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不得不防的常見騙局

2020-12-20 騰訊網

騙局無處不在,針對海外華人的騙局更是層出不窮,防不勝防,不少身在海外的華人華僑、留學生屢屢上當。

為此,小編盤點了以下常見騙局,幫你識破套路,不給騙子可乘之機。

疫情篇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而騙子們卻又抓住了這一新的「商機」,利用疫情對海外華人進行詐騙。

騙局一:冒充官方機構進行詐騙

冒充官方機構是海外涉疫情詐騙中最為常見、事由也最為豐富的行騙類型。

不法分子借政府補貼之名實施詐騙,以「有重要文件需要至使領館領取」「居留卡將失效」「協助辦理籤證延期」等為藉口,冒充官方機構來套取個人信息或騙取服務費。

此外,還有部分詐騙分子以新冠疫情宣傳、調查、檢測、提供諮詢等為名上門騙取服務費用。

小貼士

不要輕信以任何名義索取姓名、住址、銀行帳戶等個人信息以及轉帳、匯款的要求。

警惕自稱官方機構的來電、郵件和上門人員,通過可靠渠道聯繫使領館、當地公安機關等予以核實。

騙局二:發送「釣魚」簡訊和連結

不法分子一般以內容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擴散,現將給您免費寄送口罩,請點擊連結 http:// xxxxxx.com 進行確認」向公眾發送「釣魚」簡訊和連結,用於套取個人信息、騙取費用或植入病毒等。

小貼士

通過手機共享個人信息或點擊與新冠病毒相關的連結前,請先仔細思考,謹防被騙取個人信息,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騙局三:售賣虛假特效藥、醫用口罩

不法分子會在網上散布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特效藥和醫用口罩信息,等有人上鉤後就會誘騙對方購買,還會以先付款後發貨為由要求轉帳,付款後騙子便會消失。

此外,華僑華人、留學生在網絡上購買醫用口罩、消毒水、酒精等防疫用品被騙的消息屢見不鮮。

小貼士

要密切關注官方發布信息,不買、不信任何「特效神藥」,不信非專業機構信息。

如果身體出現不適,要第一時間去正規醫院尋求幫助。應通過可信渠道開展國際貿易,網上交易要通過正規網購平臺進行。

騙局四:「代理」機票

有媒體報導了訪美學者及上百名留學生在網上通過所謂「票務署理」購置回國機票受騙的遭遇。其實,早在今年三四月份,留學生購置回國機票受騙的案件就時有發生。

除了假裝「代理」,一些騙子還利用大家在疫情期間的焦慮情緒,稱能夠「組織私人包機」「搶購包機機票」,甚至表示 「受大使館委託組織包機」,誘導受害者填報個人信息,購買高價機票。

小貼士

不少駐外使領館都提醒僑胞不要輕信包機謠言,一切以官方信息為準。建議大家無論有多著急都要保持理智,警惕騙局,買機票時選擇正規的機構。

歸國篇

近年來,海外華人掀起了「回國潮」,越來越多的華人回到祖國的懷抱,或學習探親,或投資創業。

但由於常年生活在海外,不太了解國內的情況,所以也極易中騙子的圈套。

騙局一:「高大上機構組織

華僑華人最易被經過精心包裝,衣著光鮮的騙子選中,通過一步步「套路」,裝進騙局。

例如「聯合國維和部隊總司令部」、「世界華人聯合會」等非法組織,對外宣稱是旨在追求全世界華人、華僑、華商、華裔大聯合、大團結的國際性社團組織,實則是為騙取會費

小貼士

入會前應通過官方渠道進行仔細確認辨別真偽。可通過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當地民管部門官方網站查詢,或撥打與該協會、學會相關領域的職能部門或民政部門對外公布電話。

騙局二:「有償帶貨」

對於海外華人來說,回國時受親友所託帶點東西,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有些朋友可能還會接「有償代購」的活兒,幫別人人肉背回物品,賺取一點佣金。

但這些行為往往暗藏著你想不到的危險,每年都有華人因為幫人帶東西被逮捕、審訊、判刑,甚至丟了命!

小貼士

入關有風險,帶物需謹慎!要想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走私」,除了提前查閱海關條例、如實申報物品價值和數量等,最重要的就是儘量不有償或無償帶物。

留學篇

留學生往往社會經驗不足,法律意識薄弱,成為不法分子的詐騙對象。

騙局一:黑心留學中介

現在市面上有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家留學機構,各種類型的留學服務琳琅滿目。無良中介用著花言巧語欺騙學生,給留學生和家長們造成極大困擾。

他們通常以保錄取為名義,或者號稱跟學校有內部關係,可以偽造成績單等方式來收取高額費用,甚至讓留學生去「野雞大學」。

小貼士

挑選留學機構時,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注意看資質、看營業範圍、籤訂正規留學合同、索要發票。

騙局二:僱傭詐騙

詐騙團夥利用留學生打工兼職心切、社會經驗不足等特點,以高薪報酬方式誘騙參與銀行轉帳、取錢、送貨等環節。

小貼士

請勿貪圖賺「快錢」,無意捲入詐騙,招來牢獄之災。

騙局三:私人換匯詐騙

很多留學生圖省事,在微信群組裡換外幣或人民幣。但不法分子卻利用留學生對同學群組的信任而行騙。把錢匯過去後,對方卻消失了……

小貼士

換匯本來就是個敏感的話題,私人大額換匯不受法律保護。最保險的辦法就是在銀行等正規機構換錢,相對於被騙子捲走全部錢財來說,銀行的手續費真的不值得一提。

此外,還有信用卡、網戀、金融詐騙等各式各樣的詐騙方式。 最後再次提醒身在海外的朋友,面對層出不窮的騙局,切記保持警惕,認真甄別以免上當受騙。

如不慎上當受騙,應及時向當地警方和國內公安機關報案。

相關焦點

  • 新年買家電不得不防!這3種騙局別上當
    新年買家電不得不防!這3種騙局別上當 字號:TT 2021-01-04 10:35 來源:中關村在線 家電網-HEA.CN報導:不過這裡也隱藏著幾種騙局,往年就有很多無良的銷售人員利用消費者相關知識缺乏、警惕性不高的弱點,誘使消費者上當。
  • 海外華人掀「回國潮」,騰訊手機管家提醒勿入仿冒「前女友」騙局
    近日,世界各國疫情升級,海外華人掀起「回國潮」。祖國敞開懷抱迎接同胞,本是緊密團結抗疫時刻,卻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比如長期定居國外,瞞報病情攜全家回國的黎女士等,被批「家鄉建設你不在,萬裡投毒你最快」;更有不法分子冒充海外華人對國內用戶實施詐騙,借勢危害用戶財產安全。
  • @麓谷人,這4種不得不防的網絡貸款詐騙套路,必須了解下!
    @麓谷人,這4種不得不防的網絡貸款詐騙套路,必須了解下!騙局揭秘這種貸款詐騙被稱作「純騙貸」,即以低門檻發放貸款的名義收取保險費、保證金、激活費、服務費等,但到最後一分錢也不會給你,所謂的現金支票、銀行交易流水都是事先偽造的。
  • 雪梨華人區現新型騙局 多人中招
    雪梨北部日前發生了多起針對華人社區的電話詐騙案。(《每日電訊報》圖片)繼雪梨萊德(Ryde)發生一系列針對華人社區的電信詐騙案後,警方向當地居民發出提醒。另據新數據顯示,短短一個月內,全澳電信詐騙案件造成的損失至少達到逾330萬澳元。
  • 疫情下西班牙華人如何防騙?律師詳解常見案例支招
    他介紹了近期接觸到的常見案例,並表示,由於經濟不景氣,華人上當受騙的情況比以前多了許多。華人應加強意識,多請教專業人士,避免上當受騙。  貴重物品寄丟了怎麼辦?  季律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運轉不佳,因此最近幾個月來,華人上當受騙的情況比以前多了。有的是與外國人產生糾紛,也有不少是同胞間的糾紛。
  • 海外華人講述「中國故事」
    【深圳商報訊】(記者 梁瑛)作為何香凝美術館的跨年大展,由中央統戰部指導、何香凝美術館主辦的「文化中國:離散與匯聚——第三屆全球華人藝術展」12月26此次展覽聚焦亞太地區華人藝術家,展出的百餘幅作品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以別樣角度審視中外文化的機會。 本屆展覽主題「離散與匯聚」,呈現身居海外、以藝術為中介的華人藝術家對來自祖籍國文化記憶的延續和擴展,也是他們對全球化新動向的一種敏銳觀察和判斷。 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17位藝術家應邀參加展覽。文化碰撞、融合及身份認同等元素頻繁出現在這些華人藝術家的作品當中。
  • 警惕國際貿易中常見騙局!
    #外貿315#,今天小編帶您一起盤點那些外貿中常見的騙局,避免踩坑,從關注CBiBank開始。 一、國際貿易中常見騙局 作為外貿人我們都希望收穫大量的訂單和潛在客戶,但是學會保護好自己,避免公司蒙受不必要的損失同樣十分重要。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國際貿易中的常見騙局,僅供大家參考。
  • 全球化、跨國公司與海外華人
    到二〇〇三年和二〇〇四年兩度召開最高規格的「海外印度人大會」,並正式修憲,承認雙重國籍,僑務政策發生了質的變化。在中國,原來認為至關重要的「華僑」、「華人」的分界日益模糊,聯用的「華僑華人」已經在媒體、學術研究和政策語言中成為固定用語。「族群」概念不僅在學術研究中廣為使用,也進入了政策思考。
  • 新年買家電不得不防!這3種騙局千萬別上當
    不過這裡也隱藏著幾種騙局,往年就有很多無良的銷售人員利用消費者相關知識缺乏、警惕性不高的弱點,誘使消費者上當。其中有些甚至是打著促銷的旗號,意圖對過季及銷售不暢的家電產品進行大規模甩貨。騙局一:虛標價格標籤價格與實際售價完全不符的現象在賣場中十分常見,比如像電飯煲這樣原價本身就不高的產品,在價格上就能多個一百元,稱之為低價,更何況千元甚至是上萬元的產品了。
  • 華人怎麼去做好海外倉
    在出口跨境電商行業,建海外倉的大抵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國內貨代,一類是有實力的大賣家,還有一類是海外華人。最壕的是賣家賣家型海外倉基本上都是虧本的,但也無妨,因為自建海外倉能幫他們滿足很多「特殊需求」,比如海外採購、組裝、客服等,本來就當作非營利項目。
  • 「選舉是騙局」?美媒:有關美國政治及新冠虛假信息正衝擊華人社區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林日 環球時報記者 張繼丹】「美國華人社區掙扎於網絡虛假信息中」——美國Axios網站24日以此為題報導稱,關於美國政治和新冠病毒的虛假信息正在美國的中文網絡平臺和WeChat上大行其道,其目的往往是壓制少數族裔的政治參與
  • 為什麼海外華人不團結?
    一直都有人呼籲海外華人在所在國團結起來,充分利用自己的投票權,成立自己的組織,積極遊說立法機構,爭取自己的利益。 尤其是在美國,年輕一代們很多在痛心疾首海外華人沒有參政議政的傳統。尤其是他們有心要去做一些動員工作,卻被族人們的冷淡消極澆了透心涼的時候,更是恨鐵不成鋼。 其實,這是他們太年輕了。 與其說是華人本性不團結,不如說在大部分國家,華人是不能團結的。
  • 河北省上線海外華僑華人健康諮詢服務平臺 助力海外抗疫
    (抗擊新冠肺炎)河北省上線海外華僑華人健康諮詢服務平臺 助力海外抗疫中新社石家莊4月21日電 (李曉偉 黃歆堯)由河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河北省中醫院聯合主辦的「河北省海外華僑華人健康諮詢服務平臺」21日正式上線。
  • 海外華人怎麼評價《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IMAX海報中國首部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2月5日以IMAX 3D格式登陸北美33家IMAX影院,創下國產影片北美IMAX票房新紀錄並在海外華人中引發強烈反響。IMAX今日發布了在紐約時代廣場AMC EMPIRE 25 IMAX影院對海外觀眾的映後採訪,許多觀眾觀影后都非常激動並對影片水準給予高度肯定,一位學習電影的華人女孩表示:「作為電影專業的學生,能夠想像主創團隊一定克服了很多艱難來製作這部影片,對於他們的努力和勇氣感到十分敬畏。」
  • 蘆山地震牽動海外華僑華人心
    衷心希望損失減至最少   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楊志唯說,從電視新聞裡得知蘆山發生地震,海外華僑華人的心情都很沉重,衷心希望救災工作順利開展,把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他表示:「我們華僑華人將一如既往地向災區人民伸出援手,盡力幫助抗震救災工作。」
  • 《歐洲時報》攜手銀聯國際 六場專家講座守護海外華人身心健康
    牽掛著海外遊子的平安與健康,銀聯國際特別攜手《歐洲時報》,想在歐華僑華人和留學生之所想,助力大家抗擊新冠肺炎,安心生活,特別邀請到來自武漢同濟醫院的三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專家,和在英華人心理學家。 專家們從個人防護和心理關懷兩方面出發,以漫談的形式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分享個人經歷和心得體會,以親身經歷安撫海外遊子的心,陪伴海外華僑華人和留學生適應後疫情時代的生活。
  • 騙局升級,竟敢冒充高層官員,多名中國留學生被騙20多萬!
    海外騙子的常見手段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實施詐騙,騙徒手段「花樣翻新」套路升級,有關犯罪手法還具有一定迷惑性。 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留學生屢屢上當。
  • 微信風波,讓更多華人看懂自己的海外生活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著實是想讓更多在國內的朋友了解海外很大部分華人的生活狀態和情結。就當這是走美君一次很不官方的私言私語吧。2011年,在海外華人本來就很少用聊天軟體的前提下, 微信帶著一大波最最實用的功能(尤其是語音留言)和所有國內親朋好友出現在華人面前的時候, 它不僅瞬間成為連接海內外親友團的最強工具, 也聚攏了海外華人圈,各種二手交易群、花草群、買房群、投資群、移民群、美食群、婚戀群, 再加上推送各城市資訊的大批中文公眾號的誕生, 百萬海外華人成為微信最強大的海外後援團。
  • 僑民證牽住海外華人心
    海外網2月28日電 據美國僑報消息,美國中國企業協會副會長、美國大威貿運(國際)有限公司總裁龔建勇日前就僑民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如今《僑報》作為美國的媒體,站出來為推動僑民證的實施做切實的努力,若能在今後激發更多的海外僑團、中國駐海外使領館、中國外交部、國務院僑辦以及其他決策機構共同努力讓僑民證成為具體的措施,那就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 海外華僑華人拼代購?有利有弊風險頗多
    圖為澳大利亞《商業財經》報紙報導華人「代購」現象。圖片來源:資料圖片華人拼代購 背後有隱憂(僑界關注)美國《世界日報》日前報導,代購業競爭非常激烈,一些美國華人代購非常拼,不僅起早摸黑購買打折商品,還要頂風冒雪搶購熱銷產品和特別款,自嘲是拿命搏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