啊,所以,馬化騰這才趕忙回到深圳創業。
  • 騰訊神秘二當家,每3天投1家公司,連馬化騰都聽他的
    和馬化騰曾經的低調一樣,企鵝帝國的這位「二當家」劉熾平很少被公眾了解,而他對於這一帝國的影響力,正像投入水面的石子一樣,泛起的漣漪在不斷擴散。在馬化騰已見過的摩根史坦利、瑞銀、美林等投資銀行中,劉熾平與眾不同的風格就像一股清流,「之前見過的投行,都給出了很進取的估值建議,讓我們覺得有被忽悠的感覺。」隨著上市進程的深入,馬化騰團隊進一步透視到了劉熾平的專業性、國際化視野和快速學習能力,對他的好感也日益加深。
  • 馬化騰很納悶,有了新歡微信,就要賣掉舊愛QQ?網友:能換房子
    1999年,馬化騰帶著自己的創始團隊在深圳開發出來第一代的騰訊QQ版本,當時還叫OICQ,文件大小也只有幾百KB,所以設計比較簡陋,功能也很少,連暱稱都無法修改,但即便如此,人們也是對這麼一個「新物件」愛不釋手。
  • 如果李澤楷沒賣掉騰訊股份,現在能值多少錢?
    這場投資造就了兩位首富的神話,在阿里巴巴在美股成功上市市值大漲之後,手握阿里巴巴34%股份的最大股東孫正義身價暴增,一躍成為日本首富,而馬雲也開始多次被評選為中國首富,擁有上千億的財富。而馬化騰的創業歷程更加曲折,馬化騰在創業初期時,雖然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但連自己的商務模式與定位都還不夠清晰。
  • 劉熾平,騰訊二號:低調的投資幫助馬化騰成為中國首富
    例如,阿里巴巴有前投資銀行家蔡崇信(Joseph Tsai),騰訊有投資銀行家劉熾平(Martin Lau)。1998年11月11日,馬創立了騰訊公司。年到2003年,這5個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終於做出了騰訊。
  • 馬化騰也很想不通,為什麼你們都放棄了QQ等級?
    其實在微信誕生之前,國內網際網路社交老大的位置還是騰訊QQ的,騰訊QQ也是騰訊在網際網路社交領域一張強有力的王牌,而騰訊QQ崛起的過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1998年,馬化騰和同班同學張志東共同成立了深圳騰訊計算機有限公司。那個時候馬化騰發現國外開發的ICQ非常的好用,也看到了ICQ未來的前景,網際網路社交一定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 李澤楷當年不賣掉騰訊股份,能超越馬雲,甚至貝佐斯成為首富嗎?
    但我們可以試著估算一下,看一下李嘉誠的次子如今有沒有成為首富的可能。在1999年,李澤楷投資了110萬美元佔了騰訊的20%的股份。2001年李澤楷就把20%的騰訊股份轉讓給南非一家投資公司,賣了1260萬美元。
  • 馬雲、馬化騰並非阿里、騰訊最大股東,真正的大股東是它們
    本文來源:麒麟說財經,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一大批知名企業迅速崛起;在這些行業巨頭當中,阿里巴巴和騰訊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兩個。然而大家也必須清楚:由於大環境等因素影響,這些企業在初創時期大都接受了外來資本注資,至今國外投資者仍佔有很大比例的股份——雖然有些遺憾,但畢竟是時代造就的結果,我們理應坦然接受。
  • 騰訊帝國傳,《馬化騰》是如何只用6年時間,就成為億萬富翁的呢
    中國最會賺錢的富二代是誰,他家境優渥,父親和李嘉誠是老鄉私交甚好,1989年,他以739分的高分考入了深圳大學計算機系,大學的時候他是班裡唯二有自己電腦的人,那時候的一臺電腦,頂得上一名普通職工一年的工資,他經常用這臺電腦寫「病毒程序」,把機房的電腦全部鎖死,氣得老師大罵,這麼好的技術,就不能幹點兒好事兒嗎?
  • 史上最大的「教訓」:轉賣騰訊20%的股份,一個決定錯失千億
    投資界一向不缺少牛人創造的「神話」,前有日本的孫正義,與馬雲只交談了不到10分鐘,就大手一揮投資2000萬美元,一躍成為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這次投資造就了兩個首富,在阿里巴巴上市後,馬雲成功登上中國首富的寶座,而孫正義也成了日本首富,可以說雙方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