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作為國內著名的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現階段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依靠移動通訊業務(微信)和遊戲業務這兩棵大樹,建起了看起來牢不可破的騰訊商業帝國。
首先,我們要知道,騰訊僅自己的產品系就足夠龐大了,像QQ,微信,QQ瀏覽器,QQ音樂,騰訊視頻等等業務,如果說別的產品還有替代的,那QQ,微信目前來看真的是不可替代,說是國民級應用一點也不為過。
其次,騰訊還投資的大量的企業,像我們熟知的美團,多多,B站,滴滴等巨頭都有騰訊投資在裡面,這還是騰訊直接投資的,騰訊的子公司投資的公司就更多了。騰訊是一顆名副其實盤根錯節的大樹。
並且騰訊目前仍然不斷加碼遊戲行業,投資了眾多的遊戲公司,不斷加大遊戲行業的投資,不斷在進行整個遊戲行業的投資兼併整合。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遊戲行業一共發生了137次投資事件,騰訊共計出手31次,佔比達到了22%。而去年行業產生的133筆投資中,騰訊僅出手6次,佔比不到5%。這不僅讓人想到去年,騰訊首次提出「科技向善」的企業理念,大規模發展遊戲究竟是向善?還是向惡了?
或者說遊戲只是工具,本無善惡之分,玩的人太多了,才成就了惡名?
也就是在這種壟斷的背景下,終於有一家企業對騰訊出手了,這家企業就是華為,近日華為突然宣布,全面下架華為遊戲中心內的騰訊遊戲。
華為的聲明中,有一段文字特別耐人尋味:我們(華為)特別敬佩騰訊遊戲在行業內取得的成就和絕對的市場地位,雖然不贊同但也理解騰訊基於此提出的「要求」。
簡單說下經過就是,騰訊要改條款,但條款是基於壟斷地位的「霸王條款」,也就是說騰訊以自己的市場地位,在原有的條件基礎上又提高了要求或者新增了條件,而且這個條件是讓華為很難接受的變更細節。
目前我們我們能猜到的也就是『抽成問題』,如果不是的話,其他的原因就很難猜了,畢竟大公司之間的合作就像是一場博弈,因素很多,所以最終結果就是華為沒有同意,所以全面下架了騰訊遊戲。
騰訊不續約的原因,華為其實也點明了,絕對的市場地位,是不是壟斷大家心裡有桿秤,這份公告與其說是表達歉意,不如更直接點說就是怒斥騰訊的壟斷行為。
上次華為騰訊有爭議,還是因為微信支付要求華為把用戶指紋資料上傳到騰訊,華為沒有做這樣的事,導致騰訊不優化華為終端,華為自己優化適配騰訊遊戲,所以後兩年華為手機都不能使用微信的指紋支付,直到後來二者才協商解決,當然最先認慫的是騰訊。
而且騰訊當時還說自己沒壟斷,但回顧曾經的3q大戰的時候沒壟斷?
其實筆者認為如果華為和騰訊能夠避開前嫌,通力合作,華為的硬體研發優勢加上騰訊系的國內軟體優勢絕對是可以保障共贏的,而且說不定可以開闢一條新的生態體系。
可惜啊,二者的合作之路一直坎坷,希望這件事情也能妥善解決吧!在座的各位你們怎麼看呢,支持華為還是騰訊呢?歡迎在評論區說說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