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新聞|發展「樞紐偏好型產業」 將交通優勢轉為科創優勢

2021-01-08 今日相城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當前,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一市三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大關鍵詞,在更高層次的協同發展中,形成了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

位於長三角腹地,與上海通勤時間不到半小時的蘇州市相城區,正通過主動對接上海,全面融入長三角,展現出一個新興城區的擔當與作為。在相城這片土地上,人們已切實感受到一體化發展帶來的種種紅利,無數「追夢人」找到了未來奮鬥的方向。

今年2月,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交通強省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會議」上提出,要更大力度強樞紐,打造整體功能強大的樞紐組團和樞紐偏好型產業發展高地。

南京大學長江產經研究院研究員陳柳認為,所謂「樞紐偏好型產業」,就是指對交通樞紐位置、軟硬體基礎、集散能力等較為敏感的產業,通常布局在臨港、臨空、臨高鐵等區域,直接受益於交通樞紐的布局。

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下,全國各地百舸爭流、各展所長,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稟賦條件和發展特點。而在離上海不遠的蘇州相城,正憑藉一座「蘇州高鐵新城」,著力培育自己的樞紐型經濟;同時,利用同上海地緣相近的便利,積極承接上海研發資源從技術到產業的轉移。

在上海總部從事基礎性研發、在周邊城市設置生產性研發中心並實現量產,是眾多長三角創新型企業的「優選項」,而臨近高鐵如今或許又成「最優解」。

根據上海浦東智產科技服務中心對200家在滬企業的問卷調查,80%的企業更願意將分公司設在高鐵站半小時交通圈內。京滬高鐵蘇州北站客運指導周勇平介紹說:「現在每天有84趟車經停蘇州北站到上海站或上海虹橋站,平均十幾分鐘就有一班車。」有著得天獨厚交通樞紐優勢的相城,正在將其迅速轉化為科創優勢。

上海張江是長三角公認的科創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如今這裡的科技平臺企業也已開始頻頻向參與投資與提供諮詢的企業推薦相城。更有甚者,如國內知名科技金控平臺海美控股,擬投資20億元在相城建造一處生產性研發「飛地」——28萬平方米的相城海美國際(蘇州)智造研發社區。

這一項目與海美控股在張江的7萬多平方米的張江生物醫藥醫谷孵化器等平臺可謂「一體雙生」。海美控股董事長陸福楠表示,「先進半導體、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在張江完成0到1的項目,將在與上海通勤時間不到半小時的相城實現從1到N的轉化。」

海美國際(蘇州)智造研發社區開工典禮在相城區渭塘鎮舉行

海美國際研發社區首期入駐的24個產業項目中,超九成來自上海。「招引的項目,不少在上海已達到千億級規模,入園企業不僅是研發,還有大量待量產化的高附加技術。」陸福楠表示,未來社區內企業計劃實現銷售收入超50億元。

「將研發作為產業、把技術作為商品,公司化運作、市場化機制,瞄準科技研發的終端環節,積極承擔國家科技創新的地方使命。」相城區委書記顧海東這樣概括當地「以研發產業為主、配套部分高端製造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僅用兩年多時間,相城便以高鐵新城為核心,承接上海科創、金融等資源溢出,初步形成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科技金融、智能駕駛、先進材料和生物醫藥等六大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去年12月,在全國率先提出「工業超市」連鎖概念的企業——仕泰隆,將首個工業服務中心樣板店落戶蘇州高鐵新城。今年4月,仕泰隆開放了3600多平方米的物理空間,30多家國內外一流設備廠商帶著新款數控工具機、機器人、3D印表機、自動化、測量檢測及綜合服務商進場,至今已吸引200多家製造企業現場「探班」。今年,這裡的年營業額有望突破10億元。

仕泰隆為長三角製造企業提供一站式平臺服務

此外,仕泰隆還與中國電信天翼雲合作布局全新的裝備專屬雲平臺,目前實時監控的設備已達10400餘臺(套)。在該工業雲平臺上,約70%的聯網設備都位於長三角核心區,通過與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的深入合作,部分產業畫像已清晰可見。仕泰隆工業服務中心總經理侍賢君透露,服務中心正對接螞蟻金服、蘇州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基於大數據的創新租賃融資產品。

除了仕泰隆,在蘇州高鐵新城,還落地了包括紫光雲引擎、一方梯隊、亭雲智能等近20家重點平臺與專業服務商,共同為長三角製造業提供精準高效的大數據採集、存儲、雲計算以及場景應用服務。

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總平面圖

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的迅速崛起,是相城區結合自身優勢、聚焦平臺研發的一個縮影。去年3月底,相城發布規劃,主動將緊鄰高鐵站最好的地塊留給了研發產業,啟動建設佔地10平方公裡的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

目前,該社區35萬平方米體量的啟動區已率先開工,並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共建。項目儲備上,啟動區已敲定引進5家研究所、20家高端研發公司,培育孵化100家高新技術公司。而在未來5年內,相城全域將有12個這樣的研發社區拔地而起。

啟動區效果圖

截至今年5月底,相城區已集聚各類專業研發公司1000多家。產業結構改變同時也帶來了人口結構的改變,2018年全區新增高層次人才8500人左右,較上一年增長66.13%。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胡雨峰

編輯:今日相城工作室 張露

相關焦點

  • 深圳科技園佛山科創園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
    項目將立足佛山製造業產業優勢和深圳科創優勢,發揮佛山西站高鐵主樞紐的軌道交通優勢,承接深圳的科創、專業服務、高端人才等資源外溢,推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創新發展,打造現代化生產性服務業智慧園區,將成為「佛山+深圳」產業合作標杆。  「我們將充分發揮多年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積累的經驗與資源,做好深圳與佛山產業交流的橋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交流與合作的標杆。」
  • 松江樞紐即將「上線」?松江區委書記暢談G60科創走廊:一廊引領...
    南逸作為一個從劍橋大學畢業歸國的90後創業者,我當時之所以選擇松江,除了在交通、空間上的優勢外,G60科創走廊的一系列政策也非常重要,整個營商環境、文化氛圍都非常好。作為上海市總體規劃中的五大新城之一,松江新城正通過龍頭效應,帶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噸位」和「體量」不斷壯大。在錄製現場,聽眾代表的呼聲,不約而同地落到了「交通」與「教育」上。秦暢未來松江要打造的新城,交通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松江未來在十四五當中還要把自己打造成綜合性的樞紐,樞紐的話更是南來北往東西交通。松江未來交通這一塊,我們得好好的跟你嘮一嘮。
  • 楊懿文: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著力構建「交通+旅遊」融合發展...
    (4月15日,婁底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懿文研究仙女寨經水府廟至曾國藩故居全域旅遊公路及產業開發項目招商工作)(楊懿文強調,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著力構建「交通+旅遊」融合發展新格局)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羅宗 彭敏)4月15日,婁底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懿文在研究仙女寨經水府廟至曾國藩故居全域旅遊公路及產業開發項目招商工作時強調
  • 佛山網評 | 佛山西站樞紐新城握手深圳智造,激發未來無限可能
    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檢驗檢測等產業主題,科創園將引入不少於150家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為什麼深圳科技園佛山科創園選擇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佛山西站樞紐新城的發展底氣何在?交通線是城市的骨架和發展的動脈。伴隨郊區城市化和城區拓展,資源和人才流動更加依賴便捷的交通,特別是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系統。
  • 重點發展航空偏好型產業
    長沙晚報訊(記者 劉捷萍)作為湖南唯一臨空型綜合保稅區,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將於今年5月31日封關運行。記者日前從市商務局獲悉,近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招商引資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包括重點發展航空偏好型產業,支持外貿發展,加大跨境電子商務扶持力度,鼓勵引進現代服務業及相關新型業態項目等極具「含金量」的系列優惠政策。
  • 無錫以科創再次定義太湖 太湖灣科創帶發展規劃解讀
    日前,《無錫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發展規劃 (2020—2025年)》正式印發,一張藍圖繪就未來。「頭號工程」任務明確,無錫將以科創再次定義「太湖」。根據《規劃》意見,加快建設太湖灣科創帶是無錫建設開放創新之城的生態中樞、引領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重要地標、支撐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平臺、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戰略節點。
  • 品區·五年|松江:成為樞紐有多難?
    【小編說】一言難盡的2020年快要到頭了,上觀新聞一年一度的「品區」時間也到了。這一年的上海16個區,受到過衝擊,遭遇過挫折,也創造了不少奇蹟。這一年還為過去的五年劃上一個句號。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被賦予更重要的使命:突出的策源、串聯、集成能力,力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心節點和戰略連結。今年進博會上,上海西部閔行、嘉定、金山、松江、青浦五區籤署協議,五區的科技與產業發展將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實現聯動。
  • 專家談「寧杭之爭」:各有優勢,南京打造樞紐城市潛力無限
    9月13日,南京市政府主辦的「2017南京市長國際諮詢會議」上,15位國內外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知名機構和企業高管共聚一堂,針對南京在揚子江城市群的發展等建言獻策。南京。視覺中國 資料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有發言嘉賓也將南京與杭州做對比。
  •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發揮多區疊加優勢 聚力謀劃發展藍圖
    當前,港口產業已經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智能綠色是一個重要方向,是產業提質降本增效的著力點,能夠帶來社會效益與企業經濟效益的雙贏。」該集團負責人說。  一年來,來廈門國際航運科創中心學習調研的團體絡繹不絕,參觀者發現,這裡不僅是技術展示,也是真實操作,形成傳統貨櫃碼頭改造升級可複製可推廣的「廈門港模式」。
  • 大興機場臨空區將建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發改經貿﹝2020﹞1607號),北京市依託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雙樞紐」優勢,成功入選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 成都金牛區「星軌智谷」科創空間亮相,覆蓋北鬥+、軌道交通產業
    9月29日,紅星新聞記者獲悉,成都金牛區又一科創空間——「星軌智谷」高品質科創空間近日亮相。「星軌智谷」高品質科創空間,規劃面積約1平方公裡,覆蓋北鬥+產業園、中鐵產業園兩個特色產業集群,致力於實現北鬥+和軌道交通產業的智慧化迭代,帶動功能區產業提檔、城市升級。
  • 科創園區助力企業將優勢技術轉化為標準
    原標題:科創園區助力企業將優勢技術轉化為標準   12月10日,武漢江岸岱家山
  • 【接軌上海跑出「加速度」】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接軌上海跑出「加速度」】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2020-12-26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出爐!未來將這樣發展→
    在今天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劉平介紹了《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有關情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臨港新片區產業發展工作,將高標準編制《產業規劃》,高質量構建世界級、開放型、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服務落實國家戰略的實際舉措,強化提升「四大功能」的重要支撐,推動新片區改革開放創新的關鍵抓手。
  • ...松江樞紐即將「上線」?如何打造「科創、人文、生態」的松江新城?
    尤其是頭部企業帶動產業集群的發展,恆大新能源汽車,上海超矽,騰訊 AI 超算中心等重大項目穩步推進,G60腦智科創基地,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基地等一大批國家級平臺也落戶松江。很多年輕人,都在松江實現了科創之夢,加入新基建建設。 第二朵,基金如雲,即產融結合。
  • 花都志在「航空樞紐+」 打造空鐵聯運交通網絡
    作為國際航空樞紐所在地,花都區未來將如何利用得天獨厚的空港優勢,將自身打造成廣州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關鍵節點?9月1日,花都區委書記黃偉林接受媒體專訪,為花都區未來發展謀篇布局。  關鍵詞 航空樞紐  打造空鐵聯運交通網絡  廣州市委十屆九次全會提出了構建樞紐型網絡城市的戰略目標,並進一步明確要強化三大國際戰略樞紐功能。
  • 「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訪談 | 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推出「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報導」②: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眼中的從「0」到「1」在主動對接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進程中,大學要發揮自身優勢,儘快搶抓機遇、實現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前沿科技創新研發和關鍵技術的全球影響力,為科創中心建設、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戰略支撐。
  •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琴澳合作優勢互補 期待科創項目落地生根
    中國網12月14日訊 (記者 張麗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認為,珠海橫琴新區與澳門能夠發揮各自優勢,深化合作,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共促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
  • 中國科協充分肯定天津科技經濟融合發展工作——市科協在「科創...
    懷進鵬同志指出,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刻理解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等科學內涵,擔負起創新作為現代化建設首要支撐的時代使命,紮實推進「科創中國」各項試點工作,發揮組織優勢,加快數字賦能,推動協同創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貢獻科協力量。
  • 百年沉澱,英國航空產業的優勢何在?
    英國還有兩個最主要的航空產業集群——西南地區航空航天集群和中部地區航空航天集群。1. 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比航空業的歷史還早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於1866年在倫敦由英國皇室特許授權成立,英女王為其主要資助人。學會為非盈利性學術專業組織,致力於航空航天知識技術在全球範圍的普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