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半導體的投資機會

2020-11-23 電子發燒友

產業分析

半導體產業鏈與應用類別

1.半導體分類:按照製造技術分為分立器件、集成電路、光電子、傳感器等。其中集成電路佔比達到80%-90%。

2.集成電路分類:集成電路又分為模擬電路、邏輯電路、微處理器、和存儲器。

3.應用領域:半導體下遊是通信、計算機、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具體的應用。其中網絡通信、計算機、消費電子和工業控制是最大的市場。

半導體應用分類

集成電路:1)按照信號處理不同分為:模擬電路、數字電路;2)按照應用複雜程度與廣度分為:專用電路和通用電路。

1.模擬電路:處理模擬信號,包括射頻晶片、指紋識別晶片、圖像晶片、電源管理晶片等,應用於圖像,聲音,觸感,溫度,溼度,微波,電信號處理等方面。

2.數電路:進行邏輯運算,包括CPU等微元件、存儲器、手機基帶等邏輯晶片,應用於計算機、電子通信、存儲器以及顯示等系統領域。

3.高端通用集成電路:技術複雜度高、標準統一、通用性強,量大面廣。主要包括處理器、存儲器,以及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AD/DA(模數/數模轉換)等。

4.專用集成電路:針對特定系統需求設計的集成電路。每種專用集成電路都屬於一類細分市場,例如,通信設備的高頻大容量數據交換晶片;汽車輔助駕駛系統晶片、視覺傳感和圖像處理晶片等。

5.DOS器件:分立器件、光電器件和傳感器組成的半導體元件(DOS器件)。廣泛應用於傳感器、光電顯示設備、功率器件(含射頻器件)。

半導體應用製程分類

1.40nm階段技術成熟,擁有25%的產能:據ICInsight(2017)統計全球代工廠有超過25%的產能都已經進入到40nm階段。市場屬於頭部廠商,部分廠商先進位程應用包括14/16nm的高性能ASIC/ASSP/FPGA。

2.80-200nm有22%的產能:包括90nm、130nm以及180nm,代工廠全覆蓋該階段製程技術。市場模擬晶片大範圍應用。

3.200nm以上仍保持50%以上的產能:佔據主流的仍然是60nm-80nm之間(尤其是65nm)以及200nm至400nm之間(包括250nm以及350nm)。

4.400-500nm依然廣泛使用:在標準模擬、邏輯器件和高壓IC等領域依然在應用。

市場概況一:全球半導體及子類市場份額

1.半導體產業規模:2017年已突破4000億美元,2018年預計到4500億美元。

2.集成電路是主要貢獻者:2017年集成電路達到3400億美元以上,佔到全球半導體市場總值的83.2%。存儲器佔到全球半導體市場總值的30.1%。

3.其他應用市場:DOS市場2017年為685.02億美元,同比增長10.1%,佔到全球半導體市場總值的16.8%。主要得益於功率器件、MEMS、射頻器件、汽車電子、AI等的推動:傳感器12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23%),光電子達到34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10.4%),分立器216億美元(年複合增長2.8%)。

市場概況二:物聯網、汽車電子、伺服器發展的市場驅動

1.物聯網快速發展將激活海量智能終端:物聯網代表的信息感知及處理推動信息產業進入第三次浪潮。小到智慧型手機、汽車,大到智能工廠,未來智能終端將深入滲透:2014年全球聯網設備有37.5億臺,比2013年增加24%,預計到2020年時,物聯網安裝基數將達到250億。

2.物聯網半導體的細分領域:物聯網應用半導體的領域集中在感知層,佔據整個價值量的15-25%,整體市場在2020年有望達到350億美元。物聯網終端成本主要集中在處理器(MCU/AP)、傳感器以及無線通信晶片,總共佔比可能達到60%-70%。MCU、通信晶片和傳感器晶片在未來四年內將具有更大的增長彈性。

市場概況三:全球半導體應用領域的變化

1.伺服器:伺服器市場增長結合PC企穩,GPU、CPU等計算類晶片以及存儲器將受益:

a.伺服器:下遊需求提升,出貨量整體增長,結構上高性能伺服器佔比提高,進一步加大了對晶片需求的拉動;

b.PC出貨趨穩:2017年以來全球PC出貨量同比止跌,筆記本市場方面,2017年出貨量有所回暖。對CPU、GPU、存儲器市場擾動減少。

2.汽車電子發展:汽車電子零部件及半導體器件含量提升的核心邏輯在於ECU(電控單元)數量及單體價值齊升,車用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長期穩定增長:

a.汽車市場結構改變:各國政策驅動新能源汽車出貨佔比提升;

b.電控單元數量提升:電氣化、智能化、新能源化推動車用晶片及DOS數量提升;

c.安全性、可靠性、實時性:對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帶動車用ECU單價提升。

國產化競爭格局:

模擬電路概況

模擬電路概況一:分類與應用方向

1.模擬晶片:包括各种放大器、模擬開關、接口電路、無線及射頻IC、數據轉換晶片、各類電源管理及驅動晶片。

a.信號鏈類模擬晶片:為各類放大器晶片(包括運算放大器、音頻放大器和視頻驅動器等)、模擬開關及接口電路等。

b.電源管理類模擬晶片:LED驅動電路以及線性穩壓器、ADC/DAC轉換器、CPU電源監測電路、鋰電池充電管理晶片、過壓保護電路及負載開關等非驅動類電源管理產品。

2.通用模擬晶片和專用模擬晶片:

a.通用模擬晶片:包括放大器、數據轉換、比較器、電源管理、數據轉換晶片等產品。

b.專用模擬晶片:指專門應用於特定領域的晶片。

3.應用方向:通信、汽車、電腦周邊和消費電子領域,其中消費和通信領域佔比最大。

模擬電路概況二:技術要求

1.產業鏈中晶元和封裝佔成本96%。

2.晶元:基本使用8寸晶元,因出貨量大,可以平滑成本。

3.設計:一般性電路設計下,強調仿真設計:

a.電路設計:依據電路功能完成電路的設計;

b.前仿真:電路功能的仿真,包括功耗,電流,電壓,溫度,壓擺幅,輸入輸出特性等參數的仿真;

c.版圖設計:依據所設計的電路畫版圖;

d.後仿真:對所畫的版圖進行仿真,並與前仿真比較;

e.後續處理。

4.製程:不要求先進工藝,目前0.18um/0.13um使用居多。

5.封裝:封裝集合在其他電路和器件上,如SOC,SIP封裝

模擬電路概況三:應用方向及發展趨勢

1.電源管理晶片:模擬晶片中份額最大的種類,約佔53%。用於調節電力使用情況,以保持設備運行溫度較低,延長電池終端系統的電池壽命。

2.信號轉換模擬晶片:通信和消費領域是最大的應用市場,特別是模數轉換器、混合信號器件等信號轉換器。

3.具體產品:大型視頻廣告牌、視頻監控系統、LED展示板、醫療設備、交通運輸系統,高畫質電視等,都涵蓋了包括運算放大器、LED背光碟機動、音視頻驅動、模數/數模轉換器、接口電路等多種模擬晶片。

4.未來趨勢:高性能需求要求產品具備更高的精度、更快的速度、穩定清晰的聲音、生動絢麗的圖像、更長的電池使用時間等,以放大器、轉換器、電源管理、用戶界面為代表的模擬晶片技術成為電子產業創新的一個新引擎。

市場規模於競爭格局

1.總體規模巨大:模擬晶片全球規模達到527億美元,國內規模達到327億美元,佔據全球份額的62%。國內增長速度高於國際市場。

2.市場特點:生命周期可長達10年,有「一年數字,十年模擬」的說法。不易受單一產業景氣變動影響,市場波動幅度相對較小。

3.細分品類繁多,細分賽道極多:下遊應用的多元化導致細分賽道極多,但基本在國際巨頭手中,僅德州儀器一家企業在售產品就達上萬款:

a.亞德諾(ADI):數據轉換和信號調理技術全球領先;

b.英飛凌:功率器件出貨量最大;

c.美信:模擬和混合信號集成產品上全球領導者;

d.意法半導體:傳感器與功率晶片、汽車晶片和嵌入式處理解決方案;

e.德州儀器(TI):全球模擬集成電路市場的領導地位。

4.國產機會:我國模擬集成電路產品約佔世界產量的60%,產量僅佔世界份額的10%左右。整個市場不存在單一企業在所有模擬IC細分市場佔優的情況,細分賽道仍存在大量國產突破機會。

數字電路

數字電路概況一:分類

1.數字集成電路:又稱為邏輯電路,進行邏輯運算,按照摩爾定律發展,使用最先進的製程工藝,現階段是16/14nm。

2.應用領域包括:包括計算機、電子通信、存儲器以及顯示等系統領域。

3.根據用途分類:包括微處理器通用型的集成電路(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產品,微處理(如MCU、MPU)產品和中大規模的集成電路產品(如CPU、GPU。存儲器)等以及特定用途的集成電路產品(如ASIC)等。

數字電路概況二:技術要求

產業鏈主要包括設計、製造、封裝與測試。成本集中在設計和製程階段。

1.晶元:使用12寸晶圓片,更大程度攤薄晶片成本。

2.設計:包含電路設計、算法和硬體架構的設計,更加綜合的考注重慮功能、性能、尺寸以及工藝等,特別是尺寸與工藝。

3.製程:使用先進位程工藝(從7nm-90nm製程),最先進位程是16/14nm,成熟工藝為28nm,最新先進工藝為7nm。

4.封裝:基於更小的尺寸應用,使用先進封裝,包括倒裝、晶圓封裝。

數字電路概況三:應用

1.數字集成電路:數字電路是一種離散信號的傳遞和處理,以二進位為原理、實現數位訊號邏輯運算和操作的電路。

2.應用領域包括:包括計算機、電子通信、存儲器以及顯示等系統領域。

3.主要應用產品:

a.計算機領域包括伺服器端應用的MPU、個人電腦上應用的CPU、工業領域應用的MCU等微元件;

b.通用電子及通信端應用的FPGA、DSP、AP、CP、Embedded MPU等;

c.內存應用:快閃記憶體(FLASH)、只讀存儲器(ROM)、動態隨機讀取存儲器(DRAM)等;

d.顯示應用:顯示處理器、顯示驅動處理器等。

邏輯電路:高性能晶片應用

1.CPU(中央處理器):功能最全的處理晶片,包括控制器、組合邏輯電路基本邏輯單元(ALU)、DRAM即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高速緩衝存儲器(Cache)存儲器。優點在於調度、管理、協調能力強,計算能力則位於其次。

2.GPU(視覺處理器):應用在個人電腦、工作站、遊戲機、行動裝置(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等晶片內部,專門用作圖像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更適合執行複雜的數學和幾何計算,尤其是並行運算。

3.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重複編程的「萬能晶片」。具備效率高、功耗低的特點,但電路上會有大量冗餘,成本較ASIC高。常年來被用作專用晶片(ASIC)的小批量替代品,近年來在微軟、百度等公司的數據中心大規模部署,以同時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和足夠的靈活性。

4.ASIC(專用集成電路):特定領域轉向開發應用的晶片,如TPU、NPU、VPU、BPU等本質上都屬於ASIC。ASIC性能、面積、功耗等各方面都優於GPU和FPGA,未來雲端和終端的應用晶片。ASIC存在開發周期較長、需要底層硬體編程、靈活性較低等劣勢,因此發展速度不及GPU和FPGA。

微處理器概況一:類別

1.微處理器含義:CPU可以集成在一個半導體晶片上,這種具有中央處理器功能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器件,被統稱為「微處理器」。

2.主要類別:微處理器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a.通用高性能微處理器:通用處理器追求高性能,它們用於運行通用軟體,配備完備、複雜的作業系統。如MPU、AP等;

b.嵌入式微處理器:強調處理特定應用問題的高性能,主要用於運行面向特定領域的專用程序,配備輕量級作業系統,如消費級SOC,EMPU和EDSP等,應用在如蜂窩電話、CD播放機等消費類家電;

c.數位訊號處理器、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價位相對較低,在微處理器市場上需求量最大,主要用於汽車、空調、自動機械等領域的自控設備。

微處理器概況二:技術要求

1.微處理器特點:微處理器由一片或少數幾片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中央處理器,執行控制部件和算術邏輯部件的功能。能完成取指令、執行指令,以及與外界存儲器和邏輯部件交換信息等操作,是微型計算機的運算控制部分。它可與存儲器和外圍電路晶片組成微型計算機。

2.技術特點:使用先進位程,最新製程7nm。使用先進封裝。如:第九代智能英特爾®酷睿™i9處理器(製程14nm);高通驍龍845移動晶片(製程10nm)。

微處理器應用一:DSP(數位訊號處理)

1.CPU(中央處理器)發展出來三個分支:

a.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

b.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器單元);

c.MPU(Micro Processor Unit,微處理器單元);

2.DSP:運算能力強,擅長很多的重複數據運算,在嵌入式系統中廣泛應用,具有很高的編譯效率和指令的執行速度。在數字濾波、FFT、譜分析等各種儀器上DSP獲得了大規模的應用。

3.應用方向:廣泛應用於各種帶有智能邏輯的消費類產品、生物信息識別終端、帶有加解密算法的鍵盤、ADSL接入、實時語音壓解系統和虛擬實境顯示等具有運算量大的領域。

微處理器應用二:MCU(微控制單元)

1.MCU:稱單片微型計算機,簡稱「單片機」,將計算機的CPU、RAM、ROM、定時數器和多種I/O接口集成在一片晶片上,形成晶片級的計算機。MCU則擅長處理不同來源的數據及運算,速度遠不及DSP。

2.應用範圍:廣泛應用於消費級終端、汽車、工業領域,8位為市場主流:

a.4位MCU:大部份應用在計算器、車用儀表、車用防盜裝置、呼叫器、無線電話、CD播放器、LCD驅動控制器、LCD遊戲機、兒童玩具、磅秤、充電器、胎壓計、溫溼度計、遙控器及傻瓜相機等;

b.8位MCU:大部份應用在電錶、馬達控制器、電動玩具機、變頻式冷氣機、呼叫器、傳真機、來電辨識器(Caller ID)、電話錄音機、CRT顯示器、鍵盤及USB等;

c.16位MCU:大部份應用在行動電話、數字相機及攝錄放影機等;

d.32位MCU:大部份應用在Modem、GPS、PDA、HPC、STB、Hub、Bridge、Router、工作站、ISDN電話、雷射印表機與彩色傳真機;

e.64位MCU:應用在高階工作站、多媒體互動系統、高級電視遊樂器及高級終端機。

微處理器應用三:MPU(微處理器單元)

1.MPU:在計算機中起到轉接橋的作用,轉接數據。CPU的指令調用、數據傳輸、各個設備的工作狀態都需要MPU轉接控制才能完成,可以看成是把很多CPU集成在一起並行處理數據的晶片,性能更高,價格更昂貴。

2.MPU是PC、服務型和大型架構的「大腦」:被應用到類似網絡配件、電腦周邊設備,醫療和工業設備,汽車,電視,機頂盒,視頻遊戲主機,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設備等系統中。

3.SOC集成方式:以SOC形式集成,被包含到擁有CPU和視頻、音頻、圖像和AI等功能模塊的60bit多核SoC中,擁有高集成度。

4.應用市場規模:2018年銷售的MPU中,52%的增長來自於應用在普通PC、伺服器和大型電腦中的CPU,只有16%的MPU增長來自於嵌入式應用。其他都是來自於應用在平板(4%)和手機(28%)的移動應用處理器。

微處理器應用四:AP/BP(應用處理器/基帶)

1.AP(Application Processor,應用處理器):移動終端上,作業系統、用戶界面和應用程式都在AP上執行,AP一般採用ARM晶片的CPU。

2.BP(Baseband Processor,基帶晶片):可分為五個子塊:CPU處理器、信道編碼器、數位訊號處理器、數據機和接口模塊。基帶晶片主要處理音頻信號和基帶碼的轉換,同時也負責地址信息(手機號、網站地址)、文字信息(短訊文字、網站文字)、圖片信息的編譯。基帶晶片是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核心。BP運行在AP之外的一個CPU中,使用BP主要在於保持射頻信號處理的獨立性,保持因手機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變化不影響正確的執行功能(通訊功能)。作業系統和驅動的bug也不會導致設備發送災難性的數據到行動網路中。

MCU市場規模和競爭格局

1.市場特點: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電子、計算機與網絡、工業控制等領域,伴隨物聯網的逐步落地和汽車電子的發展,MCU的市場需求增長顯著。

2.市場規模:MCU的出貨量將持續上升,2018年全球MCU的出貨量將增長18%達306億顆,五年內全球MCU銷售額年複合增速將達到7.2%,至2020年將突破200億美元。國內MCU市場2016年已達360億元,未來年複合增速將達到11.7%,至2020年市場將超過500億元。

3.競爭格局:恩智浦(MCU龍頭)、瑞薩等全球前八大MCU廠商市場份額達到88%,頭部集中效應明顯。國內以MCU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僅有中穎電子和兆易創新,營收規模都不超過4億元,與國外巨頭差距明顯。

4.國產化:國內目前在4、8位中低端MCU領域應用在消費電子、智能儀表等中低端產品。兆易創新等國內MCU廠商積極布局32位中高端晶片市場。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物聯網都被國外的MCU廠商壟斷,國內公司通過努力可爭取的空間還很巨大。

存儲器概況

存儲器概況一:分類

1.存儲器功能:存儲程序和各種數據,並能在計算機運行過程中高速、自動地完成程序或數據的存取。

2.存儲器適用區域分類:按照相對於CPU的位置,分為寄存器、內存、外存。寄存器(Ma,觸發器)是在CPU之內的存儲器,內存和外存都是CPU之外的存儲器。CPU直接訪問的存儲器是內存,外存必須通過接口與CPU通信。

3.存儲器易失性分類:分為易失性和非易失性:

a.易失性存儲器:主要應用為DRAM,如常見的內存條;

b.非易失性存儲器:包括ROM(可編程存儲器),FLASH(快閃記憶體),以及常見的軟盤、硬碟和光碟等。特點是存儲容量大,斷電後依然可保存數據等特點。

c.FLASH(快閃記憶體):分為Nor flash和Nand flash,存儲容量大,讀取(相對於機械硬碟)速度快。

存儲器概況二:技術要求

1.設計:沒有特定的控制與運算,設計難度低。要求密集度高,依賴於製程工藝。

2.製程:存儲器製成迭代趨勢:

a.DRAM技術節點(迭代點):20nm(2014-2016)、1x(19-16)nm(2016-2018)、1y(16-14)nm(2018-2020)、1z(12-14)nm(2020-2022);

b.DRAM的製程工藝在進入20nm以下後速度明顯放緩;

c.三星DRAM目前仍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主力製程18nm良率已經超過85%,17年12月份,三星宣布正式量產第二代10nm級別1Y nm 8Gb DDR4晶片。

d.3D NAND技術節點(快閃記憶體層):2D、3D G1(32P)(2014-2015)、3D G2(48P)(2015-2016)、3D G3(64P)(2016-2018)、3D G4(96P)(2018-2020)、3D G5(128P)(2020-2022)。NAND由於處2D向3D遷移過程中。

3.封裝:3D封裝。

存儲器概況三:應用方向

1.主要應用品種:DRAM存儲器、Flash快閃記憶體晶片。

a.DRAM:不適合做容量大的內存,一般是用在處理器的緩存裡面;主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PC、伺服器和消費電子領域。

b.FLASH:分為NAND FLASH和NOR FLASH。讀取速度不及DRAM,成本低。

c.NOR Flash:比NAND成本高,且寫入速度慢,主要佔據小容量市場,如功能手機、DVD、TV、USB Key、機頂盒、物聯網設備等小容量代碼快閃記憶體領域,其佔據容量為0~16MB Flash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d.NAND Flash:成本較NOR低,寫入與讀取速度快,主要用在大容量存儲領域,如嵌入式系統(非PC系統)的DOC(晶片磁碟)和常用的閃盤,如手機、平板電腦、U盤、固態硬碟等。

2.未來發展:5G支持下的支持下的AI、物聯網、智能駕駛大幅催生內存性能與存儲需求。

市場規模與競爭格局

1.市場規模:2017年銷售額為1229.18億美元,同比增長60.1%,佔到全球半導體市場總值的30.1%,其中DRAM銷售總值達720億美元,同比增長74%;NAND Flash銷售總額達498億美元。NORFlash為43億美元。

2.壟斷競爭格局:存儲器行業的資金和技術門檻高,目前呈壟斷競爭格局。

a.DRAM領域: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足鼎立,CR3超95%;

b.NAND領域:除了DRAM三巨頭外還有東芝和威騰電子,CR5達97%;

c.NOR領域:美光、Cypress、旺宏、華邦電和兆易創新壟斷,CR5超90%。

3.國產化方面:目前來看,除了NOR Flash有國內廠商身影,其他領域大陸企業行業內格局均缺席,與國外的技術,規模等差距較大,自主產品亟待突破。

DOS器件概況

DOS器件一:功率器件

1.功率器件(又稱為功率半導體):如二極體、三極體、晶閘管以及其他分立器件,包括電阻、電容器等。

2.技術要求:普遍使用4寸、6寸和8寸晶圓代工線,跟隨製程發展和成熟度,生產工藝製程從早期的10微米製程迭代至0.15-0.35微米製程。電晶體器件獨立使用,不要求先進封裝。

3.應用方向:汽車是最主要的應用,佔比達到40%,工業與消費電子分別佔27%與13%。

4.未來發展:

a.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目前主流的功率器件,以高速、低開關損耗、低驅動損耗在各種功率間轉換,用於放大電路或開關電路。

b.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第三代功率器件的代表性產品,被廣泛應用於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驅動、智能電網、新能源、交流變頻等需要強電控制的產業領域,未來功率器件有望沿IGBT技術方向進一步發展。

5.市場情況:2017年全球市場規模215億美元,中國佔據一半,其中MOSFET、二極體及整流橋、IGBT三者佔功率半導體八成。

DOS器件二:光電子器件

1.基本原理:利用半導體光-電子(或電-光子)轉換效應製成的各種功能器件。

2.工藝要求:光電子半導體屬於化合物半導體範疇,工藝要求上主要依靠襯底等基礎原材料,如碳化矽(SiC)、氮化鎵等。對於製程和設計領域的技術要求不會太苛刻。

3.主要應用:

a.發光二極體(LED)和雷射二極體(LD):將電能轉換成光輻射的電致發光器件。廣泛用於大容量、長距離的光纖通信系統以及光電集成電路。當前普遍應用於LED領域,晶片主要有砷化鎵(紅黃光)、氮化鎵(藍綠光)和氮化鎵(PSS)等。同時應用於LCD、OLED、Micro LED顯示技術,廣泛應用於手機等終端上;

b.光電探測器或光電接收器:通過電子過程探測光信號的器件,如PIN光電二極體和雪崩光電二極體(APD)等,現代廣泛用於光纖通信系統,雷射探測器等;

c.太陽能電池:將光輻射能轉換成電能的器件。把陽光以高效率直接轉換成電能,以低運行成本提供永久性的電力,並且沒有汙染,為最清潔的能源。根據其結構不同,其效率可達5%~20%;

d.砷化鎵半導體零組件:廣泛應用於行動裝置的射頻模組,包括射頻功率放大器(HBT工藝)和射頻開關器(pHEMT);

e.GaN和SiC功率器件:將是未來HEV/EV動力系統所依賴的基礎,特別是碳化矽技術在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備受國內外汽車廠商的關注,未來碳化矽功率器件會成為汽車領域的主要應用。

DOS器件三:傳感器

1.主要類別:常將傳感器的功能與人類5大感覺器官相比擬:光敏傳感器—視覺、聲敏傳感器—聽覺、氣敏傳感器—嗅覺、化學傳感器—味覺、壓敏、溫敏、流體傳感器—觸覺。

2.應用發展:指紋識別、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生物識別傳感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手機等設備應用量大。同時自動駕駛帶來的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紅外線等應用上升。物聯網時代來臨,MEMS是傳感器的主流技術,將迎來傳感器與晶片融合的革新。

3.MEMS傳感器:(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機電系統)是將微電子技術與精密機械技術結合傳感器發展出來的工程技術,尺寸在1微米到100微米量級,具有微型化、重量低、功耗低、成本低、多功能等競爭優勢,可通過微納加工工藝進行批量製造、封裝、測試。

4.工藝要求:代工製造以6英寸和8英寸晶圓產線為主,封裝約佔30%~40%,IC約佔40%~50%。封裝環節支撐著MEMS技術的發展,也是成本佔比較大的環節。

5.MEMS的挑戰來自於多種電子組件的集成:MEMS與IC、射頻器件、電源等集成需要先進封裝技術或SOC技術。系統級封裝(SiP)或片上系統(SoC)再將MCU與MEMS傳感器一體化集成,形成智能傳感器節點。

DOS器件四:MEMS應用

1.MEMS應用領域:廣泛應用於汽車、消費電子、工業、醫療、航空航天、通信等領域。特別在智慧型手機終端、智能汽車和物聯網中大量使用。

a.第一波浪潮是汽車領域:從1990年到2000年,汽車電子化趨勢帶動了加速度計、角速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質量流量傳感器的崛起。

b.第二波浪潮是消費電子:從2000年到2010年,手機的快速發展帶動運動類、聲學類、光學類、環境類MEMS快速崛起。智慧型手機的傳感器數量一般在9~13個左右,比如iPhone中包含近距離傳感器、麥克風、加速度計、陀螺儀、溫溼度傳感器、環境光傳感器等9種MEMS器件。

c.第三波浪潮是物聯網:從2010年到2020年,物聯網的核心是傳感、互連和計算,MEMS在物聯網中的重要應用場景包括智能家居、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環境監測、智慧城市等領域。

2.中國市場:全球MEMS傳感器最大的市場,重點產品包括運動類、聲學類、射頻類、紅外成像等領域。

市場規模與競爭格局

1.全球市場:2018年DOS器件出貨量佔整個半導體器件的比重由30年前的22%上升到70%,而集成電路為30%。同時商用分立器件受到下遊電子系統中的廣泛應用驅動,佔比已經達到44%。DOS產品市場總體規模在2018年達到823.96億美元,較2017年753億美元同比增長9.4%。前十大企業合計銷售319億美元,同比增長9.4%,佔整個市場的38%。

2.競爭格局:世界半導體DOS前十大中有九家生產光電子產品,六家生產傳感器和,有五家生產分立器件。企業主要集中在日本、歐洲和美國,其中韓國和中國各一家。索尼以71億美元

DOS器件市場情況

1.主要應用方向:分立器件下遊涉及汽車、消費電子及工業應用,從全球市場來看,汽車是最主要的應用,佔比達到40%。國內分立器件的終端應用結構偏向低端化,汽車電子產業的應用僅佔下遊應用的15%。

2.國內市場:中國成為全球分立器件最大市場,2015年中國分立器件消費市場達到2218億元,2015-2020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年化增速預計在10%以上,隨著下遊領域的新興應用場景的拓展,我國分立器件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3.來發展:IGBT器件受到下遊新能源汽車帶動,年複合增長率為25%,由大約8億美元提高到30億美元,預計2020年IGBT市場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其中有50%將來源於新能源汽車的功率器件。

MEMS傳感器市場

1.全球市場:2015年市場規模為995億元,其中智能傳感器達到約698億元,市場佔比超過70%,2016年全球智能傳感器市場再度擴大至1700億元左右,年複合增長率達到兩位數以上,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2.應用領域與產品類別:MEMS市場的主要應用領域集中在消費電子、醫療、汽車、工業等領域。按照應用領域來看,主要在消費電子(111美元)和汽車(48億美元)領域佔比較大。CAGR增速上醫療(11.1%)和消費電子(11.8%)表現最佳。

3.國內市場:2015年智能傳感器企業產值約為14億美元,預計2019年國將達到37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超過30%。2019年還將擴大到137億美元,本土化率將從2015年的13%提升到27%。

4.競爭格局:2017年全球前10大MEMS供應商佔有60%以上的市場份額,主要有博世、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安華高以及普惠等企業。其中博世集團佔12.8%,意法半導體佔7.9%;德州儀器佔7.9%;安華高科技公司佔6.8%;惠普佔5.3%;Qorvo佔4.7%;樓氏電子佔4.7%;invensense佔4.6%;日本電裝佔4%,松下佔3.6%。國內市場依舊競爭力微弱。

總結

1.半導體應用市場巨大,核心應用的壟斷格局十分明顯,國產化產業格局初具雛形。

2.模擬電路涉及面廣,數模結合的領域越來愈多。

3.數字電路領域微處理器發展迅速,MCU在物聯網、汽車電子領域廣泛應用。

4.DOS領域逐漸在微型結構上發展,MEMS成為智能傳感器的發展方向。

5.應用方向上依然是國外龍頭,國內企業市場份額狹小,應用中低端市場,高端市場難以進入。
       責任編輯:tzh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一文看懂中國半導體存儲的江湖
    要聞 一文看懂中國半導體存儲的江湖 2020年2月15日 14:12:17 半導體行業觀察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半導體行業觀察」。1. 存儲器的重要性和半導體存儲產業格局自從馮諾伊曼1946年提出了存儲程序原理,存儲就成為任何電子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 投資「芯」機遇:半導體產業有這些突圍機會
    另一邊,5000億美元的全球半導體市場已然是存量競爭期,而國內半導體行業依然在成長期,增速高於20%,國產化率僅25%左右。國產替代的「衝鋒號」毅然吹響,在這樣大的產業勢能背景下,半導體行業也將誕生無數的投資機會。 德聯資本合伙人賈靜發表了《半導體投資的「勢」與「實」》的主題演講。她表示,半導體的「勢」,有兩處。
  • 半導體存儲控制晶片有哪些投資機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鈦資本研究院半導體存儲器被譽為電子行業的「原材料」,而存儲控制晶片則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必爭市場。近年來隨著國產自主可控、全球貿易爭端等國際趨勢發展,半導體存儲控制晶片的創業項目又再次熱了起來。
  • 一文帶你看懂半導體全產業鏈
    ,基本沒有全套設計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如果老美要在這方面動手腳,那麼國內所有的半導體產業鏈都會停擺!相比於設備在晶圓製造領域,耗材的的投資性價比和國產替代是最容易的。華特氣體在光刻機刻蝕機領域,經過長時間積累,成功通過認證進入了英特爾(Intel)、美光科技 (Micron)、德州儀器(TI)等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企業供應鏈體系。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面 板等半導體領域,公司取得了較高的市場認可度。
  • 特斯拉降價的核心邏輯是什麼,帶來哪些投資機會?一文看懂
    周末特斯拉ModelY降價的消息刷屏了,主要和大家談幾個問題:1 特斯拉降價背後的邏輯和本質是什麼2 有哪些投資機會,特別是今年沒有什麼動靜但2021年有希望的細分市場特斯拉這種降價幅度在百年汽車行業沒有人幹過,過去汽車分為高中低檔,高檔車價格都很堅挺,如果降價會降低品牌檔次,降價對傳統汽車是不可觸及的紅線,是自尋死路,比如捷豹就被戲稱為
  • 【關注】一文看懂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發展現狀
    第三代半導體是以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為主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具有高擊穿電場、高飽和電子速度、高熱導率、高電子密度、高遷移率、可承受大功率等特點。一、二、三代半導體什麼區別?一、材料第一代半導體材料,發明並實用於20世紀50年代,以矽(Si)、鍺(Ge)為代表,特別是矽,構成了一切邏輯器件的基礎。我們的CPU、GPU的算力,都離不開矽的功勞。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發明並實用於20世紀80年代,主要是指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以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為代表。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GaN和SiC的發展趨勢及投資機會分析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GaN和SiC的發展趨勢及投資機會分析 Julie 發表於 2020-12-18 10:11:01 眾所周知,先發優勢是半導體行業的特點。
  • 一文讀懂全球半導體格局
    正如Macher和Mowery在其報告「高科技產業中的垂直專業化和產業結構」中闡明的那樣:「自1985年以來,半導體垂直專業化的發展反映了與市場有關的因素和技術因素的影響。規模經濟降低了生產成本,擴大了半導體潛在的最終應用範圍,並為垂直專業公司提供了更多的進入機會。
  • 74頁報告看懂半導體國產替代機遇
    設備和材料作為半導體產業鏈上遊核心,在重視和扶持下將加速本土配套。國產化半導體產業鏈發展現狀如何?中信建投發布的《半導體設備國產突破正加速,晶圓線新建及產業轉移帶來機遇》,結合疫情影響下的貿易環境和行業供需分析了國產半導體設備的突破環境,具體如下:一、關鍵製程設備本土均有突破,晶圓產線建設驅動國產替代1.1 本土晶圓製造環節能力逐步提升,大力布局存儲/代工/特色工藝等領域1.2 半導體設備亟需國產化率提升
  • 61頁精品報告看懂半導體製造製程進階之路【附下載】
    61頁精品報告看懂半導體製造製程進階之路【附下載】 2020-07-04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晶圓製造又一投資窗口:一文看懂國產拋光液/墊機遇
    全球半導體產業規模巨大,且在不斷增長,半導體材料作為半導體行業發展的基礎,將伴隨產業紅利持續增長。拋光液、拋光墊是 CMP 工藝的重要耗材,約佔拋光材料價值量的 80%,市場規模增長穩健。  同時,由於最新的技術需要更多次的 CMP 拋光操作,隨著晶片製程的不斷提高,以及 3D NAND 技術的不斷普及,技術迭代也將進一步推動拋光材料需求增長。
  • 半導體產業的投資機會來了:麒麟高端晶片夭折,但新的時代將開啟
    惋惜之餘,很多人對華為和中國半導體的前景表示擔憂,但我卻前所未有的樂觀。麒麟的&34;將讓中國產業界徹底放棄幻想,走上自主創新,而且是從底層到應用層的全方位自主創新之路。麒麟高端晶片倒下了,中國晶片不會倒下,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不會倒下。事實上,就連麒麟也不會真正倒下。
  • 一文看懂:萬眾矚目的電池日 特斯拉帶來了什麼?
    一文看懂:萬眾矚目的電池日 特斯拉帶來了什麼?如果這5部分的創新都能兌現,續航能力將提高54%,成本將下降56%,超級工廠的投資將下降69%。實現部分目標將需要12-18個月,完全實現則需要大約3年。4、推出新車型。大約3年後,有信心能製造出一款售價25000美元、續航>520km的車型上,並採用以上新技術。5、Cybertruck已經收到了超過60萬輛訂單,預計銷量將達到每年25萬到30萬輛。
  • 「搜」法 | 一文看懂!「父債子還」合法嗎?最新法律這樣規定
    「搜」法 | 一文看懂!「父債子還」合法嗎?掃碼加好友後,出示之前購買任意商品的訂單截圖,還有機會獲得獨家福利!還不趕緊掃碼?我們等你!掃描下方二維碼原標題:《「搜」法 | 一文看懂!「父債子還」合法嗎?
  • 華為海思艱難轉身之路及半導體投資大變局 (一)
    我們將帶著這兩個問題,重點談談華為及海思半導體的艱難轉身之路及半導體投資大變局。手機業務的市場規模以及對行業的影響力,使得手機品牌領導廠商具有大平臺屬性,華米OV,四家手機品牌廠商,都進化出自己的投資平臺,由此可窺見大平臺屬性帶來的資本運作機會。
  • 電子行業:半導體板塊有所回調反倒是投資機會
    雖然短期衝擊難以避免,但不改變半導體中期景氣上行、長期國產化的趨勢,若受疫情影響,半導體板塊回調,反倒是投資良機。看好長期大陸面板廠商話語權提升的拐點,建議關注國內電視面板龍頭企業京東方A和TCL集團(華星光電上市主體)。
  • 華為哈勃投資高性能功率半導體領頭羊東微半導體
    集微網消息(文/依然)企查查顯示,華為旗下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近日新增一家對外投資——蘇州東微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微半導體)。(來源:企查查)東微半導體成立於2008年,專注半導體器件技術創新,擁有多項功率半導體核心專利,核心產品為中低高壓功率器件。其官網顯示,2013年下半年,東微半導體原創的半浮柵器件的技術論文在美國《科學》期刊上發表,標誌著首次國內科學家在半導體核心技術方向獲得的重大突破。
  • 聚隆科技擬投資1.14億元參股甬矽電子 有望獲取半導體領域機會
    聚隆科技擬投資1.14億元參股甬矽電子 有望獲取半導體領域機會 2020-09-29 09:37:54 來源:中國證券網
  • 一文看懂羽毛球拍
    一文看懂羽毛球拍 全文共分七個部分,用思維導圖表示為:
  • 一文看懂港股百年變遷
    原標題:一文看懂港股百年變遷! 來源:富途資訊每天3分鐘,陪你在港股市場賺到錢!大家好,我是牛牛課代表!今天是系列課程《港股投資20講》的第一講《從19世紀至今,一文了解港股市場的百年變遷!》牛友們快搬好小板凳,一起來上課吧~一、發展初期(1860~1969年)香港的股票交易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當時的交易主要依賴當面交易,且沒有固定的、集中的交易場所。1891年2月3日,『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成立,標誌著香港股票市場正式誕生。1914年,『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更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