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美方對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這意味著華為關鍵零部件被「卡脖子」的日子真正到來,向外代工晶片和採購晶片兩條道路都被美方精準扼制。
很多國人都擔心華為手機就此垮掉,但就在大家紛紛討論麒麟990晶片要絕版時,華為低調地推出了「雲手機」。
這或許是華為破局的關鍵。
所謂雲手機,就是把手機上的應用,比如文字編輯、手機遊戲這種應用,轉移到雲端,原本必須要手機才能提供的計算能力,都改由雲端的伺服器來模擬手機提供算力。
有了「雲手機」之後,你不一定非要買一部手機才能使用到手機的功能。
你也可以用一臺桌上型電腦,或者平板電腦訪問伺服器,你在屏幕上看到的,跟你原來在一部真正手機上看到的畫面是一樣的。
像華為這次推出的「雲手機」,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手機終端。
它是在伺服器上虛擬出來的一個手機,它有一部手機主要功能,起到了延伸和拓展手機的作用,現階段可以用在雲手遊、直播、移動辦公等場景。
比如說,一些手遊公司需要在不同型號的手機上做遊戲測試,以前,這樣的公司可能需要購買一系列、不同型號的安卓手機,但有了「雲手機」的服務,這些測試都可以在雲端進行,效率大大提高了。
華為的「雲手機」就是一種新的企業服務。
雲手機的設計理念,如果繼續向前推進,將會成為晶片領域破局的一種思路。
首先,「雲手機」會降低對硬體的要求。
即便一個性能不那麼高的手機和電腦,仍然可以實現比較複雜的功能。
因為那些繁重的運算,被放到雲伺服器上完成了。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對晶片要求非常高。
拿華為海思的麒麟990晶片舉例子,這是當下最先進的手機晶片了。
一塊指甲片大小的晶片,上面集成了103億個電晶體,涵蓋的模塊包括神經網絡人工智慧模塊、高速快閃記憶體控制模塊、圖像處理模塊、音頻和視頻處理模塊等等,甚至它還做到了,世界上首次把5G模塊集成到了晶片上。
生產這樣一塊晶片,需要4000道工序,整體的設計成本達到上億美元。
而美國卡的就是我們這樣的高端晶片。
沒有了臺積電幫忙代工,那麼純國產技術,我們只能生產出28nm的晶片,當然,不用多久,14nm的晶片加工技術也會突破。
不過,對於華為這樣的公司來說,28nm也好,14nm也好,無論在性能上還是功耗上,都沒法支撐最先進的手機應用。
要知道,現在最先進的晶片,已經到了7nm、5nm這個級別。
沒有最先進的晶片,就用不了最先進的手機應用,因為你硬體的算力達不到。
我們自力更生搞出高端晶片全產業鏈,,那當然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案。
不過從當下看,遠水救不了近火。
而雲手機理念卻可以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
如果手機裡面,一顆晶片的算力、功能不夠強大,那麼,我們能不能把這些任務挪到雲端,聚合好幾顆晶片來配合完成呢?
這個想法其實在超級計算機身上已經做到,所謂的超級計算機,其實就是硬體堆起來的超級算力。
但這件事在手機裡比較難實現。
手機有散熱的問題,不能一下子集成很多晶片。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
但是在機房裡的伺服器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單機算力不夠,雲計算來頂上。
這就是雲手機提供的解決思路。
而且雲計算的算力比單顆晶片強多了,甚至可以把超級計算機的算力通過雲端賦能雲手機。
這樣的算力,別說玩遊戲了,你搞出一個虛擬世界都可以,你可以自己創造一個遊戲世界。
在這個思路下,我們可以把原本只能用高端晶片解決的問題,拆分出去,交給雲計算來做。
而雲計算的算力,並不一定需要高端晶片,我們完全可以用國產的中端晶片來實現這些功能,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就是這樣幹的。
沒有了高端晶片的華為手機,將會通過雲手機獲得重生。
你就想像小程序的應用,觸手可及,用完即走,不留痕跡,根本不佔內存,也不需要多大的算力。
其實這個想法並不是華為首創,而且產品也不是華為首發。
國內外在做雲產品的公司很多,但都沒有實現商業價值。
比如2011年,谷歌就推出了雲電腦Chromebook。
除了一個聯網的瀏覽器,裡面什麼軟體都沒有
谷歌當時的想法就是做一款低配置低成本的筆記本電腦,電腦上只保持最基本的一點功能,比如屏幕顯示、網絡連接等。
使用者只需要運行谷歌的Chrome瀏覽器,連接到雲端,就可以使用其他的功能。
比如,像編寫文檔、做PPT這種事情,就都直接連到谷歌的相關服務上,在線完成。
這樣的電腦,不需要多好的CPU和硬碟,因為谷歌的雲計算幫解決算力問題。
但是這個產品並不成功。
不是谷歌的雲計算算力不行,是美國的網絡不行。
在以前的電腦上,軟體已經安裝在電腦上,使用時不需要再下載。
但在雲電腦上,你從雲端使用軟體,每次使用都是一個下載數據包的過程。
網絡的快慢就成了產品成功的關鍵。
沒網,或者說網絡慢點,都會影響雲電腦的使用。
所以谷歌的Chromebook,只能小規模使用,比如在有千兆光纖的辦公室裡,無法大規模商業落地。
雲手機也面臨著這個問題,你算力是解決了,但網絡不解決,你再大的算力我也用不到啊。
谷歌面臨的網絡問題,華為自己解決了。
現在華為的主業是幹什麼的?
搞5G啊,華為的5G專治網絡慢,比千兆光纖還快。
隨著中國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5G基站推廣越來越多,網絡問題將不是問題。
雲手機、雲電腦、雲手錶......各種雲產品都會在5G的普及下大放異彩。
美國卡住了我們的高端晶片,但我們能從雲計算方面來繞道應對。
當然,並不是說有了雲計算,我們就不研發高端晶片了。
高端晶片繼續研發,為了更好提升雲計算。
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美國阻擋不了中國的前進。
有人可能會說,5G套餐那麼貴。
買雲手機,划算嗎?
划算,非常划算。
因為雲手機對硬體的要求降低了,所以它的成本將會非常低。
現在的旗艦機貴,晶片佔了很大的成本。
你可以想像下,一臺華為旗艦機,把晶片和內存成本扣除掉,賣給你,價格將會降一半。
甚至未來運營商又搞出免費送手機的業務,你免費用雲手機,然後綁定5G套餐。
而隨著大規模的5G應用,運營商的成本也會下降,5G套餐的價格也會跟著降。
這裡還有一個伺服器的成本,比如你使用華為的雲手機,背後的雲計算是依靠華為的機房,這個可不是便宜的東西。
現在很多公司租用華為的機房,費用是不低的,意思就是你要花錢買華為的算力。
那麼作為普通消費者,能承擔得起這筆費用嗎?
為了省錢,國內所有大廠的數據中心都建在電費便宜、氣候不熱的貴州
我們換一個思維去想,我們用微信是免費的,微信的算力可不是免費,它也要用到非常大伺服器,這樣的機房可貴了。
維持微信運轉需要很多錢,但我們用微信卻是免費的,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很簡單,我們免費用微信,但微信能從我們使用時產生的數據賺錢。
比如它能精確地給我們推送廣告。
所以一旦雲手機普及了,雲端的應用實現規模性了,提供雲計算的公司根本不會從消費者身上拿錢,而是從其他渠道賺錢。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高科技的領域,華為不會倒下,中國也不會認輸,歷史趨勢仍在中國這一邊。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狐狸先森幾點鐘。
我們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