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芒格:一個人將來能不能成事,主要看他有沒有在做「四件事」

2020-12-11 阿胖讀書

96歲的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最常掛在嘴邊的人,如果說格雷厄姆教會了巴菲特買股票,那芒格便是幫巴菲特擴大了視野,打破了認知局限。

巴菲特多次在公共場合說到:「芒格讓我以更快的速度從猩猩進化成了人類,沒有他,我會比現在窮很多」。

在熟悉芒格之前,我本以為伯克希爾那驚人的投資回報率是巴菲特一人所創,後來才知道是他們長期合作的結果。

最近我再一次回顧了收錄芒格智慧非常全面的書《窮查理寶典》,洞悉到了芒格在書中說的成事的秘密,我進行了一些總結歸納,分享給你。

一個人將來能不能成事,主要看他有沒有在做「四件事」。

01金錢頭腦

一個在培養自己金錢頭腦的人,未來會更可能成事。

芒格在《窮查理寶典》裡提到,他們會讓自己具備金錢頭腦,在投資的時候也會選擇那些有金錢頭腦的人,因為這會更可能成事。

金錢頭腦可不是滿腦子都是金錢,而是懂得駕馭金錢。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給你100萬,你會去幹啥?

被金錢駕馭的人,會愉快的拿著這100萬去消費,滿足自己的吃喝玩樂的欲望,等100萬花完,欲望還在錢卻沒了,他們大概率會開始負債消費,到最後越來越窮。

而駕馭金錢的人,拿到100萬之後,他們的想法往往是如何用這些錢賺到更多的錢,用錢來給自己打工,這樣的人或許會失敗,但最後一般都是能成功的。

所以當你具備了一個金錢頭腦,你就具備了成功的基礎。

那我們該如何讓自己具備一個金錢頭腦呢?其實只要在行事的時候記住一個原則就行了,這次消費、行為能否在未來的自己增加一份財富?

如果可能性比較大,這次行為也是正當事情,那便去做,當反覆這樣執行之後,我們便能成為一個具備金錢頭腦的人。

02朝前想,往後看

一個在「朝前想,往後看」思考的人,未來會更可能成事。

該怎麼理解這個觀點呢?朝前想是指眼光要看到前方的未來,往後看是指從退步的角度來看自己如何走向未來。

芒格就是這樣一個人,正如他在《窮查理寶典》說的那樣:

「最好是從別人的悲慘經歷中學到深刻教訓,而不是自己的。」

比如你想升職加薪,一個人因為不讀書而升職加薪失敗了,對你來說,朝前看便是升職加薪,往後看,便是看從升職加薪失敗的人是如何失敗的,因為他不讀書,那自己避免掉,多讀書就能走向升職加薪了。

之所以這樣能成事,其中的邏輯也很簡單,成功的路徑太多了,如果要我們思考如何成功,沒有標準答案,但失敗的路徑卻大同小異,如果要我們思考如何失敗,反而會更容易找到,只要避免掉失敗,自然就更可能成功了。

朝前想簡單,但往後看不符合很多人的思考邏輯,阿胖分享給你一個速成的辦法,反義詞替換。

比如你現在想要學習excel技術,你正常的思考方式是:「我該怎樣掌握這項excel技術呢?」

要往後看,把掌握替換成反義詞就好了,我該怎樣掌握不了excel這項技術呢?

順著這個路徑思考,得出的答案有:不請教、不學習、不思考、不練習,那其實只要我們請教、思考、學習、練習,不就能掌握這項技術了嗎?

03掌握反熵增邏輯

掌握反熵增邏輯的人,未來會更可能成事。

反熵增是芒格上百種思維模型的其中一個,這種思維模型對我們相當有用,但很多人卻不了解。

反熵增可以理解為生命的延續,整個大自然的規律是熵增的,比如冰淇淋融化,而反熵增則是反過來,比如把冰淇淋放在冰箱裡,這便是反熵增。

為什麼說懂得反熵增的邏輯就更可能成事呢?

我們人也是生命體,和冰淇淋一樣符合大自然的規律,是熵增的,也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具有豐富知識的人如果不主動學習、請教、做一些動用外界幹擾的事,他的知識會越來越落後,更為關鍵的是,這個人很難知道自己落後了,因為他用多了,知識就牢固了,但其實只是局限了。

這時候如果能通過主動學習,否定自己曾經的觀點打破熵增的過程,便是做到了反熵增,突破局限學到新知識,一個人如果能持續打破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必然會成事!

要持續做到反熵增,其實也很簡單,只要去不斷的打破曾經的舊觀點,思考新觀點就夠了。

04保持強大的競爭力

一個經常讓自己保持強大競爭力的人,未來會更可能成事。

巴菲特和芒格每天都會閱讀大量的資料、書籍、報紙,不是他們閒,而是哪怕他們90多歲了,也在一直努力保持強大的競爭力。

當一個人能夠保持強大的競爭力,成事是必然的。

成事的本質註定了如此,競爭充斥著整個世界,生活上,職場上,學習上,一個獲得成功的人,其實就是在大部分的競爭中取得了勝利,而在每次競爭中取得勝利的條件,必然就是強大的競爭力。

每個人的行業不一樣,所需要的競爭力很多也不一樣,比如對一個財務來說,他的核心競爭力便是對數字的敏感度,但對一個銷售來說,他的核心競爭力,便是足夠的同理心。

但無論是哪個行業,保持強大競爭力的辦法都是類似的。

讀書,能讓所有人更快更好的學到更多知識,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運動能讓所有人保持精力充沛,從而更好的讀書。

當你想要擁有強大的競爭力,但是又不知道幹啥的時候,就去做這兩件事吧。

0596歲芒格的智慧精華

96歲芒格的智慧精華,一篇文章只能展現冰山一角,今天文章的靈感來自《窮查理寶典》,如果你想更深入的跟芒格學習,建議你去讀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知識量非常豐富,書裡不僅有芒格的傳記,還有他對生活、社交、挫折、思維、財富方面的智慧以及對年輕人的建議。

我每次遇到困惑時,都會來書中看看芒格的忠告,如果你去閱讀會發現,人生中的那些挫折、迷茫、以及財富上的問題,芒格都給出了解決方案,有些連步驟都寫清楚了。

最讓人驚嘆的是,這不僅是一本教你如何投資的書,更是一本教你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的書。

難怪段永平多年前一口氣買了2本,還說這是他人生最好的一筆投資。

比爾蓋茨也由衷的佩服芒格,並說:「芒格是我見過最淵博的思想家」

書厚,價格卻不貴,一頓飯錢,便能學到96歲芒格的智慧精華,國人讀了的不多,先讀先受益。

幾乎所有能成事的人都懂得一個道理:借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讀書便是性價比最高的借力辦法,如果你真想未來成事,現在就開始讀書吧

相關焦點

  • 88歲稻盛和夫:一個人能不能成事,主要看他有沒有在做「三件事」
    如今已經88歲的稻盛和夫是四大經營之聖當中唯一在世的,他的一生打造了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還在78歲時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航,打破了自己局限。小編洞悉了稻盛和夫在書中說的成事的秘密,我進行了一些歸納總結,一個人將來能不能成事,主要看他有沒有在做「三件事」。
  • 天道啟示: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看能不能堅持這兩件事,引人深思
    一個人有沒有出息,不在於外在的賺多少錢,有沒有豪車洋房,而在於他內心,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精神狀態。今日分享: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看能不能堅持這兩件事。1、持之以恆的決心個人有沒有出息,將來會不會成功,最主要的就是看他有沒有決心。
  • 飯場如戰場,能不能談成事,要看你有沒有在做六件事
    有時候一場飯局,或許就能改變一個人的處境,或是將來。比如歷史上的名飯局「鴻門宴」。在鴻門宴上,如果項羽沒放走劉邦,那最終坐擁天下的就一定是項羽。但項羽卻讓劉邦從自己的眼皮底下跑了,更為日後埋下了大患,因此,對於項羽來說,鴻門宴是一個失敗的飯局。
  • 96歲的芒格:我一生的財富主要來自於三個字,但很多人都不在意
    談到巴菲特,人們給他的標籤是「股神」、「曾經的首富」,總之就是很牛很有錢,但其實在巴菲特看來,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步,主要取決於一個人:查理·芒格巴菲特曾說到:「查理打開了我的眼界,讓我以極快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沒有查理,我會比現在窮很多。」芒格到底是何等人物呢?為何能對巴菲特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 青聽|人生有沒有必須要做的100件事?
    100件事,你完成了多少?一次無計劃的旅程、開一間店(網店也算)、創業(無論成敗)、擁有一項特長……如果你認真看完這100件事,能全部做到的人想必是個世間難得的十項全能奇才。有一位已經完成100件事的小能手,是個熱愛自然的旅行家,他不恐高不怕水潛水高空跳傘不在話下,還要走遍全世界。
  • 一個人做好這四件事,必定越來越有福相,富貴自來
    「福人自有福相」:做好這四件事,必定是有福之人。「福人自有福相」,事由心做,一個人窮與富的原因均體現在他的日常行徑中。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就看他有沒有做好這四件事就夠了,那麼,這四件能夠給人不斷添福氣的事情,究竟是指什麼呢?一、注重個人言語古人常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個人的言語往往會影響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 曾國藩30歲才進官場,而立之年他卻剛起步,三件事複製他的成功
    都說三十而立,人一旦進入三十歲,面臨的是各種壓力和困難。 工作裡,被領導批評,那是否有把這件事認真記錄下來,去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毛病呢?為人處事方面,難免會吵架,和同事進行爭吵,那有沒有記錄下來,當成人際關係的處理典型呢?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這個道理。其實,曾國藩很好演繹了一個步入中年的人該有的自省精神。他有效把不足記錄下來,有空拿出來看看,讓自己記憶猶新,不是很好嗎?每天如此,一如既往,真的是難得。
  • 25歲到35歲,你應該做好這3件事
    25歲到35歲,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在這個時間裡面,很多人會創造出不一般的成就,也有很多人可能會就在這個階段止步於此。但是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可能會有30年至40年之久,你想要讓自己的職業生涯獲得更高的成就,創造不一樣的業績。
  • 《天道》: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成大器,需要看他對這2件事上不上心
    我們從小聽過這個人能成大器,那個人以後成不了器的,那麼,如何成器?其實一個能成器的人,他們往往有自己的特質,我們可以從這兩點來觀察。一、敢於冒險特別是在工作中,我們要有一顆冒險的心,工作當中比較棘手的事情,感覺自己不會做,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不敢冒險去嘗試,你要給自己嘗試的機會。就像看電影一樣,別人覺得這部電影不好看,你也就不想去看,所以,每個人的愛好不同,別人不喜歡看的電影,你不一定不喜歡。
  • 巴菲特合伙人,96歲芒格:想要幸福?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了
    巴菲特曾這樣評價老夥伴查理·芒格: 「他讓我以極快的速度從猩猩進化成人類,沒有查理,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 01 沒有辦法破局?試試「反著想」! 在2004 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年會上,有個年輕的股東問巴菲特:怎樣才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巴菲特詳細回答了他的想法之後,芒格立刻插話說:「別吸毒,別亂穿馬路,避免染上愛滋病。」 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他臨場開的一句笑話。
  • 佛法: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
    其實這樣做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福報的多少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要想獲得福報,佛說,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第一件事:一心誦讀佛經《金剛經》上說「若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如果你看過金剛經,並且明白經書裡所講的道理,深信不疑。
  • 百歲老人說:一個人在低谷時,有三件事不能做,否則無法翻身
    以前身邊生意場上的朋友也對他避而遠之,他一下子從人上人淪落成了窮人,在打擊之下人的狀態也變得萎靡不振。幸運的是,他還有一個之前上大學時候的同學嘉華,以前張啟明幫助了他不少。所以如今也只有他這個老同學願意在他低谷的時候關心他,還讓他在自己家裡暫住。
  • 看一個人將來有沒有大出息很簡單,盯這三點,能否成來一清二楚
    很多人習慣性地用這個人現在的情況來判斷他的將來,而沒有去挖掘他身上的潛質,也就是現在他的能力不是很強,你就覺得他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事實證明一個真正有出息的人,將來能不能成大事,是由下面這幾個因素來決定的,而不是你現有的認知決定的,哪一個最後成大事的人不都是從苦難當中都是從克服一個有一個困難當中走出來的呢
  • 「最貴午餐」擁有者,巴菲特:一個人將來有多富,主要看3個特質
    如果真的有所收穫,那我們沒錢參與的人,是否能從其他渠道,獲得這些真知灼見呢? 集中閱讀了大量與巴菲特有關的材料後,我發現巴菲特曾提到一個觀點,非常有啟發:決定一個人未來是貧窮還是富有,主要看他是否具有3個特質,十有八準。
  • 一個人「心眼」有多壞,看這四件事就知道,第三種最為陰險
    王倩今年27歲,和男友戀愛5年,兩人也都有了結婚的打算,但是在結婚的前一天,兩人卻因為感情的問題而鬧了很大的矛盾。王倩有一個很好的閨蜜,兩人是從小玩到大的,對於閨蜜,王倩很是信任。
  • 巴菲特的告誡:越是無能的人,往往越愛做這3件事,建議儘快遠離
    如果能夠獲得優秀的人脈和優質的圈子,與智者同行,往往能幫助我們更快、也更容易獲得成功。「股神」巴菲特作為世界頂級投資者之一,他在30歲之前積累了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卻在50歲之後獲得了人生90%的財富。能夠創造從100美元到720億美元的神話,巴菲特所處的優質人脈圈子起著重要的作用。
  • 能扛事,才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才華
    曾看過一句話:「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20歲看曹操意氣風發,指點江山,只覺人生就該這般痛快,愛憎分明。47歲仍寄人籬下,從軍以來,小戰或勝,大戰皆敗。 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將近30年的時光裡,漂泊不定,手裡甚至沒有超過1萬的士兵。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路跌跌撞撞,終於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稱帝的那年,他已經60歲。
  • 96歲富豪的「窮寶典」,通篇圍著金錢地位寫,網友:俗,但很受用
    96歲的查理芒格是低調的世界級富豪,股神巴菲特曾這樣評價過自己這位合伙人:「查理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沒有查理,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莫扎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但他大部分生活都過得非常糟糕,因為他強烈的自憐心理,總是認為「自我」有資格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所以總是透支自己的收入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自憐心理讓人有強烈的自我滿足的欲望,當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讓人近乎偏執,而偏執是最難扭轉的東西,是種災難性思想。
  • 心臟不好,5件事不能隨意做,5件事不能強求做
    導語:冬天是心臟病高發季節,很多人可能會擔心自己的心臟會出現問題,經常有人開玩笑說,心臟病人有兩件事情不能做,這件事也不能做,那件事也不能做。雖然有點誇張,但是能夠反映出心臟病患者,確實有些事情想需要需要謹慎選擇。
  • 英雄不過是一個人做了應該做的事
    一個人做了應該做的事,就可能成為英雄。想來荒唐,做了應該做的事就成了英雄。公交車上給孕婦讓座,過馬路攙扶了一位老人,幫爬坡的人推一把車子——這不過是尋常之事,是文明社會的普通文明行為,有時卻莫名其妙地成了英雄。