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拉開帷幕,蔡英文又得到了一次「演出」機會。
據悉,臺灣外事部門委託臺美日三方智庫8日在臺北合辦了所謂「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而當天蔡英文更是成為會談開幕式中的「焦點」。
蔡英文在會上大放厥詞,稱每年固定舉行的「印太安全對話」,是「臺灣和國際夥伴共同面對區域安全挑戰的對話平臺」。她宣稱,在疫情的衝擊下,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威脅也日益增加。隨後,她藉機拉攏稱,「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的國家,更有必要緊密合作」。
另外,蔡英文還不忘與日本套近乎,聲稱「期待與日本建立更密切的夥伴關係,共同因應傳統和非傳統威脅。」
在筆者的印象裡,輿論更多討論的是美臺之間的勾當,那麼,日本和臺灣有何淵源?
實際上,日本右翼勢力的持續支持和插手,是造成「臺獨」勢力坐大和臺海問題久拖不決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
據有關資料顯示,日本右翼勢力對「臺獨」的支持大體經歷了三個時期:
一、戰後初期,日本右翼勢力是「臺獨」逆流的始作俑者和首開「臺獨」運動先河的罪魁禍首。
二、冷戰時期,日本右翼勢力不僅在中日復交前使本國成為「臺獨」勢力的大本營,而且在中日復交後仍一如既往,不遺餘力地支持「臺獨」。
三、後冷戰時期,日本右翼勢力支持「臺獨」不僅變本加厲,而且呈現出民間與政界配合,右翼與政府呼應之特點。
看來都是一群烏合之眾,也難怪近日島內的「臺獨」分子開始興奮,畢竟,民進黨「立委」正在「召喚」安倍晉三。
據悉,民進黨「立委」郭國文透露,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最快將於2021年訪臺。消息一出,就讓一眾島內綠媒激動了,紛紛長篇報導,還宣稱「又有大咖挺臺!」
對比綠媒的騷動,島內民眾倒是挺擔憂,不少網友質疑,安倍是不是為核食而來?
據臺媒7日報導,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6日表態稱要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入臺灣島。
謝長廷解釋,他本人反對核食輸入,但他認為日本「核災區」的「一般食品」,並不是核食(沒有輻射汙染的食品)當然要開放。他還提到,臺灣是否進口日本核災區食品,將影響到臺灣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進程。
他還說,日本在2021年是CPTPP的主席國,如沒有核汙染的食品繼續禁止,日本支持臺灣加入的內部雜音會很大,拖越久越影響臺灣,他是為臺灣的發展著急。
這套說辭可真是顯得「真情實意」,表面上處處為臺灣著想,實際上根本是強詞奪理。
聯想到民進黨當局引進含瘦肉精美豬時,說辭也和核食差不多,本質上都是通過引進有重大食品安全隱患的產品,來換取所謂的臺灣「國際化」。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臺灣到最後都收穫了什麼?
這幾天,有關日本核食是否應該開放的討論熱度倍增。在經過媒體一波「預熱」之後,民進黨當局行政部門也坦承有來自日方壓力。
看來,「美豬」爭議都還未停止,日本核災地區食品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
有專家表示擔憂,稱蔡英文當局若複製萊豬模式讓核食入臺,產生的負面衝擊將遠比萊豬強烈,最後臺灣也未必能參與CPTPP。而民眾對蔡英文當局的質疑將更甚萊豬議題,核食進口對民進黨來說並不會加分。
的確,現在民進黨一手把島內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竟還有心思搞所謂的「安全研討會」。
據悉,馬英九此前舉辦「臺灣不安全研討會」,一度引發多方關注,民進黨似乎也準備東施效顰,將召開所謂「臺灣安全研討會」,更是打出了「壯大自己,臺灣就會安全」的口號。
不過,臺灣到底安全不安全,整日擔心吃到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以及夜晚被軍機引擎轟轟聲驚醒的臺灣民眾,應該最能感同身受,如今最沒有資格講「臺灣安全」的就是民進黨。(趙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