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吃上餃子開始寫作,45年後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2020-12-20 詩享書局

"我就是要這麼長,就是要這麼密,就是要這麼難,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這樣寫。"

——莫言

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獲得了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高密,他的童年是在典型的農村生活中長大的,碰上困難時期吃不飽飯是常有的事情,上到小學五年級時輟學回家,跟朱元璋一樣當起了放牛娃。

離開了課堂,莫言再也不能捧起他喜歡的書籍閱讀,陪伴莫言的,只有幾頭散發著臭味的老牛,以及放牛時獨坐在山丘上的孤獨和仿徨。

他只能在農活的間隙,翻著《新華字典》認裡面的生僻字。後來,莫言得到了一套《中國通史簡編》,每天翻出來看,後來還把這套書一直帶在身上。

幼年的莫言,早早地嘗到了飢餓是什麼感覺,對於一個作家來說,什麼經歷就是他的什麼風格,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不乏對飢餓的描寫。

比如在作品《蛙》中,他寫道:「一車煤塊就這樣讓大家給吃完了」。

這是屬於他們那一代人獨有的時代記憶,真實的甚至有些誇張。

孤獨也是莫言作品中的一個永恆話題。過早輟學,過早地品嘗到生活的艱苦和心酸,這些都給了莫言以靈感。他曾回憶自己童年的經歷:「我童年輟學,飽受飢餓,孤獨,無書可讀之苦。」

這樣一個飽受無書可讀之苦的放牛娃,日後又是怎麼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呢?說來心酸,莫言的作家之路和餃子有關。

在《我是怎樣走進文學的》一書中,莫言提到了這個故事。1957年,他家隔壁搬來了一個大學生作家,這個人每天都有三頓餃子可以吃,在那個經濟匱乏的年代,一個能夠每天吃上三頓餃子的作家成了莫言的偶像。

他也想當作家,也想每天三頓都有餃子吃。就因為這個簡單的夢想,他從此踏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1976年,莫言參軍入伍,也就是在這一年,他迎來了他生命中重要的轉折點。

入伍後的莫言擔任了圖書管理員,在這四年的當圖書管理員的時間裡,他把圖書館1000多冊文學書全部讀完了。

經過無數次被退稿,1981年,保定市《蓮池》文學社終於錄用了莫言的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但他沒有贏得一炮而紅的聲譽,這個作家依然沒有名氣。好在,他受到當時文學系主任徐懷中的賞識,由此開始比較專業的文學培養。

時間來到1985年,莫言憑藉《透明的紅蘿蔔》一炮而紅,次年《紅高粱》誕生,引起文壇震動。

那年,張藝謀還是一個攝影師,莫言以800元的價格將電影版權賣給了張藝謀,於是就有了那部鞏俐和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

自此,莫言的文學道路也越走越寬。

1997年,莫言以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獲得高達十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2009年12月,莫言出版了長篇小說《蛙》,創作手法別具一格,小說由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成,講述了一個鄉村婦產科醫生的人生經歷,表現一個時代的難和痛。

2011年8月,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作為第一個獲得諾貝文學家的中國本土作家,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他獲獎的是哪部作品,網絡上說是《蛙》,其實不是,莫言獲得的文學獎是獎勵他個人的,而不是他的某一部作品。

但不得不承認,這部《蛙》 絕對算得上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

「蛙」也是「娃」的諧音,莫言以六十年計劃生育歷史為背景,寫出了這部觸及千千萬萬中國人生命與靈魂之痛處的長篇力作。

迄今已暢銷逾500萬冊,加印數十次,成為經久不衰的名家經典。

小說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四封長信、「我」的自述和一部話劇構成,講述了「我」的姑姑萬心,一位從事婦產科工作五十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坎坷曲折的一生;述說了計劃生育政策背景下「生育」給人們帶來的悲與歡、喜與樂、收穫與喪失。

她從一個推行新式接生方法而受人愛戴的「白衣天使」到一個堅決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而遭人唾棄的「殺人妖魔」,最終成為人人心中萬分敬仰的「送子娘娘」

莫言通過長篇小說《蛙》一針見血剖析了人性與社會。雖然作者是站在山東高密東北鄉這個小地方描寫社會事件,但是我們通過作品的閱讀卻聯繫到了無數個發生在百姓身邊感人肺腑、令人憎恨的事情。

如果你想要了解莫言,從這本書開始,是一個最佳的選擇。而這本書,也在近期剛剛推出了全新手繪彩插的紀念珍藏版。

與市面上橫行的盜版不同,這個版本擁有特製獨立函套,附贈精美書籤;

內文全彩色印刷,封面燙金設計,內含多幅跨頁手繪彩色插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品質圖書,絕對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地位。

作為莫言醞釀十餘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一部觸及國人靈魂最痛處的長篇力作,這本書揭露當下中國生育問題上的混亂景象,剖析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靈魂世界。

他人有罪,我亦有罪。反省歷史之痛,才是對生命的最好的敬重與悲憫。

如果你曾經經歷過那個時期,你會在這本書裡找到共鳴;如果你沒有經歷過或者只是聽說過,你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 點擊原文,學習經典的人生智慧!

相關焦點

  • 諾貝爾文學獎:曾追授瑞典作家 英語寫作更易獲獎?
    根據其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頒獎單位是瑞典文學院。文學獎首位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  在亞洲,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有中國作家莫言、印度人泰戈爾、日本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人阿格農。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文學獎...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美國詩人Louise Glück於1943年出生於紐約,現居麻薩諸塞州劍橋市。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史上最悲情!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2020諾貝爾文學獎剛剛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看這一篇就夠了!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看這一篇就夠了! 瑞典文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而且每部詩集之間也有主題上的內在關聯性和繼承性,合起來看,就像一個"N部曲"般的大書或者說是"史詩"。 15 露易絲·格麗克是繼1996年波蘭作家維斯娃·辛波斯卡之後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詩人,也是繼2016年鮑勃·迪倫之後又一位榮獲這個獎項的美國人。
  • 陪跑諾獎14年的村上春樹,到底有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實力?
    本月10日,瑞典文學院將2018年、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諾貝爾文學獎是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以獎勵「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曾獲得過該獎。
  • 50年前,薩特為什麼拒領諾貝爾文學獎?
    50年前,薩特為什麼拒領諾貝爾文學獎?1964年10月22日,薩特正式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圖為1964年的薩特( Marc Riboud攝)1964年版《詞彙》(Les Mots)。
  • 美國77歲女詩人格麗克摘諾貝爾文學獎!她得知後很驚訝
    瑞典文學院10月8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來自美國的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她的作品主題是童年和家庭生活,以從神話和古典主題中汲取靈感而著稱。露易絲·格麗克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表示,現年77歲的格麗克獲獎理由是「她明確無誤的詩意聲音,以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變得普遍」。格麗克此前曾憑藉作品集《野鳶尾》(The Wild Iris)獲得1993年普利茲詩歌獎,最新詩集《忠誠與善良之夜》(Faithful and Virtuous Night)獲得201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花落美國女詩人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年生於紐約,現居住於麻薩諸塞州的劍橋市。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因此諾貝爾文學獎長久以來被認為具有「歐洲中心主義」與「男性主導」的頒獎傾向。熱門中國候選人概況7年前——2012年10月11日,諾貝爾文學獎被授予了中國作家莫言。此後,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能否再次落到中國作家頭上成為了一大看點。最受關注的中國作家當數殘雪、餘華和楊煉。
  • 2020諾貝爾文學獎預測:文學獎正走向保守?
    記者 | 董子琪編輯 | 黃月1在2018年的風波之後,2019年瑞典文學院恢復了文學獎的頒發——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2018年的獎項則授予了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公布,這些諾獎小知識你了解嗎?
    複選後,評委會會在5月底提出一份5人的「決選名單」,第三次報文學院審批。進入暑期,決選開始,全體院士的暑期作業就是閱讀5名候選人的作品,並分別寫出自己的推薦報告。9月中旬復會,進行討論、評議和表決。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公布一般在10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四。最遲不超過10月15號。授獎大典將於12月10號的「諾貝爾日」,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瑞典國王親自頒獎。
  • 麥芒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及普遍性
    2012年在中國國內獲得第20屆柔剛詩歌獎主獎。1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剛頒布,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果不其然,國內文化界裡,不管認識不認識人家的,又是一窩蜂地拉扯關係,深情款款,爭相來談「我與格麗克不得不說的故事」。好像這就是不落伍了,這就是見多識廣了,這就是鹹與維新,四海一家,世界公民了。
  • "加拿大契訶夫"獲諾貝爾文學獎 <逃離>被譯成中文
    劉仲華 李玫憶 陶短房 盧昊 紀雙城 環球時報記者 劉暢】「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加拿大作家——『當代短篇小說大師』艾麗斯·芒羅」。他已經給其手機簡短留言,祝賀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加拿大媒體隨後採訪到芒羅,她表示獲獎簡直太好了,她非常吃驚。她說,「我知道我被提名文學獎,但沒想到能真的獲獎!」  當艾麗斯·芒羅獲獎的消息傳到加拿大,一些當地媒體的網絡留言板立即熱鬧起來,有人為加拿大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感到興奮,也有人困惑「她是誰」。
  • 關於疫情籠罩下2020諾貝爾文學獎的終極預測
    2019年恢復並同時頒發了兩年的獎項——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2018年的獎項則授予了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此次疫情已經造成了全球包括倫敦書展、萊比錫書展和博洛尼亞童書展在內的諸多重大文學活動取消,也讓一些文學獎的頒獎儀式延遲或者轉至線上舉行——國際布克文學獎延遲至8月公布;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家授予奧地利作家羅伯特·梅納瑟書寫歐盟的作品《首都》,授獎儀式於線上進行,作家在線領獎並表示,雖然冠狀病毒的爆發使得中國之行未能如願,但科學必將戰勝病毒。
  • 除了諾貝爾文學獎 還有哪些不容錯過的世界級文學獎?
    原標題:除了諾貝爾文學獎 還有哪些不容錯過的世界級文學獎?   提到文學大獎,很多人都知道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稱中國人不應翻譯本國作品
    滿頭白髮,白得沒有一根雜質,精神矍爍,步履矯健;在厚厚的玻璃鏡片後,有一雙睿智而含笑的眼睛。他有著北歐人的身材和長相,卻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甚至包括四川方言。他就是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Goran Malmqvist)教授。
  •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來源:鳳凰新聞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鳳凰網文化訊 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瑞典當地時間13時),瑞典學院宣布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
  • 2019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誰是你心目中的得主?
    他已被廣泛視為繼博爾赫斯之後,拉丁美洲最奇特、最具獨創性的小說家之一,近幾年來在入選諾貝爾文學獎的外圍名單中,他的聲望相當高。阿根廷國內很多人也希望除了球星梅西以外,再來這麼一位文學巨星。《2666》作者羅貝託·波拉尼奧曾如此稱讚他:「他是當代極少數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家之一。一旦你開始閱讀他的作品,便不會想停下來。」代表作有《女俘愛瑪》《野兔》《小和尚》等。
  •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恰逢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新鮮出爐,為你獻上這份經典諾貝爾文學獎書單。讓靈魂幻化為飛鳥,重新穿梭於廣闊世界。2019年10月10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託卡爾丘克獲得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是歷史上第15位榮獲此殊榮的女性作家。
  • 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入選作家,卻始終是諾獎「陪跑者」
    諾貝爾文學獎,這一影響巨大的世界級別的文學獎項,不知道是多少作家一生都在孜孜追求的文學獎項夢想,村上春樹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入選作家,多年的諾獎「陪跑者」,卻一直無緣獲獎。和我們國家的莫言相比,村上春樹實在是太不走運了!
  • 白俄女記者諾貝爾文學獎折桂 曾被指CIA間諜
    圖: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女作家阿列克西耶維奇/法新社  大公網10月9日訊 綜合路透社、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報導: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8日揭曉,白俄羅斯女作家、記者斯韋特蘭娜諾貝爾評獎委員會認為,阿列克西耶維奇的「復調性作品,充分展現我們這個時代的痛苦與艱困。」她也是諾貝爾文學獎歷來第14位女性得主,也是歷來第一位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