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老人越來越不願意幫忙帶孩子?很多人不能理解

2020-12-24 寶寶說媽媽愛第一季

文丨寶寶說媽媽愛

在我國絕大多數家長的觀念裡,一輩子為孩子付出天經地義,比如說幫忙帶孩子,很多人都認為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所以現在有很多老人都喜歡幫忙帶孩子,但是也有部分老人越來越不願意幫忙帶孩子,都會有一些自身理由拒絕幫忙帶孩子,導致很多人不能理解,認為這是自私的表現。那麼,為何老人越來越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了呢?

旅遊時遇見了一個獨自出來玩的阿姨,閒聊中得知,和她一般年紀的都帶孫子或者還在為孩子奮鬥。她自嘲自己比較想的開,事先就說好不給女兒帶孩子,一退休就積極享受自己的人生。她工作的時候沒有自由,很多想做的事情都不能做,現在終於有了相對充裕的時間,她實在不想浪費在帶孩子上面,況且在她認為,父母帶出來的孩子更加親。

王奶奶家孫子就是她一手帶到大的,但可孫子長大後她卻後悔莫及。因為隔代親的原因,她多多少少有些慣孫子,孩子二十幾歲了一點擔當都沒有,沒本事是一方面,跟他自己父母的關係也很差。對於孫子,王奶奶也非常無奈,她已經把自己能給的都給他了,但是教育和培養孩子方面她真的有心無力,畢竟她文化程度有限,對年輕人的生活也了解很少,所以現在王奶奶孫子出現了諸多問題。

除去觀念上的差異,遠香近臭也是老人拒絕帶孩子的一個重要原因。小胡結婚後定居到大城市,孩子出生以後,他把父母從老家接了過來,但是老兩口呆了沒幾天就待不住了,一方面是因為生活環境的差異讓他們很不自在,寧一方面則是在兒子家裡他們總感覺自己是外人,說話做事總畏手畏腳、心理負擔很大,再加上小兩口年輕,動不動就吵吵鬧鬧的,老兩口勸也不是說也不是,動不動就引火燒身,一度讓兒媳婦對他們意見很大,如果不生活在一起,則能各自安好,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

作為子女,一方面應該尊重老人的決定,理解老人追求更好生活的想法,儘量自己帶孩子;另一方面在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情況下,不能把孩子完全甩給老人,而是應該多和老人溝通,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更不能再出現問題時全推到老人身上;若是因為生活觀念不一樣而產生摩擦,子女應該多理解多和老人溝通,多關心老人的各種不習慣,而不是只看見老人做的不對的地方,處處嫌棄老人,更不應該在夫妻出現問題時遷怒到老人身上。

育兒心得:

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年齡大了才更應該享受生活,不願意再為子孫操勞也能理解。成年人結婚生子後應該負起相應的責任,只有自己維護好小家,用責任感齊心協力維護家庭的和諧,才是幸福生活的根本。

相關焦點

  • 有關帶孩子,為何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撂挑子」?年輕人該反思了
    --「我媽說她雖然退休了,可最近準備和人家那群閨蜜們好好出去遊玩一番,沒時間幫我帶娃」;--「我婆婆說單位想返聘她,剛好她也喜歡孩子們,所以又要回學校給學生們上課,不能給我帶孩子了」;--「我婆婆直接說不想幫我們帶孩子,不過她準備每年給孫子包個大紅包」……和早些時候年輕人生了孩子,老人們主動表示願意過來幫忙帶孩子做比較,現在聽到的聲音更多的是上面這幾種
  • 老人不幫忙帶孩子,90後夫妻一氣之下拒絕給老人「養老送終」
    在我國老人幫忙帶娃已經成為中國式養老,雖然辛苦,但是照顧的是自己的孫子孫女,他們很開心。風氣形成,很多子女覺得這是理所應當,靠老人帶娃被稱「新型啃老」風氣。老人不幫忙帶孩子,夫妻兩一氣之下拒絕給老人養老歡歡最近給寶寶斷奶成功了,想趁著寶寶沒那麼黏自己,外出上班,兩個人賺錢,經濟上也會寬裕很多,歡歡跟老公商量,老公很支持,然後歡歡和老公像公婆求助,幫忙帶娃,公婆居然直接拒絕了。
  • 老人若不幫自己的子女帶孩子,晚年大多是這三種結局,很現實!
    網上有過這樣的一個問題:「老年人該不該幫子女帶孩子?」有的年輕人就說,孩子出生以後,不出去掙錢怎麼行,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請得起保姆,所以還是需要老人出面幫忙帶孩子。也很多老人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孩子小的時候帶孩子,又要上班,半輩子都很辛苦。
  • 這些「節儉」的行為,要不就不能了,特別是有老人帶孩子的家庭
    據說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孩子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因為這能給爸爸媽媽減輕很多負擔。但是老人帶孩子通常都有這樣一個「毛病」,就是看不慣寶媽帶孩子的種種浪費,他們認為能省、不必如此浪費,常常會因為一些養育觀念的不同與寶媽發生一些矛盾。
  • 老人幫忙帶孩子,經常偷偷給孩子吃零食,孩子媽該怎麼辦?
    兩代人育兒,經常會有觀念發生衝突的時候。有個朋友最近很苦惱,她的孩子剛剛一歲半,請公婆來幫忙帶孩子。但是,她發現婆婆為了逗孩子,經常背著她偷偷給孩子吃零食。關於老人給孩子吃零食的問題,也是很多人經常遇到的。首先要說的是,老人的本意是好的,是想用這個來表達對孩子的疼愛。儘管表達方式不太妥當。所以,千萬不要對老人表現出「你這是在害孩子」這種態度,容易引發更多矛盾。此外,讓孩子完全不碰零食,可能性也不大。不過家長可以做到控制量和品質。
  • 老人幫忙帶娃,有幾個優勢無可替代,但孩子長到這歲數要及時撤退
    經過那一段時間的「恐怖支配」,導致彤彤對婆婆是敬而遠之,平時根本不敢在她老人家面前造次,更加不敢跟她搭話,可沒成想孩子出生後,家裡沒人帶,自己也想快點去工作掙錢。思慮了很久,正準備厚著臉皮給婆婆打電話,拜託她幫忙帶一陣,老太太就直接拎著行李衝到家裡,樂呵呵地說:「你和孩子爸好好賺錢養家就行,孩子我來照顧。」
  • 那些沒有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日子都過得咋樣?過來人道出真相
    ,和對保姆帶孩子的不放心,「老人帶孫輩」已經成為了中國社會一大趨勢。 可可覺得,如果有老人幫助帶孩子,自己絕對不能這麼累,打心眼裡羨慕那些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
  • 那些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第二個家庭看了很扎心。
    她說,你儘管生,我來給你養,給你帶。可生下二胎後,出了月子她就回了老家,說什麼都不願意幫我們帶娃。」 可能很多人會說:「老人沒有帶孩子的義務,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這句話沒錯,但它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說的人多了,讓人膩味。
  •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多數是這4個結果,過來人坦言太現實了
    霍先生的想法代表了大部分老人的意願,父母總是為兒女著想,也願意默默付出。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女兒婚後有了孩子,他自然是萬分高興,即使女兒沒有要求,他也自願去帶孩子,更何況女兒和女婿也多次表示,需要他的幫忙。  晚年孩子承歡膝下,這不僅是霍先生,也是很多老人晚年的心願。
  • 「上班式帶娃」很普遍,白天照顧孫子晚上回家,多少老人日常工作
    文|小豆芽育兒記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會外出工作,家中孩子交由家長老人照顧,但更多的老人也並不願意和晚輩生活在一起,於是就出現了「打卡式帶娃」、「上班式帶娃」。有很多老人和陳奶奶相似,他們或者在白天照顧孫子孫女或者接送孫子孫女到幼兒園,直到孩子爸媽回家,將孩子交到他們的手中,然後在會自己的家。這種情況真的很普遍,可以說現在大部分老人帶娃都是這樣的情況,可很多人就不理解了,想更好地照顧孫子,更省事兒,老人們完全可以直接住在孩子們的家裡,為什麼每天來回奔波?
  • 「微信零錢」換現金,為何很多人不願意?內行人透露出實情
    「微信零錢」換現金,為何很多人不願意?內行人透露出實情21世紀以來,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智能化。例如以前我們在外購物,都是採用現金進行消費。但是現在出門完全可以不用帶現金,不僅可以採用銀行卡直接刷卡,還可以利用手機進行支付消費。
  • 老人幫子女帶孩子成趨勢,可老人們真的願意嗎?事實並非如此
    寶爸寶媽為了讓寶寶擁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必須儘快去賺錢養家,否則孩子的生長會受到相應的影響,而且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追求卓越的生活品質,為了給整個家庭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所以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一輩帶自己去努力工作。老人帶娃,心中並不情願對於年輕的寶爸寶媽來說,把孩子交給老人帶無疑是最靠譜最放心的。
  • 老人幫忙帶娃是好事,但這4個問題要提前說清楚,對全家人有好處
    很多寶媽生完寶寶之後,會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想追求自己的夢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另一個是家庭經濟條件緊張,不得不出去工作賺錢。寶媽出去工作,就不得不請家裡的老人過來幫忙帶娃。老人如果肯幫忙,這是一件好事,但無論是寶寶的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有些問題一定要提前說清楚,這樣做對全家都有好處。
  • 婆婆幫忙帶孩子好,還是娘家媽帶孩子好?這個過來人說了大實話
    趙女士一開始生孩子是婆婆照顧的,因為自己娘家媽離得比較遠,婆婆又有時間,早就提前跟趙女士說,有了孩子,自己幫忙帶著,趙女士可以該上班上班,沒有後顧之憂。生孩子之前,跟婆婆接觸的時間不長,生孩子之後,幾乎就是一個屋簷下生活。婆婆幫忙帶著孩子,本來自己心裡是很感激的,但是日子長了,彼此也有了矛盾。
  • 有一種幸福叫:婆婆不幫忙帶娃!說出了很多寶媽的心聲,得知足
    那麼就來看看兩位寶媽,一個是婆婆幫忙帶娃和一個人帶娃有何不同呢?婆婆幫忙帶娃周末帶娃出去遛彎的時候,碰見了小區裡不少帶娃的寶媽們,談論到帶娃這個事,寶媽們一致認為,孩子還是最好自己帶,因為如果你不工作在家帶娃,那就整天跟婆婆在一起,帶著帶著就會有矛盾出來了。但是如果你想讓婆婆帶娃,那麼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出去工作,這是避免矛盾的唯一出路。
  • 老人是雙職工家庭的「救兵」,但4種老人真心不適合帶娃,別不信
    現在很多都是雙職工家庭,家裡小孩一般由老人照料。雖然老人能夠幫忙帶娃的確能幫寶爸寶媽減輕很大的負擔,堪稱「救兵」。但並不是每個老人都適合帶娃,尤其是下面這幾種,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老人不願接受新知識、新觀點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困擾,自己學了很多科學的育兒知識,想跟家裡老人溝通、分享。可是觀點說了一大堆,老人卻一個也聽不進去,還總是用老一輩的傳統觀點跟你「辯論」。他們總認為自己是過來人,知道如何把孩子照顧好,所以不願意聽從年輕人的建議。
  • 為何很多婆婆不願真心待兒媳,真是老人難相處?三位老人說了實情
    為何很多婆婆不願真心對兒媳?三位老人說了實情 張大媽:幫兒媳兒子帶孩子,養老錢都給了他們,可人家依舊不知足 張大媽家兒子的獨生子,從小嬌生慣養不用說,娶了兒媳婦,老兩口更是出錢出力,為了兒子小家各種付出。可正如張大媽所言,自己辛苦幫兒媳兒子帶孩子,養老錢都給了他們,可人家依舊不知足。
  • 「老公,我一人帶孩子,你媽不幫忙也不給錢憑什麼要給她5千」
    我們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去看待婆婆應不應該幫忙帶孩子,卻忘了婆婆並沒有這個義務,更沒有照顧兒媳的義務。生活中有太多的兒媳對婆婆挑三揀四,很多人總說婆婆不幫自己帶孩子,將來就不給她養老,甚至說到婆婆不帶孩子的時候,恨得咬牙切齒。
  • 你會讓老人長期幫忙帶孩子,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麼?
    往期回顧  昨天的「晚十點紅包」活動  話題是  ▽  你會讓老人長期幫忙帶孩子  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麼?  @顧建平  我不會長期讓老人帶孩子,因為老人們辛苦了一輩子帶大我們,應該讓老人休息了。  @王慶華  不會完全把孩子交給老人,讓老人負責孩子的教育。因為時代變了,兩代人的教育方式不同,孩子應該由年輕的父母承擔教育職責。  @青青  這個要看情況而定。
  • 為何越來越多的男人,願意當「全職爸爸」?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那為什麼會有很多女人反對男人帶孩子做家務,當全職爸爸呢?因為她們總是對丈夫不放心,認為他們照顧不了孩子,做不好家務。萬一他照顧不好孩子怎麼辦?如果他整天只知道玩,忘記給孩子餵飯怎麼辦?從此之後,她丈夫幫她看孩子的次數明顯變少。同事做家務,他也不上前幫忙,因此又受到同事的指責。同事認為丈夫不心疼自己,也不幫自己做家務。其實,很多懶惰的丈夫,都是被勤勞的妻子慣出來的。因為她們從不放心丈夫做家務,所以什麼都自己親自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