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寶寶說媽媽愛
在我國絕大多數家長的觀念裡,一輩子為孩子付出天經地義,比如說幫忙帶孩子,很多人都認為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所以現在有很多老人都喜歡幫忙帶孩子,但是也有部分老人越來越不願意幫忙帶孩子,都會有一些自身理由拒絕幫忙帶孩子,導致很多人不能理解,認為這是自私的表現。那麼,為何老人越來越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了呢?
旅遊時遇見了一個獨自出來玩的阿姨,閒聊中得知,和她一般年紀的都帶孫子或者還在為孩子奮鬥。她自嘲自己比較想的開,事先就說好不給女兒帶孩子,一退休就積極享受自己的人生。她工作的時候沒有自由,很多想做的事情都不能做,現在終於有了相對充裕的時間,她實在不想浪費在帶孩子上面,況且在她認為,父母帶出來的孩子更加親。
王奶奶家孫子就是她一手帶到大的,但可孫子長大後她卻後悔莫及。因為隔代親的原因,她多多少少有些慣孫子,孩子二十幾歲了一點擔當都沒有,沒本事是一方面,跟他自己父母的關係也很差。對於孫子,王奶奶也非常無奈,她已經把自己能給的都給他了,但是教育和培養孩子方面她真的有心無力,畢竟她文化程度有限,對年輕人的生活也了解很少,所以現在王奶奶孫子出現了諸多問題。
除去觀念上的差異,遠香近臭也是老人拒絕帶孩子的一個重要原因。小胡結婚後定居到大城市,孩子出生以後,他把父母從老家接了過來,但是老兩口呆了沒幾天就待不住了,一方面是因為生活環境的差異讓他們很不自在,寧一方面則是在兒子家裡他們總感覺自己是外人,說話做事總畏手畏腳、心理負擔很大,再加上小兩口年輕,動不動就吵吵鬧鬧的,老兩口勸也不是說也不是,動不動就引火燒身,一度讓兒媳婦對他們意見很大,如果不生活在一起,則能各自安好,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
作為子女,一方面應該尊重老人的決定,理解老人追求更好生活的想法,儘量自己帶孩子;另一方面在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情況下,不能把孩子完全甩給老人,而是應該多和老人溝通,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更不能再出現問題時全推到老人身上;若是因為生活觀念不一樣而產生摩擦,子女應該多理解多和老人溝通,多關心老人的各種不習慣,而不是只看見老人做的不對的地方,處處嫌棄老人,更不應該在夫妻出現問題時遷怒到老人身上。
育兒心得:
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年齡大了才更應該享受生活,不願意再為子孫操勞也能理解。成年人結婚生子後應該負起相應的責任,只有自己維護好小家,用責任感齊心協力維護家庭的和諧,才是幸福生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